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戰鬥文藝較勁 袍澤何苦意氣?
◆ 【專家之眼】疫苗不是萬能 但沒疫苗是萬萬不能
◆ 【專家之眼】既然經濟表現不差 兩岸為什麼要對話?
◆ 【專家之眼】「美國第一」之下的輪胎反傾銷稅
◆ 【專家之眼】空有善意無誠意 文告再多也白搭
【專家之眼】戰鬥文藝較勁 袍澤何苦意氣?
2021-01-05 15:12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國防部近期全面調整國軍防衛準則,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強調的「整體防衛構想」規畫幾全被推翻。圖為陸戰隊實施操演。本報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國軍大幅調整作戰準則或是作戰理念,其中內容指稱係針對離職國軍高層,希望透過此項修訂過程,清除其所倡議之防衛作戰構想。
儘管報導是繪聲繪影地如此指稱,但是平心而論,光是在幾個辭句修潤上去做文章,根本就無法改變整個大局。
正統軍事計劃作為流程中,要發展作戰計畫是從最初步「指揮官判斷」(commander’s estimate),再逐步勾勒出由全般概念與作戰指導所構成之「作戰構想」(CONOP:Concept of Operations)。
當確認作戰構想後,就要發展數個「行動方案」(COA:Course of Actions)運用決策矩陣加以分析比較;然後再依據所擇選之「行動方案」,整個幕僚群發展出「基本計畫」(B-Plan:Basic Plan),並再進一步充實「基本計畫」各個附件與附錄後,才會成為完整之「作戰計畫」(OPPLAN:Operational Plan)。
所以就媒體報導所提那幾個口訣,其實不過是處在「指揮官判斷」與「作戰構想」兩者間之「作戰概念」(operational concept),其雖可繼續作為發展後續更詳細作戰計畫之參謀群計劃作為指導,但若是沒有後續動作,到最後就必須很殘酷地將其判定為流於口號之戰鬥文藝。
在各個國家建軍過程中,搞不定預算拿不到白花花銀兩,落實社會動員具體支持,不論在論述上用辭遣字多麼漂亮,到頭來不過是個嘴砲。
同樣在作戰計劃作為上,提出作戰構想,卻沒有發展出完整具體之作戰計畫,並且加以演練與驗證,同樣亦是自欺欺人之戰鬥文藝。所以長官們究竟是搞公關,抑或是打假球,其實只要看基層部隊是否會忙到人仰馬翻,修訂各個作戰計畫附件附錄,不斷執行演訓操練與驗證計畫修訂內容,就知道這些修訂與調整到底有幾斤幾兩,到底有值個幾文錢?
要知道到底要如何作戰?掌握與理解真正作戰實力,要去基層用「心」去找答案,糾結在國防白皮書內說文解字,或是纏繞在「四年期國防總檢」搞文字遊戲,不過是跟著戰鬥文藝瞎胡鬧。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國軍這個舞臺,長官來來去去輪流來唱戲,離開舞臺息隱山林,不但是修養更是智慧。離開位置再來倡議理念,不論再有任何道理,必然都讓人覺得是後座司機,到最後都會自討沒趣!
元帥無兵馬,不過是個卒;所有作戰計畫都是靠群策群力,不是靠個人遠見,誰在臺上就由誰唱戲,現實人生舞臺,這個才是硬道理。但是大家都是同門師兄弟,若僅戰鬥文藝較勁,袍澤們又何苦要如此意氣呢?
【專家之眼】疫苗不是萬能 但沒疫苗是萬萬不能
2021-01-05 08:57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台灣延宕採購疫苗的時機,何時可以購得充分數量的疫苗,還在未定之天。美聯社
COVID-19 疫情讓全球經濟陷入一片灰暗,許多人視疫苗為終結疫情的解藥,但是疫苗不是萬靈丹,宛如一根飄搖的小蠟燭,需要聚集大量才能照亮大地,讓幽暗的世界遍佈希望曙光。
去年底起逐漸有經西方國家主管機關核准的疫苗上市,第一個是美國輝瑞藥廠(Pfizer)(與德國 BioNTech 共同研發);接下來是美國莫德納(Moderna)疫苗;還有英國與牛津大學合作的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疫苗也跟著上市,未來還有更多疫苗將逐漸推出,不過隨著疫苗開始施打,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首先,疫苗數量相當有限:全球人口高達 78 億人,上述這三種疫苗,一次都需要施打兩劑,始能發揮預期效果,所以需求量還是人口的二倍,需求量為 150 億劑。另外,疫苗保護時間有多長,目前科學尚未確定,若只有六個月,一年就需要 300 億劑。每家藥廠的產量有限,難以供應大多數的人使用。
加上,疫苗運送及保存不易:前二種都是屬於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疫苗生產快速,但是保存條件嚴苛,如輝瑞藥廠疫苗,必須保存在零下 70℃上下。《路透社》就曾報導,在加州有一批疫苗因保存溫度低於- 80℃,也讓整批疫苗報廢。
第三,新冠變異毒株已全球擴散:新冠肺炎病毒不斷變異,在英國發現超強的病毒變異毒株(B.1.1.7)已經在多國出現,連台灣都發現二例。引用媒體報導,這種新變異的傳染性比其他病毒株高出50%到74%。世衛估計,病毒突變使 R0(評估傳染力的數值)增加 0.4。專家認為當前的疫苗仍能發揮作用,但未來若持續變異,疫苗就未必能對抗。
此外,許多人對疫苗還有質疑:引用易普索(Ipsos)民調顯示,法國僅有四成的人願意接種疫苗,俄羅斯也只有43%、南非為53%、日本60% 等國的比例都很低。倘許多人不願意施打,將難產生群體免疫的效果。且因長期封城,許多人已經鬆懈,連最守法的德國人,也不顧禁令,瘋狂至度假聖地滑雪,無形中加速病毒傳播。
第五,施打速度不如預期:美國原本預計在去年底達成二千萬接種完第一劑疫苗,只達成目標一成,不利防疫。
最後,為減緩供給不足的問題,美國 FDA 正考慮給予 18~55 歲族群,施打減半的莫德納新冠疫苗建議劑量;英國也在研究,是否可以拉長第二劑施打的時間,甚至還傳出考慮不同種疫苗混合打等變通作法,惟這都與原先疫臨床實驗有極大的差別,是否能達到預期的保護效果,恐有很大的問號。
由以上分析可知,疫苗對減緩疫情效果恐遠低於預期,重啟經濟只能等疫苗普及。先進國家全面接種疫苗縱然不快,但遲早能達到目標,累積巨量燭光後,回復光明指日可待。
反觀,台灣因疫情輕微,延宕採購疫苗時機,何時可以購得充分數量的疫苗,還在未定之天。國內最有希望的國光生技疫苗,二期臨床至今尚未開展,取得飄搖的小蠟燭成為奢望,只好持續邊境高度管制,恐成為最後恢復經濟常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