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蘋果布局紅色鏈的觀察與因應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8010/web/

◆  聯合報黑白集/游錫堃的國慶新解
◆  聯合報社論/台美合作新南向是狗尾續貂
◆  經濟日報社論/蘋果布局紅色鏈的觀察與因應






經濟日報社論/蘋果布局紅色鏈的觀察與因應


2020-10-13 00:3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當全球目光密切關注美中衝突對華為手機事業的衝擊及對市場的影響時,台灣主要的蘋果供應鏈廠商又陸續將大陸的製造工廠轉售予陸商,引發市場另一陣漣漪。究竟如何看待這些事件的發展,在此情勢下,台灣廠商應如何自處,各界都很關心。

台廠之所以將工廠轉售紅色供應鏈,有其策略上的考量,但做為提供代工服務的一方,決策過程中必定得取得大客戶蘋果的同意,甚至這些規劃或許背後都是由蘋果操刀,而蘋果之所以採取如此的策略,主要還是內外局勢使然。

從政治環境觀察,美國目前對約 2,500 億美元中國製產品課徵 25% 關稅,並對約 1,200 億美元中國大陸製產品課徵 7.5% 關稅,雖然 iPhone 與 Apple Watch 並未在列,但美中貿易協議仍在談判中,未來仍有可能重啟對蘋果產品課徵關稅,蘋果在兩大市場之間需要取得最佳的平衡。

另一方面,倘若美國持續升高華為禁令,華為被迫退出手機事業,其市場將逐漸由其他品牌所瓜分。倘若局勢朝此演進,幾乎可確定三星與小米、OPPO、vivo 等陸系品牌將採更積極的產品訂價策略,攫取華為留下的市場。

再從市場環境觀察,全球手機市場已飽和、利潤持續被壓縮。民國108年(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約 14.7 億台,今年受到疫情影響,預期整體出貨量將下滑 16% 至 12.3 億台。從蘋果未來發展而言,需要突破目前僅經營中高階市場的困局。

蘋果未來將採取維持高毛利守住高階機種地位?抑或積極擴大低價機種切入華為留下的市場,正面迎戰對手?蘋果的決策將牽動台廠供應鏈的發展。若蘋果維持現有主打高階市場策略不變,則只剩三星一個競爭對手,產品策略操作上更為好整以暇,預期將傾向與台系供應鏈維繫密切合作。

但其若看準華為市況不好,想趁勢接手,未來將積極推出低價機種,預期會加強與紅色供應鏈合作關係,提高陸商代工比重,藉由尋求有中國政府補貼的陸商,來壓低 iPhone 零組件與製造成本。此舉對現有 iPhone 供應鏈台廠而言,自然有負面衝擊。

另值得留意的是,蘋果也特意扶持陸商前進越南,可能生產低價機種直接供應東南亞、甚至全球市場,亦即陸商所搶食的代工市場,將從中國大陸延伸至東南亞,預期這將影響台灣組裝廠的代工版圖。在零組件部分,綜觀目前紅色供應鏈尚缺的領域,扣除短、中期內無法直接取代的半導體製造外,主要是面板、相機鏡頭與印刷電路板。前兩者蘋果亦已有扶植對象,唯因技術門檻高尚未順利打入;至於印刷電路板,目前多由日本與台灣廠商供應,因與組裝廠須密切合作,未來可關注蘋果下一步對此是否有改變布局的規劃。

平心而論,不論情勢將如何發展,大多數業者都是被決定去向的一方,面臨客戶訂單可能終有一天不再的情況,業者應該如何自處?以下是幾點思考:首先,永遠保持領先競爭對手至少兩步以上。倘若次要供應商可能或已經打入客戶供應鏈,即使供應產品價位不同,仍應積極超前部署,持續將技術提升到主要供應者中的領先群。

其次,在供應關係穩定且行有餘力的前提上,長期挹注關聯新事業的發展,降低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風險,保留多元轉進的方向。如同這波被迫撤守 iPhone 供應地位的台廠,至少都還是有其他出路的選擇。

最後,擁有多元市場與生產基地布局廠商,總是較能得到客戶的青睞,當美、中 G2 對立體系成形,中國大陸世界工廠的地位動搖,其製造商在親美國家也不一定能取得土地購置、資本投資及稅務等各方面的優惠,而這些元素又必定是客戶在考量合作供應商成本時的重要考量。

因此,政府與業者應積極趁勢而為,加速與新興市場建立雙邊合作關係,運用這波美中博弈下的政策紅利,調整全球布局。










聯合報黑白集/游錫堃的國慶新解


2020-10-13 02:4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長游錫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長游錫堃主持國慶大會時對「雙十國慶」作出全新的歷史詮釋。他感謝日據時代發起民主運動的林獻堂、蔣渭水,以及前總統李登輝的「民主革命」,彷彿此前建立中華民國的革命及百年來的制憲和民主化過程全不存在

游錫堃這番說法煞費苦心。首先,要切斷「台灣」與「中國」的連結;其次,要割裂「國民黨」與「民主化」的關係。以其想法,繞開辛亥革命、對日抗戰、制憲行憲、國府遷台,即可建立台灣專用國慶史觀

然而,這仍繞不開他想避免的中國因素」,更無法說明雙十的來源。他大讚的前輩林獻堂、蔣渭水,都具有大中國情懷,不但受中國民主革命影響甚深,更因其中國情懷和推動民主而遭日本殖民政府迫害。至於李登輝的「寧靜革命」,執政的是國民黨,游錫堃也能切割?

而所謂「轉型正義」,早就變成了民進黨擴張權力、打壓異己的民主逆流游錫堃話說得漂亮,「透明是民主的顏色」,「透明是人權的盔甲」,但民進黨當下各種黑箱作業遠甚國民黨時期,假藉國安之名行箝制民主的作為,更直追早年的「威權政府」。

游錫堃的新雙十史觀」,隱然與正國會立委去統修憲提案呼應。但一如各種教條,越是刻意隱瞞真相,反而越激發人民追求真相;而真相並不遙遠。









聯合報社論/台美合作新南向是狗尾續貂


2020-10-13 02:4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日前舉行「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說明會,將透過官方合作並引進民間資源,共同投入美洲和新南向國家區域基礎建設與能源發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最近宣布成立「台美基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平台,目的在尋找台美公私部門在美洲和新南向國家基礎建設合作的機會,蔡總統並在國慶演說稱之為台美經濟合作深化進入行動階段。根據蔡英文勾勒的經濟戰略方向,台灣將全方位投入供應鏈重組,即包括台美經濟合作和新南向政策。然而,檢視新南向政策四年來的績效,政府部門大半靠著吹噓撐起新南向願景;而未來台美合作新南向,將是新契機或是新錢坑?

四年前蔡英文一上任即在總統府成立「新南向辦公室」,目的在拓展與東協國家、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國的經貿合作,擴大我新南向市場,以減少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當時美中貿易戰尚未爆發,新南向政策在外交或經貿上都缺乏明顯進展,因此新南向辦公室悄悄在民國106年 (二○一七年) 裁撤。當時總統府的說法是:「階段性任務完成」、「成效卓著」;但從數據看,卻顯非如此。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我對新南向十八個國家的出口額為五九二億美元,占我出口總額廿一・二%,隔年占比微增至廿一・三%。但從民國107年(二○一八年)迄今,我國的南方貿易就只跌不增,今年前七月更縮減為十八%。諷刺的是,蔡政府宣稱要以新南向取代的中國大陸市場,占我國出口比重卻不減反增,今年六月更創下四成六的史上新高。新南向出口倒退,蔡政府絕口不提,卻自詡「成效卓著」,是自欺欺人。

蔡政府還宣稱,新南向近年引入眾多東南亞觀光客來台,取代了人數下滑的陸客。事實上,蔡政府是靠著觀光補貼、及不對等降低簽證條件等方式吸引新南向旅客來台,但他們的消費力卻遠不及大陸觀光客。此外,這幾年還發生多起新南向學生來台求學,卻淪為在工廠「打黑工」的移工,都是不正常、不對等的新南向漏洞所致。

新南向政策原已奄奄一息,但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川普推動反制中國「一帶一路」的印太戰略,新南向政策又跟上了風尾。對美國而言,多了一個反制一帶一路的幫手;對蔡政府而言,除可緊跟聯美抗中路線,並可重新包裝挫敗的新南向政策,美飾成具有先見之明的戰略。

新南向若能擴大出口市場,分散我出口過度集中於大陸市場的風險,當然是美事一樁。但其正確路徑,是我國應加速融入區域經貿整合,排除我國的貿易障礙。蔡政府捨正途不由,卻靠著補貼新南向觀光客的炒短線方式美化政策成績;如今又想藉台美合作爭取新南向國家的基礎建設商機,這不過是讓已穿幫的新南向政策再加件國王的新衣罷了。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在描繪台美合作商機時說,未來會把蔡總統的五加二產業計畫成果,系統性地向新南向國家轉移。然而,五加二計畫本身已遭遇不少困難,以其中的「綠能產業」為例,今年以來已被各方質疑國產化落實程度低,計畫推動也多所延宕,不少國內廠商經營出現困難。若連本國的五加二投資都搞不定,試問,台灣廠商有多少餘裕赴新南向國家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長蘇建榮也出席了台美合作架構簽約記者會。蘇建榮的現身,預告台美合作中我方角色不只是出「技術」,還要負責「出錢」。官員強調這是互惠雙贏,但從蔡總統宣布開放萊豬,卻換不到美方重啟貿投架構協定會談的時間表,互惠是假,美國利益才是真當新南向政策的狗尾,被拿來續美國印太戰略的貂,台灣可能淪為出錢卻拿不回本的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