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最低稅率風潮來襲 企業須應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最低稅率風潮來襲 企業須應變
◆  聯合報黑白集/高金素梅說得有理
◆  聯合報社論/如果仍政治掛帥,台灣買得到BNT才怪






經濟日報社論/最低稅率風潮來襲 企業須應變


2021-07-17 02:51  經濟日報 /   社論
開曼群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二次大戰後,只有美國能在全球投資,促進地主國就業、生產和出口創匯。60年代後,歐洲和日本加入對外投資陣營,也成為開發中國家爭取外資的對象。80年代後全球化盛行,亞洲四小龍等新興經濟體也加入對外投資行列。目前,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DI)數量龐大,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FDI年減少38%,但還是達到8,460億美元。

為吸引外資前來,各國除改善實體投資環境以外,紛紛調降公司所得稅、提供租稅優惠,當然也為防止本國資金外流。以世界銀行資料觀察,2010至2019年期間,全球平均公司所得稅已從17.9%降到16.0%,加上公司的其他賦稅(為勞工支付等),也從47.8%降到40.4%。

例如同期間為和香港稅率(16.5%)競爭,新加坡實質公司稅率從7.4%降到2.1%,美國也從27.6%降到20.7%。部分國家甚至將公司所得稅設到零,成為「租稅天堂」(如巴哈馬、開曼群島等),爭取跨國企業前來設立「紙上公司」,僅以公司登記相關費用和衍生的法律和會計服務來創造就業和收益。

跨國企業透過在租稅天堂設立公司,再將集團利潤以「移轉訂價」等手法,將利潤轉移到租稅天堂,迴避在母國繳稅的作法,早已成為各大投資母國的困擾,例如美國臉書和蘋果都在海外註冊,亞馬遜去年在美獲利200億美元,卻繳交9.4%所得稅,遠低於一般企業的21%。

法國去年底通過「數位稅」課徵法案,要求美國這些在門檻(全球營收超過7.5億歐元,在法國營收超過2,500萬歐元)之上的大型科技公司必須繳交「數位稅」,引發美國報復的爭議。此外,美國最富有的25名富豪,最近五年繳交所得稅平均只有15.8%,遠低於一般美國人民;其中,大富豪巴菲特、貝佐斯、彭博等,更只交不到2%的所得稅,早已引發眾怒。

針對這些跨國企業避稅的動作,早在2012年20國集團高峰會就要求OECD進行相關研究,經多年研究和諮商,各國因利害不同而遲遲未獲共識。去年新冠疫情嚴重,全球都因防疫和紓困而財務大失血,終於達成共同課稅的共識。

今年6月初,G7財長會議終決議課徵15%全球最低稅率,7月初的OECD主導的包容性架構會議中,130個國家和稅務領域區(涵蓋全球經濟生產90%)也達成共識(十國仍待溝通),將對營業額7.5億歐元以上的企業課徵15%的稅率,預期將每年額外產生1500億美元稅收,其技術性設計將在10月以前完成,2023年開始執行。

這個針對大型跨國企業的劃時代方案,的確是在21世紀全球化盛行、數位經濟蔚為主流之下,比較合理的一個跨國租稅改革,可以帶來相對公平的課稅權力,以及比較穩定的租稅歸屬,各國也不必為了吸引跨國企業投資而競相提供更高的租稅優惠。

然而,這個方案其實包括兩個部分,除了大型跨國企業最低15%稅率以外,還有一個部分是更公平分配的「課稅權」,也就是對這些企業課稅的權力,要從其母國重新配置到它們擁有商業活動、賺到利潤的市場。看來這是要說服大多數國家成員來接受這個方案的設計,否則對大多數只是這些公司的行銷市場、卻沒有被設立營運據點或在該國保留利潤的國家,根本沒有參與的利益或動機。

力求和國際接軌的台灣,應該也會參與這個機制,特別是它非由聯合國主導,相對沒有成員的身分問題。

國內會計業者初估,有154家台商符合門檻將受到規範,其效果是對這些台商未來的課稅權將依其營收來源分配到海外的出口國家和地區,而我國也可以就臉書等企業在台的營收或獲利分到部分課稅權。其進一步的規劃細節,以及對台商和我國稅收影響,值得及早研究並持續關注。













聯合報黑白集/高金素梅說得有理


2021-07-17 02:46  聯合報 /   黑白集
立法委員高金素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和永齡花不到百億元買到千萬劑BNT疫苗,就此,立委高金素梅提出一個建設性主張。她說,立法院上月追加了二六七億元的疫苗預算,政府不如把這筆錢交給台積電和永齡一起採購BNT,這樣台灣立馬有三六七○萬劑疫苗,一舉解決疫苗不足問題。高金素梅說得好,當即有上萬人按讚;要公投的話,應該會獲得全民支持。

從去年至今,政府已編了三百多億元疫苗採購研發預算;但目前台灣拿到的疫苗,絕大多數是別人捐的,自己買的不知道在哪裡。這兩天,立委追問政府花掉的六十多億元用於何處,陳時中和陳宗彥都以「保密條款」為由支吾其詞,審計長陳瑞敏也跟著三緘其口。

政府花費公帑,竟能以「機密」當藉口逃避監督,這和黑箱有何兩樣?人家企業買疫苗,不僅自掏腰包,而且價格便宜又透明清楚,還公告周知。這次台積電和永齡購捐疫苗每劑才卅美元,比起年初衛福部去談的四十二美元,便宜了一大截。兩相對照,民眾當然願意選擇相信企業,而不相信政府。

台灣如今「窮」名遠播,繼立陶宛之後,又有一個中歐國家斯洛伐克要捐台灣一萬劑疫苗。請問,是誰把台灣搞得這麼窘?政府官員把預算拿去做神祕用途,卻讓全民苦苦在那裡等外國和民間捐贈,蔡總統不慚愧嗎?












聯合報社論/如果仍政治掛帥,台灣買得到BNT才怪


2021-07-17 02:43  聯合報 /   社論
波波漫畫


鴻海與台積電合力購贈一千萬劑BNT疫苗,為台灣的疫苗荒注入定心丸。立委高虹安隨後爆料,在簽約過程,兩家企業有九成力氣都花在處理政府的政治考量。其間一些不合理要求,例如上海復星在對岸證交所公告出現「台灣地區」字眼,行政院也有意見,幾乎讓企業「炸鍋」。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辯稱,這都是為了「國家尊嚴」。但動輒把無關之事上綱為國家尊嚴,面對人民性命交關之迫切卻無動於衷,這是什麼樣的無情政府?

蔡政府去年否決東洋透過上海復星進口BNT,其後由衛福部透過香港雅各臣交涉採購最後卻碰壁,兩次沒買成,都是政治掛帥僨事。一誤至今,使台灣取得BNT疫苗的時間至少耽擱了十個月;正因如此,五月的本土疫情爆發後,台灣人民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幾乎是零。當時,蔡政府行政團隊還耽溺在自製「國產疫苗」的美夢中,絲毫不為自己的錯誤決策感到愧疚;也因此,才激發民間企業及團體購捐疫苗自救的行動。

從這次鴻海與台積電代表政府與BNT簽約,證明了兩件事:其一,蔡政府繞來繞去繞了十個月,最後仍繞不過上海復星的「代理權」;儘管簽約對象為上海復星的香港子公司「復星實業」,基本上仍不脫上海復星代理。其二,面對這類跨國交易,「商業模式」顯然比「政治模式」好用;動不動把「國家尊嚴」抬出來,其實只是擋住自己前行的去路,限縮了自己國家的機會和可能性。

這一年半來的防疫,蔡政府處處充滿政治心機。這種操控,雖使它在某些時刻顯得相當成功;但風光過後,到了見真章時刻,便露出了馬腳。例如,當初三關四卡,不許「小明們」返台,即暴露蔡政府的人權意識多麼虛假。例如,繞道購買BNT疫苗,拿到比鴻海/台積電高出四成的價格,遭質疑有人收回扣,最後還沒買成。例如,因反中而拒建「方艙醫院」,使許多輕症患者淪為重症,造成台灣確診死亡率至今居高不下。再如,處心積慮強推國產疫苗,造成外購疫苗不力,貽誤全民建構防疫力的時機。包括中央政府對待地方,在疫苗發放與資源分配上,都充滿重綠輕藍的歧視待遇;這樣,如何建立「同島一命」的共識?

沒有人會反對「國家尊嚴」應全力維護,然而,一些官員無底限地把枝微末節的事和國家尊嚴畫上等號,藉此召喚民粹情緒,往往造成嚴重的誤導。更糟的是,愈是無能的官員,愈懂得利用這種招式來掩飾自己的失職:凡是沒辦好的事,一律拿國家尊嚴為藉口,全都推給中共打壓,便能成功使自己逃脫責任,甚至搖身成為民粹英雄。如果這類愚民行徑一再得逞,而且不斷受到崇拜與歌頌,這個政府還會有人想要認真做事嗎?

這次鴻海和台積電能在政治官僚的阻撓下,努力克服種種障礙,以漂亮的價格簽訂繁複的BNT採購合約,完全要歸功於兩家企業優秀的法務團隊。他們都是精於國際談判、熟知市場競爭法則的人才,也準確守住「Taiwan ROC」的尊嚴底線。但令人憤怒的是,他們大半的精力不是用來與簽約對象周旋,而是用來應付本國官僚無盡的不合理要求。上海復星在對岸證交所公告這次交易提到「台灣地區」,符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兩岸互稱「台灣地區」及「大陸地區」的規定,而羅秉成竟企圖以此杯葛簽約,他顯然不在意能否買到疫苗吧?

 這次,如果不是企業團隊代表談判,以蔡政府「政治掛帥」的作風,台灣買得到BNT疫苗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