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減碳之路要迎頭趕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6416/web/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減碳之路要迎頭趕上
◆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官是盲劍客
◆  聯合報社論/邱義仁是蔡英文的撿球員或神救援?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減碳之路要迎頭趕上


2021-07-09 05:0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濟正逐步走向疫後的新常態,產業界除了關心疫情、通膨與物流等議題,下半年開始會愈來愈熱的話題是「減碳」。圖/路透


全球經濟正逐步走向疫後的新常態,產業界除了關心疫情、通膨與物流等議題,下半年開始會愈來愈熱的話題是「減碳」,而這個議題的影響將延續長達數十年之久。減碳議題除了影響國際政治外交走向,對產業經營投資樣貌也將帶來質變。政府目前施政重點放在防疫,但減排一事影響我國產業經濟與環保既深且遠,政府必須帶頭讓減碳議題加速前進。

全球減碳的焦點會是在今年11月於英國登場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COP26),中國大陸與美國這兩個東、西碳排大國將在這場會議上相會,不同於美中在其他議題上的分歧與對抗,兩國政府在推動減碳一事上有許多交集。美國總統拜登一改前總統川普的路線,重新參與巴黎氣候協定並推動減排;中國大陸首個全國碳市場交易本月底上線,可望發展成全球最大碳交易市場

美國與中國加速推動減碳,加上原本就是減碳領頭羊的歐盟,可以看出全球主要經濟體動向,這除了關係氣候變遷的控制更關係各國產業的版圖變化國際貿易規則的改變,各國都希望在碳排一事上搶占制高點,這既是國際外交上的博弈,更是全球產業間的競逐。歐盟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碳交易規模已逼近1,700億歐元在亞洲,南韓是亞洲首個啟動全國性碳交易市場的國家,是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場

台灣產業即將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碳稅。研究顯示,如果全球企業立刻面臨碳稅的衝擊,全球股市可能因此出現4%到20%不等的跌幅,這代表產業將面對碳成本上揚的挑戰我國多數企業都未正視碳成本的存在,因為企業生產時首先考慮當地環保法規,而非產品最終銷售地的要求。碳關稅上路後,企業將生產基地轉往碳排放管制較鬆的策略已不可行,產業會更真實感受到碳成本的存在。

對一般投資人而言,碳成本也非遙遠的存在。舉例來說,近期國內股市交易最熱的航運族群,未來數年將會深受碳排議題的影響。由於更嚴格的碳排管制,船公司若不是要新建造更環保的船舶,就是得讓現有的船舶採用較慢的航速以符合碳排標準。不論採用哪一種模式,都會對航運業本身到全球物流樣貌產生深遠的影響,也牽動著投資人選擇個股的投資策略。

相較於國際間的減碳話題正熱,我國在減碳上的動作顯得落後,這與政府施政優先順序相關。蔡英文總統的第一任任期在減碳一題上幾乎沒有前進,她的能源轉型政策雖然確立了核退綠進的目標沒有解決碳排的問題,直到今年蔡總統才在元旦談話中提及了減碳,政府終於開始正視碳排議題對我國的影響。

蔡政府過去的減排策略太過偏重在發電領域,發電確實是碳排的主要來源,但並非唯一,產業、交通運輸到農業都有碳排,如何訂出符合我國產業發展需要碳中和路徑,比單純訂出一個碳中和時程表更加重要,這需要從綱領性政策制訂,到法規的配套與鬆綁,引導民生經濟走上重視減排發展道路

政府的當務之急是評估 COP26 會議可能產生的結論與影響,提早應變與準備。對產業而言,更需要的是一個可應對中長期減碳方向的法規與市場。政府迄今還沒確定如何設定碳排放總量合理分配,對於碳交易的權責機關尚無定論,如何刺激國內產業研發減碳低碳技術缺乏產官學的整合。歐盟民國 94 年(2005年)就開始實施碳交易,發展十多年才有今天的規模,南韓的碳交易也已進入第六年相較之下我國在碳權碳稅費等議題上仍在起步,現在該是政府加速進行的時候了。














聯合報黑白集/指揮官是盲劍客


2021-07-09 01:2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擷取自指揮中心直播影片


台灣最近接二連三嘗到「後段班」的滋味。彭博社防疫韌性」排名,台灣慘跌到四十四名;經濟學人正常生活」指數也把台灣打入深淵,給個倒數第二。當記者問到這項排名,指揮官陳時中卻說他沒在看這個雜誌,也沒聽過這則報導。

正常生活指數,是以量化指標衡量一個國家距離回歸到疫前生活有多遙遠。台灣的分數竟不及名列前茅的香港之半,在全球五十個國家中墊底,真是面上無光。

陳時中大權在握,每天做出無數重大決策,他卻關著耳朵,不愛聽外界建言。包括三加十一的決策是怎麼做的,他說出口又收回好幾次,聽得老百姓心好亂。如今國際知名雜誌給了個難堪的排名,指揮官當著鏡頭對全國民眾說沒聽過,顯然不想回答這題。

如果陳時中因自覺難堪,也就罷了。但這個訊息當天登在許多媒體顯著地位,指揮官竟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大家這才恍然,這位曾誇稱「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的指揮官,他眼中世界大概只剩其口罩上的美國和日本。

陳時中大權在握,誰能打疫苗誰不能打,防疫要向東或向西,都是他說了算。但這位元帥猶如盲劍客,決策蕪雜,東揮西砍,而全民的生死都在他手上。













聯合報社論/邱義仁是蔡英文的撿球員或神救援?


2021-07-09 01:2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邱義仁日前說「台灣要宣布獨立這個事情,不是台灣人民可以自己決定」,引發關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近日說,台獨不是台灣人民自己可以決定,必須考慮國際現實,而「美國根本就不支持台灣獨立」。此話一出,原本盛氣凌人的獨派陣營一片沉默,似不知如何應對。事隔一日,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伯也在一項會議中表示,美國支持強健的美台「非官方」關係,但「我們不支持台獨」。這樣的前呼後應,要說純屬巧合,機率有多高?

邱義仁和坎伯相繼說出「美國不支持台獨」,分別在很奇特的場合。邱義仁是應邀上前總統陳水扁主持的廣播節目受訪時說出那番話,他說宣布台獨除會引起國內不和,「中國會打我們」,且美國根本就不贊成。至於坎伯,則是在回應前亞太助卿羅素問到美國對台灣「愛多少才叫愛太多」時,說出「不支持台獨」。由於坎伯是羅素的前任,這次問答,被認為是刻意安排。

如果這兩次談話都是刻意安排,這項訊息便十分耐人尋味。至於後果將如何發展,則仍難逆料。邱義仁並未退出政壇,他目前的官銜是台日關係協會會長」,以他和蔡總統的深厚交情,他要去上陳水扁的節目,府方不可能不知情。他公開表態,且透過陳水扁的節目向社會放送,可能是看到蔡政府目前防疫諸事不順而民怨滔天的景象,因而主動出手幫蔡英文解圍。其目的,一是要求國內獨派稍安勿躁,二是要讓反獨民眾放心,三則是希望北京放下敵意。

至於坎伯的談話,則同樣是基於現實原則,回到美國利益的立場來談論美台和美中關係。華府原有意利用十月底羅馬 G20 會議,安排拜登和習近平舉行會晤但由於兩國關係緊張,中方反應相當冷淡,美方正在努力經營。坎伯的談話,極可能就是在為此鋪路,幫助修補美中關係。其談話清楚表達三點:第一,基於民主盟友的立場,美國是「愛台灣」的;第二,但雙方關係僅止於「非官方」性質;第三,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

蔡總統近幾年藉著美台關係大作文章,塑造美國是台灣「反中大靠山」的印象,在兩岸及外交上變得挑釁、好鬥而肆無忌憚。尤其年輕世代,許多人把反中、仇中當成時髦標記,將不追隨反中曲調的人任意抹紅為中共同路人」。如今,當民進黨大老邱義仁和美國政府高官同時喊出「美國不支持台獨」,或許意味蔡總統想要悄悄調整路線;但對於那些搖旗吶喊的反中追隨者,蔡英文難道沒有要說的話嗎?

邱義仁和陳水扁一搭一唱,說出「美國不支持台獨」,確實是一齣驚奇大戲一位是國安會前秘書長,一位是貪瀆入獄而保外就醫的前總統,兩人在南台灣一個鮮為人知的電台,悠悠對蔡英文總統下了這步場邊指導棋。對藍營而言,反台獨是順心的宣示;對民進黨而言,能夠轉移焦點就好;對獨派而言,則像被點了死穴一般不知如何掙扎。對蔡英文而言,能藉這兩位關鍵人物之口向對岸釋放出「」訊息,倒是簡便,至少不必從自己嘴巴說出難以啟齒的話。

不論邱義仁是以「撿球員」的角色幫蔡英文把打出界外的兩岸關係撿回來,或是以「神救援」的身分幫蔡總統擋下獨派的逼宮;接下來,都還要看蔡英文自己在場上的演繹。如果她還是言不由衷,她的大臣還是動不動就喊不惜一戰,邱義仁和陳水扁的戲就白演了。更糟的是,坎伯只說「美國不支持台獨」,邱義仁卻說「台獨不是台灣人民可以決定的事」;那麼民進黨灌輸給「天然獨世代」的夢想,要如何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