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洛興雅人道悲劇折射了世局現實
.聯合報黑白集/其實她不懂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OPEC減產石油的玄機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OPEC減產石油的玄機
2017-12-03 02: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減產夥伴國預料將延長減產協議。 路透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夥伴國30日召開部長會議,決定將減產協定的有效期間從2018年3月底,延長到年底,並將於2018年6月依據市場實際情況重新檢討。延長協定,當然是為了支持油價;期中檢討,則是怕油價漲太多。此事凸顯出參與減產各國其實是各懷鬼胎,對油價回升「既愛又怕受傷害」。在此種安排下,國際油市出現供給激增及庫存劇減的風險都下降,未來油價仍將在每桶50-70美元的區間內波動。
OPEC這次會議得到多項具體收穫,都與延長減產效期有關。第一,OPEC原本是群烏合之眾,但這次所有會員國卻相當難得地達成一致共識,主要是因為去年11月決定減產之前國際油價僅每桶45美元左右,現在已經回升到接近65美元。各國產量雖減,收入卻增,因此對減產更具信心,未來遵守協定的意願也可望提高。
第二,利比亞與奈及利亞兩國原本不受減產協定約束,現在兩國也被納入協定範疇,雖不必減產,但也不能再超過今年的高峰產量,不致破壞減產協定的效力。
第三,目前期貨市場的淨多單部位達到高點,因此延長協定效期就是向投機客表明減產尚未結束,盡可能使投機多單留在場內,維持期貨市場近期高、遠期低的「逆價差」形態,誘使交易商拋出庫存,以達到削減超額庫存的目標。
第四,油價維持相對高檔,對沙國王儲賓沙爾曼鞏固領導地位、推動經濟改革及阿美石油上市都有利。
為何又要在2018年6月重新檢討協定?採取這種「延長且可能修改」的作法,是在暗示減產協定的內容並非鐵板一塊,強調OPEC並未忽視供給、需求與油價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必要時可以調整產量。因為油價如果因為延長減產而上漲太多,不僅將打擊需求,也會引發其他國家大量增產,因此應設法避免。
但這項協定也凸顯OPEC的脆弱性。首先,俄羅斯能參與減產,比許多OPEC其他會員國都更重要,也使協定的可信度提高。然而俄羅斯最擔心美國及其他非減產國增加產量,使俄國在國際油市的占有率迅速流失;而且俄國經濟的多元性高,油價太高將使盧布升值,對俄國經濟反而弊大於利,這也是俄羅斯堅持明年中必須檢討協定、甚至安排退場機制的主因。俄國一旦改變主意,減產協定勢必崩解,對油價及OPEC造成的負面效應也將更為嚴重。
再者,減產協定最初只打算實施6個月,但現在已延長到兩年。減產愈久,美國及其他產油國便愈有機會及能力擴大產量,OPEC愈是騎虎難下。何況OPEC對美國頁岩石油業者及其他生產者未來的供給能力根本是一頭霧水,油市分析師所提出的簡報也莫衷一是,對2018年頁岩石油增產量預估區間從最低每天50萬桶,到最高170萬桶。OPEC完全摸不清楚對手的實力,這場仗要怎麼打?
最後,也是最不利的形勢,就是以往OPEC一旦拉高油價,全球至少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使供給與需求能夠針對高油價進行因應,包括石油業者開鑿新井,及消費者改變消費行為,如今已是好景不在。需求調整雖仍有時間延滯,但也面臨再生能源及電動車的威脅;至於供給面,目前美國頁岩石油業者對供給緊俏的反應時間已經縮短到6-12個月,何況目前還有許多已開鑿、未投產的油井可以迅速增產,凡此皆使OPEC更難控管油價。
再從市場面看,2018年之後的遠期油價並未與近期油價同步上升,仍然維持逆價差,這也反映市場預期石油生產成本將持續下降,且相信減產協定遲早會崩解。OPEC只看重短期間還算不錯的油價,卻養大了敵人,更鼓勵替代能源持續擴張;利弊得失,已不喻自明。
聯合報黑白集/其實她不懂
2017-12-02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主持P-3C固定翼反潛機成軍典禮,並校閱空軍部隊。 本報資料照片
蔡總統主持P-3反潛機成軍,以「保機任衛,破玄為鋒」的講詞勉勵官兵。詰屈聱牙的講詞,引發外界好奇。原來,該基地電戰單位的隊訓「破玄為鋒,保機任衛」,出典配合中科院研製電戰機的「玄機」計畫,將「玄」、「機」二字嵌入聯內。蔡英文的講稿將上下句對調,「玄機」變成無意義的「機玄」。
這樣的倒置,不知是出自那位幕僚之手。幕僚雖查到「破玄為鋒,保機任衛」之句,卻未弄清原意。所謂「電戰機」,是不親自上場交鋒,而是藉干擾敵方,來保衛友機。幕僚或因這八字讀起來寓意深奧,即寫進文稿;但由於囫圇吞棗,誤將上玄下機的關鍵對調,結果原意盡失。
去年總統府春聯的「自自冉冉」風波,其實也是相同的問題。總統府當然不是刻意寫錯字,而是想要來點古早台味文化,卻因對賴和缺乏認識又不求甚解,抄了有問題的資料就公開發表,結果鬧出笑話。
總統府文稿小組的寫手們,或許閱讀了不少資料,搜集了各種瑰麗文辭;但事實上,幕僚和總統都不曾真正瞭解其中意義。在抗議年改時,退伍軍人即以總統曾說「我是國軍最大靠山」,來抨擊政府背信。勞基法修法爭議中,勞團即以總統曾說「勞工是我心中最軟的一塊」、「台灣勞工問題就是薪水太低、工時太長」,指責政府出爾反爾。
對這些包裝決策的堂皇之詞,要如何認真看待呢?因為撰稿的人和唸稿的人,恐怕也不懂其中的意涵。
聯合報社論/洛興雅人道悲劇折射了世局現實
2017-12-02 23:5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左)十一月廿八日與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右)一同會見緬甸各界領袖與外國使節前先握手。 歐新社
超過六十萬緬甸洛興雅難民,數個月來陸續逃離若開邦,在緬國和孟加拉邊境流離失所;教宗方濟各最近訪問兩國,更凸顯了這齣人道悲劇的難解。洛興雅難民問題,讓各國對緬甸的態度生變,也讓翁山蘇姬的人權光環殞落,更折射出世局詭譎多變的面貌。
過去西方對於緬甸民主運動的支持都集中在翁山蘇姬身上,如今西方對洛興雅問題的譴責也都落在她的身上,她從人權鬥士變成了種族迫害的幫凶。翁山蘇姬雖非總統,但身為國務資政,其權力超乎部長之上,她又是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的黨魁,理應有能力解決洛興雅的問題,但她卻拿不出作為。相對的,她譴責各方違反人道的罪行,卻包括了以原始武器反抗的「洛興雅解放軍」,她讚揚軍方在處理時「非常謹慎使用武力」,也讓人難以苟同。
同情翁山蘇姬處境的人認為,她所能做的本來就有限:軍方掌握了國內、內政與邊防三個內閣部長,且憲法規定四分之一的國會席次必須保留給軍人;她想做的事,屢屢遭到軍方掣肘。但翁山蘇姬基本上是個政治人物,她就不能不懂得權力的運用和取得。三年前,她在緬甸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但現在,三軍統帥敏昂萊成了她最強勁的政治對手,兩人的關係勢同水火。據稱,敏昂萊二○二○將競選緬甸總統,而在未修改憲法前,翁山蘇姬連參選的資格都沒有。
按理說,民主化的緬甸應不會接受由軍人出任總統。但文人執政以來,經濟成長趨緩,社會貧富拉大,許多人反而懷念軍人執政時期。更關鍵的是洛興雅的問題:緬甸絕大多數人是佛教徒,七成為緬族,主流意見不願承認信奉伊斯蘭的洛興雅人取得公民身分,因此支持軍方強硬處理。軍方越強硬,敏昂萊的國內聲望就越高;而翁山蘇姬為了爭取民意支持,也被迫強硬,卻受到國際社會的批評,並變成了軍方的擋箭牌。
敏昂萊目前炙手可熱,上周見了習近平,這周見了教宗。大家才知道:緬甸當家作主的人是軍方,而不是翁山蘇姬,也不是總統。國際社會現在也逐漸了解,洛興雅的問題有其歷史及社會根源,而非表面所見的那麼簡單,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與軍方打交道。教宗訪問時,刻意不提「洛興雅」一詞,就在避開敏感情緒。
緬甸民主化的頓挫,可見一斑,這又與大國博弈密不可分。先前,中國大陸與緬甸軍事執政團關係密切,這是因為西方實施經濟制裁,施壓民主改革;俟民主化啟動,翁山蘇姬和執政黨自然親向西方。北京後來積極邀請翁山訪京,重建中緬關係,也只勉強打了平手。但洛興雅問題爆發,給了北京難得的機會。趁著西方一面倒譴責緬甸政府,大陸表示理解該國處境,願意協助解決。於是,我們看到大陸外長王毅穿梭孟加拉與緬甸之間,提出「三階段」處理方案,從中促成了兩國簽署難民遣返協議。儘管西方批評這項協議只是空殼子,緬甸並沒有給予歸來的洛興雅人公民權與永久居留權,他們甚至回不去自己的村莊,不少人也擔心回去會遭不測,根本不願回去。
無論如何,北京至少協助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也願意提供經濟協助。此舉不僅贏得緬甸好感,其他鄰國包括東協與印度,也認為這是個解決的開始。為此,比起西方袖手旁觀,只會用制裁施壓,緬甸似乎又擺向了大陸。翁山蘇姬在教宗訪問後,立即趕往北京,參加政黨對話論壇,即是一項證明。
各國對洛興雅難民的態度,折射出各方不同的利益考慮,不斷隨時推移。換言之,要有效解決難民問題,不能無視於這些結構性的限制。基於普世的人道關懷,我們應關注難民的苦痛,也期待教宗方濟各此次訪問後,能有效推動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