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0960/web/
.聯合報社論/蔣萬安站出國民黨的大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中正路的住民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貿「以實力論英雄」 台灣安在?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貿「以實力論英雄」 台灣安在?
2017-12-08 03: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部長會議是WTO的最高決策機關,按其規則應該兩年舉辦一次,其功能除了檢討過去兩年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決定未來兩年的發展方向與工作重點。然而自從2006年杜哈談判陷入僵局後,WTO部長會議的成效就每況愈下。2007年理應舉辦的第七屆部長會議,因各國認為談判無進展,召開無意義而竟然冒著違規之嫌直接停辦;2009年後雖然重回兩年一次的規律,但既無法讓杜哈起死回生,也未能對其他議題達成有意義的共識及進展。
2015年的部長會議原本讓各國對WTO的功能又重新燃起些許的希望,第一個成果就是通過了WTO「貿易便捷化協定」(Agreement on Trade Facilitation)。這個協定是WTO成立20年來第一個以共識決通過的多邊協定,意義顯著。同時本次會議另一個貢獻是宣告「資訊科技協定產品清單擴大」(也就是第二代ITA協定)的談判完成。最後一個令人有些感傷的成就,則是美、歐等已開發國家終於發難,直言杜哈回合已經走不下去,應該將其了斷,並探討啟動新的談判取而代之。這個呼籲最終沒有獲得通過,但相較於過去幾年各國假裝杜哈還有希望,至少這種戳破外交辭令,將問題搬上檯面的方向,是WTO擺脫過去另尋希望的開始。
隨著川普上台,這短暫的希望火苗又將幻滅。川普政策說得很明白,未來幾年美國只在意雙邊談判,多邊或區域經貿機制都沒興趣。對於有164個經濟體參與的WTO,美國非但沒有興趣,而且還要搞破壞;川普上任近一年,美國到今天還沒完成駐WTO大使的任命,而過去幾個月更是阻擋了爭端解決機制上訴機構的三個常任法官的任命。上訴機構一共只有七名法官,只剩下四名法官的上訴機構幾乎無法運作,所有案件的審理幾近停擺。弔詭的是,美國迄今從未明白說明其阻擋的真正目的,只是想表達不滿、改變法官任命的方式,還是要摧毀WTO爭端解決機制。美國總貿易代表賴海哲上個月已公開表示,各國不要對第11屆部長會議有所期待。就在這種疑惑、無力的氣氛下,本周日的部長宣言,大概會充滿軟弱無力及空洞的呼籲,也意味著未來兩年WTO很難順暢運作。
無論美國用意為何,都對WTO所剩不多的功能造成衝擊,更會破壞WTO一向自豪的「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經貿體制,回歸到「以實力為基礎」的運作模式。然而更大的風險,在於全球經貿體制回到「以實力為基礎」所引發的問題,往往要在經貿不景氣時才會浮現;然而按照WTO的估計,今年全球貿易成長率將會是去年的三倍,明後年也一樣看好,因此潛在後果雖然嚴重,但既然貿易持續成長,經濟表現依舊亮眼,加上都有國內問題要煩惱,甚至認為憑實力辦事沒什麼不好,就沒有國家想做對抗美國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角色。簡單的說,近期全球經濟復甦,反而可能成為美國毀滅WTO與世界規範體系的幫凶。
對台灣這種實力不如人、要靠規則保護的中小型經濟體,當大國都不講規則、不談價值,只看實力時,未來的經貿環境之險惡已不難想像。我們加入WTO已經15年,但似乎仍不具備串聯志同道合的國家力守底線的能力,因此要有危機意識,擺脫一切障礙,全力尋找如CPTPP等其他區域性的保護傘,是所剩不多的選擇了。
聯合報黑白集/中正路的住民正義
2017-12-07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法院通過促轉條例後,外界質疑全台名為「中正」的路名都將因此更名。 本報資料照片
「轉型正義」口號勢不可擋,現在還有了法律依據。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教育部長帶頭示範何謂政治正確,迅速聲稱將和地方政府研商「依法適度」將學校更名;直到行政院出面滅火,教育部才又改了風向。專司教育大計的領導官員如此作風,可看出國事所託何人!
行政院發言人說,轉型正義不是為了製造社會對立,這話是對的,但不知政府高層是否心口合一。僅僅教育部的例子已點燃了一片「打倒中正」的野火,各種謠言紛紜,包括全台各地凡名為「中正路」者是否都要更名。如果真的執行下去,別的不說,從戶政事務所到郵局便可能忙上數年,行政資源浪費難以想像。這就是民進黨政府送給中正路住戶的住民正義嗎?
矯枉過正,必適得其反。當年國府為樹立統治權威,各地可見蔣中正銅像,日後招來不少屈辱。相當程度上,民進黨能走到中央執政的今天,正可證明當年的過度威權日久必生反效果。既然如此,民進黨何必急於走向「新威權」道路?各地畢業於中正國小、介壽國中、乃至中正大學的學生,在校時未必感受到校名帶來什麼威權遺毒,但如今更名之說傳出,不是反而攪動眾人興起護校的念頭嗎?
「促進轉型正義」風風火火,但於當今執政者的行動正當性,顯有水之載舟覆舟雙面效果。一例一休之修法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正義喊得越大聲之時,且想想地址在中正路上的住民正義!
聯合報社論/蔣萬安站出國民黨的大問題
2017-12-07 23:54 聯合報聯合報社論
一例一休修法,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右)發言超過2小時,一「站」成名。 本報資料照片
在勞基法戰場上,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在衛環委員會的「驚天一站」,讓藍營士氣大振。在促轉條例一役,他主張以「面對」代替黨內其他人主張的「私了」或「力抗」,也展現不同作風。傳聞蔣萬安可能在台北市長一役挑戰柯文哲,雖未確定,卻也因此聲勢水漲船高。蔣萬安的表現,固然為他個人贏得佳評,卻也暴露了國民黨扮演在野黨角色仍流於老套,必須調整戰略。
不止蔣萬安,藍營女立委馬文君在獵雷艦案也有出色的表現。馬文君雖首度進入國防委員會,半年來卻一再揭發該案關鍵性內幕,把弊情攤開在陽光底下。儘管關鍵證據在握,但她質詢不慍不火,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表現穩重。相形之下,國民黨因為忌憚馬吳在此案中的角色,沒有利用此議題全力發揮,顯得可惜。
從勞基法到獵雷艦案,皆凸顯國民黨的問題在:計算太多,而是非太少。勞基法之役,國民黨中央原本沒有明顯的戰略計畫,甚至一度傳出黨高層想要接受民進黨的條件,用《促轉條例》草案之擱置來交換藍營對勞基法修法的支持。無論內情為何,顯然國民黨並未掌握民意的脈動,亦未認真對待;若非少數立委堅持,該法可能早就輕騎過關。
會出現這樣狀況,主要就是國民黨仍未意識到自身的在野角色和戰略位置,更未想到選民的期待,滿腦子還是傳統的協商、利益交換思維,才會錯將戰術考量當成戰略價值。缺乏核心價值,抓不住是非和民意,正是國民黨遲遲無法再起的最大障礙。吳敦義和賴揆見面時,還對勞基法修法大加肯定,這教前線如何應戰?同樣的例子,也出現在「罷昌」事件上。國民黨雖支持罷昌,卻不願拿出具體行動,僅說「授權地方黨部處理」。想要兩邊討好,結果就是兩邊都無法討好。
國民黨今年歷經黨代表、黨主席、中常委、中央委員、地方黨部主委等選舉,可謂「邑鬥不斷」;但在黨對黨的「寇戰」來說,卻顯得蒼白無力。民進黨施政,民怨重重,但外界卻看不到國民黨的努力,它當然無法因此加分。以勞基法之役為例,原本應帶頭衝鋒陷陣的將領,或後方運籌帷幄的黨中央,卻差點成了黨團征戰的煞車閥;如此,當然只會削弱黨內的戰鬥力量。
儘管國民黨面臨黨產被清算、組織被瓦解的窘境,但這其實是它重新整頓的契機;最嚴重的問題是,它無法隨著大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心態,卻一味抱殘守缺,以過時的心態來經營政黨。在朱立倫、洪秀柱時代,秘書長常常放下身段主動對外說明政策;但吳敦義上任後,又走回封閉式系統的老路。這樣的運作,表面上是打「安全牌」,卻少了溝通,少了冒險,更少了衝勁。
表面上看,蔣萬安的兩小時一站,讓他一夕間往參選台北市長又更近了一步;但要說他將是個有潛力的候選人或勝任的未來市長,似仍嫌早。這也就反映了國民黨人才培育的問題。除了蔣萬安,國民黨已表態或被點名參選台北市長者,已接近十人,其中不乏過去的政治明星或黨政高層。相對的,南部縣市則呈現乏人問津的景觀,高雄市甚至要仰賴淡出政壇甚久的韓國瑜披掛上陣。原因無他,台北市基本盤傳統藍大於綠,當選的機率較高;至於荒漠般的南部地區,國民黨從未想到要去賣力拓墾,棄當地藍營支持者於不顧。這種「畏苦怕難」的現象由來已久,優勢選區大家搶破頭,劣勢選區人人退縮卻步。自己都不肯辛勤耕耘,能怪民眾不支持嗎?
從蔣萬安的一站,國民黨應該看到的是:「鬥志」才是政黨的靈魂。從馬文君的追弊,則要看到:日常的耕耘是積累戰功的最佳方式。國民黨已落得被一路追殺,若還想當太平紳士,那真是做白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