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追求永續與創新 法律請拉弓射箭


◆  漫畫/政府保護誰?
◆  助攻或平衡?誰是民進黨接班人
◆  當台灣遭「區域性夾殺」...
◆  當學習歷程 變吹牛大賽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追求永續與創新 法律請拉弓射箭
◆  捐1%營業額的企業瘋了嗎?
◆  經濟學獎的省思…贏者詛咒?台灣的市場定價
◆  捷運跨區 改制拚整合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追求永續與創新 法律請拉弓射箭


2020-10-15 04:22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社會企業的創新熱忱,除了創業者本身的使命感,更需要政策與法規面的支持。 記者許詩愷/攝影


因為參與社會企業立法,幾年前認識了許桑當時政府正積極推動社會企業政策後來擴大為社會創新),許桑因之成立了農業科技公司,希望透過微生物技術農業科技,以商業經營實踐社會使命,解決農業環境汙染高齡化缺工問題

每次開會,許桑幾乎都是一雙沾滿泥濘的膠鞋趕來。這位奈米工程的頂大博士,放棄科技業優渥高薪,帶著強大的熱忱和理念,投入地方農業創新發展,導入科技思維,期待找到改善社會與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

許桑常分享他推動「循環永續農業」的有趣實例,像利用蚯蚓和微生物發酵技術,把沼渣跟豬糞轉換成生物多樣性的堆肥,取代化學肥料;或導入IoT物聯網系統來輔助栽植,在農園安裝偵測不同環境因子的感測器,分析數據,精準判斷農作物的成長狀態,協助農夫更即時有效的管理農田。

為了跟傳統營利為主的公司區隔、確保創業初衷不變,許桑更將社會使命納入公司章程,保留公司卅%以上的利潤盈餘,持續投入公司的社會使命公司的財務透明化之外,也定期揭露執行公益的成果報告書

然而社會企業的創新熱忱,燃油必須來自四面八方的成全,除了創業者本身的使命感,更需要政策與法規面的支持。在目前欠缺友善的社企法規環境下,許桑雖努力經營事業,仍須投入比一般企業更多的成本,並承擔不確定的法律風險。

由於社企沒有法律的位格,許桑必須投入許多時間,甚至簽訂個別契約,來說服簽約廠商、投資人和消費者,社企公司與營利至上公司的不同。而現行法中並無扼阻假社企「洗綠謀利」的機制,當鋪天蓋地的廣告行銷襲來,一般人根本難以區辨社企與其他產品的差異。

許桑經營的困境,也是許多社企經營者的心聲:法律跟不上經濟和科技潮流的變化。現行公司法和資本市場的法制,雖已導入企業社會責任做調和,但基本上仍是配合營利至上的經營模式為主;使得選擇社會創新事業的經營者,無法從中找到合宜的法規做後援,也導致政府推動社會創新的政策事倍功半。

法律不只是救濟的管道或最後防線,更具有推動社會思潮的強大功能。幾世紀以來,資本主義主導的自由市場,已造成太多經濟上嚴重的失衡與停滯。發展社創經濟,期待能透過「社會創新事業專法」突破既有法規的障礙,塑造促進公共利益的市場機制,將是台灣邁向下一個世代,永續發展的關鍵!










助攻或平衡?誰是民進黨接班人


2020-10-15 04:38  聯合報 /   鄭明德/臺北城市科大企管系教授(新北市)
蔡總統的領導權威正處於巔峰狀態,正式接班人選未明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二○就職典禮前,有朋友問筆者總統蔡英文與準副總統賴清德的關係,原來蔡總統第二任還未正式開始,所謂民進黨接班人的問題,或者外界關注接班人的視角,已慢慢浮現。後續,每隔一段時間,甚至是幾天,因重要人事變動,外界也相當關注個別領導人或派系是否出現角力,而這些都涉及接班人之爭。

隨著民國111年(二○二二年)地方選舉逼近,有幾位民進黨籍行政首長即將卸任,他們或因執政成績不錯,或因年紀尚輕須更上一層樓,各種如連續劇的聯想紛紛出爐。近日外界評論更開始出現蔡總統「助攻」某些人的說法。然而,當前這個時間點,是蔡總統開始人事「助攻」的時刻?或者後續是人事「平衡」?筆者試提供幾點觀察。

外界看民進黨接班人的討論,熱鬧有餘,但冷靜心態不足。過去歷任總統,或許有自己接受的副總統人選,例如李元簇、呂秀蓮、蕭萬長、吳敦義及陳建仁,但現在看,她/他們明顯不是總統選定的接班人。

前總統陳水扁時期的人事「平衡」安排最為特別,他讓每個資歷差不多、政治分量差不多的可能接班人都歷練行政院長職務。但這個徹底「平衡」的手法也有風險,就是容易讓這幾位可能的接班人處於高度競爭的態勢,甚至衍生出派系的高度對立。民國96-97年(二○○七年至二○○八年)執政後期謝長廷與蘇貞昌、謝系與蘇系的情況,就是如此。

蔡英文總統之前讓賴清德掌政院,似乎讓人看到前述人事「平衡」安排的再度展現。但隨著賴清德投入黨內的總統初選,他與蔡英文總統的競爭出現,所謂「平衡」安排隨之結束。民國111年(二○二二年)地方選舉將近,幾位民進黨籍首長將卸任,他們當然是準接班梯隊,蔡總統是否再有「平衡」作為?非常值得關注。目前,這是後續最保險的安排。

必須特別注意的是,現蔡總統的領導權威正處於最巔峰狀態,看看最近總統府人事的諸多變動就可得知。因此若後續有「平衡」安排,她與陳水扁前總統第二任期的情況絕對是不同的。陳水扁前總統的第二任期,已逐漸喪失領導權威;而蔡總統現擁有最高的主導權。

在蔡總統主導下,大約民國112年(二○二三年)初,民進黨正式的接班人選才會清楚出現。當前要說蔡總統人事「助攻」某些人、哪些人「掉隊」,時間尚早。蔡總統會先有一個階段的人事「平衡」安排,讓可能的接班人都有機會。過程中,蔡英文總統主導,也要避免十多年前接班人及派系爆發對立的可能風險。










當台灣遭「區域性夾殺」...


2020-10-15 04:32  聯合報 /   孫瑞穗/全球化主題研究者(高雄市)
台商回流,投資金額高達數百億,為過去20年產業出走而經濟蕭條的台灣,注入正面的鼓舞力量。圖為電子業生產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因疫情影響,大批台商如鮭魚般回台,投資金額高達數百億,為過去廿年產業出走而經濟蕭條的台灣,注入正面的鼓舞力量。然而,媒體操作冷戰論述說這是一種「逃避中共暴政」的舉動,實在是對當今壟斷型資本全球化來到亞洲後的區域分工現況太無知了。

從一個民族經濟體或認同來說,台商回流確實有「回娘家」的溫馨感和團圓意味;但放在全球區域經濟框架來說,這表示台灣經濟衰退後的區域經濟「降級」了,從過去「東亞四小龍勝利區」被降到「過去東南亞失敗區」的緣故。衡諸東亞四小龍其他幾乎全都轉型升級了,只有台灣在「維持現狀」原地踏步。台商考量在低廉成本和區域條件之下,與其搬去不熟悉的越南或菲律賓,不如回台投資。我們要在經濟樂觀現象中觀察到新區域分工的變遷,以及迎接全球化經濟帶來的區域巨變。

再者,是嚴重的新世代勞工和青年低薪問題。以八、九、十年級世代而言,現大學畢業生起薪只有五年級的一半,意味著近年來經濟萎縮了近半,同樣現象也曾發生在上世紀區域競爭失敗的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越南和印尼,當他們開始大規模低薪之後幾年,下一步就成為「外勞國家」了。

就這一點危機而言,台灣政府不應以鴕鳥態度來因應青年低薪,而是應該要做大規模的制度和產業創新,以創造就業機會。甚至應當學習南韓和泰國在九七年金融亡國之後,大規模打造市場附加價值高的「知識與文化經濟」來救亡圖存。否則,台灣離外勞國家已經不遠。

進入 WTO 之後,產業與就業市場競爭無法再受國家保障,而是訴諸區域型的市場競爭力。還有,除了中國經濟崛起之外,東南亞也開始組織東協加三、東協加六等形成 RCEP,將東南亞、中國、東亞、東北亞和紐澳等都囊括進來,未來將是龐大人口紅利的亞洲盛世核心區。當東協龐大經濟體正式運作後,台灣如繼續「維持現狀」,這種「孤島狀態」,將可能是台灣經濟亡國之時,國人不該掉以輕心。

經濟全球化帶給民族國家最大的巨變是,它的經濟社會變遷動力不再是內部,而是來自「外部」,也就是外部的區域競爭力和市場價格,影響國內的政治經濟發展。九○初期的阿根廷,由於對國際情勢反應太慢,在 NAFTA 和歐盟一起運作時被「區域性夾殺」,造成阿根廷歷經了長達廿年黑暗式亡國經濟。魁北克則是提早避免區域性夾殺而加入加拿大的北美貿易聯盟以避難。這些都是早在七○年代就被迫退出聯合國的台灣政府不熟悉的治理條件,也是應該做好思想準備和制度轉型之處。










當學習歷程 變吹牛大賽


2020-10-15 04:31  聯合報 /   劉新圓/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高中生要建置學習歷程檔案,讓不少學生、家長憂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有學生在公共政策平台提案要求移除一○八課綱學習歷程檔案,三天不到就超過五千人附議,通過門檻。學生身受其苦,發出不平之鳴,且一呼百應,不容等閒視之。

所謂學習歷程檔案,是個人申請大學備審資料的制式化與延長化。目前大學招生,大約有七十%是透過個人申請的方式。個人申請分兩階段,第一階段依據學測成績篩選,每人最多六個校系。第二階段的錄取方式,則由各校系自行決定。除了有的仍會參考學測成績之外,還可能安排面試或筆試,或同時要求學生提供備審資料,以決定錄取哪些學生。備審資料有助審查委員深入了解學生的背景與特性,也可以提高口試的問答效率。

備審資料大致包括學業成績、語言鑑定證明、擔任過的幹部、參加過的社團、活動、比賽等,有的校系還要求寫自傳,自傳又可能得符合不同格式,準備資料過程繁瑣。一般而言,學測結束到申請入學之間不足兩個月,要整理高中三年的學習軌跡,相當倉促。所以,教育部引進南韓制度,建置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庫,規定學生於在學期間上傳,以減輕學生負擔。

弔詭的是,學習歷程檔案反而加重學生負擔。因為把備審資料提早並延長為三年來準備,壓力便隨之提前並加長。尤其多數學生並非很早就清楚自己適合讀什麼科系,需要時間摸索。一旦改變方向,那麼之前上傳就等於做白工。何況各校系想看的內容必然不同,很可能大部分資料都是無用的。

最讓人介意的,是可信度與公平的問題。提案學生說,為了豐富學習歷程檔案,每個人都好像在比賽誰寫的故事比較精采,似乎更不能清楚了解學生的能力。據說,南韓學生上傳資料必須有老師認證,若有造假,則老師必須負刑責,但我國並未建立這種預防制度,便有變相鼓勵吹牛之嫌。

如果一方面逼著高中生花大量精力準備一堆可能無用的資料,學著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另一方面又剝奪了他們深化基礎知識的時間,那麼恐將培養出一群實力淺薄又浮誇的所謂現代公民,怎不令人憂心?











捐1%營業額的企業瘋了嗎?


2020-10-15 04:21  聯合報 /   吳成豐/靜宜大學企管系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許多人用形而上的角度看「倫理」,但對企業組織而言,倫理是看得見且摸得到的,意味著可以被實踐。倫理思維在先,緊跟著實踐在後,如此,倫理成爲企業組織的基因,無論組織創新也好,成功接班也罷,概都奠基於此。

「倫理」具體可見。民國95年(二○○○年)六月日本知名的雪印公司在大阪一家鮮乳製造廠,因生產機件部分汙染使牛乳不潔淨,因而造成一千二百人飲用後中毒。公司隨即收回市面上成品,卻又將其重新處理再上市銷售,整個事件被大阪市政府揭穿,公司聲譽一敗塗地。管理學界稱之為:「一瓶二百元日幣牛乳拖垮一家百年老店」。

美國最大的戶外用品公司 Patagonia,創辦人伊凡(Yvon)在民國91年(二○○二年)自主性發起「捐一%營業額救地球運動」(1% for the  Planet),公司無論賺錢與否,每年都捐營業額的一%給全球各環保團體。有人說:Yvon瘋了。

但一%運動迄今全球有超過三千四百家的企業組織,主動響應「一%地球稅」(Yvon 稱企業傷害地球太多,一%是繳稅救地球)。

台北一家「博仲律師事務所是一家自動繳交地球稅的組織。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作者曾專題指導研究同學訪談該事務所,更獲知博仲不僅繳一%,而是三%,繳交方式是直接把捐款寄送給需要協助的環保團體,台灣保護白海豚等運動就是這家事務所的生態保育工作之一

全球數千家企業組織跟著一%運動,證實 Yvon 沒有瘋。除此之外,並非公部門的硬性制約或規範,而是民間企業或組織主動做,凸顯出倫理是自律性地具體可見

台灣一家知名的上市櫃汽車零件生產公司,接班人的倫理思維及實踐,與創業的第一代大有落差。即便半世紀來曾經創新產品也導入先進管理系統,但該公司接班的幾位第二代子女各自盤算自身利益,各擁利益地盤飽入私囊,逐日遞減對員工等利害關係者的關懷與責任的溫度,幾年前公司有如絕症患者,冰冷地走入歷史。

欠缺自律性倫理思維的企業組織,就像外觀碩壯卻體內虛弱者,企業組織若少見乃至未見倫理實踐,形同重症病患,生命延續猶且艱難,遑論企業組織的創新與競爭力呢












經濟學獎的省思…贏者詛咒?台灣的市場定價


2020-10-15 04:20  聯合報 /   汪志雄/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美國學者威爾森(左)和米格羅姆(右)十二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在加州史丹福地區合影。 (歐新社)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落在史丹佛大學威爾森和米格羅姆教授身上,他們得獎的研究是拍賣理論」。

威爾森是第一個創建「拍賣理論」框架的人。拍賣通常是「拋售一個具有市場價值的物品」,在他的研究中,他指出投標人提供的報價通常會比他們所認為的標的物的價值要低,因為投標人害怕在信息不清楚的情況下付出過高的價格,這是為避免所謂的「贏者詛咒」。

但是在大多數的拍賣中,投標人除了考慮市場價值之外,也會考量對自己的個人價值。例如,在購買房屋時,購屋者會同時考慮他們個人對便利設施及上班地點的喜好,以及那個房屋的市場價格。

所以拍賣者如果可以找到那個特定的個人價值」,就可以賣出高於市場價值的價格換言之,拍賣市場可以透過人為操作,美國的對台軍售,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而米格羅姆則提出了一套理論,用以如何處理市場價值個人價值混合模型。他研究在何種情況下「贏家詛咒」會發揮最大的作用。他比較英國拍賣行的價格「低開高走」與荷蘭拍賣行的價格「高開低走」,進而發現後者的平均拍賣價格會比前者更來得容易被低估。所以,做一個人人要爭取的小塞子,會遠比做一個表面光鮮亮麗的棋子來得有價值。

他們的研究影響了拍賣市場價格的制定與運作,也提供了其他類似的經濟活動在決定市場價格時的理論依據

市場價格的制定,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要考量競爭性、購買力、個人化,以及通路、行銷等眾多因素。聰明的人待價而沽,愚蠢的人自貶身價智慧的人豐收囤糧,愚笨的人賤價拋售遠見的人創造價值,短視的人自我作踐

如果把台灣的未來放在拍賣市場作一個價格預估,現在執政黨的所作所為,無異是讓未來不論是統一亦或獨立,台灣的市場價值崩盤。

多花時間思考台灣的未來,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或許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












捷運跨區 改制拚整合


2020-10-15 04:18  聯合報 /   王義川/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助理教授、台中市交通局前局長(新北市)
交通部長林佳龍(左二)日前邀台北市長柯文哲(右二)、新北市長侯友宜(左一)、基隆市長林右昌(右一)討論北北基軌道路網。記者潘俊宏/攝影


最近關於首都圈捷運興建及營運涉及北北基跨縣市邊界興建與營運課題,在交通部出面整合後有了新進度。可是背後還是隱藏各縣市的不同考量,事後也被台北、新北二市長拿來再討論。

目前各縣市捷運系統興建、鐵路立體化,因為都涉及中央政府補助,因此都是由各縣市政府自行提出可行性研究,經過交通部審查後,交行政院核定。後續的綜合規畫、基本設計到細部設計,則由中央自辦或交由地方政府辦理,過程中都仍需經過中央相關部會審查,並由行政院核定。

實質工程方面,除桃園捷運是鐵道局興建外,台北、新北、高雄都是地方政府的捷運工程局負責興建,或是台中捷運委由台北捷運工程局興建。

在營運方面,台北、新北捷運多數由台北捷運公司營運,新北淡海輕軌則由新北捷運自行營運、高雄捷運及輕軌由高雄捷運公司營運。

中央地方各階段分工都規範在大眾捷運法中,但實務上卻也面臨下列爭議:一、地方提案需求與中央審查的專業性衝突;二、審查方法與審查標準不一;三、不同審查階段卻再討論相同課題;四、地方捷運工程局處的人力不足以承擔工程;五、跨縣市經營權競爭。

最近基隆南港捷運及汐止民生線的課題出現整合,雙北首長都提出關於捷運系統興建及營運的縣市整合課題,地方首長們並不反對制度打掉重練,重新思考一個好的制度。筆者提出一些建議,供各界討論參考。

一、縣市政府針對縣市內部的整體運輸規畫,提出地方需求的捷運路網路線及設站計畫,由交通部進行審查。交通部針對縣市交界與串聯的路線提出整合型的路網,經與地方政府審查完畢後,縣市的軌道路網就此定案。而未提出軌道計畫的縣市,中央則另外加碼補助關於公車、公共自行車的營運計畫,鼓勵軌道需求較低縣市,可以獲得較高的公共運輸補助。

二、縣市內部的軌道路網定案後,則由地方政府針對不同路線分案提送可行性研究至交通部審查,若能優先提出跨縣市的整合路線,則優先審查,加速進行。

三、通過可行性研究後的計畫,綜合規畫開始到工程施工,都由中央負責,鐵道局則分為規畫設計部門與工程部門,集中培養人才。

四、六都捷運公司則整合成北部、中部與南部捷運公司,分別營運新竹以北、雲林以南為界的捷運系統。對於各縣市的捷運系統,分別按照區域,交給不同公司營運。為避免三捷運公司財政預算受地方政府財政影響,交通部應投入基金,分別持有三大捷運公司至少卅%的股份,確保財務永續。

軌道建設是百年建設,跨域跨縣市是必然,在歐洲搭乘鐵路一不注意就跨越國界了。在台灣交通部面對來自縣市的本位,應該更積極在制度上尋求解決,避免因為政黨輪替或黨派不同,就讓軌道建設審查結果或補助額度南轅北轍。未來台灣還有很多軌道建設要進行,就從制度改變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