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9744/web/
◆ 聯合報社論/萊豬來了,蔡政府的執政神話也破滅了
◆ 聯合報黑白集/自由紅酒怎麼喝?
◆ 經濟日報社論/彈性管理國債 財政金融雙贏
經濟日報社論/彈性管理國債 財政金融雙贏
2020-12-04 02:2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每年秋天起是立法院審查中央政府預算的季節,財政部量出為入的舉債措施便會廣被討論,社會尤其關心國家舉債是否超越《公共債務法》規定的上限。以明年預算為例,政府預估公債離上限還有1.5兆元的空間,大家便如釋重負地把焦點轉移至支出面上了。即便國家債務如溫水煮青蛙般的累積,然而只要不太逼近舉債限額,便鮮有人關心國債管理。就在這樣得過且過的心態下,社會負擔了龐大的融資成本,單是明年就高達1,076億元。
財政部是時候該好好思考如何融資國家債務。政府過去採取保守的債務管理有其歷史背景,但現在國家債務已累積到國內生產毛額的三成以上,妥適管理變得非常重要。政府如積極考慮搭配發行長短天期債券,不僅能節約融資成本,更可建立金融界迫切需要的利率期限結構。國庫管理與金融發展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不應僅限於租稅及公股行庫管理,讓金融商品訂價有所本才更重要。
政府債務的天期管理需要跟上先進國家的腳步,以美國為例,10月份國庫券流通數量占中央政府債券比率高達24%。以過去十年平均值計算,這項比率仍有22%。但是在台灣,政府債務管理保守,將國庫券發行限縮在「調節國庫收支」,10月底這項比率就只有區區的1%。
如果財政部能按美國發債天期比率調整我國債券發行,必可省下大量的舉債成本。在美國,3個月期國庫券與10年期公債利差,10月份為0.7個百分點,而過去十年的平均值更高達1.7個百分點。在台灣,目前類似的利差為0.1個百分點多,但過去十年的平均值則近0.8個百分點。以政府明年要舉的新債為例,假設能以美國的比率進行融資,即便是目前的低利差,每年仍能節省1.2億元。若以十年平均值計算,更可省下7.2億元。如果政府把明年超過6兆元的國債全部調整發行比率,以歷史利差推算,竟可省下近96億元的成本。
財政部若能改變傳統國債管理,結局是社會全贏。除了財政部可以降低融資成本,中央銀行也能增加國庫券買賣,靈活進行公開市場操作;金管會終於能讓畸形的類貨幣市場型基金退場,重新建立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提供社會彈性運用資金管道;投資銀行在有了基礎利率期限結構後,則可以加速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有效協助金融及產業界的風險管理。
財政部要改變管理國債方式需要修法,但這並非難以跨越的門檻。《公共債務法》過去依發行天期區分計算限額的概念需要調整,並有必要重新設定總額比率限制。已有50年歷史的《國庫法》也需要修正國庫券發行原因,除調節國庫收支外,可增列「為靈活資金運用、降低融資成本之必要發行」。
另外,1年期以下融資的《國庫券及短期借款條例》與1年期以上建設及特別預算借款的《中央政府建設公債及借款條例》也可以整併成《中央政府公債融資及借款條例》,強調彈性運用長短期融資來源,以降低政府長期舉債成本。
國家債務已到必須正視該如何融資的時候。在舉債限額條件下,以最低預期融資成本來滿足政府施政需要,才是財政部國庫管理的終極目標。為達成此項任務,財政部需要與中央銀行、主計總處及國發會充分合作,適時搭配發行不同天期比率的債券。財政部若能有效調整長短天期債務結構,每年將可省下鉅額利息支出,這對捉襟見肘的政府財政助益甚大。更重要的是,國庫管理政策適時調整,不僅有利央行貨幣政策操作,更能健全並促進台灣整體金融市場的發展。我們籲請財政部即刻研究國家債務管理變革並落實推動,以創造財政金融全贏的新局面。
聯合報黑白集/自由紅酒怎麼喝?
2020-12-04 03:3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國大陸上週宣布對澳洲葡萄酒課徵反傾銷關稅,兩國關係持續惡化。路透社
中國大陸近日對澳洲葡萄酒課徵高反傾銷稅,澳洲酒商市值暴跌。駐美代表蕭美琴率先表態,發推文說:該囤些澳洲紅酒了。外交部乾脆加入國際間以「自由紅酒」為名的價值戰,聲言與澳同陣線。
頌揚澳酒「自由」,未必全然名正言順。陸澳間最近一條火線,圍繞著澳洲軍人虐殺阿富汗平民事件,澳總理莫里森還為此向阿富汗道歉。但大陸一漫畫家畫了一幀割喉漫畫諷刺,雙方竟陷入瘋狂語言攻訐。先不論孰是孰非,此刻稱澳洲是自由的,豈非將人道災難拿去旌表自由?
「自由紅酒」行動看似熱鬧滾滾,其實只是一個「跨國議會聯盟」,各國行政部門並無意捲入紛爭。台灣卻由外交部高調附和,連蔡總統都表態要為澳洲送暖,其中只見蹭熱度的激情,卻不見冷靜的現實析理。
「自由貿易」的意思,是指經濟體間自由地貿易,而非民主政體才配貿易。人們喝紅酒,更是為了聯誼或誌慶,而非為政治舉杯。用自由號召大家喝澳洲紅酒,純屬口惠,救不了它輸陸市場。
台灣與澳洲正是中國前兩大逆差地,我們比澳洲更仰賴大陸。政府如此高調挺澳,難道是希望步它後塵?別忘了 RCEP 才剛簽完,大家已憂愁不已,若真被制裁,更沒人會來解圍。不如就低調地喝些紅酒,既送了暖,也免去遭殃!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聯合報社論/萊豬來了,蔡政府的執政神話也破滅了
2020-12-04 03:4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執意開放萊豬,蘇內閣為壓制反對意見無所不用其極。「萊豬之亂」已演成「萊豬恐怖」。民眾對蔡蘇體制反感日深。圖/本報資料照片合成
蔡政府執意開放萊豬,蘇內閣為壓制反對意見無所不用其極,謊騙人民、攻訐在野黨,還把國家機器推向無辜商家,強迫他們為政策背書。「萊豬之亂」已演成「萊豬恐怖」。府院意圖割讓食安與農業市場以換取貿易談判門票;但民眾看出「吃萊豬走向世界」的策略禁不起現實檢驗,對蔡蘇體制反感日深。沒想到,史上最高民意的執政神話,會這樣被萊豬壓垮。
蔡總統初就任時,宣示積極參與多邊和雙邊經貿談判,藉擴大參與區域連結,擺脫對中國依賴。但檢視開放萊豬的黑箱決策與倉促行事,可知她勾勒的國家生存路線徒有紙上目標,卻缺乏實踐策略。在中國主導的RCEP簽署前夕,蔡英文倚仗川普政府與美中衝突,因而直接移植日本經驗開放萊豬入台,向美輸誠,以為可推動台美BTA。由於低估社會食安疑慮及產業衝擊,導致民怨沸騰,也暴露蔡政府對外政策缺乏完整規畫,也欠缺自主性與周旋能力。
民意反萊豬,主因在食安風險。蔡總統聲稱開放是讓市場多一種選擇,會參考鄰近發展程度相當、飲食習慣接近國家之作法,所指就是日本。綜觀二○○四年日本開放美豬經驗,包括「容許進口,國產禁止」,並成立獨立的「食安委員會」,就民眾飲食習慣提出實驗數據釋疑。台灣抄襲日本的內外有別,但農委會提出的風險報告總共僅三百多字。
農委會強調,我國配套措施都比照日本,除產地標示查核,也有國產豬識別標章。表面上看,似將市場差異化,讓人民有所選擇;但台日豬肉文化近而不同,日本模式不足以化解國人憂慮。日本食用的豬內臟,以舌、腸、橫隔膜為大宗;台灣則不只全豬食用,還大量混用不同產地豬肉的加工食品。真正與我習慣近似的,是中國大陸及部分歐洲國家,但他們都未開放萊豬。換言之,蔡政府所謂「多一選擇」,缺乏食安論證,等於沒選擇。
除了漠視食安,政府對年產值七百億的養豬產業更是漫不經心。日本開放美豬十五年,其本土豬節節敗退,市占率掉到僅剩四成八,養豬戶則由八千多戶減為四千多戶。這樣的衝擊,豈能說不大?但閣揆蘇貞昌在立院報告,卻拿日本十五年前的數字,推論開放對市場影響甚微,粉飾太平。蔡政府只知介入養豬協會選舉固樁,眼中卻無豬農生路的長遠計議。
從日本在TPP與美日貿易協定的經驗看,日本面對美國壓力一再開放市場,甚至替川普吃下中國拒買的玉米,雖犧牲農業,仍無法換取汽車等產業的利益。即使政府提供補償,也無法扭轉農業衰退以及對社會安定、人民健康的影響。相對的例子是泰國。川普對大陸發動貿易戰,美豬被陸方加徵關稅,華府也開始要求泰國開放美豬。泰國政府憂心低價萊豬衝垮市場,堅拒美豬入市,即使美方取消其八億多美元商品的優惠關稅,也不投降。可議的是,其他國家都為開放與否與美國糾纏談判,而台灣尚未上談判桌就自行退讓;如此,民眾如何相信政府堅守國家利益?
主政者常說,台灣處境特殊,需爭取國際支持。但台灣並非苦無機會走進國際社會,加入WTO與APEC便是例證,其成敗關鍵在於領導者是否選對道路。事實上,美國政黨輪替,時空環境又不同了,地緣政治正在「重設」,大國將重回多邊合作的舞台。蔡政府要如此無條件地吃萊豬、吞核食、買軍火,不斷鼓吹仇中敵對,真能換得美日奉送貿易談判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