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新冠肺炎改變全球化內涵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979/web/

◆  聯合報社論/台灣經濟應變要小心美國這隻黑天鵝
◆  聯合報黑白集/爽遊疫區,要健保相挺?
◆  經濟日報社論/新冠肺炎改變全球化內涵







經濟日報社論/新冠肺炎改變全球化內涵


2020-03-17 23:4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歐洲疫情已超過中國除外的亞洲;美國疫情也迅速惡化,股市巨幅震盪,衝擊全球金融市場,逼得聯準會一口氣降息4碼來挽救經濟。美國先前錯估情勢,未能掌握防疫時機,讓情勢一發不可收拾;是否會追隨義大利,惡化成另一個「武漢」,已引起各方關注。川普總統終於在3月13日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將提供500億美元進行抗疫。我國已將中港澳、韓國,以及歐洲、中亞等共71國列入三級警示,要求國人非必要避免至當地旅遊。這些發展顯示,疫情在全球仍在擴大。

疫情嚴重程度已遠超過民國92年(2003年)的SARS,這種現象似乎可用來支持一種觀點-「全球化是本次肺炎疫情嚴重的一大推手,因此,新冠肺炎可以被視為全球化的重大挫敗。具體而言,無遠弗屆、成本趨廉的國際海空運輸衍生的國際旅遊、國際貿易與投資產生更密切的商務互動,以及愈來愈少的邊境管制,都讓疫情輕易擴散到全球各地。這種觀點自然獲得一種推論:為減少類似的病毒風險,各國應提出適當政策達到某種程度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或反全球化anti-globalization)。

例如,由國家設立法規,要求境內所有企業,甚至家家戶戶,及所有的入境和出境者,都必須隨時維持適量控制疫情所需設備(如口罩、酒精、防護衣);和國家安全有直接相關的貨品,必須在國內維持相當的安全存量和生產活動,若相關企業欲對外投資,須繳交適當的「國家安全稅」;產業共用的關鍵性零組件,須維持高比例的本國生產;和疫情控制有關人員,進出國境必須接受特殊管制,以避免缺乏適當之防疫人力。

然而,就算上述作法真被某些國家建立,其實也只是增加全球化的成本,頂多稍微減緩全球化的速度,不可能因此造成「去全球化」或「反全球化」的效果。

類似美國川普政府發動的美中貿易戰,因分割全球生產鏈成為泛美非美兩套供應鏈因失去規模經濟讓各自生產成本大增,才會產生去全球化的效果。肺炎疫情或其他病毒肆虐皆屬短期現象而會逐漸過去,但美中貿易戰之類的貿易戰爭,才可能恆常持久地成為去全球化的殺手。

但是,危機也是轉機,肺炎打擊現有商業,特別是人與人接觸的經濟活動,但也因貨品配送和各種服務的需求仍然存在,而帶來新的商機;這些新的商機原來都已經存在,但是會因為肺炎嚴重而快速成長。

他們基本上可以分成三大類:一是因安全防護之需,所使用的「防疫用品」,包括口罩、非接觸性的體溫量測器、消毒噴液、防疫頭罩和衣物等;二是以居家活動代替原來的工作和休閒的所謂「宅經濟」,例如居家學習、居家工作、視訊會議、居家醫療、居家娛樂、居家購物、居家餐飲所需的商品和服務,包括5G等網路設備和服務、線上學習和娛樂、電子商務、遠距醫療、外賣外送、叫車服務;三是避免肢體接觸的「免接觸服務」,例如各種公私電子服務系統、由機器人和無人機提供的報到、送餐、送貨、現金收支、單人座隔離式消費場所。

上述因疫情衍生的商品和服務需求,可能發生在國內,也可能來自國外(如來自海外的口罩訂單);而如果來自國外,甚至歡迎我國企業前往投資來降低該國的防疫風險,終究還是屬於「全球化」的內涵,因而進一步促進全球化的程度。

因此,答案非常清楚,新冠肺炎不會造成全球化挫敗;而且在疫情控制後,會因群眾為防範未然對生活做出調整,而連帶改變了許多產業面貌,並塑造全球化的新內涵,企業界應靈活地從中掌握新商機,政府也該努力扮演好協助的角色。










聯合報黑白集/爽遊疫區,要健保相挺?


2020-03-17 23:3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率團前往西葡旅遊的新北市里長,返台後為出團前思考不周數度鞠躬道歉。記者陳嘉寧/攝影



新冠疫情在三月十六日突變」,中國以外地區的死亡與確診數超過中國。這天台灣新增確診數八人,次日又新增十人,情勢瞬息驟升這些確診者多因非必要旅遊染病,當國人還在排隊搶口罩,他們卻因機票便宜去疫區尋開心,真是抗疫作戰中的特殊景象

周日暴增的確診案例,有高中生出遊月餘讓全班停課,有年輕人向公司騙假爽遊日、泰疫區。民眾看得心犯嘀咕,網民肉搜逆時中分子」,掀底霸凌。次日確診數再創新高,還爆出里長揪團闖西班牙,準備回來領一萬四居家檢疫補助,里長雖否認,仍引爆鄉民正義怒火。為此,即使政府頒令限制出國等舉措侵犯人權,竟也都贏得叫好。

一線防疫人員紛紛開罵,「醫護被禁足,照顧去疫區玩命的人」、「這些人吃定健保便宜醫到好」。然而,指揮中心對疫區「佛系分級」,難道全無責任?

疫情延燒歐洲之際,政府最初的外交考量嚴重疫區義德法,比照日本列為二級警示,想用道德勸說防守國門。但碰上民眾和旅行社心存僥倖,最後讓國人及健保承擔破口風險

諷刺的是,政府上周全副武裝接運武漢台胞,強調防疫不能有破口,又以設施有限為由,讓其餘滯留台胞繼續「境管」。但對這些爽遊疫區的台灣人回家放防疫假、領補助,全交給健保無限守護為了健保永續,可以不講人道,卻又放任另一些人糟蹋醫療資源,這種民粹防疫會不會太矯情










聯合報社論/台灣經濟應變要小心美國這隻黑天鵝


2020-03-17 23: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聯準會緊急降息後,美股指數期貨挫跌至跌停水準。(美聯社)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歐美相繼宣告進入緊急狀態,第二波疫情不只侵襲人類健康,也衝擊世界經濟。中美相繼遭到疫情重創,經濟與金融都面臨極大風險,台灣已捲入兩強貿易戰,再加上疫情變故,蔡政府目前提出的應變方案恐不足以因應兩隻黑天鵝齊至的危機。

美中貿易戰屆滿兩年,美國為確保世界第一優勢,強勢與中國經濟脫鉤,並在高科技領域架起冷戰鐵幕,逼迫全球生產鏈重組。但這場大疫破壞美國戰略,全球生產鏈還來不及重建,即遭疫情裂解。儘管大陸經濟連遭貿易戰及疫情重創,但美國並非贏家,甚至可能因疫情拖累而衰退。

貿易戰衝擊全球經濟,疫情延燒更如野火,使經濟雪上加霜。去年美、歐都出現衰退訊號,最明顯就是國債收益率倒掛。儘管川普不斷要求聯準會降息刺激經濟,但美國去年GDP成長率由前年二.八%降至二.三%,民間投資成長率縮減到二%,是前年的三分之一,顯示景氣已趨保守。

美國研究機構原預測今年經濟將溫和衰退,聯準會則認為若能解決美中貿易不確定性,對經濟將有正面影響。但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全美航空、觀光、娛樂等消費驟停,華爾街股市重挫不止,迅速澆熄川普洋洋得意的經濟成就。尤其美股一周之間跌掉兩成,短短時間內三次「熔斷」,即使聯準會接連降息,都擋不住投資人拋售股票的恐慌。影響所及,已超過卅國的股市跌入熊市

疫情摧折虛弱的歐洲經濟,川普向中國、歐洲高築抗疫圍牆,無視病毒已進入社區。影響所及,更讓投資人擔憂美國會成為下一個義大利,進而啟動金融市場的未爆彈。一方面,美國債市因恐慌遭大量贖回,聯準會接連降息都擋不住崩盤另一方面,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大打原油削價戰,目標之一即在打擊美國的頁岩油疫情導致全球石油需求崩跌,高負債的能源業者瀕臨倒閉,將進而點燃債市崩潰引信,因為高收益債市場最大成分行業就是能源公司。目前美國銀行持有的企業債是史上新高,佔GDP四成八,川普雖已展開抗疫,但疫情若無法有效控制,連績優公司都難逃沒頂;接下來,企業信用危機還可能引爆金融風暴。

國際社會原本只關注中國經濟的惡化,認為外企出走可能帶來中國產業空洞化、失業與通縮效應。但轉眼間大陸疫情已獲控制,多數城市迅速復工修補供應鏈,中共大力刺激消費搶救內需。而今,經濟危機反在美國醞釀

中共因政治體制缺陷,導致疫情大流行,加速各國遠離「中國工廠」。從這個角度看,台灣先進的製造技術,在全球生產鏈中將大有可為。但經過兩個月的抗疫,情況似已不同。中國強力封城手段目前已見成效,但美國倡議的經濟脫鉤,在原料及成本考量下,顯得知易行難。中國仍在全球生產鏈扮演關鍵角色,包括防疫最需要醫療物資

在疫情前途未明下,全球需求低迷,不利生產鏈遷移再造。尤其,美國始終自行其是,無論是生產鏈重組或是抗疫戰爭,川普從未表現國際互助精神。美國能否躲過浩劫、美中何者能發揮災後重建力量,仍在未定之天。

台灣防疫有成,但紓困和振興方案缺乏前瞻,除重彈台商回流舊調,不見針對全球經濟危機未雨綢繆。區區六百億元預算零碎散到各部會,多數是提供企業周轉補貼安撫人心,看不出是要刺激需求搶修供給,遑論針對勞工收入就業的靈活協助

美國若無法有效管控疫情,這波全球經濟將是美中雙衰的加乘衝擊。蔡英文將台灣生存戰略寄於聯美抗中」,在抗疫過程加劇兩岸對立,已緊縮自己因應的空間。台灣經濟仍高度依賴中國,若又輕忽美國經濟下行風險,代價更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