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台灣戰略角色的轉變:由守而攻\星期透視/國民黨錯失創新形象的良機

◆  大屋頂下/「回復邦交」 美國會與台灣建交嗎
◆  星期透視/國民黨錯失創新形象的良機
◆  名家縱論/台灣戰略角色的轉變:由守而攻
◆  高雄市長補選過後 台灣民主有更大挑戰
◆  失智者想工作 誰給他們友善環境?
◆  中藥鉛中毒…自費藥漏洞 健保署控管追源頭
◆  提醒陳市長 施政沒有蜜月期
◆  1年輸3次 國民黨學到教訓?
◆  漫畫/搭下一班吧
◆  畫中有話/弱勢沒有小確幸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台灣戰略角色的轉變:由守而攻


2020-08-15 23:08  聯合報 /   蘇起(作者為台北論壇董事長)
美中衝突升溫,凸顯台灣的戰略角色。圖為國軍漢光29號演習澎湖實彈操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四年最靜悄悄、但影響最重大的作為,就是改變台灣的戰略角色。

自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以來,台灣戰略角色走過三階段,由守而攻,從被動到主動。最早是冷戰階段,台灣作為美國圍堵中共的一部份,非常不情願採戰略守勢;一再想反攻大陸,卻被美國一再阻擋。

第二階段在台灣民主化後,恰巧中國大陸也在「改革開放」。由於同文同種且近在咫尺,台灣的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對大陸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於是許多人相信,透過兩岸交往可以引導大陸走向多元開放。這階段的攻勢及主動性都高於前階段。

蔡川先後上任,新階段開始。轉型動力發自美台內部的反中鷹派。有「兩國論」思想武裝的蔡政府自始就選擇「反中親美」路線。她全力打壓在野政黨,排除黨內溫和人士。但因執政初期美國「反中」仍未明朗,所以她只政策「遠中」,論述「仇中」,尚未行動「抗中」,靜待華府的變化。

川普初期也任命清一色鷹派,排除溫和人士。到他的中期,「務實鷹派」退場,「意識形態鷹派」主掌大權後,「反中」大政方針才告確立。此時美台情投意合,主動「抗中」的攻擊招式乃綿密出手。

方向大致有三。一是政治層面,美在明處,台在暗處,合作提出諸如「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修正一中政策」、「邀蔡到美國國會演講」、「高層互訪」、「美國聲明防衛台灣(而不只是軍售)」等倡議,以及通過「台灣旅行法」等多個法案。這些倡議與法案內容到今年七月底都是口惠而實不至。近日美國衛生部長訪台是否開啟一個積極突破的新階段,值得重視。

二是去年香港動亂時,美台的作為被中共認定是干預香港內部事務。其中美國角色北京應不意外,但從未插手香港內部事務的台灣此次竟表現得如此積極主動,一定讓北京大感驚訝且憤怒。對中共而言,這不只是台獨連結港獨,也代表台灣對大陸採取政治上的戰略攻勢。兩岸關係自此跨過不歸點。

三,最敏感的軍事領域。相關計畫及執行程度,外界無從知悉,但僅從美台兩地公開的中英文資料看,創新構想數量之多,內容之大膽,恐怕李陳兩位前總統都自嘆不如。謹列舉若干:

●美國在台駐軍一千至數千人,包括陸戰隊、特種部隊等。
●不同類型美艦停泊台灣港口。
●在台灣部署美國中程飛彈。
●在台灣部署薩德系統或陸基神盾系統。
●默許台灣發展中程巡弋飛彈。
●協助台灣發展能打擊中共陸基洲際飛彈發射孔的投擲能力,以減低美國被北京報復的壓力。
●台灣用自製或美製無人機巡航台海,偵測共軍動態並分享情資。
●台灣戰機繞飛大陸某些島嶼。
●蔡總統登上美國航母。
●台灣參與台美雙邊或多國聯合演習。

這些構想顯示,美台策士的思考相當開放,毫無忌憚,目的不只保衛台灣,還要深化台灣與美國印太布局的連結。它們有的尚屬政治挑釁,但多數不僅具有軍事攻勢性質,甚至明顯違反美中建交時的「(自台)撤軍」約定,嚴重性遠遠超過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的導火線。因此對中共(尤其解放軍)的刺激絕非小可。目前美台陸戰隊在台協訓乙事已經曝光,無人機事亦初露苗頭。如果其它構想也付諸實施,台海必將更接近衝突邊緣。

中共在民國68年(一九七九年)二月發動「懲越戰爭」前,雖認為越南是「忘恩負義的共產主義兄弟國」,但隱忍多年不發作。民國67年(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越南入侵柬埔寨、次月占領其首都後,越南角色立即蛻變成中南半島的「小霸」,並與北方「大霸」(蘇聯)形成南北夾擊中國大陸之態勢。

對北京這是新的戰略威脅,必須處理以免夜長夢多。當時文革結束不久,全國百廢待舉,但鄧小平毅然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即使準備不足,代價高昂,也要給越南一個教訓,讓它以後不敢輕舉妄動。後來事實證明,「懲越」讓中共爭取到外部環境幾十年的安定,是值得的。

蔡政府現在該擔心的不是台灣變成香港,而是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越南我們感嘆的是,怎麼會走到這步田地








星期透視/國民黨錯失創新形象的良機


2020-08-15 23:12  聯合報 /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所教授
高雄新市長出爐,圖為昨天投票民眾配合戴口罩、量體溫、手部消毒才能入內。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雄市長補選結果揭曉,民進黨的陳其邁果然一如預期,以七成得票率大幅領先國民黨李眉蓁的二成六,與民眾黨吳益政的半成選票。平心而論,當高雄市民在六月六日以九十四萬票通過韓國瑜市長罷免案後,已等同預言今天的選舉結果。

罷免案成立後,執政當局更要求兩個月後舉行補選。有限的時間讓各政黨無法透過民眾熟悉的民調或初選進行提名,只能以徵召方式提出自己的候選人。徵召提名對執政黨而言,並不會有太大的困擾,因為前次的敗選者後來高居行政院的二把手,回鍋參選具有一定正當性。但對在野黨而言,要在這麼短時間內產生一個各方都能認可的候選人,自然是高難度的操作。

選前民調顯示,國民黨支持者僅有八成支持自己的候選人,民眾黨則更等而下之,顯見在野黨支持者對被徵召的候選人存在正當性的懷疑。雖然在野黨高層在過去兩個月內,頻頻南下站台輔選希望強化提名人的正當性,但效果顯然有限。民調顯示,罷免案支持者有高達八成八表示,會在補選中投票,由於最終投票率只有約四成二,未投票者應以藍營的支持者居多。

倉促的補選,使在野黨無法強化被提名人的正當性,再加上執政黨的資源優勢,這場補選擺明便是個不公平競爭,選舉結果絲毫沒有意外之處。但如果六月六日的罷免成功,便已預見今天的投票結果,我們便不能不省思:政府花費數億經費與候選人動用的龐大社會資源進行這次補選,是否值得?

罷免門檻降低後,預期罷免在位者將成為未來政黨競爭的重要手段。面對此一新形勢,主政者是否也應思考,仿效某些歐洲國家作法,在罷免案提出時,也必須隨附建議替代人選,罷免案成功後便可立即無縫接軌,使罷免與補選畢其功於一役,減少社會資源浪費。此一設計也可避免推翻在位者容易,卻可能不經意產生更差的市長;有了人選的比較,民眾在投罷免票時,應會更加謹慎。

這次國民黨在高雄的慘敗,不禁讓人回憶起民國90年(二○○一年)的台北縣長選舉。當時民進黨爭取連任的蘇貞昌,挾著深耕基層的高人氣,藍營幾乎無人可與爭鋒。國民黨在無法提出適當人選情況下,被迫與新黨合作,共同徵召素有王聖人稱號的王建煊參選。王被提名後,堅持自身原則,以破紀錄的有限經費參選,親自拿掃把以「掃街」替代傳統的固樁拜票,讓許多人引為笑談。當時藍綠陣營幾乎沒人看好王有任何當選的希望,但從未在台北縣經營的「王聖人」,結果僅以五萬票之差落敗於蘇縣長,跌破不少人的眼鏡。

在那場毫無勝算的賽局中,王建煊以個人的清廉自持,為首度失去執政權的藍營,提振了新希望並豎立在野黨應有的風格。該場選戰中所得到的啟發,相信也間接促成民國93年(二○○四年)的藍營整合。「王聖人這類角色相信並未絕跡,問題只在領導人願不願去尋訪。這次高雄市長補選,在野黨從開始便處於絕對弱勢,領導人應思考,如何利用選戰凸顯執政者的不當,與宣揚在野黨的理念,而非持續走整合派系老路,讓中間選民失去選擇的機會。










大屋頂下/「回復邦交」 美國會與台灣建交嗎


2020-08-15 23:11  聯合報 /   黃年
川普政府將要求在美中國公司必須依照美國的會計規則行事,否則就從美國退市;兩國對峙升溫,台灣的不確定性也增加。(美聯社資料照)


川普主導操弄的中美衝突,雖然一直有阻擋中共崛起的全球戰略思維,但如今幾已明目張膽地變質為川普個人的選舉操作。

衝突發展的趨勢是:花樣不斷翻新(退出WHO)、範圍不斷擴張(淨網)、層次不斷升高(制裁林鄭月娥)。川普為了挽救選情,好像目中已無邊界。

即將進入美國大選「十月驚奇」的時刻,情勢發展將決定於兩個因素:一、川普有多瘋。二、中共有多忍。

如所共見,台灣是川普手裡的筆尖,他正不斷用筆尖去戳那張書桌。閣員訪台、升高軍售…香腸一段一段切,大家都在看川普還會怎樣打台灣牌。最勁爆的想像有二:一、美國與台灣建交。二、美中開戰,扯入台灣。

這兩種情況,若扣除川普的瘋癲,發生的機率都不高。但畢竟是川普,且即使發生的可能性不大,卻也不妨藉這兩個想像來檢視一下台美中關係。自問:如果這樣,台灣該如何因應?

美國如果主動表示要與台灣建交,台灣必須警覺,這究竟是要為台灣惹禍,或為台灣造福?但既是出自美國主動,台灣恐怕也沒有閃躲的空間,卻也不能被美挾持。美台若事前磋商,台灣方面的立場當是:台美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為操作主題,而勿發展成美國與「台灣(國)」建交的情勢。

因為:一、此時即可確知「台灣(還)不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美國不能與不存在的「台灣國」建交。二、若民進黨欲以「台灣國」地位與美建交,首須完成正名制憲。三、如果將台美「再建邦交」與台獨綁在一起,將使內外情勢更難掌握。四、進退攻守,台灣的憑藉是中華民國,而非台灣國。

事若發生,台灣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及「一中各表」進行操作,且展示不會藉此正名制憲,並主張「中華民國」應為台美中三方的共同底線,藉此緩衝,以期情勢不要出現地獄級的發展。

也許可作此想像:一、如果是「美國回復與中華民國邦交」,台灣仍持「一中各表」,且明示不會發動台獨,北京也許會相對克制,暫留地步。因為,台美未把事態作絕。當然,此說也可只用一句話就駁倒:一廂情願。二、至於如果是重建邦交與台獨合併進行,則台美既不留餘地,中共就失去忍的理由。

因此就可談一談第二個想像。此際,美中會不會開戰?

由誰發動戰爭?一、台灣發動,不可能。二、中共發動。若情勢發展到中共認為必須先下手為強的地步,先對台灣發動攻擊,台灣即必須全力援引美國以自救。但以當下情勢言,中共先動手的可能性幾近於零。三、美國發動,先出手攻擊中國。

美國先動手,有兩種藉口。一、美國直接為台灣因素在台海發動衝突,台灣就可能被美國綁架。但美國為了選舉在台海主動開釁的可能性不大,且只要北京不上當,美國也無戲可唱。二、為選舉操作,美國在南海製造軍事衝突,這是如今各方猜測最有可能之事。因為,在美國眼中,南海較台海可控。

如果南海出事,台灣應以國際高度,關切區域和平,而不宜貿然站到美國隊裡。若事態升高,宜表示不會趁機操弄台獨。何況,川普既然只是選舉操作而已,即使在南海生事,或許也不希望將台灣扯進來,以免事態欲小不能,把一場有限的選舉作態搞成了台海危機。因此,南海若有事,台灣應知與美國及北京皆保持必要的「社交距離」。

以上論述,限於篇幅,自是過度簡化。但有兩個要點:

一、眼前這個滾動變化,皆是川普選舉操作的反映,台灣千萬不能將它看作兩岸攤牌的時機。台灣必須當心,當川普耍完筆花,他仍會將筆尖放回書桌上。因此,在川普操作中,台灣順時藉勢,應當用來鞏固中華民國,而不是操弄台獨。

二、中華民國不是台灣的敵人,而是台灣在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戰略憑藉,也是兩岸定海神針。台獨要以消滅中華民國來救台灣,根本是自欺欺人。無論因應美國的挑逗或中共的威脅,台灣的進退攻守都不能離棄中華民國。世局愈詭譎凶險,就要愈早鞏固中華民國,蹲好馬步,勿事到臨頭抱無佛腳。

值得推敲的是,台美若重建邦交,中共的對策如何?中共應知道,即使美台重建邦交,「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也比「美國承認台灣(國)」較具緩衝。其實,這一直是一個多層次的思考。比如說,中共比較希望聽到「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或「台灣總統蔡英文」?進入這樣的多層次思考,北京始有可能體悟,要因應兩岸不測變局,中華民國才是兩岸定海神針。

再者,如果美國炸了中共在南海的島礁,北京如何因應?日前,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竟然說,和中國要戰就戰,戰就要贏。用字遣詞,前所未見。此時卻見北京全力滅火,未再炫耀解放軍的「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經過兩年多來這場中美衝突,應當使中共知道必須誠實面對自己外強中乾的體檢總報告。中國在這場非軍事衝突中就已遭受如此屈辱的局面,中共心裡該掂量一下武統台灣會有什麼後果?怪不得喬良說,武統攸關「國運」。

川普已使世界與中國相處的基本哲理發生改變。川普有可能敗選,但火車過去,軌道會留下來。中共面對新的世局,應當更加改革開放,而不是自囚在馬克思,更不是增加核武儲備量。此世局巨變,也使兩岸情勢出現變化,中共必須在武統以外尋找化解兩岸難題的方案,此方案的核心應在「如何維持中華民國」。

美國會與台灣建交嗎?現在看,不可能。但從趨勢看,不無可能。如果是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的形式出現,美國不刺穿「一中」底線,台灣不刺穿台獨底線,中共不踏出武統底線,誰說絕無可能?尤其,如果有幾個重要國家同步行動的話。

畢竟,美國衛生部部長阿查爾到訪的是中華民國,而不是台灣國。或許,未來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的可能性,大於美國與台灣國建交的可能性。中華民國始終在這兒,台灣國則八字無一撇,尚待鳩工庀材。台獨反而折騰又礙事,恐怕更難台美建交。這也是反台獨的理由之一。

雖然只是空想而已,但這確是一個台美中很好的想像時刻。雖未發生,但可藉以想通很多道理,也更確知中華民國才是台美中三方的定海神針。









高雄市長補選過後 台灣民主有更大挑戰


2020-08-16 01:30  聯合報 /   顧長永/文藻外語大學教授
陳其邁(左二)向支持者鞠躬致謝。 記者林澔一/攝影


高雄市長補選順利完成,正如選前大多數人預期,陳其邁獲得壓倒性勝利。高雄市民創下全世界的歷史紀錄,在一年之內經歷三次重要選舉,且過程平和順利,幾乎沒有選舉糾紛及爭議。這次市長補選,不僅看到市民的偉大,更見證民主政治的可貴。

不過,民主政治固然彰顯人民的偉大,及選票的神聖,民主政治亦帶來嚴肅挑戰。

民主政治的可貴,是具有預期性,藉由公開及透明的選舉制度及過程,選前各種民調具有相當高的預期性;這次高雄市長補選,就是最好例子,選前各項民調大都顯示陳其邁將大勝,選舉結果不出預期。民主政治的預期性也可反映在各項公共政策,因為不論是掌權的執政者或參與選舉的候選人,都會提出政策及政見,人民對於這些政策的實踐及政見的兌現,大都具有預期性。這就是民主的可貴。威權或極權政治既不公開又不透明,就不具備這種可預期性。

其次,民主政治亦有不可預期性對選舉稍有熟識的人,大都知道勝選關鍵因素有三政黨屬性、候選人特質,及政見內容。陳其邁的勝選及李眉蓁的敗選,大都可從這三因素分析。可是,這三因素卻並非絕對必然如此,因為民主政治亦具有民意氣勢變動的不確定性。例如,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十一月的高雄市長選舉,當時代表民進黨出征的陳其邁擁有絕對的勝選因素,在選戰初期,幾乎是躺著選,完全不理會與高雄市毫無淵源的韓國瑜。萬萬沒想到,異軍突起的韓國瑜,卻意外打敗深耕高雄多年的陳其邁。

不到兩年時間,高雄市民藉由這次市長補選,將執政權交給民進黨的陳其邁。將時間推回到二○一四年高雄市長選舉,當時的陳菊市長以九十九萬餘票(六十八%得票率)獲得壓倒性勝利;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民進黨的蔡英文在高雄亦以九十五萬餘票(六十三%)獲得大勝。因此,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地方選舉,幾乎每個人都認為民進黨必然贏得高雄市長選舉,萬萬沒想到輸給「天降神兵」韓國瑜。民主政治固然有其可預期性,但是選舉過程帶出來的民意氣勢,卻經常不可預期。

最後,民主政治雖可貴,但是民主政治亦有非常嚴肅的挑戰,因為「選賢與能」理想,未必能抵抗政治權力帶來的腐敗與專制。英國歷史學者艾克頓Lord Acton曾說過一句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放諸四海皆準,古今中外例子不勝枚舉。

德國曾以民主方式選出獨裁的希特勒,台灣人民亦曾以選票選出貪汙腐敗的陳水扁,美國川普總統的傲慢與自大,亦是由美國人民選票產生。蔡英文總統在今年七月民進黨全代會,公開呼籲民進黨人士,不要讓「全面執政必腐化」成真!

高雄人民以神聖選票給予陳其邁就任高雄市長,不論是可預期性的政策兌現、或不可預期性的民意氣勢,或是否貪腐及傲慢,他都將受到嚴格的檢驗!








失智者想工作 誰給他們友善環境?


2020-08-16 01:40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4名平均80歲的失智長者,在統一超商京佳門市「幾點了咖啡館」當起「高年級實習生」,每周五10點30分至11點30分值班。 圖/弘道老人基金會提供


一位過去的老師連絡上我,他知道我是失智症領域醫師,而他罹患年輕型失智症,但是還期望能維持教學工作。

以失智症照護理念來說,我當然期望患者能盡量維持在職場的時間。了解一下他的工作環境,校方也不反對他繼續工作,為了幫助他,甚至請助教協助,但進一步與助教討論後,助教語帶無奈地說:「他能力好差,根本事情多半是我在做,他比較像助教呢。」

時下謀生不易,不只年輕人找工作難,身障者也面對謀職歧視,現在因年輕型失智患者增加,大家才發現還有一群青壯年失智症患者,也遭遇找工作或保飯碗問題。

要解決不容易,但值得我們努力。以國家政策來說,政府希望人人有工作,再說比起領失業救濟金,有意願工作不是很好嗎?

但是,要幫助這群人,有幾個重要前提。

首先,要有老闆願意聘雇有(或可能會有)問題的員工例如罹病員工可能會臨時生病需要請假的狀況。請假還算是小事,更大憂慮是他們可能因病在職場發生異常行為,周遭人若不知如何應對,就可能發展成「大事」。

第二,同事不會明著暗著排斥當事人這種狀況,輕微可說是歧視,嚴重起來變霸凌,例如眼神露出「這個人就是有病」,或說話時調侃一下(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都可能讓想留職場勇氣消散。

第三,持續保有心理和職能復健的支持系統這些領域專家能幫助當事人評估,並根據現有能力重新設計或調整工作內容和方式,設法讓他可維持工作表現、甚至更好。畢竟只要是人就有感受能力,都會希望得到肯定,而不是因病被憐憫和容忍。這部分,勞動部有相關計畫可幫上忙。

第四,要有好的家庭支持系統讓當事人下班返家後,能持續獲得家人情感和實質的協助。例如,可能因疲倦或其他因素,患者會花較長時間洗澡需體諒,當他出現能力退化狀況時,家屬不會擺出負面態度。

將心比心,一個人生病了,還勉強持續努力、鼓勵自己不成為家人負擔,不是件容易事情。以我的老師來說,他就如大部分年輕型失智患者那樣,想保有工作能力;周遭的我們,就當認同他的努力,盡力協助克服困難。

這樣的努力,是奠基在同理心之上,畢竟失智患者在可見未來,只會更多、不會更少。高齡少子化社會裡,讓我們想想:有一天,你和我、或是我們的長輩、手足、孩子、遠親近鄰,都可能遭遇這樣的困難,所以今天我們提早為有需要患者伸出援手,讓社會對失智友善,有一天我們也能得到相同的寬容和幫助。









中藥鉛中毒…自費藥漏洞 健保署控管追源頭


2020-08-16 01:33  聯合報 /   李伯璋/中央健保署署長(台北市)
供應盛唐中醫診所硃砂藥材的中藥商,被檢方搜索,現場拉上封鎖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陸續爆出中藥中毒案,藥粉送驗後確定裡面含硃砂,惟根據中醫資料,硃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如未經炮製會引起汞中毒,怎麼卻是鉛中毒?造成鉛中毒的中藥來源真的有待釐清。

目前違法中醫師與藥商已由檢方偵辦,本署也即時進行診所停約及受處分人員之醫療執業管制。

目前多數中醫診所未聘雇專業調劑藥師,而是由中醫師兼作,每日藥費雖然不算很高,但本署仍要求中醫健保申報時仍需列藥品品項,並要求健保給付中醫用藥,均為 GMP 廠製造之科學中藥;但傳統中藥丸散膏丹或水煎藥、飲片等屬於自費購藥的部分,確實較難掌握藥品安全性。我們會配合衛福部中醫藥司、食藥署中藥品管理機制,未來如發現健保給付中藥品含重金屬成分,可提供本署比對,追溯開立院所及病患。

為民眾用藥安全,政府責無旁貸須追查到底,健保署擁有龐大健保資料,啟動資料分析,分析近兩年重金屬相關疾患就醫患者,有無集中特定區域或中醫院所之趨勢,並從西醫部門診斷為鉛中毒、汞中毒病患,回溯性追查個人有無長期使用中藥的就醫紀錄,從上、下游掌握重金屬中毒的人數及範圍,進行專案分析與危機控管。

西醫用藥管理,診所可採「日劑藥費」申報,因申報簡單,且免受健保署審查,結果發現口服氟化恩菎類抗生素及「美國仙丹」的類固醇處方,基層診所與社區藥局向健保申報數量,與真正銷售數量比率相較均屬偏低,顯示資訊未據實上傳,若再加自費藥品並未強制上傳健保署,難免形成藥物管理及民眾用藥安全漏洞。中西藥管理問題,或可藉由這次事件,深思後續的積極作為。









提醒陳市長 施政沒有蜜月期


2020-08-16 01:26  聯合報 /   簡石庚/保全(高雄市)
陳其邁(前中)昨晚到競選總部向支持者表達感謝。 記者林澔一/攝影


高雄市長補選結果揭曉,新市長就任後沒有蜜月期,今後施政效率與施政品質良窳,市民都要全盤概括承受。因為前年市民因希望高雄市有所改變,市長選舉選韓國瑜;今年六月不滿韓選總統將他罷免掉,然後昨日又將陳其邁送上市長寶座。這一切都是市民手中選票決定,往後倘若有不如意或不滿,請不要再怪東怪西、怨天怨地了。

高雄市長兩年投了三次票,是不是真正「光榮」,是褔、抑或是禍,乃至於是否真正市民想要的,心中自有一把尺。唯新市長應該要有新思維來推動市政,而高雄市民也要有新的思慮考量:這樣對市民褔祉是否有裨益呢?














1年輸3次 國民黨學到教訓?


2020-08-16 01:21  聯合報 /   陳文卿/服務業(新竹市)
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右)表示,可以失敗,絕不失志。 記者劉學聖/攝影


這場高雄市長補選,對國民黨本來就是一場難堪的鬧劇。可是,一年內連輸三次,國民黨究竟是否能從敗選中得到教訓?還是依然故我,甚至重蹈黨內權鬥醜劇?

上次總統敗選劍指吳敦義韓國瑜,這次呢?怪江啟臣、怪李眉蓁都不對,此次補選敗選的種子是在市長罷免案前就種下,只是由今天的江及李來吞苦果罷了。

民進黨雖然勝選,但無任何可驕傲慶賀條件。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韓國瑜能奪下市長寶座,除其選戰打法擄獲人心外,民進黨長期執政遺留下的包袱及民怨,是當時高雄人民心思變的主因。

高雄人今天願意重新選擇陳其邁,難道不也是高雄人願意再度選擇改變嗎?因此,民進黨必須謙虛檢討,記取之前失敗的教訓,不能讓高雄人再度後悔了。









畫中有話/弱勢沒有小確幸


2020-08-15 23:14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熙來攘往的人行路口,賣餅乾的老婦縮在街邊,默默等待路人來採買。

主計總處公布最新資料,去年貧富所得差距是近七年來最大,今年受疫情影響,差距適必再擴大財政部表示,將調整基本生活費,減輕人民稅賦

減稅只是小確幸,無法翻轉 M 型社會下,中低收入戶的生活模式,政府若有心改善,應全方位考量,拉抬低迷景氣,讓政策受惠擴及各階層,雨露均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