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亮恭/假新聞與偽科學
◆ 王瑞瑤/廚房又不是動物園!
◆ 陳立恆/菜販韓國瑜問鼎市長 期待「沒有圍牆、只有道路」的高雄
◆ 黃介正/美國的台海安全噩夢
◆ 盛治仁/看到台灣民主邁向成熟的曙光
◆ 王健壯/這個總統非常納西瑟斯
◆ 王正方/言論自由最珍貴 不可踐踏
◆ 林中斌/美軍將撤離阿富汗
◆ 馬凱/一個total solution—點土成金脫胎換骨
◆ 李清志/諾亞方舟、飛機墳場、最美競選總部… 桃園另類景點探險
◆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 楊志良/為誰效忠?
◆ 薛承泰/民進黨的寒流 國民黨的罕流
◆ 葉銀華/台灣股市何去何從?
◆ 周行一/利他利己改善少子化
◆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 趙春山/馬習會3周年回顧:啟動兩岸領導人會晤的3把鑰匙
◆ 洪蘭/豬是被罵出來的
◆ 盛治仁/川普太多,林肯太少
◆ 王健壯/更高的忠誠是什麼?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陳亮恭/假新聞與偽科學
2018-11-22 00:24 聯合報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生醫研究結論要套用在人類身上,需要「人體試驗」的結果來論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假新聞的議題目前是全球熱點議題,自媒體與社群時代,假新聞的散布極快,影響力也超乎預期,有些假新聞第一時間網路聲量極大,連傳統媒體都跟著報導,而第一時間的新聞效應遠超過後續查證後的更正。然而,假新聞的議題在健康領域存在更多的偽科學,這些分辨難度更高的偽科學也造成嚴重的影響,由於健康知識具有高度專業性,一般民眾更是難辨真假。
首先提出「酸鹼體質」說法的作家楊恩被判決詐欺,賠償金額達一億美金。人的體質有酸鹼差異之說流傳甚廣,後續跟進許多的保健商品、養生或治療方案,楊恩是一位完全沒有醫學背景的作家,他天馬行空的個人獨到創見居然得到若干醫事人員支持,令人懷疑這些年來全球這些專業人員所受的科學訓練何在。多年來我們一直告訴民眾,人類的血液酸鹼值是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內,否則各種蛋白質與生理作用都沒辦法運作,但民眾總是會笑笑解釋說,這種酸鹼值描述的是一種體質,不見得是真正的酸與鹼。顯然這個「理論」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會自行演化出各種神奇的應用。
有關養生保健的偽科學或過度詮釋的報導十分常見,今年九月有一份動物實驗結果發表,以藍光照射小鼠,會促進小鼠交感神經興奮,也會活化毛囊的功能。以發表的內容而言,是設計嚴謹的科學實驗,但所有的報導標題都變成了「睡前看手機八分鐘將造成一小時失眠」!這個實驗是做在小鼠,要怎麼樣延伸為人類的效應呢?或許,發表會現場媒體對研究成果在人體的意義提出發問,而若干超越研究發現的臆測便由此而生,加上媒體下標的功力,最後大多數人只記得新聞標題,因為新聞標題呼應了某些人心中對手機的疑慮。
在養生保健領域,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更為誇張的說法也令人眼花撩亂,而且各種奇怪的理論每隔幾年就換一輪,還來不及搞懂就已經更新。人們容易輕信所謂的「研究證實」與「期刊報導」而疏於查證,最常犯的錯誤是把各種不見得相關的研究發現混為一談。生物醫學研究上有三種研究方式,一種是「細胞試驗」,其次為「動物試驗」,最後為「人體試驗」,一般來說,要將研究結論套用在人類身上,需要人體試驗的結果來論述,而實驗的設計與結果的詮釋還需要被科學界同儕所認同,所以需要發表在醫學期刊上。
偽科學最常見的運作模式是將「細胞試驗」或「動物試驗」的一部分成果,套用在許多不是研究者所做的人體生理學現象來擴大解釋,把一堆不相干的資訊全部打包成一個故事,故事中具有研究、期刊、專有名詞、保健養生等元素,一口氣成了行銷的絕佳材料。
民眾或許因醫學知識的落差而難窺全貌,但醫事人員與生醫研究者有時卻也類似,一起加入了偽科學的行銷。假新聞與偽科學在現今知識爆炸的時代真假難辨,人工智慧可以在刊登前評估新聞的真假,谷歌大神對於新聞選擇的權重也有所調整,但避免用新聞與研究說出自己私心願望才是關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