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整合 台灣應投入心力
◆ 聯合報黑白集/史上最強撒錢政府
◆ 聯合報社論/搶救新冠世代失業,蔡政府窮得只剩下錢?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整合 台灣應投入心力
2020-07-04 01:2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舉行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部長級視訊會議,確定 RCEP 將在今年11日4日領袖峰會正式簽署,也確認印度不會參與,但也保留彈性歡迎印度重新加入,不過印度短期不會有重返 RCEP 的打算。
在民國100年(2011年)即開始推動的 RCEP,由於會員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大且各有盤算,談判進展緩慢,歷經九年終於完成談判。然而相較於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RCEP 雖然是先發後至,但無論在經濟規模、貿易總值,以及參與會員等,均超過 CPTPP,對台灣的影響也較大。
RCEP 因印度退出受影響,CPTPP 更因美國缺席而失色,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領先優勢擴大,很有可能拉下川普。由於拜登曾表態美國應認真考慮加入 CPTPP,美國未來重返 CPTPP 的可能性不低。
無論是 RCEP 或是 CPTPP,對於新會員加入雖然都抱持開放態度,但標準都不低。原則上新成員必須得到原先所有會員的支持,而且自由化的時程也可能會較快,甚至必須在加入前以「頭期款」的方式提前自由化。
台灣雖然宣示加入此兩大型 FTA 的決心,但是在中國大陸的因素下,得到原有成員支持的困難度高;特別是中國還是 RCEP 成員,在目前兩岸關係下台灣加入 RCEP 更是不可能,所以台灣可以順勢把無法加入的原因歸咎於中國。
不過台灣也必須反思是否有做好準備。對於禁止 CPTPP 龍頭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問題,一直無法說服日本,另外未來台灣即使有機會參與 RCEP,必須廢除所有對中國大陸歧視性的經貿待遇,包括大陸產品進口限制,陸資外資雙重標準,大陸專業人士來台限制,甚至對陸生的差別待遇,都要逐一檢討改善外,還要對中國提供更多超過世界貿易組織(WTO)標準的自由化措施,更非台灣所可以接受。
台灣除了區域經濟整合受阻,政府對參與 WTO 也不用心,我國的 WTO 代表已懸缺快一年,一直遲遲未派任。政府的理由是因為新冠肺炎所以無法就任,但是對其他地區代表卻紛紛派任的矛盾情形;期間更曾發生新任命 WTO 副代表占缺不就任而後又換職位的情形。事實上在 WTO 代表懸缺期間,台灣 WTO 代表團表現出色,參與多項委員會也爭取擔任主席,WTO 代表團在前方苦撐卻得不到奧援。相較於最近政府與非洲索馬利蘭互設辦事處並將指派代表,還自誇是超前部署,所展現的積極程度,遠遠超過對擁有 164 成員 WTO 的做法,更是不可思議。
如果政府無法改善這種「區域協定進不去,多邊組織不認真」的現象,台灣未來處境會更加艱難。面對未來全球經濟整合變遷,台灣應該有積極的策略。川普雖然對 WTO 不滿,但美國對於 WTO 是採取選擇性參與,例如美國對中國問題是在 WTO 機制外尋求解決,但美國也在 WTO 架構下推動電子商務談判,也期望加強對政府補貼的約束,台灣不能自外於此,反而應掌握難得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
在此波新冠肺炎下全球貿易萎縮,但台灣表現並不差,除了是轉單效應外,主要原因是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資訊產品帶動出口,這類產品目前大部分免關稅,主要是因為 WTO 所促成的兩階段資訊科技協定(ITA)自由化,台灣當初均有參與,並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迄今仍是主要受益國。
在 WTO 運作效能不佳下,未來部門別自由化有可能成為主流,而且在伴隨新冠肺炎後全球經濟復甦及貿易成長下,區域經濟整合也會大爆發,台灣電子資訊以外的其他主力出口產業,面對的關稅劣勢也會擴大。台灣更應投入更大的心力,善用 WTO 機制以彌補無法突破區域經濟整合的缺憾,但以目前政府的消極態度,實在無法期望台灣能有什麼作為。
聯合報黑白集/史上最強撒錢政府
2020-07-04 00:2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推出「振興三倍券」,訴求可創造1112億元振興效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很多民眾不清楚立法院臨時會是在幹嘛。簡單說,就是平常很棘手的法案,就放到臨時會來秒殺闖關,殺個你措手不及。立法院剛剛通過前瞻後續四年預算,討論都沒討論,四,二○○億元咻一聲就通過了。你同不同意都沒關係,反正你都得埋單。
最近大家搶登記三倍券,蘇貞昌看了龍心大悅,很高興大家對他這麼捧場。高興是當然的囉!花的是人民的納稅錢,還接受他們歌功頌德,天下還有這麼好康的無本生意嗎?可憐的老百姓,領個兩千元得辛苦登記再領,就開心得要命。但那頭,政府三兩下就刷掉你四,二○○億元,人家可是臉不紅氣不喘。接下來的分派大戲,才是重點所在。
蔡英文不愧是史上最強撒錢高手。馬政府任內八年舉債增加一.七兆,陳水扁任內八年則是舉債一.五兆;但蔡政府現在才四年又一個月,光特別預算累計已達一.三兆元,這能不佩服嗎?新冠疫情衝擊是全球性的,紓困當然需要花錢。但大家想想,最近兩年來政府何時不在撒錢補貼,旅遊補助從未停過,育兒津貼、失業補助一再加碼,不都是在拿公帑拚民進黨的選舉?
蔡總統一上任,就大刀闊斧進行軍公教年金改革,主要理由就是不能債留子孫,不能讓上一代的優渥變成下一代的重擔。但她有沒有想到,自己的上兆特別預算的揮霍,也是債留子孫?別的不說,勞保基金嚴重虧損,很快要提前破產,這要留給誰解決?
聯合報社論/搶救新冠世代失業,蔡政府窮得只剩下錢?
2020-07-04 00:2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疫情影響青年求職,勞動部日前推出「青年就業獎勵計畫」。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畢業求職潮已至,每年六到九月都是失業率高峰,但今年碰上新冠疫情,衝擊更甚 SARS 和金融海嘯期間。五月失業率已達百分之四點零七,是近八年同月新高;大學以上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五點零八。勞動部最近砸了六十六億元,推動六項應屆青年就業方案,但檢視這些藥方,別說治本,連標都治不了,跟江湖郎中胡亂開藥沒兩樣。
扣除繼續升學、服役或任公職者,約有十九萬應屆畢業生將踏入就業市場。外界把今年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稱為「新冠世代」,因為當他們一踏入社會,迎面而來的是無薪假和失業率同時飆高,幾乎是毫無前例可循、惡劣無比的求職環境。
為了搶救職場新鮮人失業率,勞動部近日開出的藥方,其中「青年就業獎勵」計畫太脫離現實,因而備受爭議。方案規定:畢業生若在今年九月底前就業,在同一雇主連續就業滿九十日,發給兩萬元;工作滿一八○天,再加發一萬元,合計最高可領到三萬元的獎勵金。預計要花上廿四億元。
事實上,這樣的「福利」很多新鮮人根本無福消受。原因是,問題不在年輕人「一年換廿四個頭家」,而是根本就是沒有頭家可換。在疫情打擊下,企業就算沒倒,多數以裁員或凍結人事苦撐待變;在供需嚴重失衡下,就業市場根本無法容納新鮮人。勞動部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才會惹來外界「海裡沒魚了,卻鼓勵他們去捕魚」之譏。
看主計總處最新公布的五月失業率報告,多數人失業的原因,是對原有工作不滿意;其次,是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然而,報告上無法呈現的是,許多人根本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有新鮮人投出上百封履歷,卻只得到四次面試機會,多數石沉大海。據學者研究,應屆畢業生若一年內無法找到工作,即可能因感到被社會排斥,落入長期失業的惡性循環,成為「怯志工作者」,成了不在政府統計上的隱性失業者。
從疫情爆發至今,面對百業蕭條,各部會從農委會、交通部、衛福部等部門無不以撒錢作為救濟手段,卻無助台灣產業體質的轉換。如今面對迎面而至的大失業潮,勞動部依然只有炒短線這招,只求短期的數據好看。但這種做法,能救到多少失業率,著實令人存疑。
話說回來,年輕人找不到工作或符合期待的工作,責任不該完全歸咎於勞動部。關鍵還是得回到源頭:防疫要適度解封,政府要設法讓景氣回溫,鼓勵企業開缺,才能讓就業市場活絡。對此,經建部門責無旁貸。
但從疫情爆發至今將近半年,經濟部彷彿變成了「口罩部」,似乎所有經濟部的業務只剩下生產口罩一事;部長沈榮津更因此一「大功」,升任副閣揆。但對於產業的復甦,尤其是構成台灣經濟主力的中小企業,經濟部到底做了多少協助或振興的努力,卻只留下一個大問號。
根據中研院研究員林宗弘的研究,過去廿年,台灣貧富差距兩度明顯擴大,都跟經濟蕭條有關。先是民國90年(二○○一年)的網路泡沫化,其後是民國97年(二○○八年)的金融海嘯,使得年輕世代成為高失業率與低薪的「崩世代」,也可稱之為「失落世代」。且看太陽花學運,年輕人反服貿的背後,映射的正是他們對於自身前景黯淡的恐懼。
年輕世代向來是蔡政府的支持主力,但這四年多來,蔡政府對於改善年輕人最在意的低薪與房價,始終說多做少。如今面對這場改寫人類史的百年大疫,衝擊更甚於網路泡沫化與金融海嘯,雖然無一世代倖免,但對於一踏入社會就面臨職場冰河期的「新冠世代」,是否就此跌入失落世代的軌道上,注定成為永難翻身的一代?蔡政府除了撒錢,請好好為新冠世代想一想,如何讓他們看見可以期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