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電動車時代 抓住產業新機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058/web/

◆  聯合報社論/放言太空科技,卻落腳部落非法魚塭
◆  聯合報黑白集/向一線防疫人員致敬
◆  經濟日報社論/電動車時代 抓住產業新機會








經濟日報社論/電動車時代 抓住產業新機會


2020-02-20 01:5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電子產業在21世紀發生了鉅變,從Apple在民國96年(2007年)發表第一代iPhone之後,當時的手機龍頭Nokia就一路走向衰落。在這場鉅變中,台灣產業界從零件供應產品組裝,都與Apple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創造台灣電子業十多年的榮景至今。如今,全球汽車產業也正在發生如Apple取代Nokia的產業大洗牌,在汽車業的鉅變中,台灣產業界是否有機會?

上個月,特斯拉的股票市值,超過全球汽車銷售量冠軍的德國福斯集團。儘管特斯拉目前一年的銷售量還不到福斯集團的4%,但是福斯集團如履薄冰,集團CEO赫伯特.迪斯在上個月向董事會表示,如果福斯不加速電動化數位化轉型,將重蹈Nokia在智慧型手機的覆轍

面對電動車崛起,台灣產業界有了新的胎動。今年來鴻海兩度宣布車廠重大投資,上個月宣布與飛雅特克萊斯勒合資開發電動車,這個月又宣布與裕隆集團合作設新公司,鴻海以現金出資79.44億元占股51%、裕隆集團以技術人才作價76.32億元占股49%

鴻海積極布局電動車,並結合汽車領導廠商裕隆,預料將會對國內電動車產業發展帶來強大動能。但要注意的是,近來特斯拉風潮再起,意味著電動車的大眾車時代即將來臨,這將是台灣產業界所面對的機會與限制。

特斯拉的股價在過去幾個月有驚人表現,從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的短短四個月,股價翻漲一倍以上,這與業績改善息息相關。民國108年(2019年)的第3季特斯拉出乎市場預料,出現1.4億美元的盈餘,第4季也有1億美元以上的獲利。儘管特斯拉在民國108年(2019年)的整年度依舊是赤字,但是連續兩季的盈餘,已經讓特斯拉確定脫胎換骨,讓全球汽車大廠戒慎恐懼如臨大敵。

特斯拉讓全球汽車業緊張的是,該公司已經走出大眾車生產地獄。特斯拉在民國105年(2016年)宣布售價3.5萬美元的Model 3大眾車款,立即引起轟動,獲得了近50萬筆的訂單。然而Model 3在民國106年(2017年)7月底首度交車,之後的整整三個月,僅出貨約1,600輛,遠少於原訂每周生產5,000輛的目標。

Model 3量產卡住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核心零件圓柱形鋰離子電池所構成的電池組,其自動化生產不順利,最後只能以人工組裝,不僅產量低也拉高了Model 3的售價至5萬美金。特斯拉在民國107年(2018年)一直在與電池組自動化生產的地獄搏鬥,期間執行長馬斯克因為不堪華爾街對特斯拉營運的指指點點,還一度揚言要將特斯拉下市,引起美國證管會介入調查。

然而在民國108年(2019年)Model 3的全球銷售量已經有了36.7萬台,顯示特斯拉的Model 3生產走出困境,達到一年可到40萬輛的初步規模經濟並且也將Model 3的市場價格成功拉回到3.5萬美元。此外,去年10月特斯拉的中國工廠在動土不到一年後,出乎市場預料提早進入試產,同時特斯拉的歐洲首座工廠柏林),也預計在明年開始量產。

特斯拉民國108年(2019)下半年連兩季獲利,意味著該公司已經有能力量產大眾車。再者,中國工廠的提早營運以及歐洲廠的建成,意味著特斯拉已經完成布局全球又可以維持獲利的經營模式。如此一來,可以預見特斯拉的大眾車工廠,未來會一間又一間在世界各地建設,難怪舊有的汽車大廠,會有未來可能如Nokia一般殞落的危機感。

特斯拉所開創的大眾電動車時代已經開始,對台灣的產業界來說是機會也是限制。就限制而言,特斯拉在電動車的電池容量、價格、速度、自動駕駛等方面,創下領先的高標準,未來台灣企業要在整車製造上與特斯拉競爭,難度非常高。

但是就機會而言,特斯拉不是傳統汽車廠,沒有固定的供應商,零件向全世界廠商開放,台商只要在品質與價格上有競爭力,就有機會與特斯拉一起奪下全球未來的大眾車市場。















聯合報黑白集/向一線防疫人員致敬


2020-02-20 00:2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鑽石公主號」昨天宣布解除隔離。(路透)


新冠肺炎疫情仍未舒緩,但近日也出現了一些好消息。一是自武漢包機返台的首批民眾已結束十四天的隔離,二四六人健康回家。二是有數百人染病「鑽石公主號昨天宣布解除隔離,台籍旅客將由政府派包機接回。三是國內口罩的生產量擴大,今起實名制可望加倍供應。

十四天,是大家在這次疫情中學到的新時間進位。經十四天的隔離,人們可以證實自己未感染疫病,而重獲自由。事實上,隔離檢疫quarantine一字是從拉丁文來的,原意是四十天」。十四世紀為了防止黑死病蔓延,來自疫區的船隻進入威尼斯港前,人員必須在船上留置四十天,證明未染病才可上岸。現在全球對付新冠病毒,以十四天作為檢疫標準。

對被隔離的人而言,十四天很漫長,行動自由受到限制如同遭到囚禁。但十四天的不自由,是為了保障其他更多大眾的健康,這是疾疫肆虐下的不得已措施。比起「武漢封城」那樣大規模的強制隔離,十四天的隔離不夠,又加十四天,或許還要再加十四天。那麼,僅隔離十四天的人,算很幸運的了。

更別忘了,因旅遊史或接觸史而遭隔離的人,若未感染,至少能在十四天後重獲自由。而那些在第一線進行檢疫、防疫、醫療、查核戶口的人員,進行的卻是長期抗戰的工作,他們往往處於病毒最易侵襲的前線,卻無法享有十四天解除任務的權利。請記得第一線的無名英雄,並向他們致敬













聯合報社論/放言太空科技,卻落腳部落非法魚塭


2020-02-20 00:2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受天候及技術因素影響,「飛鼠一號」火箭未順利升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民抗疫期間,台東達仁鄉的南田部落上演了一場太空火箭發射的盛事,吸引大批人潮圍觀。遺憾的是,受天候及技術因素影響,命名為「飛鼠一號」的火箭最後未順利升空,只在釋放大量煙霧後,宣告試射失敗。更難堪的是,這項宣稱要「進軍太空科技」的火箭發射行動,基地至今還駐足在非法使用部落養蝦場

民間企業晉陞太空科技公司打造的飛鼠一號」,宣稱將以新型的「混合式燃料」,創下火箭飛行高度二五○公里的紀錄,可惜此一大業並未如願。事實上,這項火箭發射行動原本去年底就要進行,卻因晉陞公司取得的土地為魚塭用地,屬於農用,未合法變更用途,且未經部落同意。被揭發後,遭當地部落抗議,只好緊急喊停。事隔二月,晉陞科技捲土重來,可惜火箭未能成功發射,且非法使用部落土地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最令人好奇的是,在整個發射過程中,政府的角色近乎消失。在正常的法治國家,如果遇上晉陞科技的情形,至少應該採取幾個作法:第一,如果政府有意發展太空科技,並認為民間企業發展火箭技術值得支持,應該主動立法,為這項產業打造合宜且友善的發展環境。第二,如果業者在用地取得上遇到困難,政府應積極協助它排除障礙,甚或提供政府有權管理的軍方或公有土地供其使用,而不是任其在山間部落摸索。第三,火箭發射基地若違背土地使用法令,政府即應禁止其發射,而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業者在灰色地帶遊走,自尋生路。

觀察近期的協調,政府的態度卻避重就輕,充滿投機意味

一月中,科技部曾召集經濟、內政、國防、交通、農委會等部會和台東縣政府協商,最後僅決議由行政院釐清並核定火箭發射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以便各縣市有所依循。其後,交通部航港局發文核准晉陞公司在南田部落繼續試射農委會漁業署則在官網發布射擊通報,向在當地海域作業的漁船示警。但與此同時,也由台東縣府以「違反土地使用規定向晉陞公司開罰四十萬元,並要求限期改善。這種作法,形同政府一邊為火箭發射開路,一邊又讓它以繳交罰款跳過法令路障,視法制如無物

此外,甚受爭議的一點是,原住民委員會在解釋火箭基地的設置是否需經該部落同意時,竟稱該土地為私人所有,因此無需經部落諮商同意。這項法令詮釋,不僅刻意漠視該土地由農用被移作工業用途的非法事實,同時也破壞了原住民部落的互信與合作。試想,火箭發射不同於一般在固定廠房內運作的工業,它會經過其他土地的上空,產生的噪音及排放物也會影響其他部落住民的生活及生產;原民會以一句私有土地將它排除在部落共識之外,不怕日後招來無窮的部落糾紛及後患?

太空科技是人們憧憬的產業,晉陞公司無盡的研發熱情也值得欽佩。問題是,在放言追逐太空科技之際,政府若無法提出前瞻的產業布局規畫,卻還想利用和稀泥的行政手法放水,甚至讓火箭發射基地以養蝦魚塭的名目違規建在原住民部落土地上;我們很難想像,如此粗糙無文的路徑,將如何到達得了太空?

晉陞董事長陳彥升說,火箭基地選在南田部落,是因為這裡是全世界最佳的火箭發射地點。然而,十三日的首度發射,卻因風大及下了一整天雨,加上系統訊號異常,最後宣告試射失敗。這項結果,倒無需視為新燃料火箭科技的大挫敗,卻可提供各界對於我們美好的「太空夢」和落後的行政腳步及立法規畫潛心作個檢視。未能順利升空的「飛鼠一號」火箭固然令人惋惜,但對比粗糙踰法的準備和行政作業,也只是恰好罷了。下一次發射,還要照樣踰法硬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