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重組指揮中心 才能期望解封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5825/web/ 

◆  聯合報社論/用外交遮內政瘡疤,反讓台灣喪失尊嚴
◆  聯合報黑白集/「不押寶」的重要性
◆  經濟日報社論/重組指揮中心 才能期望解封






經濟日報社論/重組指揮中心 才能期望解封


2021-06-22 01:2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開記者會。記者楊雅棠/攝影


台灣本土新冠疫情從5月中旬爆發已經滿月,全國在三級警戒下度過史上最悶的端午節,生活品質、內需經濟都受到嚴重衝擊。隨著近日染疫人數連續降至200人以下,昨天還降到百人以下,許多人關心是否能在28日如期解除三級警戒,或者部分疫情較輕地區可以考慮先行解封。

國際上判斷疫情最壞是否過去的標準,是以累計染疫人數的斜率是否變平為依據。台灣因為指揮中心搞出校正回歸的干擾,更需以斜率變化來判斷長期趨勢。觀察至6月21日的累計確診數的斜率,可知疫情確實呈現趨緩。

但是死亡數增加的速度超過確診數增加的速度,使得死亡率隨每日確診數下降反而不斷升高,6月16日更升至4%以上,顯然台灣的死亡率比全球的2.17%至少高出80%,就很難讓人心安。

分子死亡人數來看,疫情中心認為是高齡有慢性病患為主,其實一點解釋力都沒有,因為國際上染疫死亡的都是高齡慢性病患最多比較合理的解釋,應如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專業意見,就是因疫苗嚴重短缺而使弱者來不及提升保護力,染疫後又未能立刻打單株抗體等較有效藥物所致,指揮中心嚴重失職難辭其咎

另一種可能,就是分母的確診數低估80%,顯然和指揮官陳時中自始就以大量篩檢會擠壓篩檢量能,且有偽陽、偽陰性等錯誤理由反對普篩、快篩有關,尤其本土病毒已升級為英國變異株,許多無症狀、不發燒的隱性患者沒被發覺而傳染給高齡弱勢,若非三級警戒下,民眾高度配合宅在家裡,潛在傳播者早就擴大傳染了。而指揮中心於15日才公布社區、企業、基層醫療及家戶四大廣篩策略,其實為時已晚,已經有500多人無辜喪失了寶貴性命,全民仍然活在無邊的恐懼之中。

要看到解封的曙光,得先讓醫護人員(51萬人)、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受照顧者(47萬人),以及高齡者(75歲以上150萬人;65至74歲241萬人)的疫苗完成全面接種(共計490萬人)才有可能,也才能降低醫院及家戶感染產生的超級傳播者,也可讓脆弱的高齡及長照受照顧者,增加保護力,降低死亡機率及人數。

因此,必須有快、好、多的疫苗策略,特別是和時間競賽,取得疫苗愈快愈好。6月21日止,抵台疫苗數量為485萬劑,占指揮中心宣稱的總訂貨量4,180萬劑,到貨率12%,時效上嚴重落後,數量還不夠醫事及高齡、受照顧者總數490萬人打完第一劑。指揮中心的疫苗政策可謂一敗塗地。

其次,疫苗是保護力愈高,副作用愈小的愈好。然而目前施打的疫苗有九成是副作用相對高的AZ疫苗, 15日開放75歲以上長者施打後,五天內已有62人猝死,老人「寧可不打或許還可以活得更久」,已造成緩打現象;特別是安全性較高的莫德納疫苗250萬劑突然送到,高齡高風險的弱者更願意等待,但最快也要到7月初才能開打,打到第二劑也要到8月,依此推算,解封恐怕還沒這麼快。

各國疫苗施打的順序,基本上就是除了醫事人員優先之外,再按年齡高低代表染疫風險死亡率順序,然而我國的指揮中心,竟將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放在第二類的第一順位,將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之對象放在第三類,實在是荒誕不經,應該立即重新調整疫苗施打順序。

最後,蔡總統日前提到「要調整出最適合的戰鬥隊形」,就應該馬上將大錯不斷、失職又失能的指揮中心重新改組,才能重拾民眾的信任和信心。否則,民眾仍不能免於染疫的恐懼,真正的解封就遙遙無期,經濟和無形的損失就沒完沒了,這都是蔡政府無法承受之重。












聯合報黑白集/「不押寶」的重要性


2021-06-22 02:2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國人喜迎美國捐贈的二百多萬劑莫德納疫苗,加上日本捐贈的AZ疫苗,我國「受贈」之疫苗數已遠超過自己「外購」。台灣雖尚無法脫離疫苗荒之窘境,但這總算是及時雨,稍能止渴解飢。

但這兩筆疫苗捐贈時機,卻引人遐思。第一波捐贈,是郭台銘宣布將購捐 BNT 疫苗之後;這次加碼,則是蔡政府宣布對郭台銘、台積電的捐贈「開綠燈」之後。其間巧合,讓人不得不質疑其中關聯巧合

這次加碼捐贈,台美高層異口同聲說是中國政治打壓,不讓台灣取得疫苗。然而,事實卻與「高層」所言恰恰相反,兩次捐贈都正好是台灣可能從大陸代理商購得 BNT 疫苗之時。所以,捐贈是因為「中共打壓」,或是台灣不靠美日也能取得疫苗,答案昭然若揭。

蔡政府上台後,一改馬政府的「親美友日和陸」路線,採「附美媚日反中」;雖獲得不少「口惠」,實際利益卻不多,甚至被予取予求去年被迫強吞萊豬,即是明證。此外,我國向美、英購買一千多萬劑疫苗,到貨卻少得可憐;足見在「單邊押寶」策略下,台灣反成棄子。

郭台銘和台積電捐疫苗引發連鎖效應,讓台灣稍獲喘息,也凸顯主權國家不押寶」的重要性。選邊站隊、甘當馬前卒,並不能得到尊敬和實益。這樣的國際現實,蔡政府領悟了嗎?













聯合報社論/用外交遮內政瘡疤,反讓台灣喪失尊嚴


2021-06-22 02:26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和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右)一同至桃園機場督導美國政府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的卸載及後送作業,並在疫苗前方合影留念。記者季相儒/攝影


繼郭台銘和台積電捐贈的一千萬劑 BNT 疫苗開了綠燈之後,美國加碼贈送的兩百五十萬劑莫德納疫苗也由華航專機運抵台灣,這對台灣目前的疫苗恐慌心理多少有點舒緩作用。這天蔡政府作足了戲:美國那端,由駐美代表蕭美琴親自在曼菲斯機場送機;台灣這端,則由指揮官陳時中和AIT處長酈英傑接機,一堆官員在貨機前拿著「感謝美國」的字牌致意。到了晚間,圓山飯店更以大樓燈光排出英文及心形符號,表示「美國愛台灣」。

這些場景,不禁令人感慨又心酸。美國政府贈送疫苗,台灣自然是點滴在心頭。但自詡「超前部署」的蔡政府,何以落到本土疫情失控,疫苗要仰賴他國捐助的地步?官員一字排開手持字牌「感謝美國」,彷彿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台灣經濟困頓必須仰賴美援的年代;美援早已結束,蔡政府為何把台灣重新帶回那個情境?更糟的是,圓山飯店打出「美國愛台灣」的符號,如此乞憐的表態,又表現了什麼樣的國家尊嚴?國際人士日昨指責美國不該送疫苗給「富裕國家」,聽在台灣人耳裡,又是什麼感受?

蔡總統治國有兩大法寶,一是反中,二是外交每次碰到棘手的內政問題,就拿兩岸或外交戰略作為擋箭牌。這次對抗新冠之戰,她也交替運用這兩項法寶:去年蔡政府採購 BNT 疫苗失利,就是依據「反中原則希望繞過中國大陸的代理商,結果卻因牴觸國際貿易法則,從而使台灣失去購得三千萬劑 BNT 疫苗的機會。如今在疫苗左支右絀下,只好打外交牌向美國、日本兩國請求援助,以挽救蔡政府的威信與聲望。問題是,如果執政者不用心專注於內政,一味想用外交來迷惑轉移民眾焦點,豈是富國利民治理之道

本月十日,蔡政府拋出美台將進行「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談判的消息,其目的,顯然也是希望轉移民眾和輿論的焦點。TIFA會議中斷已超過四年,華府又已改朝換代,談判必須重新聚焦,未必能在短期見到成果。有趣的是,當天政務委員鄧振中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視訊對話,鄧振中主動提到台灣開放萊豬進口「是一項很困難的決定」;毫不掩飾我方是以開放萊豬換取 TIFA 復談。此外,美國智庫專家葛來儀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的談話,都直接把談判和八月的「萊豬公投」掛鉤;其目的一望即知:美方釋出 TIFA 重新談判及加碼送疫苗等善意,就是希望助蔡政府一臂之力,瓦解民間「反萊豬」的公投攻勢

然而,挾外制內操作過頭,外國卻不一定配合演戲。最近蔡英文辯解國內疫苗不足,將矛頭指向泰國將 AZ 疫苗優先供應其國內之用,旋即遭泰國否認打臉。其後,黨政人士放消息為高端疫苗助勢,指菲律賓來函詢問洽購,也遭菲國政府公開打臉。可見,蔡政府打美、日外交牌雖然順利,外交子彈亂射,卻有反彈回來打到自己的可能。

外交內政的延長,但蔡政府卻屢屢利用外交牌因應或遮掩內政困境,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做法,絕非民主國家的正常治理方式。其中更大的問題有二:一是犧牲了人民的尊嚴而不自知,二是犧牲了國家的自主而不自知,更關鍵的是,內政的問題並未因此而獲得根本解決,只是一時被外交手腕遮蓋,以疫苗為例,台灣目前獲得的疫苗,倚賴美、日「贈送」的比例竟遠遠大於我們自購所得,這是把至關重要的人民的命脈交在別人手裡,不是嗎?蔡總統被譏為疫苗化緣達人」,這是值得驕傲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