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WTO改革契機 拓展經貿舞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凡事推給「前朝」,蔡政府舊癖該戒了
◆  聯合報黑白集/反併吞的喜樂與悲哀
◆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WTO改革契機 拓展經貿舞台






經濟日報社論/把握WTO改革契機 拓展經貿舞台


2018-10-21 00: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前我國宣布將不再主張「開發中國家」待遇,而會以「已開發國家」的待遇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這個擁有164個會員,涵蓋全球98%貿易的世界最大經貿組織的未來,再次引人關注。
美國川普總統掀起貿易峰火,除了要求重新談判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FTA);箭頭也指向WTO,川普認為WTO成效不彰,諸多措施對美不公平;又放任中國大陸入會,無力制裁中國大陸違反WTO規範的行為,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快速惡化的重要原因。川普多次強調WTO若再不改革,美國會考慮退出。以川普的行事風格,上任後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也宣布退出遏止全球氣候暖化的巴黎協議,未來美國由WTO抽身也並非不可能。
川普根據美國國內法,片面提高對外貿易障礙,不遵守多邊規範,而各國也不甘示弱,立即採取報復措施,無視WTO的存在,使得WTO功能更加弱化,甚至已有被邊緣化的危機,WTO內部也有危機感及改革的壓力。
WTO無法承受美國退出的情境,所以未來可能會接納美國的意見進行改革。民國84年(1995年)成立的WTO沒有轉變,但世界卻在改變,是WTO需要改革的最主要原因WTO首要必須強化當會員不遵守規範的反制措施,另外也必須在貿易自由化有所突破由於WTO自由化談判採取包裹制,必須所有議題均完成談判,才算完成;又採取共識決,談判困難度極高而使談判不順,各國轉而建構FTA
台灣未來必須更積極且有系統地參與WTO談判,特別是在非農產品市場進入議題上,台灣目前非農產品平均關稅僅有4.8%,遠低於WTO之平均,未來若是在此議題有所突破,可以降低台灣在FTA進展不順的衝擊。
台灣民國79年(1990年)正式申請加入WTO前身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在民國91年(2002年)正式加入WTO,除了本身進行自由化及制度改革,以符合規範外,WTO其他成員也要求台灣必須符合最惠國待遇,不可有歧視性待遇。迄今WTO自由化談判緩慢,涉及市場開放的成果只有民國85年(1996年)及民國104年(2015年)所分別簽署的二項資訊科技協定(ITA),促進關務方面也只有民國106年(2017年)生效的貿易便捷化協定(TFA)。而台灣冀望甚高在民國91年(2002年)啟動的杜哈回合談判迄今延宕,台灣由WTO得到市場開拓的效果非常有限。
雖然WTO對台灣打開其他會員市場效果不彰,但在WTO架構下,各會員必須一視同仁,不可以有歧視待遇,台灣在入會之後,基本上是獲得公平的對待。而且由於WTO涵蓋議題廣泛,涉及國內各經貿部會,經由參與可以累積台灣的談判經驗,有助於台灣建構與其他國家的雙邊經貿關係,WTO已成為台灣養成談判人才的最佳場域
在台灣宣布以「已開發國家」的待遇身分參與談判,得到一些已開發國家例如美國的肯定。美國一直詬病WTO一些會員,例如韓國、新加坡、台灣及中國大陸,享受自由化的利益,經濟高度成長,卻一直不願放棄開發中國家待遇;企圖在未來談判中享有特殊待遇,使得WTO談判更加複雜。台灣的宣示雖然投美國所好,但能起多少作用仍有待觀察。
美國要求WTO強力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WTO加強對中國大陸的約束。美國認為中國大陸是WTO最大的受益者,卻不善盡義務,中國大陸不但置之不理,反而常在WTO內與美國唱反調;美國更不承認中國大陸的市場經濟地位,一直要求中國大陸改善。美中貿易戰的戰火有可能延伸至WTO,WTO有可能成為中美角力的另一戰場台灣既然已經果斷地宣布不再主張開發中國家待遇,未來就應以更開放的態度,盡更多的義務,並協助推動WTO改革,切記避免淪為美國與中國大陸對抗的棋子








聯合報黑白集/反併吞的喜樂與悲哀


2018-10-21 01: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喜樂島聯盟」昨在民進黨中央前舉辦大型活動,宣傳「全民公投反併吞」。 記者林澔一/攝影



沒有人願意被霸凌,又豈有國家願意被併吞?「反併吞」原是沒有爭議的議題,在台灣卻因政客的操弄,竟搞得充滿「喜樂」及「拚場」氣氛,何其詭異!
獨派團體「喜樂島聯盟」昨天在台北舉辦「全民公投反併吞」活動民進黨原宣布不參加,卻臨時另在高雄同步舉辦「反併吞、反介入」遊行。表面上看似南北呼應,其實是綠營兩派人馬為爭奪主導權南北對打,還噴出誰是正版、誰是山寨的口水;這看在選舉對手眼裡,怎不充滿喜樂
雙方的過招,值得玩味。民進黨面對喜樂島聯盟嗆辣搶地盤,先禁止黨公職「登喜樂島」,再結合不同獨派以同一名目在高雄辦場;既拉抬陳其邁,兼宣示自己才是「主場」。但喜樂島也非省油燈,凱道路權被搶,乾脆選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前舉辦。政客們如此險招相向,民眾只能喜樂旁觀
儘管雙方都強調要團結對抗中國的打壓及併吞,但骨子裡卻在暗中較勁,搶奪獨派旗手地位,暴露各懷鬼胎。看在對岸眼裡,只怕更是無限喜樂
嚴肅的「反併吞」議題,搞到如此變調走味,原因很清楚:為了選舉炒作統獨牌搶票,是政客最後的絕招但這不過是地方選舉,綠營卻非要將調子拉高到統獨對立只能說是選情告急,才需祭出神主牌
當然,總有民眾無法看清政客面目,被當成動員搶票工具而不自知這天獨旗喜樂登場,卻在利用台灣的悲哀,令人無言。








聯合報社論/凡事推給「前朝」,蔡政府舊癖該戒了


2018-10-21 01: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朝決定」,是蔡政府拿馬政府當選票提款機的第一種模式。圖為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號稱「改革」的政府,卻一遇阻力就拿「前朝」當擋箭牌,是民進黨擅長的招數;久而久之,也被民眾看破手腳。最近的例子,陳其邁高雄選情告急,蔡總統為他站台,竟砲轟國民黨廿年前長期執政「拖延高雄建設」,彷彿近廿年不是民進黨在高雄執政。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宣布停建深澳電廠,則不顧該電廠是蘇貞昌十二年前在閣揆任內核定,而反控是朱立倫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拍板。這種推諉手法,如何讓民眾信服?
一遇到難題或阻力,就把國民黨當成墊腳石及提款機,民進黨政府這種「追溯前朝」的「穿越」能力,有時令人啼笑皆非。以高雄為例,民進黨在高雄市執政長達廿年,縣區部分則長達卅多年;以高雄市鐵打的綠營根基,還能數落國民黨的罪過,令人大開眼界。近廿年,高雄市的市容確實更光鮮,因為做了許多點綴及粉飾性建設但論內裡,經濟軟實力卻是節節滑落。地下管線的氣爆,水災之後的五千天坑,被譏為「素珠」的大樓「售租」招貼,不皆是因此而來?當年十大建設催化高雄的無限活力,是國民黨的政績而今高雄又老又醜,卻是在民進黨手裡造成,不是嗎?
不少蔡政府推動的政策,一旦遭致到外界批評,民進黨便順手推給「前朝」,似已成了標準模式。諸如,爆出弊案的慶富獵雷艦案,或因能源政策失當同樣成為發燒議題的台中火力電廠空汙、觀塘天然氣接收站環評強渡關山案,無不如此。事實是,馬英九執政時期,民進黨幾乎是「逢馬必反」,任何國民黨要推動的政策,民進黨都全力杯葛反制。而蔡英文以「改革」自詡,前朝做的事都要改掉;如今,竟頻頻拿「馬政府拍板」當為自己推動政策或建設的藉口或擋箭牌,著實諷刺之至。
所謂「前朝決定」,只是蔡政府拿馬政府當選票提款機的第一種模式。這個模式,民進黨政府其實並非真要捍衛前朝政策,只是想推卸責任。第二種模式則是:「前朝不做」或「前朝做不夠」,現在由我蔡政府來「改革」,則更是精心的布置。諸如非核家園、軍公教年金制度改革、各種轉型正義的推動等,均為此類。這類政策引發的爭議,較諸能源、環保問題並不更少。原因是,除了程序正義堪虞,還有政府權力無限擴張、違反民主及法治國家治理原則,乃至赤裸裸的政治鬥爭和差別立法、執法等疑義。民進黨將這些議題簡化為「國民黨不做」,把焦點導向「糾正威權體制」;既輕鬆打擊國民黨,又模糊了焦點,可謂一舉兩得。
但另一方面,某些明明屬於「前朝作為」而得到掌聲的政策,蔡政府倒是不吝於割現成稻尾。最具體的例子,是最近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落成。啟用典禮當天,民進黨中央到地方冠蓋雲集,彷彿這個大建設是由民進黨政府一手推動。事實是,衛武營雖是扁政府時期規劃,卻是馬政府編列預算正式動工;但啟用典禮上,卻見不到一個「前朝」官員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基隆港軍港遷移案。這是馬政府敲定的政策,但正式動工時「前朝」卻被集體遺忘,完全沒有民進黨清算深澳電廠舊帳時的「好記憶」。
綜合而論,民進黨把國民黨當「選舉提款機」有三個模式:其一,遇到政策不受歡迎,就推說是「國民黨拍板」;其二,若和國民黨扯不上關係,就說是「國民黨不改革,只好民進黨來做得罪人的事」;其三,前朝發動而受到歡迎的政策,則功勞全部笑納為己有。
自總統直選以來,民進黨執政的時間加總也已超過十年,它卻還要裝作自己是一片純白,纖塵不染,人民能相信嗎?自欺是會上癮的,當民進黨習於拿「前朝」墊腳,將連自己腳下的實地在哪裡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