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國企民營化 不能再拖下去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韌性台灣:九二一震殤廿年
◆  聯合報黑白集/蔣日記.龍藏經.蔡論文
◆  經濟日報社論/國企民營化 不能再拖下去







經濟日報社論/國企民營化 不能再拖下去


2019-09-21 01: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印度今年上半年舉辦了高達9億選民參與的國會大選,現任總理莫迪率領的印度人民黨因為近年經濟表現出色,經濟成長率達到7%以上、領先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獲得人民支持而再次獲勝。
印度在民國79年(1990年)代開始推動經濟改革,之後的經濟成長快速;民國90-99年(2001-2010年)期間經濟成長率平均達到7.5%,在大型經濟體中僅次於中國。印度過去五年的經濟成長率平均仍高達7.6%,不少經濟專家都在猜測印度人均所得何時會追上中國。
然而,印度民國106年(2017年)的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只有1,800美元,中國大陸的8,690美元超過印度近四倍,這當然是中國在民國79年和89年(1990和2000年)代長期超過二位數成長下的巨大成果。印度若想追上中國大陸的生活水準,沒有二位數的經濟成長是不可能的。
由法國知名經濟學家皮凱提等人在民國107年(2018年)出版的「世界不平等報告」,發現一直到民國103年(2014年)的過去34年間,中國在後半的底層民眾收入提升了四倍以上,而印度的後段九成民眾,收入提高則不到二倍。因此,進一步的結構性改革,包括增加國內外投資、建設城市基礎設施、統一複雜的勞動法規、有效率的企業競爭等,都是印度經濟要產生快速成長必要的配套
有效率的企業競爭,就涉及國企和民企之間的競爭,若經濟活動中有大量國企,就會有經營者和擁有者之間利益不一致的「代理人」問題,產生吃大鍋飯、濫用公帑、安插人事等現象。
另外,政府補貼、歧視民企、虧損或低利潤等問題通常也跑不掉,導致市場競爭缺乏效率、浪費寶貴社會資源。曾經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印度,當然也存在這些問題
民國103年(2014年)5月莫迪上台後,一直在推動國企民營化和出售股票,到民國107年(2018年)3月仍有260家政府占多數股權的企業;莫迪政府規劃今年度(民國108年((2019).4~民國109年(2020).3)繼續出售23家國營企業,包括印度航空和印度水泥等;若這些國企順利出售,預計將帶來約新台幣5,000億元的財政收入,並可藉由高效率經營來活化印度經濟。
當印度經濟在高速成長之際,仍不忘以國企民營化來激活市場競爭。反觀我國,從民國78年(1989年)推動民營化開始,迄至民國104年(2015年)底,已完成39家國企民營化,結束營業的有17家。但已經民營化的國企之中,有許多企業都是假民營化」,包括中鋼、中船、台肥、台翔、台機、中華電信等,這些企業都還是由政府派任領導人事,淪為酬庸政治人士的重要場域至於目前仍然國營的台電、中油、台水、台糖、台灣菸酒、台鐵中華郵政等七家企業,民營化的規劃可說完全停止、遙遙無期
在野黨通常會大力抨擊,說國營企業績效不彰、需要民營化;一旦上台執政後發現可以方便酬庸人事,立即改變說詞,認為這些國企不宜任意民營化,以避免「財團化」,需要各種配套措施;然後就是無休止的拖延和繼續酬庸,民營化逐漸在台灣成為不能碰觸的議題。立法院諸公也不願讓國企民營化,深怕從中獲取好處的機會,在民營化之後就消失了。朝野上下有志一同、沆瀣一氣,吃盡國企的「好處」。
這種現象造成的後果愈來愈嚴重,國企受政府干預經營的程度愈來愈像「第三世界」國家,例如電價、水價可以20年不漲,選舉一到,更是要一切凍漲,嚴重扭曲經營和獲利能力;而當年終獎金稍有不如立委之意,又立刻遭到抨擊,認為「績效不彰」,為何可以獲得「高額」年終獎金?現今執政的民進黨在野時,曾以「解構黨國資本主義」一書,大力抨擊國營企業效能不彰,必須全面民營化,如今國企怪象、亂象如此,幾位享有盛名的作者卻都緘默不語;民進黨掌握立院多數,但也樂得繼續拖、繼續酬庸,繼續讓台鐵出問題、台糖賣土地?
看看印度,想想台灣,國企民營化還能繼續漫無目標地拖延下去嗎?







聯合報黑白集/蔣日記.龍藏經.蔡論文


2019-09-20 2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牛津大學經濟史博士徐永泰發表「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提出論文質疑,總統府回應,蔡總統的學位是真的、論文是真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論文不肯「開箱」,「論文門」就關不起來,還愈燒愈旺。
兩位博士分赴倫敦政經學院親覽蔡英文的論文,提出多處難以理解的疑惑蔡英文的回應四兩撥千斤:學位是真的,博士論文假不了;但對相關疑雲,仍避重就輕,甚至反過來把責任推給倫敦政經學院,真實情況仍如五里霧中。
論文為何遲了卅五年才進到圖書館建檔,不見主考官簽字,蔡英文都推說這是卅五年前的作法。加上論文基本格式諸多不符專業的嚴重缺陷,蔡英文是在用她的論文檢驗倫敦政經學院的學術水準?
論文為何嚴格限制查閱,層層關卡,條條禁令,解封無期,圖書館員指出是校方尊重作者的要求蔡英文卻說她不知道,不是她訂的規定,她也想去了解。這是校方人員說謊,或是蔡英文打迷糊?
蔡英文論文閱覽設限嚴格,連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蔣介石日記也要自嘆弗如,甚至堪比過去故宮傳說中親睹得享福報,只供總統貴賓密覽的「龍藏經」了。這本具有蔣公日記與康熙龍藏經規格的論文,蔡英文不輕易開箱讓庶民聞香」,亦在情理之中。
蔣公日記具歷史價值,康熙龍藏經富文物價值,蔡英文論文學術價值不詳,因為內容禁止引用轉述不過,論文基本格式諸多錯誤範例,足供所有博碩士生引以為鑒,這或是蔡論文迄今最重要的學術貢獻







聯合報社論/韌性台灣:九二一震殤廿年


2019-09-20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今天是九二一地震20周年,雲林縣各級學校昨天配合交通部模擬地震狀況訊息,實施避難掩護演練。 記者陳雅玲/攝影

九二一大震,轉眼廿年。一○二秒的天搖地動,竟讓此日成兩千多人的共同祭日;台灣經濟損失三千億元,道路橋梁、電力及維生管線重創,屋舍家園與學校公所齊埋,大規模的山崩土壤液化更引發後續數年的土石流災禍
廿年寒暑,已將巨災化成記憶中淡去的傷痕。近日聯合報推出「九二一震殤廿年」專題,在「寫一封信給九二一」徵文中,讀者「二哥」說,「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有座老宅,生活在老宅的人與物,都化為塵土滋養大地。」忙於選舉火併的政府,自無暇省思九二一的歷史意義。但明年第一次有投票權的孩子,當年尚在襁褓或未出生,對這場百年大震並無太多印象;活過巨變的世代有責任對孩子訴說,當年台灣是如何由巨災中浴火重生
尚握有權力的世代更該反躬自省:我們當年的應變與決策,都是當下最好而負責的決定嗎?這些決定與省思如何形塑了其後災難應變機制?更重要的是:廿年淬鍊,我們果真已在制度與觀念上建構起韌性台灣,讓下一世代免於驚懼?
回看九二一,最大的痛,也激出最大的善民間力量迸發,展現前所未見的社會修復能量:海量物資與捐款、人力動員、災民自救。
九二一召喚出台灣最大規模愛心能量現金捐款高達三一五億元,民間捐款約占政府編列重建經費總額的七分之一。其後的八八風災、高雄氣爆、台南維冠大樓傾塌、八仙塵爆等,民眾捐款動輒數十億元這都是九二一之前未見
當年台灣公民社會已漸成熟,民間成立「全國民間災後重建協調監督盟」,監督捐款流向,更資助下鄉協助重建的民間團體這是台灣社福版圖翻轉關鍵,在廢墟中引入資源,培力在地,「災民」標籤早早撕去,自力重建。
當年也首創縣市認養災區模式例如台北市認養南投國姓與中寮、高雄市認養台中東勢、屏東縣認養埔里這是生命共同體的最佳體現。兩年後納莉風災重創台北市,中寮人打電話給台北市,「我們鄉下沒錢沒物資,就是有人力,你們要不要?」受災的內湖區於是有了中寮阿公阿嬤扛鏟挖泥、苦力「報恩」的身影。
廿年後回首,可嘆台灣仍是個沒有章法並且善忘教訓的社會,面對天災人禍,仍是「對罵多於對策」;九二一救災與重建中的障礙,反覆在其後災難重現,讓天災雪上加霜
例如,即使有《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開綠燈,仍不時上演「村民包遊覽車去台北蓋章」的荒謬畫面。層層的審核關卡、因人而異的條文解釋、不斷更迭的地方政治勢力,造成另一種行政災難」。但本位與官僚主義的行政障礙,至今仍頑強存在
第二種障礙,是求快、求績效、數字導向的重建KPI思維。九二一後迅速矗立了五千多戶組合屋,是民間與國際援建的暫時庇護。震災將滿三年,政府一度決心鐵腕拆除,因為怕成為治安死角,「更不希望組合屋成為貧民區的代名詞」。究其實是組合屋的存在,讓政府顏上無光。而這種求快、眼不見為淨的思維,在八八風災更變本加厲
九二一大震一個月後,聯合報迅速動員,出版「震殤九二一集集大震」一書,為歷史留下證言。序言點出,「震殤」不僅是看見台灣土地上「曾發生的無情破壞與罔極悲慟;更希望後人……今昔對比,從他們屆時所見的災後復興的種種奇蹟裡,領悟出人們克服災難的決心與能力。」
九二一廿年後的台灣,籠罩在政治詭譎的迷霧中,也顫抖於台灣在世局中的命運。年輕世代或許正面對「亡國感」而引發的虛無與厭世,那麼,請由九二一汲取力量吧:即使台灣曾經天崩地裂,但強韌力量總由大地碎裂處迸發九二一廿年,更要看見台灣無法摧折的韌性,為台灣集體生命理念的重建與新生找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