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展現最大誠意 迎台商返鄉投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葉俊榮解方:原來「拔管」變「拔蔡」
.聯合報黑白集╱洪耀福才在「練肖話」
.經濟日報社論/展現最大誠意 迎台商返鄉投資







經濟日報社論/展現最大誠意 迎台商返鄉投資


2018-09-15 03: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媒體報導,有部分大陸台商為了避開美中貿易戰,已經開始把一些生產線由中國大陸移往東南亞國家,經濟部長沈榮津明確指出,已有20多家台商表達回台灣投資意願。由於美中貿易戰未來走向,並不容易預測,尤其是7月美國對中國大陸提出約2,000億美元商品加徵10%關稅的政策,如果在近日生效,美中貿易戰火會再升高;此一課稅舉動真的實現,台商的投資布局就要未雨綢繆,做出抉擇。
在川普就任之初,就強調「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不但要求美國企業回去美國投資,而且鼓勵外國企業也應該「選擇美國」(Select America)。兩年來,的確有一些國際企業因此赴美投資設廠,但台商真正實現投資的只有郭台銘的鴻海集團,眾多企業還在觀望。
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已經針對中國銷往美國約5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25%的關稅,其中包括台商從大陸出口的商品;現在美國進一步針對大陸銷往美國的另外約2,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關稅,這一次的商品項目更廣泛,對台商從大陸出口到美國影響更大。因此,大陸台商必須認真考慮是否要把投資轉向東南亞、台灣、甚至到美國去生產。
轉型升級與投資布局一直都是企業生存的重要策略,以前在台灣的企業,主要是以中小企業和勞力密集型產業為主,當台灣的勞動成本愈來愈高,而資金成本愈來愈低時,台灣的企業很自然的就會轉型升級到資本密集或是技術密集產業同時,開始對外投資,在海外尋找新的生產基地。同樣的,民國79年(1990年)初期,台商在大陸投資之初,也是以勞力密集型產業為主,當過去幾年大陸薪資逐年上升之後,台商在大陸也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部分台商只好從沿海移往內陸去生產,因為後者的勞動與土地成本低很多。另外,也有一些廠商轉往東南亞去投資。
然而,大陸台商現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該如何去面對關稅的增加?如何去選擇新的投資地點?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考慮非常多的因素,比方說,如果想要像鴻海去美國投資,可能需要具備幾個基本條件,包括生產的產品附加價值高、生產規模夠大,以及要全自動化,因為美國的勞動成本很高,如果不能利用生產規模和自動化來壓低成本,要在美國設廠生產很難有全球競爭力。以台灣現有的企業規模來看,能達到如同鴻海企業條件者應該是寥寥可數
如果要選擇回台灣生產,因為台灣的勞動成本也不低,同時土地不易取得且成本很高,因此在台灣大規模設廠生產也不容易,「高端、客製化、少量、多樣」的產品,應該才是留在台灣的企業所努力的方向因此,最終台灣可能還是以營運總部和研發中心最具有吸引力;其實真正大量生產的工廠可能並不適於遷回台灣
另外一個可能的選擇是赴東南亞投資,這也符合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但是,由於東南亞國家許多基礎建設不足,而且又缺乏投資保障協議的保護,因此赴東南亞國家投資的風險較高。此外,由於東南亞國家缺乏技術人才,因此高科技產業並不合適去這些國家投資
最後,兩岸之間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供應鏈問題,許多企業的上下游工廠是群聚在一塊的,如果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要轉移生產地點並不容易,因為他們還需要考量上下游供應鏈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真的要位移,可能不是一兩家的問題,而是整個供應鏈,甚至整個產業出走的問題
如今既然已經有台商表達回台灣投資的意願,政府就應拿出最大誠意,落實解決五缺問題,並且把上下游供應鏈建制起來,趁著貿易戰的時機,把台商照顧好,對台灣經濟是利多,也協助台商找到出路。






聯合報黑白集╱洪耀福才在「練肖話」


2018-09-14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圖為促轉會外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以東廠自居又鎖定「打侯」,民進黨對此毫無反省,秘書長洪耀福竟稱這只是一堆人在「練肖話」,並說這是台灣人本性。蘇貞昌也幫腔說,促轉會不該為一個人的「瘋話」而毀於一旦。把問題淡化為張天欽「練肖話」,就是民進黨對東廠事件的檢討嗎?
如果張天欽只是民進黨基層黨工,他發表猖狂言論,或許能視為「練肖話」。但他是國家機關首長,且是負責「轉型正義」的機關,又召集一批人在那裡集會論事,還列出八名立委為側翼要採取行動;這叫「執行公權力」,不叫「練肖話」
事實上,如果不是「吹哨者」吳佩蓉揭發了張天欽,《除垢法》的立法即可能在「政呼黨應」下付諸行動;甚至促轉會在選前率人直搗侯友宜總部搜索,導致侯被汙名化而一夕落選。如此一來,「練肖話」即練成了「助黨神功」,不是嗎?
吳佩蓉能成為促轉會副研究員,是因為她擔任過三位綠營立委的助理,被民進黨認為是「自己人」。但在這位綠營中生代眼中,張天欽所主張的「正義」,卻和她所厭憎的舊威權沒有兩樣,這是她站出來爆料的主要原因。如果吳佩蓉和洪耀福一樣,認為這是一群人在「練肖話」,只坐在那裡旁觀,張天欽的東廠大計即可能得逞了。
論民主信仰,洪耀福真的不如吳佩蓉;論識人之明,蔡英文也不如吳佩蓉。用「練肖話」的方式治國,是民進黨沉淪的主因





聯合報社論╱葉俊榮解方:原來「拔管」變「拔蔡」


2018-09-14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長葉俊榮。 記者陳柏亨/攝影



選在張天欽為「東廠事件」辭職當天,教育部葉俊榮宣布了「拔管事件」的解決方案,一則有效地分散了張天欽案的注意力,二則強化了民進黨政府絕不認錯的形象葉俊榮的「解方」重點有二:一是遴選會須重啟第二階段的遴選程序,二是遴選會應先決議,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是否迴避或解除遴選委員職務。換言之,依教育部重新認定的遴選「瑕疵」,從管中閔移到了蔡明興身上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轉變。教育部原來的「拔管」決定,都認定管中閔對獨董身分有所隱瞞或違規,必須剔除其資格。而今葉俊榮的處理,則保留了管中閔的「候選人」資格(但仍拒絕承認其「當選人」資格),轉而質疑蔡明興的「遴選委員」資格,認為蔡明興應該迴避或去職。鬧了九個月,教育部「拔管變拔蔡」,這真是讓人看了如墜五里霧的髮夾彎!
簡言之,葉俊榮想要維持他「溫和溝通」兼為台大教授的形象,不敢過於蠻幹,因此新方案和前兩任部長「有點一樣又有點不一樣」一樣的地方是,仍要求台大重啟遴選,這是要維持蔡政府顏面,並給教育部一個下台階不一樣的地方是,「拔管變拔蔡」,把資格問題移到蔡明興身上
要台大重啟遴選,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正如遴委會發言人所說,法源依據何在?但若從「不是拔管是拔蔡」的角度看待此事,拔管爭議或許有一個更簡單的解決之道:只需依當初的投票結果,以蔡明興應該迴避而將其投票視為「廢票」,扣除他的一票,重新認定管中閔的當選資格。由於管中閔在該輪投票獲得十二票,領先第二名候選人陳銘憲有三票之多;亦即,蔡明興的一票不可能改變遴選結局,所以「管中閔為最高票當選人」的結果不變。遴選會若能重新集會,據此回應教育部的「蔡明興迴避」論,台大應有正當理由要求教育部依法發出聘書。
葉俊榮要求台大重回第二階段遴選,其實是強詞奪理;但他要求重審蔡明興的資格,倒提供了一條出路。在法理上,有一個「無害錯誤」原則(harmless error),是指一個決議過程若發生輕微的錯誤,而此錯誤不會損及當事人權利或影響實質結果,則此輕微錯誤不構成原案件須重新審理或取消判決的依據
事實上,此一法理在我國的法律上已有普遍適用例如《公司法》第一八九條第一款規定,如發生當事人認為程序或決議方法有誤,訴請法院撤銷原決議,但法院認定「其違反之事實非屬重大且於決議無影響者,得駁回其請求」。葉俊榮若認為遴選「瑕疵」在蔡明興而非管中閔,而蔡明興迴避與否無法改變選舉結果,只算是一個「無害錯誤」;那麼,遴委會不妨借用此一法理,重新要求教育部接受遴選結果,教育部應該沒有理由不接受吧?
教育部從最初的磨刀霍霍,演變成如今的「不是拔管是拔蔡」,顯示整起事件何其荒唐。當初各部會將所有責任歸咎於管中閔一人,從獨董爭議到赴陸講學、論文抄襲,各部會皆裝模作樣地參與意見,炮製出無數罪名,還有勞北檢大陣仗約談各方人士。直到發現當時任內政部長的葉俊榮、教育部長的吳茂昆都中箭,最後李遠哲還來加碼一腳稱「台大沒有能力選出一流校長」,政壇的闇黑勢力難以想像
拔管事件演至今天,與其說台大需要一個「校長」,不如說蔡政府及教育部需要一個「下台階」原因是,台灣社會有目共睹,蔡政府如何利用權勢侵犯大學自主,如何濫用法理拔除異己;明明已犧牲了兩名教育部長,還不肯道歉認錯,非要台大幫它端出一個下台階無論如何,從「拔管」變「拔蔡」的髮夾彎,已證明蔡政府的心虛及理屈;葉俊榮拋出的這球,就看遴委會怎麼踢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