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空汙 別讓全民「以肺換電」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0688/web/

.聯合報社論/獵雷艦變噩夢,潛艦國造希望何在?
.聯合報黑白集/「法律人」是讚是貶?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空汙 別讓全民「以肺換電」







經濟日報社論/改善空汙 別讓全民「以肺換電」


2017-12-01 03: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10月以來中南部的空氣品質持續惡化,近日更出現紅爆(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空氣品質指標(AQI)甚至逼至160,連北部也淪陷達到橘色警示(對敏感族群不健康),預測雲林以南的紅爆還會持續數日。專家都說這是「毒氣室」等級的空汙,典型「境內汙染」,已經嚴重到引起民眾的恐慌和憤怒。
面對民眾怨聲載道,環保署不是打高空,就是束手無策。例如,空汙前八小時預警制失靈,環保署長李應元表示會增強預警密度,讓民眾能提前因應。殊不知民眾在乎的是空汙為何愈來愈嚴重,而不是減少戶外活動等等無奈的選擇。講到汙染源的具體因應對策,環保署還不著邊際地介紹馬德里、北京、倫敦有不同管制措施,好似環保署至今還在「研究」階段。接著,政府又向全民拜託,每人省電1,000度,即可節省一座火力發電廠,好像不知道台灣的電費是全世界最便宜,民眾怎會省電做功德?又建議盡可能搭捷運,卻忘了台灣的油價也是最便宜,中南部騎機車比較方便省錢。也有說台北的捷運網絡的便利,主要是因為工廠都移到別的地方去了,不知是否暗示廠商出走也是解決問題的良方?因此,面對空汙,環保署說需要國民共同盡責任,好像政府的政策錯誤不必負任何責任。
倒是李應元署長提出兩年減少20%(基準年為104年),105年減10%、106年減20%,總共四年要減50%,若明年520沒有完成空汙紅色警戒日數減量20%,會負起政治責任的宣示,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卻又令人為他的仕途擔心。
其實空汙惡化的原因很清楚,就是「非核家園」所導致;尤其發生815停電事件後,行政院長打包票「不缺電」,在天然氣第三接收站受阻,離岸風電和太陽光電等綠能建設落後,核一、二廠又將在2020年如期除役的限制下,台電必須以燃煤發電「火力全開」,使得燃煤發電比率目前已經超過45%,2020年更會增加至50%,空汙和排碳量當然有增無減。難怪最近國際組織公布的「全球氣候風險指數」評比,指出台灣的氣候風險指數高居全球第七名,顯示台灣因極端氣候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及財產損失正大幅增加。國際減碳評比「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也因減碳、發展再生能源、能源使用及政府減緩氣候變遷政策上的表現不佳,而落居倒數第七名。而為了實現2025年非核家園,民眾至少還要繼續「以肺換電」,並付出健康受損和生命縮短的沉痛代價。
因此,如果要徹底解決空汙和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問題,釜底抽薪之計就是蔡政府應當誠實、務實地檢討非核家園這個政策目標,並提出清晰的「路徑圖」。首先,非核家園要在未來八年內實現燃煤發電30%、天然氣50%和綠能20%的目標是否不切實際?要兼顧「不缺電」、「減少空汙排碳」又「不漲價」是否過度美化?綠能要提升到兩成非常困難,且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穩定而難以做為發電的基載,電業法修正後,業者對於「綠電直供」興趣缺缺,顯然不是核電的替代品,遲早也會面臨民眾基於生態保護、嫌惡設施等等抗爭壓力,更不是不缺電的解方。
火力發電的空汙和溫室氣體排放一定比核電嚴重,只會讓台灣環境品質惡化,民眾忍受度遲早會消耗殆盡,必然不願意在未來三年內繼續以犧牲健康,來換取遠在天邊的非核目標。而蔡政府又宣示電費不漲,民眾自然缺乏節能誘因,需求面管理注定無效,電力供給必須有增無減的壓力只有愈來愈大,無異是作繭自縛,怨不得人。
因此,我們建議環保署,乃至於行政院的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不必對非核家園有何懸念,反而應以環境保護為核心價值,馬上對所有的固定汙染源和移動汙染源,採取具體而有效的減少空汙和排碳對策,唯有「走正確的路徑」才有可能實現理想的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法律人」是讚是貶?


2017-11-30 23:4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質疑慶富集團將2015年1月向高雄銀行貸款的6個月「短期周轉金」用於增資,靠著假增資來辦理聯貸。 記者王騰毅/攝影


立委黃國昌罷免案,正反力量各自較勁。最新出現了「法律人全力相挺」,據稱有五百位律師、法學教授連署挺黃,謂「優質立委」應留在立院。
黃國昌爭議性高,褒貶不一,選民自有評價。姑且不論罷免案如何,且看「法律人相挺」之號召,已展現出饒富趣味的意涵:「法律人」是怎樣?意味著自我認知比一般選民水準較優,堪當民意引領嗎?這符合社會大眾的認知嗎?
法律人,論職業取向,粗淺的社會印象不外乎:律師很會賺錢,嘲諷律師死要錢的笑話不計其數;法官判人生死,但恐龍的程度也令很多民眾咋舌;法學教授意見特多,有好為「國師」的,也有自曝爭升等商務艙不成而引發筆戰的;檢察官手握起訴大權,但定罪率低也常受議論。當然,法律人最受注目的公共形象,是台灣連出三位法律人總統,還有人貪腐入獄。有的總統下台引發政黨輪替,換言之,曰法律人總統拖累了整個黨,並不為過。
所以,法律人的社會形象,與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之間,落差頗大。這從職業聲望度的起落,也可看出端倪。大學的法律系入學分數或許仍居高不下,主要是錢與權的職業前景還是十分誘人。但「法」之本意在維持公義,源起於天秤「去不平」,仍存在於法律人的自我期許或社會形象中嗎?
「法律人全力相挺」一事,對於被挺的當事人是加分或減分,自詡「法律人」者或可再多想想!

聯合報社論/獵雷艦變噩夢,潛艦國造希望何在?


2017-11-30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海軍已召集律師團研議慶富違約後獵雷艦案走向解約的法律程序。圖為在義商Intermarine手上的首艘獵雷艦船殼。 圖/慶富提供


經過一個多月喧囂,海軍獵雷艦案確定將在十二月八日正式啟動解約。這項曾被視為民間參與國防工業里程碑的計畫,如今不僅新船落空,廿多名軍官被記過懲處,更造成公營行庫一百多億元損失。儘管蔡總統宣示「國艦國造」政策不變,但獵雷艦計畫五年心血只換得一場空,若政府心態和執行方式不改,預算高達兩千億的「潛艦國造」難保不落得同一下場。
自造獵雷艦計畫當初雄心勃勃,如今卻淪為國家錢坑,難道都只是慶富之過?慶富公司原經營造船數十年有成,因而能爭取頂尖外商結盟,取得海軍標案;如果獵雷艦案能順利完成,對於本國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升級將大有助益。遺憾的是,陳慶男以五億資本額取得三五○億獵雷艦案後,卻得了「政治大頭症」,四處承包與本業無關的工程,終告周轉失靈,甚至作假詐貸,成為人人喊打的「奸商」。陳家父子固應受到嚴厲譴責,但身兼造艦業主及商業秩序管理者的政府讓他們倖進得逞,當然也應負執行不力及監督不周之責。
案發後,外界才驚覺,獵雷艦的聯貸原來缺乏「三方機制」;軍方和銀行之間根本資訊不互通,才讓慶富有上下其手的偌大空間。聯貸銀行絕非首度承作公共標案貸款,照理不應不和軍方互相照會;癥結就在,軍購案一向具有高機敏性,國防部不願「外人」知道內情,銀行也不願接受軍方那套測謊、監聽、報備等重重管制。也因為這樣的本位主義,造成監督的制度裂隙,讓慶富可以矇騙銀行搬取貸款。
蔡政府上任後不斷強調國防自主,但對此案的處理,卻顯得疏怠。早在去年下半年,立委即對慶富財務運作陸續提出質疑,今年媒體更連續披露詐貸事證。軍方看到相關報導,向金管會詢問,卻不斷碰壁。當時的金管會主委李瑞倉,先前擔任的,正是率先替慶富作出履約保證的高雄銀行董事長。李瑞倉對自己親自經手的案件,反應如此遲緩,當然有虧監理職守。
再看綠營,一開始對此案的態度不是思考如何止血,減少對金融及國防的傷害,反而如獲至寶將其打成「馬政府弊案」;沒想到最後案情逆轉,火勢竟回燒到自己身上。包括行政院、工程會、高雄地檢署觀風望向不惜自辱的醜態,宛如現代版的「官場現形記」。行政及司法體系這種上欺下瞞、你遮我掩的態度,正是台灣政府失能的病根,如果政府內部罔顧專業和行政中立到這種地步,什麼「國艦國造」、什麼「國防自主」,結局都將只是一場華麗的呻吟。
在獵雷艦案鎩羽後,蔡政府沒有任何深刻反省,蔡英文只一味強調國艦國造還要繼續;這種輕率的態度,難道以為虧賠一百多億元的弊案,只是一陣霧霾吹過?尤不可忽略的是,獵雷艦案這波弊案,對軍心士氣傷害極大。歷年參與獵雷艦建案的軍官們,幾乎全數遭到株連懲處,不可避免會引發寒蟬效應。當初被認定正確的舉措,只因為執政者更迭,一夕全都淪為今是昨非;這看在年輕幹部眼中,自然不願再投身於風險高昂的計畫部門。建軍人才弱化的結果,與廠商議價磋商,可能吃了悶虧還不自知,這當然是另一種噩夢。
比起決定解約的巡防艦和獵雷艦,蔡總統力推的「潛艦國造」預算高達兩千億元,其間牽涉的技術度和困難度都更高,未來勢必遭遇更險惡的挑戰。在政治上,藍綠政客競相以摧毀對手為樂,對國家利益和國家目標毫無顧惜之心;在社會上,民眾因經濟遲滯而充滿怨忿,對任何疏失都抱持「零容忍」的態度;在軍中,小丑式的浮誇演出當道,忠勤耕耘的人才反成為代罪羔羊。這些,恐怕才是國防自主的最大隱憂。試問,一個連共同意志都無法凝聚的國家,能談什麼「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