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把貿易戰阻力變投資助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981/web/

◆  聯合報社論/嚴防中選會的「奧步」伸進選舉
◆  聯合報黑白集/翻轉台灣,從高雄出發
◆  經濟日報社論/把貿易戰阻力變投資助力







經濟日報社論/把貿易戰阻力變投資助力


2018-11-22 00: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即將在年底前攤牌,雖然美國與中國大陸雙方都釋出談判的意願,但因雙方在貿易議題上的歧見仍深,各方跡象顯示貿易戰陰霾短期難以完全消除,加上大陸本地的製造成本上揚,包括蘋概供應鏈等廠商正考慮從大陸轉移生產基地,既想增加應對貿易戰的彈性,也是企業全球布局的重新洗牌。在台灣經濟面對美中貿易對抗的挑戰同時,台灣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將這股冷風轉為提振台灣本地投資的順風。
近年我國國內投資低迷,雖然今年全年固定資本形成年增率可望由負轉正,但民間投資成長仍明顯低於公部門的投資成長,政府寄望藉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與5+2產業創新計畫帶動民間投資,但目前看來挑戰仍大。今年以來因美中貿易戰等因素帶起的製造業出走大陸風潮,已成為提振台灣民間投資的一道曙光。
日前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宣布在高雄購地建廠,和碩、仁寶等指標蘋果供應鏈傳出有意降低在大陸的生產比重,強化在東南亞與台灣的布局,凸顯台灣走進貿易戰的地雷陣中,有諸多挑戰,但也有不少機會。
台灣企業善打團體戰,上下游供應鏈緊密結合的特性,是企業選擇投資區域的關鍵因素。過往在企業出走台灣時,就是大廠外移,中小型協力廠商跟隨出走,讓台灣出現產業空洞化的危機。這些年政府不斷提出各種鮭魚返鄉政策,但成效不彰,除了因為國內產業轉型不順以外,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大陸生產成本低廉的磁吸效應,讓台灣難以匹敵。
如今外在環境對台灣吸納企業落戶有利。大陸製造成本連年上揚,過去的優勢不再,加上貿易戰的烏雲籠罩,廠商為求分散風險,開始思考在大陸以外設立新的基地。從近期的趨勢可看出,企業重新布局生產基地有兩個考量,一是選在現有供應鏈鄰近的區域,像是國巨在台灣設立新廠,就是看中本地已有完整的產業聚落。第二個考量如鴻海赴美國投資,部分電子廠規劃轉往東南亞投資,則是想藉此規避因貿易戰衍生的關稅上揚風險。
在上述兩種趨勢中,台灣擁有優勢,但也有諸多待克服的劣勢。首先,台灣擁有完整的產業聚落,但近年來包括缺地、缺水、缺電等「五缺」問題,一直是產業心頭之痛,尤其是下半年以來台商返台投資轉熱,建廠土地難尋,已成為企業在台投資難以跨越的第一道坎。再者,當前景氣變化速度快,新產品周期短,企業無不希望縮短建廠時間,以搶得市場先機,但台灣重大投資計畫常因環評卡關,即便五缺問題解決,若環評程序曠日廢時,仍會令企業投資卻步。
除了國內的投資障礙,在外部環境上,政府也必須加速推動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在美中貿易戰打得火熱的同時,加深了眾多國家推動區域經貿整合的急迫感,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國,都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談判。我政府在這次的APEC峰會上表達加入CPTPP的意願,但光表態仍不夠,台灣必須做出更多準備,包含法規調整與市場開放等。除了加入CPTPP的多邊經貿整合外,與美國等國的單邊經貿談判,政府也必須積極評估與準備。
政府若能掌握美中貿易戰的契機,對內提升投資環境品質,對外加速融入區域經貿整合,內外兼備就能大幅增加企業在台投資的誘因,而非只是爭取為規避貿易戰制裁而短暫落戶台灣的企業。政府應以更大格局與更多的魄力看待這一股產業重新布局的風潮,不應只想發「機會財」,更要想怎麼吸引指標企業在台投資,爭取相關產業鏈跟隨落地,成為台灣經濟的「永久財」。







聯合報黑白集/翻轉台灣,從高雄出發


2018-11-22 00: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在鼓山區車隊掃街拉票,許多韓粉騎機車跟著車隊一起遊街場面熱鬧。 記者劉學聖/攝影

過去引領風騷,通常要看台灣頭的台北市起風。今年風水變化,要翻轉台灣,得看台灣尾高雄的氣象變化
那天陳其邁韓國瑜的辯論,表面上看,陳其邁嫻熟市政、如數家珍,口才似乎略勝一籌。事實上,他對陳年問題的知而不改、習而不察,甚至慣常使用同一套推諉藉口,正暴露其短處。相對的,韓國瑜雖然答不出一些細節,但他以外來的眼光和在野的角度,看到高雄不同面向的問題與不同階層的困境,可能提出更具創意的解方,這才是高雄改變的契機
過去廿年,高雄被民進黨當成政治的礦場與權力的天梯,派系人馬不斷從這個鐵票區登峰轉進中央。問題是,高雄狹隘而失敗的治理經驗,只留下「又老又窮」及「青年北漂」的地方愁緒,如何能援引為全國治理的範例?相反的,韓國瑜如果當選,卻能引進一批具有中央治理經驗的財經、水利、勞工等人才,為高雄擘劃更寬且長的發展方向。這樣的用人對照,市民難道看不出何者更能帶給高雄繁榮?
九合一雖然只是地方選舉,卻是對民進黨中央執政的關鍵期中考。對於過去兩年半的種種執政亂象,如果選民不拿出一些火氣來警告中央,蔡總統就會以為她的執政獲得了萬民肯定,在剩下的任期將會變本加厲施展權力之鞭,壓榨百姓。如此,民眾能想像自己未來的日子嗎?
翻轉台灣,這次要從高雄出發。高雄的勝利,也能催生台灣的翻轉。







聯合報社論/嚴防中選會的「奧步」伸進選舉


2018-11-22 00:5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選舉公報爭議中選會敗訴確定,中選會主委陳英鈐道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選會違法刊登選舉公告的爭議未平,嘉義縣又發生選務人員企圖把剛印好的選票攜出場外的風波,三百多張空白選票險些外流。原應扮演獨立與中立角色的中選會,這次在選務上爆出的爭議堪稱歷年之最,可謂「完全執政、完全偏頗」。偏偏這次中選會又承辦了史上最複雜的「大選併公投」投票作業,選舉及公投結果是不是會鬧出什麼亂子,著實令人擔心。
這屆中選會到昨天正好上任滿一年。在這一年裡,中選會製造的負面話題,只能用「罄竹難書」四個字形容。在公投部分,從第一階段的審查開始,就不斷採取雙重標準的作業。其中,「東奧正名」公投一路被開綠燈,短短一個月即輕鬆過關,其餘提案則遭不同程度的刁難,其中又以國民黨的三個公投提案為最,有的甚至被拖延達三個月。
在第二階段審查連署書時,中選會又發揮「創意」,要求戶政機關以「認筆跡」的方式來排除其不悅的連署書;後來索性自己當起法官,直指公投提案者「犯罪」。其後,對民間團體發起的「以核養綠」公投更發生「拒收」風波;在遭行政法院裁定違法後,仍堅持不認錯。近日的「違法刊登公報」爭議則如出一轍,中選會在硬拗多日後,竟以「刊登報紙」的方式重行公告,可謂鬧了大笑話。
這些笑話其實都要付出代價。有形的代價是,印出「作廢」的大量違法公告,成本要由人民埋單,在報上重刊的費用也要由國庫概括承受。無形的代價則是,先前硬發的公告可能誤導民眾,且中選會的公信力則蕩然無存。其間,中選會一再被公投提案人和行政法院打臉,卻堅持錯到底,把「依法行政」的精神踩在腳下。更糟的是,中選會原應依法建置公投電子連署系統,卻將精力耗費在干預公投「審查」上,原本當做之事毫無進展,耽誤我國選務作業的現代化一個獨立機關甘淪為政治打手,不僅破壞法治,也在腐蝕台灣的民主根基
綜觀中選會的作為,不論是過度的行政裁量或違法的行政處分,其共同點都是在「做球給民進黨政府」。如「東奧正名」公投案,符合民進黨的獨派價值及選舉動員,就被開綠燈;但國民黨的「反空汙」及民間團體的「以核養綠」等公投案是意在反制執政黨,則屢被刁難。更嚴重的是,中選會兩度被行政法院裁定違法,一是對「以核養綠」公投送件限制不當,一是對行政院之公投意見書時限未遵守法令規定;中選會對兩次裁定都未設法改正,持續硬拗。這顯示,中選會認為自己只要對上級「政治正確」,根本不在乎任何法律規範或機構制衡
若說選舉的「奧步」是以不正當的手法干擾選舉進行,讓選舉結果產生對某一方有利的結果;那麼,以中選會的過去一年的種種作為,不折不扣就是在進行選舉「奧步」,企圖當執政者的打手,阻撓不利於執政黨決策的公投案。中選會既然膽敢無視法令規定,公然插手公投事務,不免令人擔心,它在執行選務的公正性,或甚至破壞了選舉的公平性
此刻距離選舉投開票,已進入以小時倒數的計時,全國人民都在看,這場選戰裡還會出現什麼樣的「奧步」,可能影響選舉結果。這並非杞人憂天,台灣人民見識過「走路工事件」,見識過「兩顆子彈」,都在關鍵時刻詭譎地盜取了民主。試想,如果中選會在投票中或開票前後使用任何「奧步」來幫助執政黨,不管發生在任何地區,其結果都是難以挽救的。嘉義縣選票險些流出,正是一大警訊
在此,我們呼籲中選會,必須客觀中立地辦理這場選舉和公投,切不可有任何偏頗謬誤的作為。我們也提醒各地民眾要認真地監票,所有選務人員要拒絕不當的指使;台灣的民主,不容任何人以卑劣的手段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