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疫情中的國民黨改革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0058/web/

◆  口罩應該怎麼脫
◆  藥師感受誰來管?
◆  接同胞返鄉 不該是戰場
◆  美中戰略「脫鉤」 全球大變局
◆  發燒沒標準 測量不準確...開學又來「體溫之亂」?
◆  防疫商機 智慧零售未來式
◆  疫情帶動自學 關鍵字鎖定競爭力
◆  聯合筆記/疫情中的國民黨改革
◆  漫畫/新款病毒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疫情中的國民黨改革


2020-02-19 23:54 聯合報 /   林河名
國民黨前秘書長金溥聰日昨呼籲黨中央,不要處理傅崐萁回復黨籍案。 記者潘俊宏/攝影


國民黨兵敗民國109年(二○二○)大選,黨主席補選是振衰起敝的關鍵一役。但補選迄今缺乏火花,倒是為了花蓮縣前縣長傅崐萁恢復黨籍先引發黨內互打。國民黨作為最大在野黨,長期被批缺乏有效監督執政黨的戰力,如今果真證明內鬥內行

正當全民對抗新冠肺炎之際,國民黨也傳「疫情」。針對國民黨中央考紀會將開會討論傅崐萁回復黨籍案,國民黨前秘書長金溥聰以「病毒」比喻傅,趁國民黨「體弱」的時候,急著重返國民黨。

久違江湖的「金小刀」再出鞘,果然引來刀光劍影。國民黨內馬上有人以前總統馬英九的「第一號寵臣」狠酸金溥聰,還要他「不妨等疫情結束後再來奪權」。此事也從「挺傅、反傅」,變成「挺金、反金」,兩派各自叫陣。

傅崐萁被稱花蓮王」,自有其實力,他在當選立委後加入國民黨團運作,也可增強藍營戰力;但他的爭議不少也是事實,除炒股案還有其他官司,值此國民黨敗選檢討、主席補選的當頭,卻欲強勢恢復黨籍,社會觀感不佳,也不利改革。

陳水扁民國97年(二○○八年)卸任總統後,因為涉貪,在當年八月「自行聲明」退出民進黨。但他形容是「被退黨」,為證明自己清白,民國98年(二○○九年)五月,他在看守所內簽署入黨申請書,並呼籲黨中央「秉公處理」他的再入黨申請。

但當時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直言反對,認為陳水扁再入黨將會是重大傷害,民進黨將很難重新執政。前立委林濁水也說,台灣社會無法接受支持陳水扁貪腐的政黨。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更是對陳水扁的再入黨申請潑了一大盆冷水,她表示,扁身為卸任領導人,自己要多作努力,讓社會能接受、同情他。一直到民國102年(二○一三年)八月,黨主席換成蘇貞昌,才恢復陳水扁的黨籍。

當年民進黨內不乏力挺陳水扁再入黨的聲浪,蔡英文還被「阿扁們」痛批沒替扁講話,還在扁聲請恢復黨籍時「刁難阿扁」、「打官腔」,要扁一切按照程序來。回頭看看蔡英文怎麼「應付」扁,以及如何重返中央執政,國民黨當有所啟示。

事實上,國民黨如今的孱弱,比當年民進黨猶有過之。「打掉重練」都嫌不足令人耳目一新,豈能繼續和稀泥、扯爛汙?

金溥聰行事雖也有爭議,但若有利改革,不必以人廢言。何況,「小刀」只算拋磚引玉,國民黨想要脫胎換骨,更需要「大刀」闊斧,否則談何改革?













美中戰略「脫鉤」 全球大變局


2020-02-20 00:07 聯合報 /   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香港)
從貿易戰開始,美國針對中國展開了全方位的「脫鉤戰略」。 (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遏制中國戰略始於民國99年(二○一○年)。當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全球老二,與美國雙雙掉入了「修昔底德陷阱」;果不其然,甫上任未久的歐巴馬即啟動了針對中國的「重返亞太」戰略,但效果不顯,中美差距愈來愈小。

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川普上任,棄「重返亞太」,以範圍更廣壓力更大的「印太戰略」代之,三年下來亦不見明顯效果,於是,在重新定位中國為「修正主義強權」,視中國為美國安全的最大威脅,並成立「因應當前中國危險委員會」外,還針對中國展開了全方位的「脫鉤戰略」。

脫鉤戰略」從貿易戰開始,以高關稅遏阻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繼之以科技戰,頭號目標是華為,不但限制美、歐企業對華的科技產品出售,也威嚇美國盟友不得採用華為產品;再繼之以學術教育人才戰,阻撓中美學術交流,縮限中國赴美留學名額,騷擾甚至驅逐在美從事研究教學的中國科技人才;再繼之以投資戰,干擾中國企業在紐約資本市場上市,也叫停美國社保基金對中國股市的投資……。幾乎所有中美之間在自由貿易與投資下相互流動的商品、生產要素、資本、人才、科技、信息等等都受到極大約制,意味著美國對中國採取空前的「脫鉤」戰略正方興未艾。

如何解讀美國此一奇怪的戰略動機與思維?動機比較清楚,就是要徹底壓制中國的繼續崛起,力保美國霸權地位;思維與相關的邏輯則比較費解,勉強推論,或許是美國認為中國持續壯大,主要是得益於全球化之下中國汲取了來自全球特別是美國「養分」,所以,美國要阻斷中國獲取養分的所有重要渠道。說奇怪,是因為全球化從來就是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得到或多或少的互惠機制,祇不過獲益多寡取決於核心競爭力。長期以來,美國在眾多領域或產業擁有較強競爭力,所以不遺餘力鼓吹全球化。從這個邏輯理解,或許可以反證美國當前的「脫鉤」動作及「反全球化」行為,正是折射了美國自忖核心競爭力已大不如前的不自信。

美國脫鉤戰略可能產生三個深遠影響:一、歷經近一個世紀的全球化大趨勢或將步入「半球化」的新階段。在眾多領域或可能出現一個以美國為核心,以「五眼」盟國、歐洲、日本為範圍的「美半球」,及一個以中國為核心,以一帶一路為網絡,以亞、非、拉美及一部分歐洲為範圍的「中半球」,兩個「半球」或分庭抗禮,或各擅勝場;二、根據以往許多美國壓制中國的經驗,最終反而逼出中國潛力,倒過來叫板西方如預警機、全球導航、電磁彈射等等,以「脫鉤」遏制中國的企圖未必能夠得逞,甚至適得其反;三、美國在進入新世紀後,反恐已大耗元氣,如今還繼之以反中及反全球化,在大戰略上一再犯錯,恐將讓美國氣運自此步向衰途,全球格局出現根本性的變化,果真如此,那就是「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了。








接同胞返鄉 不該是戰場


2020-02-20 00:13 聯合報 /   陳潔明/大學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兩岸政治角力,使得武漢台胞無法回台。圖為第一次武漢包機抵達桃園國際機場。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人活著有兩種層次一種是依道義而行的層次,是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所說,依實踐理性自我要求的方式而活另一種,則是依本能欲望而行的層次,是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霍布斯所說,求自保為第一的動物生存層次

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此時,我們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在武漢的台灣人,不應該回台,以免帶回傳染病。因為大家都求自保,怕被傳染。不管這些人是去旅遊、探親、經商甚至是路過,反正都是活該倒楣。這種聲音無視落難在武漢的台胞生命、安全與醫療的需求,無疑就是求自保的動物本能主宰的行為方式。

同一時間我們也看到,以德國為例,他們盡可能把同胞接回國,在隔離地區儘量給予舒適的安排與援助,甚至給孩子送玩具。德國人不怕被傳染嗎?當然一定怕,但是他們更知道這些在武漢的同胞需要幫助,這就是依道義而行的思考,人飢己飢的想法超越了自保欲望,人有了高於動物層次的行為方式。

我們社會要讓哪一種層次的聲音占上風呢這就決定了我們社會是更靠近道義為主宰的人類社會,還更靠向本能欲望為主宰的動物性社會

對一隻被棄養的貓或狗,我們都還會想去救,為什麼對受困在武漢的同胞,卻棄之不顧,甚至還要做政治檢查,這不也是政治掛帥,冷血而殘忍嗎?我們社會不能容許有不同的政治主張嗎?

由於兩岸關係特殊,蔡政府堅持以撤僑方式接回在武漢的同胞,對岸也堅持不同意,兩岸各自有政治盤算,結果,傷害的是自己同胞,蔡政府是想以自己同胞的安全逼對方就範嗎?難道是想和對岸比一下,誰比較鐵石心腸嗎?

既然政府做不了,就請讓民間做,由中央防疫單位給予指導,讓民間社團用私人包機的方式,把那些同胞接回來,否則永遠無解。蔡政府勿以為這樣就吞敗仗,其實這裡本來就不應該是戰場。












發燒沒標準 測量不準確...開學又來「體溫之亂」?


2020-02-20 00:05 聯合報 /   莊凱全/醫師(嘉義市)
幾度算發燒?發燒學生怎處理?各校的解讀、作法不同,下周二的開學日恐出現「溫差之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學期開學延後兩周,開學後進入校門要量「額溫」,據報導,每個縣市都有不同標準,從卅七到卅八度都有,一定會造成混亂,又沒有配套措施,額溫稍高同學和家長一定會很困擾。

測量體溫需要技巧,額溫計雖然方便,但看到媒體畫面,常常動作都不標準,正確量法應該是在眉毛上面的前額掃描一次,常見「固定」在眉心上面的前額,是不準確的。

嚴格說,額溫表面皮膚溫度,不是核心體溫溫度腋溫也有同樣缺點,這會受到外界環境和個人是否流汗與乾淨程度影響。最重要的是,額溫發燒標準是什麼?即使有人以卅七.五度以上當成發燒,但也有縣市以卅七度為標準,卻是沒有依據。一般額溫計是不是能同時承受大量使用,也是個問題。

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高的危險群,目前診所都沒有敏感度高和特異性高的快篩檢查,所以不要請基層診所醫生開立「絕對沒有新冠病毒感染」證明書。

新冠病毒在青少年以下病例非常少,這可能是因為孩童身體裡的病毒感受體比較少,因此把學童當成大規模篩檢群體,是浪費人力,也徒增汙名化,造成學生和家長不安。

體溫升高是體內對病毒和本身免疫反應的表現,因此有慢性病的人感染後的表現,譬如得到新冠肺炎,就不容易產生發燒;所以現在已經不再把「發燒」當成是新冠病毒的主要症狀,反而要注意呼吸道症狀和是否呼吸急劇、疲累,最重要的當然還有旅遊史」。陸配的孩子可能在寒假與父母、家人到中國大陸過年,這些可能是高危險的族群才是重要的篩選對象。以問卷調查和醫療協助才是當務之急,至於量額溫可能帶來的「體溫」之亂,就省省吧。











防疫商機 智慧零售未來式


2020-02-19 23:59 聯合報 /   劉明德/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台北市)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為了方便民眾購物、減少人群聚集,超市、電商平台與北京各區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始聯合設立社區抗疫服務站,推出無接觸購物模式。 (中新社資料照)


想像一個場景,手機收到一則優惠通知:「提升免疫力,購買雞精,滿千送百」,要是沒有收到通知,你恐怕還在猶豫簡單提升免疫力的選擇方式,這是電商平台推播的優惠資訊。但在防疫期間,你減少出門、不想出門或甚至不能出門,卻能持續獲生活物資,沒有造成生活購物上的困難,幫你解決問題的,便是這些電商平台,這時它已不需要推播廣告給你,不知不覺它已經成為你生活便利價值的提供者。

當許多人還在討論智慧零售,恐懼消費者線上線下的購物足跡都能被即時蒐集、分析並推送最被需要的資訊時,電商平台已經改變許多人的購物方式,創造出過去所沒有的消費者價值,落實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言:「創新代表創造新價值,讓顧客獲得新的滿足」。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起,全球零售業市場發生了許多關鍵轉變,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全球零售力量(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報告指出民國107年(二○一八年)總營收成長率達五.七%主要動能來自電商巨擘亞馬遜、唯品會及京東等。以電子商務起家的亞馬遜更躍升兩個名次,成為全球前五大零售商;同時,美國傳統零售商沃爾瑪,現也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商務零售商。民國109年(二○二○年)因為防疫商機,電商的發展對我們的影響更為直接與重要,營收再成長也是必然,這也意味著電商產業將進入戰國時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此次疫情中,中國大陸的封區、封城、封省,還有部分地區、國家間的交通運輸中斷,此雖然也衝擊零售電商的經營,但另一個面向看到的是,其新價值的逐漸浮現。

未來無論業者在線上線下經營了多少通路,是直接官網銷售或是上架大型電商平台、是進軍百貨通路或是獨立店家,似乎不是最重要的事。關鍵是在於電商必須要能整合來自不同通路的資訊,串接不同銷售系統或平台,讓消費者輪廓與購物資訊要能夠匯集,此種整合後,AI所獲得的消費者資訊才具有價值,即便發生防疫或防災事件,才能統整資源,全盤分析與解決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因此,未來跨通路、跨平台、全通路電商的發展才剛剛開始,談整合其實真不容易,如果不能整合,共享也會成為許多零售企業的下一階段。

簡單來說,實體零售、電商零售、虛實混合或實虛混合零售企業,已經無法涵蓋零售商業的範疇,企業對於智慧的想像不能僅僅只有AI+IoT(人工智慧+物聯網),未來零售還必須加上跨通路的串聯、共享與整合,才會是智慧零售的未來式。












疫情帶動自學 關鍵字鎖定競爭力


2020-02-19 23:56 聯合報 /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大學兼任講師(台北市)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嘉義中正大學開學日,延後到3月2日。 圖/摘自中正大學臉書


疫情來了!學校全部延後開學,各校紛紛接到通知要老師趕快建立線上學習遠距教學,以免學生進度落後,這是亡羊補牢,猶未遲也;但是靜下心來想想,開學延後,學期也整個延後,老師還是要在學期間把課程完整教完,只是晚一點完成。

如果疫情不是無止盡的蔓延到無法控制,老天爺有保庇可如期上學,這過渡期除了催促老師快建立線上學習或遠距教學,何不雙管齊下,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借自己喜歡的書回去閱讀?

台灣目前圖書館還是有開,大家也正常上班;非常時期,開放一張圖書證可多借幾本,讓孩子可多讀點課外喜歡的作品,又何苦花時間讓眼睛緊盯電腦螢幕;說實在,網路課程或遠距教學不是不好,但還是需要專業培訓老師如何在冰冷螢幕上教得生動,而且也不是每位老師都能適應。

其實,這幾年因科技快速發展,造就許多網上課程和遠距教學流行風向,只要上網國內外許多免費的音樂理論、編曲、演奏教學都拍得很好。民國109年(二○二○)更是「自學年代」的天下,它來勢洶洶,學校面對的不是只有少子化,畢竟少子化早已是多年的事實,只是不斷上演大家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如何找出應變之路

許多人小看了年輕一代對學習的好奇心及興趣能力,因科技網路發達造就了不少年輕人上網摸索自學也能創作、編曲,彈奏上也有不錯的表現,老師還不見得比他們懂。學校教育的題材如果無法趕上或是連結到更多元流行的文化特色,學生就會周遊列國,在萬花筒網路上自學。

如何建構「自學年代」可以運用的方法及相關各領域的正確關鍵字輔助教學,讓想自學學生可節省很多時間,也比較能正確找到自己喜歡的題材、入對門,而不是到處亂走。想想如果你打上關鍵字,牛奶糖(Milk Candy)或牛軋糖(Nougat)是不盡相同的;上網所看到隱藏在背後的糖果童年憶往,如森永牛奶糖、柑仔店等許多台灣早期民間人文所在也能聯結閱讀到。想自學爵士、搖滾音樂上網的關鍵字,和古典音樂更是截然不同,打對關鍵字才是入門的重點

鼓勵「閱讀音樂」兼顧「自學年代」效能,才是當下真正提升競爭力的勢在必行之途;如果教育仍然強調考試,學歷掛帥,未能學以致用,甚至脫節;教學缺乏培養對當今變化無窮的各個領域欣賞能力,知識趕不上該有的常識及視野,才是令人感到無奈,並憂慮學校存在的意義及如何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