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銀色溜冰鞋

◆  以終為始的新冠防疫政策
◆  微解封 就怕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  柯文哲大哉問!國民黨主帥何在?
◆  日本東奧夢 變海市蜃樓
◆  南海政策若走過頭 情勢令人憂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銀色溜冰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銀色溜冰鞋


2021-07-12 04:00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門德列夫。圖/林一平繪


最近看了一部俄羅斯電影《冰上之愛》或譯為《銀色溜冰鞋》(Silver Skates),電影宣傳時,號稱劇本的靈感源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其實真正的重點是在敘述廿世紀初期女主角爭取女性平權的過程。影片人物的姓名都是虛構,只有一個真實人物「伊凡諾維奇」。他是我們熟知的化學元素周期表的發現者,偉大的俄國化學家門德列夫(Mendeleyev;圖),由俄羅斯演員科爾塔科夫飾演。電影故事的結束接近於門德列夫逝世的一九○七年之前,而科爾塔科夫則在《冰上之愛》完成的二○二○年去世,相當巧合。

電影敘述,沙皇大臣的女兒阿莉莎對化學感興趣,但父親和當時許多俄羅斯貴族一樣,認為女性不需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她被迫隱瞞自己的愛好。電影結尾,在門德列夫背書下,首相父親修改俄國憲章不准女性擔任大學教職的規定,讓女兒如願以償的當上教授。我認為這位首相父親是影射一九○六年時的沙俄首相斯托雷平(Stolypin),因為電影中的人物造型和斯托雷平的長相非常相似。而斯托雷平也是門德列夫的學生,畢業於一八八一年。門德列夫年輕時苦學,在俄國學術界有崇高地位,但沒拿到諾貝爾獎,原因是他批評了諾貝爾獎委員會中一位委員的論文,得罪人啦。有分教:「冤家初結時,祇道佔便宜。不料多翻復,臨頭悔自遲。」

二○一四年我代表科技部至莫斯科和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 RFBR 簽署合約,在 RFBR 餐廳用餐,我的餐具旁放了一瓶伏特加酒,上面有門德列夫的簽名。原來門德列夫曾經擔任重量和測量局的主任,將伏特加酒的生產標準化。他推導出伏特加酒由大約卅八%酒精加六十二%水的比率稀釋最完美。一八九四年俄國法律規定,所有的伏特加酒必須依四十%酒精的體積容量來生產。酒瓶的簽名可以算是認證標章吧。

RFBR 安排我訪問莫斯科國立大學,主樓建築的二樓內有一空曠大廳,一端擺放一個比人稍大的門德列夫的雕像。我見獵心喜,依此雕像快速素描了他的肖像。《冰上之愛》女主角第一次遇到門德列夫時,很崇拜的提到他的著作《化學原理》。這本書是我最喜愛的化學教科書,是伴隨著門德列夫發明元素周期表而誕生的經典名著。元素周期表是一個平台的概念,可以模組化的將化學元素收納。當銀色溜冰鞋在圓形聖誕廣場滑冰時,讓我想到周期表中銀白色的銪(Europium)。這個重原子就像聖誕廣場,中心的涼亭是原子核,而男主角則如同電子般快速環繞涼亭滑動。銪元素的快速電子將軌道和旋轉動量耦合在「總角動量」中,以避免崩潰於原子核,就像旋轉的男主角將手臂和腿帶入身體以增加旋轉速度一樣。

門德列夫的平台巧奪天工,緊扣擺進去的化學元素,令人歎為觀止。我後來設計的物聯網平台 IoTtalk 也受到門德列夫平台概念的啟發,要求每個軟體模組都能嚴謹嵌入平台。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南海政策若走過頭 情勢令人憂


2021-07-12 04:25  聯合報 /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學會常務理事(台北市)
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 CVN-76)透過臉書粉團預告將進入南海,執行確保印度太平洋地區保持自由和開放的任務。圖/雷根號臉書粉團


影響我國南海重大海洋權益之南海仲裁案最終判斷(裁決)宣布匆匆已過五年。正如過去幾年一樣,蔡英文政府採取迎合美國、日本、澳洲,以及歐洲主要國家英法德立場,呼籲中國大陸接受遵守裁決。

近日,西方媒體大肆報導中國大陸不遵守仲裁決定,持續在南海採取強勢維權動作,此包括五月底派遣十六架軍機在南海上空進行演練活動,逼近馬來西亞國空域,引發馬國強烈抗議。七月初,日本學者坂元茂樹撰文強調,南海問題已不再是區域問題,而是全球問題,呼籲世界所有國家向大陸施壓,要北京遵守南海仲裁案之裁決。

去年九月,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在聯大第七十五屆會議一般性辯論中表示,南海仲裁裁決「已經成為國際法的一部分」。今年六月,菲外長陸辛公開聲明稱此裁決是「國際法的里程碑」;同月,有菲國會議員提出將七月十二日設立為「國家西菲律賓海(註:菲對南海之稱呼)勝利日」,以紀念上月已故所謂「二○一六年在海牙的勝利之父」(亦即南海仲裁案)阿奎諾三世。

馬英九執政時期,重視南海仲裁案,採取積極的因應作為。他向仲裁庭所提出之「法庭之友」意見書,以及採取捍衛南沙太平島法律地位動作,被認為與中國大陸在維護南海共同權益方面建立某種程度的默契。

蔡英文就任後,在南海問題上採取與馬英九有別的政策,主要策略是「切割大陸、迎合美日、呼應東協」,弱化南海U型線和歷史性權利等權益主張。裁決公布後,民進黨智庫與深綠學者雖曾提議修改現行南海政策、放棄南海U型線與歷史性主張,外交部對此建議也進行深入研究,但蔡政府似乎仍未定案。

二○一六年七月蔡英文定調南海政策,宣示打造太平島為人道救援中心、國際運補與科學研究基地。今年三月底,台美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宣布雙方將加強海警海上執法合作。次月,海洋事務委員會公布擴建南沙太平島碼頭計畫,可供四千噸巡防艦泊於內側船席。

國防部前部長楊念祖表示,太平島擴建計畫背後一定有美國因素,且可能停靠美國艦艇。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同樣認為未來台美以技術原因(故障、維修、人道救援等)或海上救援執法為「幌子」,向美國海岸警衛隊開放太平島和東沙群島軍用機場,進行各種准軍事考察和訓練活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他指出,台灣的此一作法將對中國大陸南海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上月,美國國會議員乘坐空軍戰略運輸機降落台北松山機場。二○一五年,美國F-18戰鬥機曾因機械因素緊急迫降台南基地。未來,美國軍機、軍艦或政府科研調查船要求降落或停靠太平島或東沙島時,蔡政府會或應如何處理?北京又可能採取何種激烈反應?

今天是南海仲裁案裁決公布五周年日,預測蔡政府對此裁決或南海區域問題是不會發布任何官方聲明。未來,如果台灣的南海政策走過頭,過於迎合美國與其盟邦的南海戰略部署的話,太平島與東沙島情勢可能生變,此令人憂心。















日本東奧夢 變海市蜃樓


2021-07-12 04:30  聯合報 /   黃煜/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桃園市)
東奧即將舉行。路透


二○一一年三月的福島核災可以說是讓日本陷入自二戰以後的最大危機,事發三個月後,首都東京宣布要爭辦二○二○年夏季奧運,目的就是要告訴世人日本回來了,但天不如人願,二○二○年初的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也衝擊東京奧運辦理,日本回來了一詞的願景顯然有如海市蜃樓般的遙不可及。

事實上,這是東京第二次辦理奧運會,第一次是一九六四年,目的是要讓世人了解日本從二戰廢墟站了起來。依據日本讀賣新聞在二○一一年針對「昭和時代的意義」顯示,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排名第一,二戰則是排名第二,可見奧運對於重振民族自信心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是亞洲第一次辦理奧運,賦予亞洲第一的意涵不可言喻。

時隔五十年後,再次辦理奧運的背景時空已大不相同,如何讓一九八○年代日本第一重返巔峰是重要的目標,而日本政府也積極推出各項策略,特別是振興經濟。以觀光產業為例,二○一三年成功申辦奧運時,國際觀光客剛好突破千萬人次,當時是設定在二○二○年東京奧運時要突破二千萬人次,這個目標在二○一五年就已經達標,隨後修訂為四千萬人次,而在二○一八年時已達到三千萬人次。依照賽事籌委會預估,辦理奧運可以為東京地區帶來廿萬個工作機會以及卅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日本全國上下也積極投入奧運相關事務,豐田汽車及普利司通輪胎分別投下上億美元成為奧運頂級贊助商,加上原有的松下電器,僅次於美國的五家贊助商。另有六十餘家企業與東京奧運籌委會簽約,贊助金額高達卅三億元,是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的三倍。此外,約有五百個地方政府住宿接待專案,邀請各國代表隊進行各項移地訓練,而願意接待台灣的城市有廿八個,這專案一方面擴展城市外交,另一方面則是開拓觀光事業。

但人算不如天算,新冠肺炎疫情讓東京奧運延後一年勉強登場,但代價不小,高達近一六○億美元的籌辦費用已經是有史最貴,且所有的奧運紅利消失殆盡,包括不少賽事必須閉門比賽、超過萬名志工退出服務行列,奧運相關活動規模縮水,如聖火傳遞、贊助商行銷活動及學生體驗奧運活動等。日本國內反對奧運辦理的聲浪也持續不斷,而研究報告也指出閉門比賽將使籌委會的損失金額高達二三○億美金。

尷尬的是新冠肺炎持續肆虐,日本政府於七月初第四度宣布緊急事態宣言,而賽前兩周的第一及第二劑疫苗覆蓋率分別約廿八%及十六%,原本運動員的場上表現應該是賽事焦點,如今各國代表團的健康及疫情演變卻躍升為新聞主角,日本政府防疫不力勢必受到檢討。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讓日本步上戰後復興之路,並奠定了一九八○年代日本第一的基礎,原本要在半世紀之後複製之前的模式,但人謀不臧使得重返巔峰之路崎嶇不堪。














柯文哲大哉問!國民黨主帥何在?


2021-07-12 04:22  聯合報 /   陳長文/納稅人(台北市)
台北市長柯文哲(中),最近大動作向民進黨宣戰,聲勢再攀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光環褪去,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是民衆黨主席)成為民怨出口,從民進黨幾乎是傾全黨與側翼媒體之力,圍剿柯文哲一人,證明了柯文哲的分量。

民進黨及其媒體的打壓,幾乎到了趙高指鹿為馬程度。柯文哲說,「台灣媒體搞成這樣,你說憂心,還不如說我們有點傷心」;憂心也好,傷心也罷,不如直道而行,由選民來做最後的仲裁。

在柯文哲市長/主席接受趙少康的專訪中,提出了一個人民存在已久的疑問,為什麼之前民進黨政府要拒絕上海復星醫藥代理的 BNT 疫苗?這個決定,導致了五月疫情的復發,讓七百多位確診者死亡,政府仍然欠人民一個交代。

沒想到,民進黨的回應,只能以「睜眼說瞎話」形容。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說,「如果上海復星真的擁有大中華代理權,BNT 德國原廠根本不可能跟台灣接觸談判」,但接下來又說「AZ、莫德納疫苗採購都沒有 BNT 情況,背後就是政治因素。」

羅委員反駁了自己。上海復星如果沒有代理權,要憑什麼去阻止 BNT 原廠與台灣簽約?就像羅自己所說,AZ、莫德納都沒有大陸的因素,那為什麼 BNT 疫苗就有呢?答案當然是代理權

至於為什麼上海復星有代理權,年初 BNT 原廠還是與台灣接觸,有多種可能,譬如說當時的合約是包括 BNT、上海復星與台灣在內的三方合約,上海復星睜隻眼閉隻眼,沒想到台灣在合約中使用「我國」名詞,而導致破局。

民進黨要如此否認上海復星代理權的存在,更證明了的確有「繞開上海復星」的司馬昭之心,正是這樣的「政治」考量,才讓台灣人民買不到足夠的疫苗。這個決定的始作俑者,間接導致七百餘位民眾未能及早獲得保護而確診死亡,民進黨政府不該自省嗎?

筆者曾為文比喻,現在台灣的政黨政治就如同三國時代,蜀吳聯手,方能與曹魏抗衡;蜀吳互鬥,就必然被曹魏各個擊破。現在來看,藍白合的可能性,已經增加,因為合尚有勝機,不合必然敗北。

國民黨,也是該有些壓力了。其實柯文哲質疑的,國民黨也都有人責問過,但就是柯文哲的質疑,能夠捲起千堆雪,這背後的原因,是國民黨應該要思考的。

柯文哲市長/主席的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主帥親征,而國民黨的主帥是誰?願不願意背負起親征的風險,這就是國民黨與柯文哲,最大的不同。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微解封 就怕早起的蟲兒被鳥吃


2021-07-12 04:18  聯合報 /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全台高溫炎熱,微解封前的周日新北市一處大型公園外圍跑步或散步的民眾明顯增多。記者侯永全/攝影


從五月步入三級警戒狀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業者的經營也面臨了重大壓力。直到近日終於看到了曙光,出現了「微解封」的機會。

但地方政府對餐飲業仍然持保守態度,不願輕易開放內用;許多旅遊業者對於在一定規範下的開放,也有許多考量而不願輕易接團;健身房、休閒農業園區等都仍然有不少業者持觀望態度。

這次微解封牽涉層面既廣又在不同部會的管轄範圍,業者最大的困境,就在相關規範不夠符合真正的經營現況。筆者訪談不同產業的業者後,歸納出以下四個關鍵,可作為後續調整的參考。

一、消費者恐懼心態:多數消費者仍然對過去政府提供資料中餐廳內用餐的風險有很高的認同,現在突然因為看似確診人數降低,就可以內用,卻沒有說明安全程度或防疫措施的可行性,也讓地方政府不敢遵從中央指示,只能繼續「順應民情」維持管制。

二、營運成本不符:以健身場域為例,消費者入場後在相關限定條件下,單日可服務人數可能只有過去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中小型餐飲業者也面臨同樣的問題,不論是防疫布置及桌數,都不夠符合內用成本,而且同時還要面臨大量的外送外帶訂單,對於是否增加人力更是兩難。

三、服務流程的不合理:以旅行業來說,雖然開放九人以下的團體,但是許多行程從遊覽車出車到景點和餐飲的服務,出團的流程都因為不同的開放程度而產生許多問題,像是若當地的國家公園開放,但該區其他景點仍沒有開放;或是消費者不是自行開車,而是搭乘大眾運輸前往遊樂園或休閒農場,中間不能飲食喝水等等不便,都讓整個服務流程產生問題。

四、業者的心理壓力:這一年多來疫情的變化,對於單一業者來說實在不可預期,若配合政策開放,但不論消費者、從業人員,都可能還沒打到疫苗,也就代表染疫的風險仍然存在。甚至就算業者盡全力做好防疫,仍然因為有染疫者前往消費,後續在其他消費者眼中就會影響觀感,業者都會擔心。

早起的蟲兒被鳥吃,正是反映了不少業者對於微解封的擔憂,縱然希望早日恢復正常營業,但管制標準不一致、營運成本及服務流程等問題,甚至是業者對於自己能否做好準備,都還是需要一些時間及信心。只有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大聲說出「準備好了」,才能真正讓解封的日子來臨。













以終為始的新冠防疫政策


2021-07-12 04:15  聯合報 /   蘇益仁/南台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前疾病管制局局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圖/取自直播畫面


七月八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新冠疫情延長三級警戒,但微解封並公布相關指引。這一個決策引起了各方的反彈,連多數地方政府都逆時中,指揮中心也強調在七月十三日前,各地方政府可以再調整。

防疫最困難的地方就是管制太嚴引起人民生活不便及經濟受創;如鬆綁管制又怕變種病毒乘虛而入疫情又復發。以致一年多來全球陷入反覆封城與解封的夢魘。這是此次指揮中心在疫情已緩解而不敢降級,而以微解封當試金石,想不到卻陷入父子騎驢的困境。

在歐美各國疫苗覆蓋率已達到六成以上的國家,皆紛紛鬆綁各項管制措施,使民眾生活及經濟回復到疫情前的一定水準。想不到Delta變種病毒的來襲,使以色列及英國的疫情又加劇,尤其是未施打疫苗的年輕人成為主要的受感染族群。但因目前仍未看出重症及死亡率的增加,英國衛生部長及首相強生抱持著與病毒共存或流感化的對策,而仍決定在七月十九日解封,雖然科學界及醫學人士群起反對。

我們如果觀察美國及英國在這波新冠疫情的多項前瞻性創新思維,包括疫苗的緊急製造及授權,及一開始就以採購人口數的數倍疫苗,以達成群體免疫為終極目標,可以發現這些先進國家的政府治理及科學實力提供了這個百年大疫的解方,令我們刮目相看。

歐美這一防疫作為其實在探討一個如新藥開發所倡議的「以終為始」的重要概念。當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如流感持續下去時,人類未來究竟應如何與病毒共存。目前公衛學家都提出新冠疫情流感化的概念,在未來兩年全球施打可接受的疫苗覆蓋率後,使住院、重症及致死率一如每年的季節性流感一樣,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而全民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及回復經濟活動。

就終極防疫而言,台灣目前的三級警戒措施都只在治標,我們必須超前部署及思考,我們究竟要做到什麼樣的防疫作為,才可能達到上述與病毒共存或流感化的防疫目標。疫苗覆蓋率是目前嚴肅的課題,何時可以達到廿五%(小英總統的期待值)、四十%、或六十%,都與未來防疫鬆綁密切相關。

當六十歲以上的人口都打完一劑,住院數、重症及死亡會大幅降低,這是立即可以達到的里程碑;但我們要達到確診數大幅降低到九十%以下,或流感化,及在變種病毒流行時,可能覆蓋率要達到八十%且兩劑的水平,這個里程碑可能必須加緊疫苗採購及施打。此外,對年輕未施打疫苗的人口,因感染皆屬輕症,應備足抗體藥物因應,一如克流感在流感時的使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