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9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疫情決策 是專業還是民粹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643/web/

◆  管制台胞返國即是違憲
◆  聯合筆記/疫情決策 是專業還是民粹
◆  國民黨兩岸論述會向江啟臣靠攏?
◆  江老師 繼續未完的兩岸關係課
◆  用App預約取口罩 減少群聚風險
◆  用民族認同 尋兩岸未來
◆  改善芭樂採運品管 再銷美不遲
◆  培育新生代選手 打破揠苗助長迷思
◆  漫畫/難民潮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疫情決策 是專業還是民粹


2020-03-08 23:45 聯合報 /   郭崇倫
美國總統川普2日邀藥廠開會,商討對抗新冠肺炎的疫苗和解藥。(美聯社)


在脫歐辯論時,強生曾痛斥專家悲觀的預測,一再強調要傾聽庶民的聲音;但最近新冠疫情記者會上,已經是英國首相的強生,左右分別站著他的科學顧問醫學顧問,信誓旦旦說,政府一定要根據科學決策

在疫情蔓延全球之際,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專業決策,政治退位。前美國亞太助卿坎貝爾還在大西洋月刊撰文樂觀認為疫情肆虐證明民粹主義侷限專家與制度還是很重要的

但真正困難的決定,永遠不是專業的,而是政治性的。一方面科學與醫學對這場疫情所知有限,必須在不確定的情況之下做決定,這就需要政治判斷;另一方面,所有決策都涉及有限的資源,做有效的運用,這就是政治;譬如誰應該被檢測?這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階級問題,有錢的人可以負擔得起上千美元的檢測費用,但窮人只能活在惶惶不安中。

武漢封城,或是放進方艙醫院的疑似患者,甚至鑽石公主號乘客限制下船,其實並不是為了他們好,而是政治決定,保護其他大多數人,讓少數人先被犧牲。

既然是政治性決策就脫離不了民粹,各國只是程度的差別。上焉者,盡量依照專家建議;下焉者,躲在科學與醫學的後面,讓大家以為有理性的基礎,結果仍是政治的老套。其中公認川普決策最為荒腔走板。

川普在從印度訪問回來的專機上,沒有闔眼,瘋狂轉台,看談話性節目,尤其不滿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專家所稱,美國疫情擴散已經擋不住;專機一落地,當晚就召開記者會,已經一天半沒有睡的川普,火氣十足,一開始就宣稱疫情擴散是可以避免的,完全不提他剛獲知加州有本土病例

他還派副總統潘斯擔任應變小組召集人,而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訊息:未來政府衛生官員和科學家要公開受訪或發表聲明,須先取得應變小組的許可,所有政府要發布的疫情訊息,也必須經過副總統辦公室

川普過去處理危機,盡是民粹的老伎倆,譬如抹黑批評者,扭曲不利消息為假新聞,引開注意力,提醒民眾是川普讓股市節節上升的;但這次碰上病毒,統統不管用,疫情並不因川普說不嚴重,就變得不嚴重,病例節節上升,死亡人數開始累積,從西岸擴散到東岸,根本圍堵不住。

川普過去習慣由股市的升跌,估計連任的勝算,華爾街第一周就連續大跌五天,跌掉十二%,讓川普膽戰心驚,急忙施壓聯準會降息,結果降了兩碼,還是沒用,反而被市場看破手腳,陷於無計可施的窘境。

除了國內決策,還有國際合作,如果國與國之間沒有協調合作,乒乓來回傳染,疫情無法斷根,更糟的是以鄰為壑,排外相互指責。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太過討好北京,大家不相信其能擔負起全球領導;有人建議應該仿照民國97年(二○○八年)金融危機,由美國召集國際高峰會,研商具體合作辦法,但川普政府既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

疫情加上民粹,世紀性的災難正在成形。










改善芭樂採運品管 再銷美不遲


2020-03-08 23:59 聯合報 /   蔡國顯/導演、芭樂農(高雄市)
台灣芭樂為亞洲產區芭樂輸美首例。圖/防檢局提供


拜讀四日民意論壇「銷美芭樂凍壞 只因冷藏技術?」一文,心有所感。

去年蔡英文總統在臉書上公布芭樂可以銷美的喜訊,振奮了國內農業和芭樂產業,但筆者在未輸美前就擔心而提醒整個採收運送過程應注意,今果然真應驗了當初顧慮的問題。

筆者曾興高采烈地將多籠芭樂送進農會專屬冷藏庫保存,三、四天後去取回,發現有五分之一以上變瑕疵品。遭受凍傷的品管運輸問題,應立即改善到完全沒問題為止,否則輸美應考量是否先暫停,以免自斷生機,之後要再找新契機,就難上加難了。

此外,目前芭樂在採收、篩選、包裝的控管上,尤須注意和加強,特別是保麗龍保護套的長度、厚度和密度都還不夠標準,在採摘、篩選和裝箱運送過程中,由於粗心大意,果實常碰傷,無法完整的保護果實,筆者吃足了苦頭,造成很多無奈的損失和消耗,現雖有改善仍未達理想。果實採送過程碰傷是不應該的,但芭樂產業鏈不太重視碰傷的事

多數芭樂農急就章的濫用氮肥催熟,適得其反,易造成品質低落,不易保存,應當注意。

芭樂輸美,要嚴格控管每一環節,以免因產運銷疏忽,把這個得之不易的大好市場丟掉,對國家顏面及將來貿易都是嚴重的傷害和損失。建議政府應趕快成立一個類似基金會的人民團體來嚴格控管,否則失去市場,政府的努力就白搭了。











培育新生代選手 打破揠苗助長迷思


2020-03-08 23:59 聯合報 /   曾清淡/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許德敬(從右至左)和祖父許振芳、父親許弘恩都是撐竿跳好手,一門三傑在體育圈蔚為佳話。記者賴香珊/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今年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於七月廿四日開幕仍有變數。而迎向更久遠的未來,我國體育界正持續推動中長程訓練計畫,以落實新生代選手的培訓。其中在田徑界被尊稱為台灣撐竿跳高教父的許振芳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概念,他呼籲我國必須打破「揠苗助長」迷思,及早培育新生代。

許振芳這個概念是從杜普.蘭蒂斯的身上獲得啟發。蘭蒂斯年僅廿歲,最近表現非常搶眼,上個月接連以六公尺一七、六公尺一八,兩度打破撐竿跳高世界紀錄,更成為問鼎東京奧運會的熱門人選。蘭蒂斯出身於運動世家,父親是美國人、母親是瑞典人,蘭蒂斯同時擁有這兩國國籍,他選擇披上瑞典的征衫。其父以前就是撐竿跳高選手,母親除了打排球外,也參與田徑的七項全能運動。

蘭蒂斯自幼受到父親薰陶,一頭栽進撐竿跳高領域。這種情形如同許振芳家族,許家三代先後投入撐竿跳高,許振芳本身就是傑出選手,長子弘恩在輔大體育系就讀時曾獲全國大專運動會金牌,長孫德敬是目前國內頂尖選手,最近在高雄舉行的港都杯締造五公尺一十個人最佳成績

國人的傳統觀念,始終認為小孩子的成長過程不宜貿然接受正規訓練,以免影響發育。但許振芳不以為然,他覺得訓練方式可以循序漸進,一開始不妨當成遊戲,培養興趣,然後逐漸施予程度不一的訓練;這個概念如今在撐竿跳高神童蘭蒂斯的身上獲得印證。蘭蒂斯三歲時就在父親的引導下接觸撐竿跳高,以道具玩出興趣,七歲開始接受父親調教,接著持續締造各年齡層組別的世界參考紀錄。

許振芳一生奉獻撐竿跳高,曾獲教育部頒獎,他在南投縣草屯商工任教時利用學校禮堂的一隅闢建場地,開國內風氣之先,創辦國際室內邀請賽,即便學校毀於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大地震,被迫易地另建校舍,而許振芳也退休了,但這項室內邀請賽仍持續舉行,即將邁入第廿七個年頭。

基於對撐竿跳高的執著,許振芳語重心長地呼籲「別輸在起跑點」,他舉中國大陸為例,小孩子六、七歲時就被選才,施予田徑、游泳或球類項目的訓練,體操更從四、五歲就開始培養。環顧國內,許振芳期盼選才培訓的起步不宜太晚,否則會跟不上運動界的時代趨勢。










管制台胞返國即是違憲


2020-03-08 23:57 聯合報 /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新北市)
滯留武漢台胞表達回台心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中共中央指導組副組長、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表示,「在武漢保衛戰迎來勝利曙光之時」,要提前謀畫分次分批推動滯留武漢人員離漢工作。

但目前滯留湖北的台胞仍遭政府管制返台,而有意控告政府違憲。內政部長徐國勇對此則表示「我認為他們不會贏」,他認為在疫情的當下,已構成憲法第廿三條可限制人民自由的四項要件,亦即避免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增進公共利益及維持社會秩序。然而,人民對疫情恐懼時,也是政府最可能恣意濫權台灣自詡為自由民主國家,徐國勇的見解仍該受到檢驗

憲法第廿三條規定「以上各條列舉之自由權利,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其中的「所必要者外」和「不得以法律限制之」是徐國勇刻意忽略的規定。尤其不得以法律限制之是指,即使構成了限制人民自由權利的必要,也須有法律明文為依據

依據《出國及移民法》第五條第一項:「居住台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入出國,不須申請許可」,即表示國人回台是個人的自由權利。政府將滯留湖北台胞的列管名單發函給飛抵台灣的航空公司,要他們不得搭載,此措施實質上已侵害台胞返國自由權利,既違憲又違法。

再者,滯留湖北的台胞就算「化整為零」搭機返台,豈會涉及「妨礙他人自由」和「動搖社會秩序」?且「增進公共利益」是指在現有狀況之上的增進,但他們返台將損害哪項公共利益之增進?至於「避免緊急危難」是指突發性的危難,有何理據可證明台胞返台就會造成緊急危難呢?

民國92年(二○○三年) SARS疫情時,因已訂有《傳染病防治法》,且還不構成「人民遭遇緊急危難」的情況,總統並未依《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第三項「總統為避免國家或人民遭遇緊急危難」的要件,發布緊急命令。若要限制台胞返台,何不發布緊急命令呢?

日前因應新冠肺炎制定的「特別條例第七條明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治控制疫情需要,得實施必要之應變處置或措施」,若認此為授權政府可限制人民自由權利的法源,豈不如同效法希特勒獨裁的「空白授權何況大法官已有多號解釋宣告類此空白授權法規屬違憲









用App預約取口罩 減少群聚風險


2020-03-09 00:05 聯合報 /   張有賢/製造業(台中市)
「多購一片」口罩實名制新規定上路,即使下雨,藥局前仍出現排隊人龍。記者侯永全/攝影


台灣的口罩實名制,已成為一些現在也發生「口罩之亂」的國家效法的對象,不過現在都會區各藥局門前還是可看到大排長龍景象,但媒體也報導有些區域藥房或衛生所口罩庫存仍多,後續天氣將日趨炎熱,讓民眾在烈日下大排長龍畢竟不是好方法,而且政府不是鼓吹避免群聚嗎?排隊也是一種群聚,將增加風險。

據聞政府將推出口罩實名制2.0版本,目前口罩實名制已進行一段期間,政府手上應該有不少大數據,且口罩日產量也越來越多,是應該好好分析一下,看是否可以讓民眾改用手機App或電腦利用健保資料,事先購買確認交易後自行選擇時間及地點至藥局領取,運用大數據引導民眾錯開時間地點,如此可以產生分流,也避免大家都需排隊。

至於長者或不方便使用資訊工具者,經過分析可以在社區藥局或衛生所保留一定比例優先長者分地購買,如此可以減少群眾排隊的社會成本,也減少更多的群聚風險,才是好的便民措施。










國民黨兩岸論述會向江啟臣靠攏?


2020-03-08 23:46 聯合報 /   黃奎博/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外交系副教授(台北市)
國民黨主席補選結果,被視為年輕世代的立委江啟臣勝出。但主席補選結束後,關於兩岸政策論述的路線之爭很快會浮出檯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主席選舉結果確定後,關於兩岸政策論述的路線之爭很快會浮出檯面。國民黨將如何調整與行銷「九二共識」論述,或者最終將揚棄「九二共識」,應會在這次主席一年兩個月的任期內有答案。

李登輝時代曾以「一中各表」做為與中共政治互動的諒解,兩岸兩會開始協商;馬英九時代主要以「九二共識」奠下擱置爭議、協商互利、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的基礎。中共則始終強調只有「一個中國」,在台灣方面不偏離這個大原則的時候,可以與之在兩岸功能性事務中擱置爭議。

這幾年,國民黨很少提到「一個中國」和「一中各表」了,「九二共識」成為兩岸論述的主力。它「九二共識」核心內涵始終是「一中各表」、擱置主權爭議。

中共在胡錦濤時代逐漸接受「九二共識」,代表它接受兩岸求同存異,「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習近平去年初將之片面解釋為,「在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達成『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這與國民黨「九二共識」的詮釋並不相同

簡單說,「九二共識」本來就是一個比「一中各表」更模糊的政治語言,並沒有完全一致的定義,更不等於「一中原則」一國兩制」,而這也就是為何習近平會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因為二者確實不一樣。台海雙方可以於此各取所需,具有很強的工具性。

「九二共識」既有助兩岸事務擱置主權爭議,共策功能性事務的協調與合作,又可保持中華民國的實質存在,但它並不是最終解決兩岸政治爭議的萬靈丹。所以剛當選國民黨主席的江啟臣認為,「擱置爭議有什麼錯?」、中共要先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要有擱置主權爭議、展開兩岸功能性交流的精神

當「台灣主體性」日益升高,江啟臣的「兩優」:「台灣優先、民主優先」也沒有錯。「九二共識」就其政策內涵而言也沒違背這兩點,但卻仍失去了論述動力和主要市場。之所以如此,除了宣傳及論述的問題之外,還有大環境的問題

這三年多來不僅美國朝野多主張抗衡中國大陸的政策,習近平因為兩岸關係漸行漸遠而開始加速統一時間表,增大外交打壓力道並提出「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而且香港「反送中」延燒半年,更激化了部分台灣人民「仇中」、「恐中」、「拒中」的態度,使得兩岸政策立場比較溫和的國民黨兩面不是人。

然而國民黨也要想到,天下大勢變化快速。馬政府時,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相對和緩、香港問題並不突出,以「九二共識」包裝的兩岸政策及其和平紅利,尚可為多數務實的台灣人民所接受。

倘若國民黨因為前次大選失利,忽視了對「九二共識」內涵的詮釋(而非名詞爭議),包括擱置爭議、協商互利的基本精神,不僅會讓台灣加速陷入兩岸敵對的漩渦,更非常可能會在大環境再次丕變時,來不及回到自己的論述戰場。











江老師 繼續未完的兩岸關係課


2020-03-08 23:50 聯合報 /   楊宗鑫/研究人員(台中市)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當選國民黨主席。記者季相儒/攝影


江啟臣以懸殊差距贏得國民黨主席補選後,外界最關注的莫過於其兩岸論述為何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在這位國際關係博士心中,早已有所定見,之所以尚未定調,恐怕是在尋找台灣民眾與對岸領導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許多人或許不知道,民國92年(二○○三年)江啟臣初到東吳大學政治系任教時,開設的第一門課程便是兩岸關係」。當時他曾不諱言表示,自己專長在國際經貿組織對兩岸關係則希望能夠教學相長。時過境遷,江老師在轉換跑道後,長期在立院國防外交委員會擔任委員,補強了處理兩岸交流法規制定的經驗

那麼,其未來的兩岸主張可能如何呈現?上過江老師課的人都知道,其對於國家主體意識有高度的堅持,也因此即使到了本次補選,他提倡的「台灣優先」仍被有些人指是種隱性台獨。但其實與此同時,他也極力尋求兩岸問題和平解決。

他時常提起在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的經歷:當時正在金門兩棲偵蒐營服役,前線氣氛凝重,許多同袍甚至已著手寫遺書,後雖落幕,但也由此認識到兵凶戰危,並深感和平的可貴。

由此可知,他很難被歸類為統派,因為他認為「九二共識」是可調整的、民主自由是不應被犧牲的、政黨的兩岸論述是需要民意認可的;他更難被歸類獨派,因為他認為堅守中華民國才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他所欲追求的,其實是對兩岸分裂分治現狀的正視

在國際法上,中國如同過去的東西德、當前的南北韓一般,都屬於「分裂國家」。前兩者的雙方實力大抵相當,均分別加入聯合國;兩岸之間則因領土、人口懸殊,致使中華民國的客觀存在一直遭對岸視而不見。過去的國民黨主席,當然都堅守中華民國,卻怯於向對岸主張而今天的江主席,顯然已不願再掩耳盜鈴,認為該就此說分明了

對岸學者在評論補選結果時,認為江主席的兩岸論述應予充實,但其實透過分析其言行的蛛絲馬跡,他的立場已明擺在眼前:唯有正視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兩岸才有續談的前提,否則就算個別政治人物有意,也過不了台灣民意這一關












用民族認同 尋兩岸未來


2020-03-09 00:04 聯合報 /   許文彬/中華人權協會名譽理事長(台北市)
國民黨新主席江啟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國民黨主席改選,由新世代的江啟臣接班,各方期許他在兩岸關係的論述有所創意,與綠營區隔而能獲百姓認同,爭取再次輪替執政,為台澎金馬的未來,帶領走上一條光明坦途。茲試擬供參如下:

「本黨立足於中華民國憲法政治基礎上,希與大陸方面平等往來,彼此理解。在中華民族的大屋頂下,傳承悠久之歷史文化,兄弟手足情深,攜手合作;於地球村中共同為民族復興努力前進。從而雙方共存共榮,互利雙贏,邁向和平發展、百姓福祉的正確道路。」

在台灣內部敏感的統獨議題上,採取「民族認同」的中性立場,尋求海峽兩岸的政治最大公約數。如此當可達到外交休兵、避免戰爭的理想目標。進一步可以把千億鉅額外購戰機之人民納稅錢,改用來作為全民健保、長期老人照護的社會項目。同時省下外交撒幣,改用在自己國民的身上。相信廣大百姓終會感受到國民黨改革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