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公投幫躁進的能源政策解套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145/web/

◆  聯合報社論╱燃燒與借光:韓國瑜給國民黨的休克治療
◆  聯合報黑白集╱走也難堪,留更難看
◆  經濟日報社論/公投幫躁進的能源政策解套








經濟日報社論/公投幫躁進的能源政策解套


2018-11-27 00: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這次九合一選舉,「以核養綠」和「反空汙」、「反深澳」等公投案都過關,電業法第95條之1「核能發電設備應於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即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的條文,將在公投結果公告第三日起廢除而失效,強烈展現了不信任現今政府能源和環保政策的多數民意
行政院方面先是表示,「以核養綠」公投效力不包括強制要求政府將核一、二、三電廠延役,或讓核四商轉,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目標不變;能源局甚至說,公投案的結果對非核家園政策沒有約束力。行政院長賴清德昨日對此則表示,依據《公投法》由中選會宣告廢止《電業法》第95條之1後,行政院將會另外訂定新法,送立法院審議,「後續的能源政策,必須與立法院討論才能決定」。
行政院在選後第一時間的說法,有點「管你人民什麼公投,我政府廢核仍可照做」的味道,立即遭到社會大眾質疑「原來公投一切全是假的」,也讓人不得不感嘆政府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不知公投案是幫錯誤能源政策解套的重大契機。行政院應該知道,核電的諸多優點中,占地小、成本低和穩定可做基載是再生能源所不能取代,零排碳和無空汙方面,更是完勝煤、氣發電。也因此,日本即使深受福島核災事故的衝擊,卻不得不重啟核電,甚至民國119年(2030年)還要依賴22%的核電;德國推動廢核,有賴九個鄰國的互通有無,但也付出高電價的代價,台灣能不引以為戒?
即使非核家園是長遠的方向,速度上也不宜躁進。倉促推動非核家園,等同於電力供應不穩、電價又非漲不可而傷害經濟,如此也必然會增加空汙和排碳,以肺換電,破壞生態(如藻礁)並犧牲國民健康。核四建而不用,升高缺電的風險而必須火力全開,造成空汙增加而民怨沸騰,這正是導致這次蔡政府選舉潰敗的重大因素之一,該不會是蔡總統敗選談話所指的「正確的事仍然要做下去」?否則賴院長之前為何又做出「深澳停建」的髮夾彎決策。
至於預定民國114年(2025)前建置綠電比率達到20%,離岸風電的獲選或得標廠商都備感時間倉促的壓力;歐洲商會日前即指出,過早要求供應鏈在地化,會使安全性及品質打折,電網如何落實能源儲存系統也充滿不確定性。凡此在在顯示,綠電難以在六年內達標。
再說,高雄興達和台中的燃煤機組,造成中南部的霾害,已成眾矢之的,選戰中也已營造出燃煤機組退場的氛圍,選後的地方政治生態完全改變,未來的地方政府首長將更需要為選民的健康著想,必然更嚴格執行審查許可,燃煤機組甚至可能直接除役而非將轉為備用,也將斷開中電北送的鎖鏈,這都是中央政府必須及早因應的問題
以核養綠公投案領銜人黃士修表示,公投過關證明反核是站在多數民意的對立面,其他國家核電廠延役只要一年前提出即可,台電的廠長也說二年就可以重啟,行政院應回應民意,修改核電廠延役規定,絕對來得及。他並提醒行政院和立法院,若行政院仍堅持民國114年(2025)非核家園,擺明是要跟多數民意對槓,將發動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重啟核四綁民國109年(2020)總統大選。
政府不妨冷靜想想,非核家園只不過是少數人以其形象塑造出來的神主牌,公投既展現多數民意,已可向倡議者做出交代,也搭好了自己優雅下台的階梯。更何況,「以核養綠」不等於擁核,仍然是以非核為終極目標,只是希望推動綠電的過程能夠有條不紊,間接幫助政府從能源與環保政策上焦頭爛額、左支右絀的窘境中脫身。因此,趁著來得及之前,至少應該立即停止運送核四的燃料棒回美國,並慎重思考核四重啟的可能,千萬別為了顧面子,將來被追究政治和法律責任






聯合報黑白集╱走也難堪,留更難看


2018-11-26 23: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圖為四月北上接任總統府秘書長的陳菊,在高雄市府交接典禮上一度哽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菊請辭,稍早傳出她打包要回高雄,但最新消息是接受慰留。多數人其實會同意,以陳菊的輔選表現,應為民進黨這次慘敗負點責任。問題是,陳菊請辭的是「總統府秘書長」,地方選舉失利既不可能讓總統因此下台,要府秘書長下台就更怪了。
說穿了,花媽的形象幾已和「輔選」及「高雄」畫了等號。但她領的薪水,卻是總統府的公帑她為了民進黨敗選而辭府秘書長,這形同「自行宣告」民進黨是如何地黨政一家,黨政不分。許多民眾問,選舉期間,政府還有人在上班嗎?就這點,陳菊也許辭了更心安。
陳菊對民進黨說抱歉,因為她沒把高雄輔選勝利,沒能讓「陳菊政績」綿延發光。而她作為總統府秘書長,食納稅人俸祿,卻無法讓民眾記得她在這職位上有何表現,這點也許算是失職。
勉強論陳菊的「貢獻」,可能就是她在蔡賴菊的三角權力結構中,帶領「高雄幫」占據了內閣多少職位,安插了多少國營事業人事。這些事蹟,深受輿論批評,但民進黨「完全執政」完全不甩;等到負面效應發作,成為老百姓「討厭民進黨」的因素,民進黨才在敗選後體會到這罪名之沉重。
花媽欲去還留,走了當然難堪,但留下更是難看。她該說清楚,自己是為高雄敗選向民進黨致歉?還是為擔任府秘書長的失職而愧疚?蔡政府若不知「黨政分際」何在,則府秘書長留任,豈非納稅人在幫民進黨付薪水?






聯合報社論╱燃燒與借光:韓國瑜給國民黨的休克治療


2018-11-26 23:3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翻盤,是靠著韓國瑜在高雄創造的熱力,引領了人民起義的風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前兩次選舉大敗,又遭民進黨強討黨產,聲勢跌到谷底,外界預料藍營廿年內恐難再起。但短短三年不到藍軍就鹹魚翻生,不僅贏得十五縣市執政權,更攻進中南部,改寫藍綠版圖。如此奇幻的變化,其實並未被稱為國民黨奇蹟;人盡皆知,這次翻盤是靠著韓國瑜在高雄創造的熱力,引領了人民起義的風騷。國民黨當下的挑戰,是如何把這股熱力化為黨內改革再生的動能,並延續為民國109年(二○二○)的勝利。
這場選舉,國民黨從四顧茫茫打到虎虎生風,是韓國瑜給了它一次「休克治療」,一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震盪治療。「韓流」能蔚為風潮,引發許多民眾競相追隨,祕訣並非藍軍喜歡喊的「團結」,而是一種「燃燒」的精神燃燒能產生熱與光,燃燒自己,可以照亮別人,帶給別人溫暖。韓國瑜單槍匹馬深入高雄,沒有政黨的奧援或加持,靠著一己的勤樸耕耘和熱力四射,不僅激發高雄人求變的意志,更照亮了國民黨的前景。這種赤膊打拚的燃燒精神,對照國民黨內流行的「坐轎文化」及「潔身自好」的私心,確屬稀有。
今年是國民黨首度在極度拮据中面對選戰,也正因為如此,有些候選人反而能揚棄傳統的老套,打出不同的選風。韓國瑜訂下的「天龍八不」——不設競選總部、不設總幹事、不插旗幟、不請客、不買票、不抹黑、不授權募款、不人身攻擊等原則,不僅走出一條清新的路,更能感動庶民,也讓對手找不到攻擊點。韓國瑜的競選團隊只是幾個廿多歲的新手女生,反而更真誠而有創意,屢屢在網路創造話題,效果遠大於政黨的文宣部。這些韓流背後的奇特因素,在在值得國民黨(當然也包括民進黨)借鏡與反思。
除了韓國瑜,這次為國民黨開疆闢土的功臣中,女將占了將近半數,這也是值得提醒國民黨的一點。在中台灣,由盧秀燕、王惠美、張麗善、黃敏惠為藍營共同寫下了大翻盤的佳績在東台灣,則是林姿妙、徐榛蔚、饒慶鈴三位女將,努力締造了藍天。國民黨內一向以「雄性文化」取勝,殿堂之上多為西裝革履之士;但在政黨積弱之際,卻是女將更有韌性迎戰逆境,扭轉局勢。國民黨未來用人,必須更大程度地反映這種政治生命力,打破親信、派系、性別的藩籬。
嚴格而論,國民黨歷經前兩次的選舉慘敗之後,除了主席三度更替,人心徬徨,迄今未曾提出讓外界耳目一新的改革。在政策論述上,它未能跳脫在野杯葛的立場,往往只是徒勞地在程序上拉扯虛耗,無法提出更高見解,或一針見血地戳破謊言即刻反制。在黨的發展上,這次選舉在議員層次有一些新人出線,但在縣市長層次則不夠積極,對民國109年(二○二○)的大選布局更是諱莫如深,一片迷霧。正當民進黨已傳出「中生代接班」的呼聲,國民黨中壯代卻依然靜默,這莫非是黨內大老文化包袱太過沉重,至今揮之不去?
經歷過韓國瑜的「休克治療」效應,至少讓國民黨得到了暫時「回春」的時光。但如果國民黨無法把握這股振作的契機,打開權力的黑箱,調整用人策略及問政思維,那些令人厭惡的舊人事及舊習氣可能很快就會捲土重來。如此一來,這場短暫的勝利,極可能只是迴光返照。相對於韓國瑜燃燒自己供全黨取暖的作法,另一種人是懂得「借光」,利用別人的能量照亮自己而下焉者則是無法燃燒、亦不懂借光,卻只會糟蹋別人的光和熱。這次選舉,政治人物的用心與品質孰高孰低,已一目了然。
被漠視了近廿年的韓國瑜,竟成為藍營最亮的新星,對國民黨而言,這是一記警鐘,也是一帖苦澀的良藥。接下來,人們希望看到藍營更多無私的燃燒,而不是私心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