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薛承泰/死七百多人,人口卻少七萬多人!


◆  薛承泰/死七百多人,人口卻少七萬多人!







薛承泰/死七百多人,人口卻少七萬多人!


2021-07-26 04:07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美聯社


去年全球死於新冠病毒約一九○萬人今年上半年即使約有廿%人口打了疫苗,死亡人數突破二百萬。史書將會記載,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的前半年全球忙著找疫苗、打疫苗,卻擋不住疫情。我國疫情最近趨緩,但從國外經驗來看,誰知道會不會有下一波?即使如英美兩國擁有疫苗,最近也擋不住 Delta 的入侵,台灣逃得掉下一波嗎?

疫苗的功效某種程度是以毒攻毒」,由於病毒不斷演化,科學家無法知道什麼是最毒,但每一波來襲就是更毒!曾有好幾部電影,描述著人類末日的降臨就是病毒,巧妙的是,這些病毒可能就是變種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有那麼多人死於病毒,全球仍有八千一百萬人口的增長,地球今年很可能突破七十九億人口,其中亞洲占了將近六成!相較於兩百年前全球不過十億人口,馬爾薩斯就在擔心地球養不活這麼多人,認為人們會搶奪有限資源而帶來戰爭,甚至大自然也會反撲造成飢荒或瘟疫。

很諷刺的,兩百年來人口不斷增加,二次戰後更迅速,民國 79 年(一九九○年)當年即增加九千一百萬人,此後增幅雖減緩,可是增量仍很可觀,人類總數有可能在本世紀內衝到一一○億。如果沒有意外發生,亞洲人口占比一直會維持在一半以上。

人口是負債還是紅利?答案很明顯在於:適度人口數量中維持適度的人口結構。問題來了!什麼是「適度」?傳統對於數量的適度,將重點置於土地與資源的多寡上,如今還須加上科技與經濟發展。至於結構的適度就較有共識,一般希望經濟勞動力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總人口至少三分之二,也就是每兩個工作人口養一個老人或小孩,即是俗稱的「人口紅利」;由於不是所有十五至六十四歲人口都在從事生產,有時候還須加入勞參率失業率的考量。

歐洲工業化國家較早發生生育率下降以及人口的老化,在進入廿一世紀時即陸續脫離人口紅利。相對地,東方國家除了日本,開始進入人口紅利階段,在過去的廿年經濟與科技發展迅速,於是引發了西方的危機感!東西方經濟與貿易戰,何嘗不是因此而起?若加上這次疫情的變數,東西方的轉變值得關注。

然而幾個東亞國家在進入廿一世紀後,生育率持續快速下滑並成為全球最低,這將促使人口紅利提早結束,台灣、南韓與中國大陸就是最明顯例子,不僅在民國 124 年(二○三五年)會超越歐美老化程度,勞動力短缺也會帶來相當衝擊

我國最近的人口變化更為驚人,在去年創下出生數新低與首度負成長之後,今年上半年生不如死達一萬九千人,遠超過去年全年七千九百人淨移出人口更高達近五萬五千人,不僅高出民國 85 年(一九九六年)飛彈危機那一整年的三萬五千人也使得半年的總人口減少高達七萬四千人

人口總數減少短時間內衝擊並不大,人口結構的轉變才是台灣最大的挑戰!不僅是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篤定進入「超高齡社會」,民國 149 年(二○六○年)之前台灣有可能成為世界最老國,光是未來十年工作年齡人口減少一八○萬人,就是一個危機

在疫情期間,相較於其他年齡群感染機率偏高,政府應思考,先保住這群年年減少的人口,不僅可降低社區感染,也符合長遠的國家發展,畢竟買了先進戰機,總要有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