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開放美豬:軟腳的親美政策\星期評論/美中台土石流 台海瀕戰?

◆  畫中有話/最會溝通的政府?
◆  畫中有話/景氣「灰犀牛」威脅更大
◆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不是贅字 台美建交 兩岸再平衡
◆  星期評論/美中台土石流 台海瀕戰?
◆  名家縱論/開放美豬:軟腳的親美政策
◆  漫畫/像極了愛情
◆  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
◆  台灣價值 初一十五不一樣
◆  拚升級 台豬首戰剛開始
◆  黨產條例釋憲 姜太公釣魚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開放美豬:軟腳的親美政策


2020-08-30 00:15  聯合報 /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蔡英文總統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圖為行政院召開記者會,經濟部長王美花(右一)、衛福部長陳時中(左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左三)等人出席說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周五蔡英文總統宣布開放含有十 ppb 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的美國豬肉,以及卅個月大的美牛進口;來得突然,相信必會引起很大爭議。尤其是民國101年(二○一二年)當時在野的民進黨,對於國民黨要開放含萊劑美牛進口時,曾在立法院全力阻擋,甚至動手衝突,使得國民黨在開放美牛後,對於後續美牛內臟和美豬,不願意再進一步開放。沒想到,民進黨政府在沒有任何條件和充分理由下,單方面開放美豬進口,民進黨政府只要遇到美國就軟腳的說法,再次得證。

首先,當年只開放卅個月以下美牛的主要理由,是因為小牛帶有狂牛症機率最小;沒有開放牛內臟主因在於內臟含有萊劑成分高很多,因此選擇開放風險最小美牛。卅個月以上美牛帶原風險較高,農委會陳主委是當年反對開放美牛的先鋒,現在卻要開放風險更高的美牛和美豬,應要給國人更充分證據,說明食安沒有問題,否則難以自圓其說。

其次,國人每人每年消費牛肉約五公斤多,但是消費豬肉高達卅六公斤左右,是牛肉的六倍!也就是說,如果開放含萊劑美豬,食安風險當然會高更多,農委會衛福部應該提出足夠證據,向國人說明

第三,在經濟衝擊方面,國人一方面消費牛肉數量很小,另一方面,國內生產的牛肉比例也低,以民國106年(二○一七年)為例,國內牛肉自產率不到百分之五,因此開放美牛進口對國內牛肉影響很小。何況,國內生產的牛肉都是溫體牛肉,價格遠高於美國進口冷凍牛肉,受到的衝擊較小;但即使如此,當年民進黨在立院仍強力阻擋。現在要開放有萊劑美豬,國人吃豬肉數量遠超過牛肉,且消費約九成豬肉是國產的,開放美豬對國內豬農造成衝擊,絕對遠超過開放美牛。

第四,開放美豬對養豬業者可能產生嚴重影響,所以蔡總統宣布將成立一百億元養豬基金,協助豬農可能產生的損失但以國內每年養豬產值超過七百億計算,這個基金是否夠用,可能是另一個問題

第五,另一個令人不解的問題是,當年國民黨政府要開放美牛時,需送立法院審議,所以在立院產生嚴重衝突。現在蔡總統卻說,這次不需要送到立法院審議。上一次要送,這一次為什麼就不需送?民進黨是執政黨,在立法院是多數,為什麼不敢送到立法院去審議呢?這麼有爭議的,當然需要經過民意審查,而立法院就是民意機關,到底民進黨政府是在怕什麼呢

第六,也是最令人不解的是,蔡總統說開放美豬主要目的,是因應國際經濟環境改變,尤其是國際產業鏈的重組,同時提高與美國的經貿關係。但是,大家都知道開放美豬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與美國協商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在記者會中卻完全沒聽到任何相關訊息。開放美豬產生這麼大的食安疑慮,難道沒有得到美方任何承諾,我們就單方面開放或者只是為了支持川普的政策,就可以不顧國人的健康問題

最後,必須提醒,開放只是單方面開放,主要目的是要提高與美國的經濟合作,而更重要的目標應是放在與美國洽簽 FTA 或 BTA。然而,從美國與其他國家洽簽標準來看,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到時美國一定會要求台灣在各方面自由化,尤其是一些服務業的開放,屆時國人是否願意承受這麼大幅度改變,可能還是個大問題。

總之,民進黨政府突然這麼大幅度單方面開放萊劑美豬,不但違反其過去立場,也沒有得到美方任何的承諾,看起來配合美國政策可能是唯一的理由












星期評論/美中台土石流 台海瀕戰?


2020-08-30 00:21  聯合報 /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針對美國國防部指控,中國日前在南海試射彈道飛彈及舉行軍演破壞南海穩定局勢,引發各方關切。 (新華社資料照片)


馬前總統在國家不安全研討會中,援引比利時智庫資料,譴責蔡政府將台灣帶向戰爭邊緣,結果遭致黨政機器圍剿。當朝野仍在辯論台海是否安全之際,中美衝突卻創新高,報載月初美軍在太平洋試射義勇兵飛彈,解放軍立即在南海進行彈道飛彈和所謂的「航母殺手」飛彈試射。蔡總統終於承認情況嚴重,要求中共自制,但同一時間,經濟部卻配合美國制裁抖音,對陸企愛奇藝和淘寶台灣出手,並開放爭議多年的美牛美豬,宣布對美採購魚叉飛彈。美中台三邊關係日益偏斜,台海地區危機四伏!

蔡政府不追究警報為何響起,卻一味懲罰吹哨人,然而國際專家媒體認為,台海爆發戰爭的警示多如牛毛,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前副主席菲爾德中情局前副局長莫雷爾聯合撰文,稱明年元月美國總統交接期間,解放軍有可能三天解決台灣問題」。華爾街日報社論預測,中共未來四年可能對台攤牌、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稱未來三個月中美軍事衝突風險非常高、總理莫里森認為中美開戰並非不可能、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擔心台北跨越紅線,引爆台海戰爭,彭博新聞稱南海已成美中最可能爆發衝突地區,難不成這些人都北京屈膝、唱和中國恐嚇台灣」?執政黨顯然認為國際形勢丕變,有些人跟不上腳步,但是新的國際形勢為何?政府是否正確解讀?

後冷戰的國際新局中最大變化,便是中國崛起;習近平領導下,北京外交空前強勢,展現如下特色:一、以一帶一路、亞投行、中國製造二○二五、中國標準二○三五為主,構建全球經貿大戰略,從歐亞大陸拉出與美一較長短的態勢;二、對鄰近海域展現優勢兵力;三、強力維護主權議題,拒絕外力介入,如港版國安法及「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面對此挑戰,川普印太戰略選擇性回應習近平戰狼外交的後兩項,強調印太的自由開放,在中國鄰近水域強力展現軍力,並對敏感的主權議題如新疆人權、香港和台灣,升高壓力。然而,對至關重要的全球經貿戰略,美國不但無力應對,反而退出東亞經貿自由化機制,只對中國高科技局部性懲罰

美國的印太戰略欠缺經貿內涵,但美中經貿關係卻十分密切,去年中國 GDP 十四點四兆美元外貿四點六兆外匯存底三點三兆持有美國國債一點四兆,占美國總外債近百分之廿,美中經濟不可能「脫鉤」,兩國也不可能全面開戰。

中國是印太各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但軍力擴張帶來風險,周邊國家無不謹慎以對,在兩強間力求平衡,體現所謂的避險政策:一方面和美國形成民主價值同盟和戰略合作夥伴;另一方面,和大陸求同存異,提防而不對抗,努力經營全球最大市場,疏遠台灣。

譬如日本自衛隊去年對中國軍機緊急升空六七五次,日本希望加入「五眼聯盟」、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和美澳印聯合軍演,釣島改名,並監控解放軍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但另一方面,卻全面改善對中關係,月前兩國外長熱線,確保年內簽署 RCEP,加快中日韓自貿協商;日本也拒絕邀請台灣加入主導的 CPTPP,不派官員訪台、未對台開放疫情國境。日前韓中舉行經貿聯委會,推進第二階段自貿協議,承諾年底完成 RCEP,推進中日韓自貿協議,楊潔篪近日訪問首爾洽談習近平訪韓的可能性

面對空前國際變局,台灣是唯一放棄避險的國家不知避險也不准吹哨,這是哪門子的國安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不是贅字 台美建交 兩岸再平衡


2020-08-30 00:27  聯合報 /   黃年
台灣駐索馬利蘭代表處日前正式揭牌,外交部小編在臉書寫「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酥胡~)」引發爭議;圖為國民黨團痛批外交部失言又硬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幾十年來,台美建交的話題一直像沒關好的水龍頭,久久就會滴一滴。但最近水龍頭好像鬆了,只要看看美國華人政論性自媒體,就會見到自來水嘩嘩在流

另外,美台會不會出現紐約時報報導的「接近國與國的關係」,民主黨黨綱一中政策不見了,大家也都談得興致盎然。

台美建交極可能使兩岸關係更加凶險,但也可能建立兩岸關係的再平衡。我認為,台美建交在短程無可能,卻具未來性本文僅在析論其潛在的發展邏輯,試從台美中三方面的角度略論

對台灣言,若以A案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取代B案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來作為台灣的國際戰略槓桿,會發生什麼效應?

一、B以加入聯合國為目標A以與美國復交為目標。二、B以台灣(國)為主體,A以中華民國為主體。三、B若要加入聯合國,不論入聯或返聯,皆須先有聯合國的支持。但不必聯合國的同意,亦可先與美國復交)。

顯然,台灣若想建立兩岸再平衡,A比B是一條相對可能性較大的選項。當然,也可以「美國與台灣(國)建交」為目標(C案)。那卻是一條相對更複雜與困難的路。

其實,台美建交在美國政壇不是新話題,近年尤常出現頗具代表性者是前國安顧問波頓,也就是說出書桌筆尖的那位。兩年來,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快速增強,《台灣旅行法》、《台灣保證法》、《台北法案》、《防止台灣遭侵略法》、《台灣防衛法》,有些已落實,有些已上檯面,且在現實操作上,閣員訪台、軍售升級、美機美艦繞台、酈英傑祭八二三、BTA加速,在在顯示情勢正在升高,若謂「台美建交」必定也出現過在美方的兵棋推演之中,應無疑問。

美國也許覺得現狀(台美在無邦交下增溫)仍是最佳選擇。但如果認為必須重建兩岸再平衡的架構,則台灣加入聯合國太繞,與台灣(國)建交的風險及成本太大。所以,A案與中華民國復交應是相對較平穩的選項

一、A案因美國與中華民國的淵源,復交的門檻當然比C案要低且安全得多。二、A案可以不違反一中政策」,只要對「一中內涵或定義」有個說法。因此與中共較可緩衝。三、相對於其他更激進的路徑,A案較有可能取得其他重要國家(五眼?印太?歐盟?)的同步作為。

若是以台灣國為主體,中共有立刻翻臉的必要性但若用中華民國來切香腸卻是未必。因為,想像在推演A案的過程中,各國必將是共同或各別以漸進加碼的政治手段來推進事件,一步一步切香腸,東切一塊、西切一塊,你切一塊、他切一塊(假如出現幾個「捷克」),中共一旦窮於應付,就會陷入糾纏。

因此,各國不必使「一中政策」不見了,而是可重塑一中政策的內涵。若斷然否棄一中政策,就要攤牌,但重塑內涵則可切香腸。各國可以認為,中華民國未走向台灣國,即是仍在「一中政策」之內;但中共非中國,「一中」或「中華民族不能扼殺中華民國這個民主政體,應當容納類如一中兩府的事實

這仍是「一中政策」,可以不涉「兩個中國」,只是各國認知到「一個中國」的分裂事實,如對東西德或南北韓。何況,北京自己曾與東西德皆建交,如今亦與南北韓皆為邦交國。何以不容各國與兩岸皆有邦交?

中共若在政治上漸站不住腳,但戰爭也不是可以任性的選擇,遂陷兩難。

綜上所論,可以看出台美建交如果要成為兩岸再平衡的槓桿,首先是台灣當局必須明確不採B及C案,而應平穩地對準A案。如此,才能減低內部的爭議(要中華民國或台灣國?),並降低美國及各國進入的門檻(A的門檻相對較BC近便及安全,成本與風險也較低)。台灣自己如果將門檻定在BC,那就根本封阻了A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若要採A案,中華民國不是贅字,台灣當局就要先站穩中華民國,化解台獨因為台獨是A案的擋路石,門檻太高,使各國跨不進來

再說,美國在民國49年(一九六○年)代支持中華民國,必須揹著聯合國的大包袱。相對而言,如今美國若欲與中華民國復交,則有較大的自主性與自由度。倘若美國及其盟國在阻擋中共崛起的最高戰略意志不變,則台美復交就有可能成為美國操作兩岸再平衡的槓桿。且不說是否真正做得到,只要使台美復交的議題滴滴答答、斷斷續續,切香腸,就可能成為扯動北京神經的一條繩索。

倘若形成這樣的情勢,對中共而言,可作兩面觀:一、這不是台獨,不那麼尖銳,各國就有可能形成柔性同盟,東切一塊、西切一塊,中共若要撲滅它,所耗心力巨大。萬一成為事實,中共要與各國斷交嗎?要向各國宣戰嗎?皆是重大難題。二、然而,此一議題若能穩定中華民國的底線,化解法理台獨,則對兩岸關係的一中原則未始沒有定錨的作用只要仍是中華民國,堵住了台獨,「一中就不算決裂這應是北京在挫折中看得到且可以爭取的效應對北京言,所謂兩岸再平衡,即是此義

台美建交這個議題過去因被視為異想天開,所以談的人不多,也談得不深如今水龍頭如果不關上,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愈來愈有生命力的話題那麼,過去認為不能挑戰的思維,就有逐漸軟化及活化的可能,最後就可能帶來變化

台灣如果參與這個話題,八月十六日大屋頂下指出,立場應是台灣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一中各表進行操作,且展示不會藉此正名制憲,並主張中華民國應為台美中三方的共同底線。(再加一句將兩岸引領到大屋頂中國」。)

台美復交各國伴奏這個想像,具有未來性及發展性可能成為一個戰略議題,也可能成為一個戰術議題。且無論做不做得到,只要能成為帶風向的話題或潛台詞,就可對兩岸的再平衡添加動能。也就是說,台美不一定會復交,但可運用這個話題或潛台詞來切香腸,向「接近國與國的關係」推進,則此案醞釀氛圍所形成的張力,就具現實效應。因為,台美復交,聽起來就覺得比加入聯合國及台獨具可能性,因此亦更有牽引的能量

倘係如此,則台灣當局就應及早從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轉向以中華民國與美國復交」。

揹著台獨,做不到這些這需要一個大覺悟大轉彎










畫中有話/景氣「灰犀牛」威脅更大


2020-08-30 00:28  聯合報 /   余承翰
圖/余承翰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各國經濟表現都不理想;主計總處發布第二季經濟成長率亦轉負數,更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差;但全台房價指數卻創新高。

為挽救經濟,各國大印鈔票,國際資金湧入台灣尋找投資標的,不僅台股來到高點,也造就房市價量齊揚榮景。看看底層眾生相又是如何,就業市場持續惡化,無薪假人數居高不下;去年最富與最貧家庭可支配所得差距,也創七年來最大,顯示台灣貧富差距正持續惡化。疫情終會過去,經濟景氣能否復甦,是否演變成灰犀牛,帶來比新冠疫情更大危機?












畫中有話/最會溝通的政府?


2020-08-30 00:17  聯合報 /   陳柏亨
圖/陳柏亨


凌晨時分,載送溫體豬的小貨車疾駛而過,趕赴肉攤鋪貨;駕駛員不知「山雨欲來風滿樓」?

前天,蔡英文總統突然宣布台灣明年元月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全齡美牛進口,舉國譁然,養豬產業一片哀嚎,自許「最會溝通的政府」的蔡政府,卻是先宣布進口再進行宣傳,明顯自打嘴巴。

雖然政府強調,會用國際標準跟科學證據來做判斷;然而難保無良商人不會見縫插針,以改包裝、調包、充混方式矇混。














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


2020-08-30 00:15  聯合報 /   張有賢/製造業(新北市)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談已停開3年,背後因美豬牛問題卡關,並非秘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這是德國哲學家康德名言,八○年代立委朱高正引用,在那個民主需要靠衝撞威權體制時代,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想不到卅年後,台灣政治再度印證此句名言

猶記當初討論美國牛肉進口時,民進黨立委占據主席台聲嘶力竭抗議,義正辭嚴批評國民黨不顧人民死活,時至今日又編了冠冕堂皇理由開放進口,說是為了國家利益戰略考量,周圍國家開放等;明明歐盟也沒開放美牛,不敢講我們要全面倒向美國,以後不管美國要賣什麼,得乖乖埋單了。

時至今日,這個政黨的支持者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












台灣價值 初一十五不一樣


2020-08-30 00:13  聯合報 /   安翊/飯店業(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表示,在確保安全無虞的前提下,台灣將逐步開放美豬、美牛進口。 記者林伯東/攝影


原來,所謂「台美關係最好的時代」,是用美豬和美牛換來的;總統府機關算盡,宣布當天才告知同黨立委,還補上一句「這個沒有立法的程序,用行政命令就可以了」來逃避民意監督,雲淡風輕地結束記者會。

民進黨的昨天來追究他們今天,是沒意義的,這個政黨唯一堅持的,是初一十五不一樣的「台灣價值」和「主權」,而且解釋權永遠在他們手上;拿這一套來對在野黨,光是符合民進黨的解釋邏輯就要費盡心力。

總統府前天的野蠻其實反映了一句話所有的選擇都要付出代價。選擇開鍘大陸的愛奇藝和淘寶台灣,付出的代價可能是在大陸的所有台商;選擇創造台日關係最好的時代,代價可能是釣魚台送給別人;選擇不要核電,代價一定是電費增加。周五這場戲讓大家瞭解這個血淋淋的法則,倒也不是件壞事。

政治人物靠承諾上台,卻從來不認真告訴我們,實現承諾要付出什麼代價;選民也天真以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不適用在政治。

靠農民運動起家的民進黨,以這個方式報答把他們養大的中南部養豬農民,只能說是時代的反諷。現在追求年輕人的選票,大概變成該黨執政的第一優先,那些街頭運動並肩的你們,再見了。
















拚升級 台豬首戰剛開始


2020-08-30 00:11  聯合報 /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
高雄養豬協會理事長王忠禮在高雄內門區飼養兩千多頭豬,他說,希望政府協助養豬產業升級、轉型,朝向自動化、科技化發展,才能降低養豬成本。 圖/王忠禮提供


美豬終究還是飄洋過海來台,面對兵臨城下,台豬何去何從?

台灣自口蹄疫卡關出口後,從外銷轉內需市場,自給率達九成,缺口從加拿大、美國、丹麥及西班牙等國進口補足

民國74年(八五年)在尚未成為口蹄疫疫區時,豬隻在養頭數有一,〇七〇萬頭,到去年腰斬銳減至五五〇萬頭,養豬戶從二萬五千餘戶,屆去年只剩六千七百餘戶,短少四分之三

這說明台灣不缺豬肉,開放美豬是政治和貿易考量,如同過往農業和農民總是被政治貿易犧牲的宿命一樣回首看從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歐盟整合各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也是如此。農業是籌碼,換個角度看,農業貿易也是政治的,天平上極弱勢下墜的那端。

台豬出路在哪?超前部署了嗎?才是劍指豬農和豬產業發展核心。

首先,說好的出口呢?今年成為非口蹄疫疫區,有利外銷,但要恢復榮景恐有疑慮。民國69年(八〇年)代日本是我最大的豬肉進口國,豬肉訂單年達台幣六百億元,台豬占日市場近半。如今我們的成本高漲,肉豬每一百公斤生產成本約五,二五〇元,平均交易價格約七千元;美豬肉每百公斤的批發價格約五千元;台灣每頭母豬平均年產量約十五頭,丹麥和荷蘭可到卅二頭,台豬的競爭力在哪?台豬無法與美豬進行價格戰,面對丹麥、荷蘭及加拿大等國規模飼養,成本相對低,且早已立足國際市場,台灣該如何突圍?

看目前的飼養量、戶和產值,已回不去民國74年(八五年)毛豬產值達八八六億元,占當年農林漁牧總產值超過二成的盛況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從小農結構高成本生產調整體質,建構一個差異化競爭藍海策略市場

要解決出口或禦敵於外,必須檢討生產鍵的問題從量到質的轉型是迫切的,包括育種、疾病控制、畜舍設計、冷鏈保鮮體系、屠體交易體制、豬肉評價體系等,都是當務之急。

伊比利豬鹿兒島黑豬的品牌和品質,提供我們以質取勝的參照丹麥的種豬培育和外銷、離乳頭數居世界之冠,成功奠定全球領導地位我們亟需仿效進行產業升級

台灣目前正進行階級性傳統豬瘟拔針,所以尚無法重返日本市場過去台灣豬隻以活體毛豬拍賣落伍的交易制度也造成生物防治風險活體交易易出現注重體型、犧牲肉質的問題,導致肉質佳的毛豬難有較高拍賣價格

台灣的豬肉需建立豬肉評價體系並搭配屠體交易體制」,才能接軌國際。豬隻在屠宰場透過冷鏈體系進行拍賣、屠宰的同時,搭配以豬肉顏色、脂肪厚度、口感、品質等指標分級和訂價,再以保鮮運輸。豬肉品質予以明確分級,才能建立等級與價位標準、品牌及目標市場

台灣若沿襲舊法老路,將走向胡同,面對美豬和進口豬肉瓜分市場及出口困境,這絕對不是豬農和豬產業的首戰即終戰」,而是首戰的開始














黨產條例釋憲 姜太公釣魚


2020-08-30 00:09  聯合報 /   紀俊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客座教授(新北市)
大法官作出釋字793號解釋,宣示「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全部合憲。圖為身兼大法官的司法院長許宗力步入法庭。 記者林澔一/攝影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釋字第七九三號解釋可發現其思維邏輯係以演繹法」,而非歸納法」作成;質言之,該號解釋係以「不當黨產條例」具立法之正當性為思維基礎,採演繹法尋求符合立法正當性之詞彙,做成之史無前例空白解釋

查其解釋,認為司法權未遭破壞,係因被認定有取得不當黨產之政黨或附隨組織,得在被認定為不當黨產之處分後,行使憲法賦予之訴願、訴訟之權,司法機關仍有最後決定「司法救濟」權。問題是,請求司法院解釋並暫停審判程序之高等行政法院,所提爭議點,皆為大法官解釋為不生爭議之事項,或符合法理之作為各該高等行政法院在該號解釋後如何為不合法判決

釋字第七九三號解釋,唯一較符合行政法一般法則解釋,就是認定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究係二級或三級行政機關妾身未明宜加修正,使其組織職能明確化其實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豈僅是妾身未明,應說是已具準司法機關」,甚至是取代司法機關的職能此種特殊類型立法下的特殊行政機關」,其存在是為公共利益,或別有政治企圖,卻隻字未提事實上,其所做處分之法效力,解釋後似形同最後定讞之決定作成

財產權,係憲法保障基本權,就我國法制言,係以一般民主國家所採私法自治機制處理對於不動產更以物權登記主義為最高或絕對原則。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係以「公法」取代「私法」;甚至可說是「公法」消滅「私法」的思維邏輯,根本解消財產權之憲法制度性保障該號解釋對此後遺症竟視而未見或故意不見

如再深一層分析,看似「姜太公釣魚」。該立法固未明言「中國國民黨」為不當黨產之占有者,此期間尚有九個政黨存在,豈可認定是個別立法?即使中國國民黨對號入座,亦是歷史之偶然。有此思維,就該究其黨國體制的歷史背景,酌採實質的過渡司法」,而非形式上轉型正義」;實質上卻是直接或間接的奪權行政化行徑,以做出更具鏗鏘有聲的歷史性司法解釋

該解釋除有姜太公釣魚的思維邏輯外就是立法至上的觀念,有學者認為國會除不能把男的變成女的外,其他無所不能,這是有欠思考的立法至上謬誤。試問,如果是如此立法的國會,對於保障人權的價值如何落實?多數暴力於焉形成

該號解釋,形式上影響深遠,國民黨及其他被認定為附隨組織的不動產」,將在不當黨產委員會的認定下,一一歸屬國有。該等「黨產國有化」,與「水利地國有化」的立法邏輯大體相同;唯一不同,是前者私法人財產國有化」;後者是公法人財產國有化」。在國有化為唯一歸趨下,台灣的私有制度是否有必要全盤檢討,就成為法治上的新話題;但此時此刻,應該還是以保障「人民財產權」,作為法治國的基本原則,才是可行的財產權規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