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掌握美中經貿對抗下的投資契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udn 垃圾.又欠缺 07/26.

◆  聯合報社論/國產疫苗弊案化,檢調卻不聞不問?
◆  聯合報黑白集/禁忌數字五
◆  經濟日報社論/掌握美中經貿對抗下的投資契機






經濟日報社論/掌握美中經貿對抗下的投資契機


2021-07-26 00:13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聯社


中國商務部最近公布「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進一步揭示十四五計畫細節,內容可反映中國在全球競爭的強烈企圖心,並展現與美國對抗的決心,對台灣影響不可忽視。

在美國全面防堵與制裁下,中國認為在十三五規劃時期,面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所以未來必須一方面將過去做為世界工廠的龐大產能由外轉內,利用國內市場經濟規模優勢,厚植經濟實力及技術能量,形成內循環為主的經濟;另一方面也必須以多元管道與國際連結,避免被孤立。惟有內外兼備雙循環模式,才能面對國際競爭。

基於此,中國未來將放寬外人投資規範,縮減限制外商投資負面表列清單範圍,並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引導外資加速投入國內經濟促進內循環。雖然在美國的強力杯葛下,中國已絕口不提「中國製造民國 114 年(2025)」,但是中國目前積極發展人工智能、5G、物聯網及數位貿易等領域,可視為中國新版的產業政策,這也是拜登新政府發展的重點,已形成兩強競爭態勢這些產業都必須有龐大巿場來支撐,所以即使在美國強力制衡下,大陸市場對於外資仍非常具有吸引力。

中國未來將利用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協定(FTA)加強與國際連結。在國內廣設自貿試驗區,透過深層開放,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來吸引外資,擺脫過去以優惠措施吸引外資的格局。在國際則質量並重推動既有 FTA 升級及簽訂新 FTA,並搭配其對外經貿合作策略深化國際聯結;FTA 涵蓋率將由民國 109 年(2020年)的27%,在民國 114 年(2025年)提高到36%此種國內外遍地插旗的雙自由連結方式,未來將牽動全球貿易及投資。特別是中國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開大放,例如在金融自由化程度,並不遜於台灣,對台灣形成很大競爭壓力,台灣也應積極鬆綁現行自貿港區相關政策,強化我方競爭力。

中國也將維護多邊經貿體系發展,反對單邊主義及保護主義,目標直指美國。中國將支持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並全力捍衛中國在 WTO 開發中國家的地位,而此正是美國過去不斷挑戰中國,要求中國放棄開發中國家身分,雙方在 WTO 多次針鋒相對。中國也呼籲恢復被川普癱瘓的爭端解決機制,更是直接針對美國,未來美中在 WTO 交鋒會更白熱化。

綜合而言,川普開啟美中貿易戰,並展開對中國防堵;在拜登勝選後,中國期望與拜登新政府發展新關係,原本預期拜登對中國基本立場雖不會改變,但手段可能會較川普柔軟。但拜登上任半年以來,不但繼續維持對中國一貫強硬立場,還不斷加碼經貿制裁措施,絲毫不見軟化跡象。

美國除了擴大推動將中國排除於國際供應鏈,也全力消除中國企業在美國的影響力。例如以往美國對中國在美國境內投資併購限制,集中在高科技、能源以及與基礎建設相關產業;但最近美國甚至考慮限制範圍擴大到購買農場,阻絕中國進入美國農業供應鏈體系,以確保美國食品的經濟安全,未來美中經貿對抗將綿綿無期

美國倡議供應鏈重組,形成抗中聯盟下,台灣仍占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台灣對中國呈現貿易強化投資弱化的特點;在美中貿易戰後更加明顯,對中國出口大陸內需市場成長帶動屢創新高,而對大陸投資則快速下滑。台灣對大陸的投資,過去一直是以加工出口型態為主,未來中國大幅放寬外人投資限制,發展新興產業,台灣必須在兼顧經濟安全市場發展的原則下,掌握中國開放的契機,有效開拓大陸市場,才有利於台灣經濟成長。












聯合報黑白集/禁忌數字五


2021-07-26 03:1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波波漫畫


明天起就要降級解封,大家都渴望逐步恢復正常生活。這時,人們沒注意、指揮中心也極力避免提起的是:台灣染疫死亡率已上升至五・○五%。世界各國的新冠死亡率在下降,但台灣的死亡率卻升至五趴的禁忌數字;這點,讓我們在降級解封的欣喜中,懷著忐忑與不安。

六月間台灣的染疫死亡率飆破四趴,為全球的兩倍,已十分讓人震驚。七月中旬後,台灣每日確診數降低到二位數以下,但死亡數卻罕聞「加零」,死亡率因此持續攀升。最近一周,全球的死亡率已從二・二%降為二・一%,對比之下,台灣升破五趴的死亡率已來到全球的二・五倍。

五、六月間,台灣曾發生一天數百人確診、每日二、三十人死亡的情況。當時的情況,可解釋為本土疫情來得又快又猛,醫療系統的因應措手不及。但如今確診數已大大降低,醫療體系已經從忙亂中解脫,但我們的死亡數卻未成比例下降;這就不禁讓人懷疑:我們救治染疫患者的方式是否不夠有效,或者醫療藥物仍未到位?

台灣的健保制度號稱全球之冠,但我們的新冠死亡率卻在近兩百個國家中排名最後十名,完全不成比例。政府把所有時間花在疫苗分配、人員管制、紓困及扶植國產疫苗,卻不肯多花點心力來搶救病患,真以為人命並不關天嗎













聯合報社論/國產疫苗弊案化,檢調卻不聞不問?


2021-07-26 03: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竹北生醫園區,高端疫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備受矚目高端疫苗,傳出在放大量產製程時有抗原濃度不穩定的問題,不良率達八成二。製程有問題,衛福部食藥署卻仍迅速通過其緊急授權,核准其專案製造,令人不解。從既知情況看,這已超乎「決策是否錯誤」的問題,達到了人謀不臧弊案程度。對此,司法檢調迄無任何動作,是看不出疑竇,或者在為政治護航

綜觀國產疫苗從研發、制定緊急授權標準,到採購、審查、通過緊急授權,處處浮現人為干預的痕跡。經由政府高層牽線的「美國國衛院」技術,授權對象為何選中曾有「炒股紀錄的高端,迄今成謎;在研發過程中,從蔡總統和其他高官頻頻造訪高端,毫不掩飾對它的厚愛。反映在疫苗的審核及授權上,除為它打造獨步全球的「免疫橋接規則,且在通過緊急授權前即以天價下單採購,處處充滿偏袒

不僅如此,在疫苗審查階段,衛福部大幅更換專家會議成員,並不顧利益衝突換上多名曾與高端共同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研究人員。在審查會議上,衛福部悍然拒絕比照美國公開審查過程,甚至拒絕錄音錄影。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可謂在層層護航下一路過關

外界對國產疫苗的質疑,先前多集中在其「效力缺乏充分的科學驗證;而今高端爆發量產「不良率偏高」的問題,更顯示其品質堪虞,保護力及產能皆難孚預期。一般國際大廠的疫苗生產規模,大約在二千公升的等級;而高端疫苗僅從實驗室的「二公升」等級放大到「五十公升等級」,即有八成的疫苗品質不合格,要達到二千公升規模等級的優質量產,將是難上加難。

可議的是,高端疫苗量產良率太低,食藥署在通過緊急授權前即已知情,卻仍一意孤行給予授權。其中,十五名審查委員是「有條件」通過,要求高端逐月提出安全監測報告,恐怕就是知道量產品質不穩定將成為高端疫苗的不定時炸彈。但食藥署執意護航,辯稱這個問題「不影響品質」,若無法證明不影響品質,「這兩批疫苗就不會進入後續封緘實驗」。換言之,食藥署掐頭去尾把範圍鎖定「這兩批疫苗」,根本無意全盤檢視高端疫苗的生產問題

不良率問題被揭露後,食藥署長吳秀梅先指責外界對高端「太嚴苛」,並荒謬辯稱這「搞不好是一個更好的產品」,更把矛頭指向「內鬼」故意外洩資料。政府原應負責疫苗的品質把關,現在衛福部竟還責怪外界要求太嚴,這豈不角色錯亂?再說,正是內部有人看不慣政府造假,才會去揭這個「黑箱」。而吳秀梅的發言,已不像為民眾健康把關的官員,反更像業者代表了。

六月以來,台灣因外購和捐贈疫苗增多,國產疫苗緊急授權的正當性已大為降低如今爆出不良率問題,更凸顯蔡政府護航高端心切,已到不問科學、不問品質的地步。蔡英文總統曾公開喊話「國產疫苗七月供應第一波」,就算非要照劇本演出,但能用品質不穩定的疫苗給民眾施打嗎?高端市值因政府的政策利多增加數百億,已遠高疫苗採購的利益,背後的利益糾葛,司法能不釐清嗎?

兩個月前,北檢檢察官林達曾呼籲,政府要揭露國產疫苗採購資訊。但至今,資訊非但沒公開,黑箱和疑點反而越來越多。藍營立委日前已告發相關官員涉及圖利,相對的,檢調對疫苗採購的種種不合理仍不聞不問。檢調機關遲不出手,是要等民眾生命受到傷害,或者相關罪證都被竄改和湮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