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再啟貿易保護調查 台廠快備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7353/web/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政府蒐集政治檔案的項莊之劍
.聯合報黑白集/ 蔡政府全力圍事 寫下吳茂昆驚奇
.經濟日報社論/美再啟貿易保護調查 台廠快備戰







經濟日報社論/美再啟貿易保護調查 台廠快備戰


2018-05-30 00: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和中國大陸日前才發表聯合聲明,決定貿易戰暫時休兵,並將採取有效措施,以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美中貿易緊張關係似乎得以舒緩。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美國川普總統最近又要求商務部根據「貿易擴張法」232條款,針對美國進口車輛及其相關零組件,調查是否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安全。此舉再度使全球經貿陷入動盪,大幅升高全球貿易緊張情勢。
川普認為,進口車輛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大增,美國車輛產業就業人口則相對減少;而且,由於競爭力下滑,也連帶影響美國產業的研發投入及創新能量,所以有必要採取必要行動。前次美國根據232條款,對進口的鋼鐵產品及鋁製品展開調查,引發軒然大波;這次川普打算如法炮製,針對車輛產業展開調查,可能再加徵高達25%的額外關稅
川普此次的目標並非針對中國大陸,而是歐盟、日本、墨西哥及加拿大等美國主要汽車進口國家,從而引起這些國家的極度不滿。川普主要目的是在討好美國車輛生產大州,例如密西根州及俄亥俄州,以因應11月的美國期中選舉。這兩個州不但是川普2016年贏得總統大選的關鍵州,也是今年11月期中選舉的觀察重點,更是2020年川普想要競選連任總統的關鍵票源。川普此刻展開行動,不但政策宣布得突然,也凸顯出政治操作之斧鑿斑斑。
美國對車輛產業展開調查,也可以對正與美國進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談判的加拿大及墨西哥施加壓力。車輛議題是目前這項協定陷入談判僵局的主要原因,川普另闢戰場,用意不外是壓迫加墨兩國接受美國提高車輛在美生產比重的要求,以此換取未來在232條款下可以豁免關稅的條件。
未來若是加拿大及墨西哥得以避開232條款,接下來就變成是日本及歐盟首當其衝,成為美國這項政策下的最大受害者。所以日本及歐盟除了表示抗議外,也積極準備尋求其他救濟管道。
其實,美國國內對此也有雜音,認為若是一旦加徵額外關稅,會帶動美國國內車輛價格上漲,影響到美國消費者購車意願,從而縮小車輛市場規模。同時,如此也會增加美國國內車輛產業進口外國零組件的成本,進而削弱競爭力,反而可能會傷害到美國的經濟及就業。
未來這項調查的時間可能長達半年以上,台灣相關產業應該及早做好準備,以免重蹈覆轍。以上一回鋼鐵產品的案例來看,台灣依照美方建議,限制進口中國大陸鋼鐵原料,以降低輸美鋼鐵產品的含中成份,政府甚至主動對中國大陸鋼鐵產品展開傾銷調查。但是,迄今我們仍未爭取到關稅豁免,相較於一些主要國家已得到豁免,對國內鋼鐵業非常不利。
未來在232條款下,車輛零組件應是台灣產業受到影響的主要項目。台灣車輛零組件主攻美國售後服務市場(AM),與其他國家有所區別。因為車輛零件種類繁多,能銷售到美國市場的零件,多數是當地生產不符生產成本的產品,加下台灣擅長的車輛零件多屬於少量多樣的產品,未來若是美國提高進口關稅,對於台灣業者的實際影響幅度,有待完整的評估,不可輕忽。
其次,若是對車輛加徵關稅,可能會使車輛銷售量下滑,對於售後服務市場所衍生的衝擊也需納入考量。
所以在這段調查期間,台灣實應利用各種管道,強調輸往美國市場車輛零組件的特性,並不屬於外國車輛供應鏈的一環,非但不會對美國相關產業產生直接競爭,反而有利活絡美國車輛售後服務市場,嘉惠美國消費者。
另一方面,川普的箭頭指向車輛產業,中國則宣布從今年7月1日開始將汽車關稅降至15%,汽車零組件關稅降至6%。未來全球兩大車輛市場的關稅一升一降,勢將改變全球車輛產業競爭態樣,乃至重組版圖,凡此政府及相關業者都應未雨綢繆,預先規劃因應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 蔡政府全力圍事 寫下吳茂昆驚奇


2018-05-30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長吳茂昆請辭獲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初步完成階段性拔管任務的吳茂昆,奇蹟似地挺了四十天!雖然他只堪得到一個權欲薰心、利令智昏的下場,但蔡政府還將會為其蹂躪教育的蠻橫作為付出代價。
潘文忠只能濫權卡管,吳茂昆更能違法拔管。四十天來,整個蔡政府全力圍事,不斷在台灣教育史上寫下「吳茂昆驚奇」。
教育部拔管跨部會議,吳茂昆主導射完箭再畫靶,窮盡洪荒之力羅織罪狀,還不給救濟機會。如此踐踏大學自主,漠視法治人權,吳茂昆可名列台灣教育史冊第一人。
吳茂昆一身爭議,為台灣教育帶來的負面示範,也是史無前例。管中閔被指控的罪狀,在吳茂昆身上更嚴重;吳茂昆捲入的專利、自肥等爭議,則遠非一般教師所能及。
至於政院團隊掩護吳茂昆爭議的詭辭,更讓人嘆為觀止。一句「吳茂昆違法,不代表管中閔可以違法」,道盡其中的政治算計。終於,管中閔的罪狀還只能羅織,吳茂昆所涉違法赴陸,已讓徐國勇再怎麼勇也難袒護了。但台灣的民主法治與教育價值,卻已遭難以回復的傷害。
蔡政府為拔管而連折二個教長不足惜,吳茂昆甘為政治打手而毀學術聲譽亦不足憐,但一齣「吳茂昆驚奇」,踐踏大學自主、毀掉高教競爭力,令人驚心;破壞教育價值,給學子最壞示範,令人痛心
吳茂昆說從沒遭受如過去一個多月來對人格的嚴重汙衊與羞辱;但他去來教育部,台灣也從沒遭受如過去一個多月來對教育的嚴重汙衊與羞辱。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政府蒐集政治檔案的項莊之劍


2018-05-30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日前進行促轉條例人事同意權投票,藍委舉牌抗議「促轉會」與「黨產會」是民進黨政府用來整肅異己的工具。 中央社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預訂月底掛牌,作為重要配套的《政治檔案法草案》也已出爐。在《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和《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相繼上路後,政治檔案法是第三個與轉型正義相關的法案,同時也是促轉條例裡唯一明訂必須「另以法律定之」執行相關業務的法令民進黨推動所謂的「轉型正義」,如此看重「開放政治檔案」,恐怕並不僅僅是基於轉型正義而已。
依照促轉條例和政治檔案法,必須「開放」的政治檔案主要來自兩處:一是政府機關,二是民間團體或私人。先說政府機關部分:民進黨既已執政,相關檔案開放與否,本不成問題。即便有檔案被列為機密、極機密甚至絕對機密,依《國家機密保護法》規定,原核定機關或上級機關即有解密權限,是否開放或集中歸檔,都不需另立新法就可進行。
由是可知,促轉條例和政治檔案法要徵集的「政治檔案」對象,主要還是團體和私人。再從促轉條例所列罰則僅限團體而不針對私人看來,目標當然就是民進黨主要對手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
政治檔案法的母法是促轉條例,但奇特的是,兩者對「政治檔案」的定義並不相同。政治檔案法的開放檔案主體是抗日勝利起到解嚴間與二二八事件及內亂、外患等相關案件的檔案;但促轉條例則包山包海,擴及這段期間個案和體制上的各種檔案、紀錄與文字。
無論何者,由於促轉條例和政治檔案法都賦予相關團體「主動通報」的義務,一旦立法通過,國民黨就必須面對二種抉擇:一是配合調查,整理所有黨史資料後「主動通報」並交出檔案;二則不予配合,坐等相關行政和刑事裁罰。
依促轉條例規定,隱匿、損毀檔案者,可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拒絕將檔案移交為國家檔案者,則處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處罰不可謂不重。即便國民黨選擇配合,自行整理資料後交出,在所謂「政治檔案」十分抽象,兩法又定義不一的情況下,仍很可能挂一漏萬,若要免責,恐怕只能把檔案全部交出
平心而論,過去黨國一體時代,國民黨確實握有不少與政府運作相關的文件和檔案,就歷史研究和保存史料的角度言,這些資料交給政府保管、處理並非不可行。然而募集資料的同時,卻硬要冠上「轉型正義」的帽子,豈非認定持有者就是必須被轉型正義者?這種價值判斷,實與中立客觀的研究態度相左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政府取得相關史料後,恐怕也不會忠誠的只拿來做為「轉型正義」使用,更多的可能,還是政治操作。
茲舉幾個例子:國史館自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即致力於「轉型正義」的史料蒐集,其中「二二八事件」當然是主要標的。去年二二八前夕,國史館公布了「陳儀曾向蔣請兵」,以及「美國官員曾主張助台灣獨立」文件;今年二二八前夕,國史館又公布「美國領事館指出陳儀部隊曾用達姆彈攻擊人民」文件。這些選擇性的片面文件希望達到什麼樣的政治效果,一望便知。尤其美國領事館所指達姆彈攻擊一事,根本無絲毫證據,政治操作意圖一覽無遺
因此可以想見,當國民黨將黨史館所有資料交出後,全部資料都只會變成民進黨政府回過頭來對付國民黨的工具,甚至選擇性「開放檔案」,亦不在話下。更不用說從促轉條例到政治檔案法,向「相關團體」徵集「政治檔案」,已是將私產化為公產的強取豪奪行為了
蔡政府若真有心還原歷史,就別再用「轉型正義」政治口號處理史料,先建立信任,然後認真的把史料交給民間公正客觀處理。若是被深綠綁架,一心只想追殺對手或利用建構自己的歷史論述來獲取政治利益,除了討好深綠,其實誰也騙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