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名家觀點/金融海嘯十年的省思

名家觀點/金融海嘯十年的省思


2018-09-14 00:17 經濟日報  葉銀華(作者是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


十年前,民國97年(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告破產,導致資金流動性風暴,蔓延成全球金融海嘯。最可怕的是一些全球性的大型金融機構面臨財務危機,而許多銀行也有倒閉風險,股市也大幅下跌。再者,由於全球經濟蕭條,大部分公司營收大幅下跌,面臨周轉不靈的窘境。此次金融風暴是史無前例、全面性的掀起海嘯,亦即全球大部分國家、整體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都受到嚴重波及。
為了降低金融海嘯的衝擊、舒緩資金流動性的休克狀態、重建金融市場信心與支撐實體經濟,過去常用的救市政策都不夠用,此時極致性手段量化寬鬆政策(QE)與海嘯期間所有銀行存款全額保障,就因應而生筆者當時任職於金管會,對於上述衝擊與因應,身歷其境、印象深刻
十年過去了,全球金融海嘯被止住了,但上述極致性手段,特別是量化寬鬆政策還在;大家都還在猜測其退場到底會有何種影響,以及影響幅度有多大。目前只有美國率先採取逐漸式的退場,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皆還未跟進,其他國家的央行甚或還怕寬鬆貨幣政策退場會衝擊實體經濟。
美國聯準會(簡稱Fed)總共實施三輪QE政策,大量印製鈔票購買美國公債、房貸抵押證券,使得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Fed資產負債表從9,005億美元膨脹到近4.5兆美元,驅使基準利率接近零。當美國經濟已逐漸起色,核心通貨膨脹率從民國106年(2017年)8月後呈現上升趨勢,從1.7%增至2.4%,且預測還會上升;再加上美國失業率逐漸降低並持續穩定,從海嘯期間的10%降至4%。因此,為抑制QE龐大資金可能導致經濟過熱,Fed計劃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開始實行縮表、升息計畫。
依照Fed於去年10月啟動的縮表計畫,直至民國119年(2020年)9月止,三年計劃共計約縮購1.5兆美元Fed資產負債表,最高為4.47兆美元,今年8月為4.22兆美元,已約縮減2,570億美元。再者,自民國104年(2015年)底至今年6月,Fed已六度升息,基準利率來到1.75%~2%之間。今年預測將再升息兩次、明年升息三次、民國119年(2020年)升息一次,最終目標是基準利率為3.25%~3.5%。
這十年來,全球已習慣由美國向各國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和信用,享受極低的資金成本,跟進實施QE的歐元區、日本甚或出現負利率的情況。此時金融機構與投資人追逐眼前獲利、輕忽風險的態度,恍如全球金融海嘯之前。但隨著QE退場,各國擔憂會衝擊自己的經濟與金融發展近來,新興市場的危機,特別是阿根廷、土耳其,某種程度有受到QE退場的影響
回到台灣,隨著美國利率持續走高,兩國利差逐漸擴大,造成資金移往美國,使得美元走強,新台幣會相對較弱。這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能紓解升值壓力,但可預見台灣國際收支的金融帳將持續再呈現淨流出的現象。
台灣今年會升息?政府對當前物價漲幅認為仍屬溫和,全年預估約1.5%,故央行的升息壓力並不大。然而相對台灣低利率水準(1年存款利率約為1%),台灣人民將再忍受負的實質利率的煎熬。
就股市而言,外資已經持續淨流出。從今年4月~8月,外資已連續五個月淨匯出,創民國97年(2008年)底以來最長期間的淨匯出紀錄,累計淨匯出97億美元(相對今年1月外資共淨匯出116.3億美元)。且外資8月底累計淨匯入2,016億美元,是20個月新低。
QE逐漸式退場已開始對新興市場與台灣造成衝擊,明後年美國QE退場幅度加大、明年歐元區也會開始跟進,勢必對各國金融穩定有更嚴峻的挑戰,此為這幾年金融榮景的代價並且會迫使台灣央行升息,實令人擔心這幾年銀行放款的風險訂價是否能經得起考驗

葉銀華

專長公司治理、合併與收購、兩岸金融、金融機構管理,曾任金管會委員、行政院改革公司治理專案小組委員、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監察人、保險安定基金董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