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自民黨贏選戰 沒贏民意

.誰讓一對多看護試辦夭折?
.長照非醫療行為 不宜納健保
.聯合筆記/自民黨贏選戰 沒贏民意
.環評修法 環保價值納決策
.大學各有特色 如何能排序?
.我是保全 我只求一點尊嚴
.重陽敬老金 不是施捨







聯合筆記/自民黨贏選戰 沒贏民意


2017-10-14 03:45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眾議院大選投開票倒數10天,整理幾家日媒所做民調可看出,目前選戰由首相安倍晉三(左)領軍的自民黨占優勢,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右)領軍的希望之黨陷入苦戰。圖為日前兩人參加的各黨黨魁辯論會。路透




日本眾議院選舉廿二日投票,現階段看來,自公政權可望繼續執政,則這場選戰對日本政治最大的變化,在於最大在野黨民進黨遭希望之黨與自民黨夾殺,很可能走入歷史,日本政治生態將更加右傾。
民進黨過去廿年一直是日本最重要的在野勢力,前身民主黨更一度執政,民進黨的起衰反映了自由派在日本發展的困境。
日本戰後國家體制受美國改造影響,形成自民黨一黨獨大格局,直到九三年細川非自民聯合政權才首度突破僵局。細川創立了日本新黨,現任民進黨主席前原、希望之黨主席小池、立憲民主黨主席枝野都在當時嶄露頭角。但日本新黨與聯合內閣壽命一樣短暫,不到兩年便瓦解。後繼的新進黨整合日本新黨在內六個在野黨,三年後又分裂成六個黨。一九九八年民主黨出現,日本才有一個大且穩定的在野黨。
日本自由派內涵近似社會民主主義,因早年日本社福基礎穩定,經濟起飛,讓自由派一直難以伸展,直到泡沫經濟、日本人口結構改變,才讓在野黨出現挑戰自民黨的空間。但○九年執政無疑給民主黨與日本帶來了災難,缺乏經驗的民主黨左支右絀,三年耗盡十年累積民眾的信賴。
日本與台灣條件相似,島嶼國家、仰賴自由貿易、能源盡乎全靠進口,這些先天條件迫使民主黨執政後修正主張,立場搖擺漸失民眾信任。台灣缺乏內需市場,比日本更沒有選擇空間,卻喊出非核家園,日本各界都在看台灣如何做到。
回到民主黨的發展。丟失政權的民主黨為了再次與自民黨抗衡,去年合併多個政黨成立民進黨,成員涵蓋改革派到保守派,反讓民主黨的民主中道偏左路線變得模糊,過去一年,民進黨內部在重大議題上總是意見分歧,分裂或泡沫化都不令人意外。
經過這次選舉的清洗,民進黨的分歧分裂成不同政黨,保守偏右投靠希望之黨,偏左成立立憲民主黨。雖然希望之黨可望補上民進黨第二大黨的地位,但日本政局內涵已經改變,原本左右仍可對抗的局勢將轉為兩大右派對一個弱小左派。而從民調反映多數民眾對修憲仍有保留,對自民黨政策立場也有疑問來看,選舉結果呈現的新民意,卻反而可能拉大政局與真正民意的差距。



誰讓一對多看護試辦夭折?


2017-10-14 03:53 聯合報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台北市)

長照是許多家庭的難題,要做到照顧者不離職,又不倚靠外籍看護工和機構照護,居家服務人力一定要足夠。圖/本報資料照片



小英總統如火如荼推動長照2.0欲提高國人使用居家服務、日間照顧等社區長照資源,降低對外籍看護工的依賴。過去五年間,來台外籍看護工平均每年增加四千多人,卻在一○五年間暴增三倍至一萬三千多人,總人數突破廿四萬大關,年增幅創十年來新高,而今年至八月底已增加九千多人,一○六年恐再刷新紀錄,等於重重打了長照2.0一大巴掌。
台灣目前約有七十六萬失能、失智及身心障礙者,其中僅約一成五使用長照服務,三成聘僱外籍看護工,逾半數皆由家庭獨力照顧。要感謝有一群外人撐起長照半邊天,讓我們能「照顧不離職」還繼續工作。外籍看護工已不是次要長照人力,而是主要人力,但政府卻始終規避。
主責外籍看護工管理的勞動部,從未提出前瞻性政策。猶記有次在立法院會議,本會代表詢問勞動部官員,已占九成外籍看護工的印尼動輒以漁事糾紛威脅凍結輸出,因應對策為何?官員答覆「已往柬埔寨和緬甸媒合」令人傻眼,再追問「若東南亞經濟起飛沒人再願意來台,下一步要到非洲找人嗎?」
勞動部對外籍看護工爆炸性成長束手無策。因此,有弘道基金會等民間團體於四年前申請「外籍看護工外展服務」創新計畫,嘗試外籍看護工改由民間團體聘僱、提供宿舍、強化訓練及後援,以走動式的鐘點計費服務方式,提供一對多戶的服務方式。一比一家庭照顧人力,或可變為一比多居家服務,提升單一外籍看護工的人力效益,不失為降低外籍看護工仰賴的一種可能性,也有助改善血汗外勞狀況。
本會一○五年九月間受邀參與勞動部第一期三年試辦計畫期滿檢討會議,當時就發現,不同民間團體因為先天條件及對本案投入程度不同,而有成效差異。試辦方案的精神,應該是小規模、不設限、測試問題及成本效益評估,特別是失敗的經驗。但政府限制太多無法達到上述試營運目標,且財務及盈虧由民間團體自負,實在苦撐難行。
勞動部當時答應以「降低對外籍看護工的依賴」為前提,當作檢視本案重要指標,會有更多鬆綁與協助,增加專家學者顧問輔導,三個月召開一次滾動式修正會議。但勞動部食言,至今沒再開過任何一次會議。
面對外籍看護工的鴕鳥心態,才是最大問題。台灣每年外籍看護工聘僱創造外匯約五七六億元台幣,勞動部堪稱全球最大外籍看護工仲介單位,卻不見任何與長照2.0接軌的前瞻性政策。更甚者,勞動部每月從外籍看護工家庭收取兩千元就業安定費,每年累計約五十億元就業安定基金,但亦始終不理會要求將此經費投入長照就業支持與創新的呼籲。如今,一對多外籍看護工試辦失敗,是誰之過?答案不言而明。

長照非醫療行為 不宜納健保


2017-10-14 03:57 聯合報  呂建德/台中市政府社會局長(台中市)

政府積極推動長照服務,希望減低國人對外籍看護的依賴,卻面臨培訓的照服員大量流失的問題。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二日民意論壇「把長照納入健保」一文,建議以醫療體系解決長照問題,筆者認為,醫療與長照提供之照顧有其區別,若將長照納入健保用醫療併吞長照,只是將衰老定義成疾病,進一步深化醫療化的問題,勢必為長輩的照顧帶來另一場災難。
為了讓長輩能在社區或家中安居,如何給予老人與照顧者足夠的照顧與協助,是推動長照體系最主要的目標,而長照2.0亦將原本的八項服務擴展到十七項,就是期望能將不同的照顧需求涵蓋進去。
然而,「把長照納入健保」的想法卻是大開倒車。德國一九九四年將長照從健康保險中獨立出來,設立長期照顧保險,即是因為健康保險主要在於處理「疾病風險」,也就是治癒疾病,由醫師主導。而長期照顧則是要解決「照顧需求性」,這類的照顧需求性不一定由醫事人員解決,甚至家屬也可以承擔這類照顧需求,這使得老人及其家屬長期都將面臨長期的照顧負擔與支出。而照顧需求性風險是整個社會中的人到了一定年齡皆有一定的機率可能面臨到,因此長期照顧成為了德國社會保險的第五大支柱,幫助整體社會分攤了照護性需求風險。
據此,還是要回歸到一個問題,究竟當人們進入衰老或面臨身體上的障礙,影響原本的生活時需要什麼?而我們又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支持?針對疾病當然需要進行治療,長照卻是從另一個層面—提供持續的照顧—安頓了老人及其家庭照顧者之生活。
如老人失能時,每天生活的起居、飲食、情感支持、家庭照顧者是否有能力照顧、或甚至照顧者有短暫時間無法照顧時該怎麼辦等問題,都不是醫療體系所能解決的,更不是換個定義化約成醫療問題就能迎刃而解。況且,若長照能給予適當照顧,也能減少老人就醫的機會,相對的讓醫療支出降低。
長照是在補足醫療之不足,不論健康、亞健康或失能失智,都應該要有適當的照顧服務,讓健康老人維持健康、亞健康老人延緩進入失能、失能失智者也能不離開原本生活的社區維持有尊嚴的生活,並減輕家庭負擔,才是長期照顧之初衷。

環評修法 環保價值納決策


2017-10-14 04:11 聯合報  宮文祥/東吳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環評法這次修正以「強化政策環評功能,以引導個案開發行為」為目標,並以「增進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角色功能」為修正重點。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目前,環境影響評估法修正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本人忝為留學美國專攻環境法之學者,對於環評法修正問題,提出幾點看法。
第一,有關迴避制度的明文化,固然有其明確性,但其實既有的操作,透過環保署本身的函釋,已然提供一定操作的準據。更為重要的反而應當思考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的設置,其角色與功能的定位、乃至於其組成方式所帶來的爭議。
其次,有關審查結論明定期間失其效力,確實能夠解決當下個案的爭議,但這本就是環評審查定位應有的認識,也就是審查結論的定位,不在於一次審查、永遠搞定,而是應有環境管理上所應採取可適應性管理的概念。換言之,環境影響評估是一個持續性的程序,必須透過前期評估、過程監控、事後追蹤,更結合環境科學的發展,讓環境保護的管理能夠與時俱進。
因此,我國固然沒有如同美國法上有所謂「補充性環評」制度,但既有的行政程序法對於先前處分的合法廢止,應可提供主管機關若願意積極任事上的參考與依據。而更為重要的是,應當省思既有的環差分析及對策檢討報告,乃至於變更內容對照表,是否有廣開環評程序後門之嫌。
至於加重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角色功能,有別於回歸權責應有所相符的制度設置,固然有其美中不足之處,但這部分至少在論述上體現了、也回應了當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能夠真正的將環保價值納入決策中,這樣具課責性的制度也才是進步的制度。
另外有關顧問公司的規定,其實更重要的是應當釐清與建立其與委託業者以及其與環評主管機關間的應有關係,以期正面處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的問題。
此外,面對政策環評的正視,確實也直指環評制度所應建立層級化的概念,要否不然,空有原本區區一條的規定(環評法第廿六條),何以能夠完整此一制度架構的建置。不過,正也是因為政策環評同樣也是環評,在草案的規畫下,政策環評一如既有的規範,似乎仍只是報院核定,實難等同於應有的實質審查。相關的參與程序似乎仍需透過辦法等下位階的規定來做規範。
最後,在個案環評與政策環評都存在的爭議,便是評估項目有著相當的不確定性。如何透過一定的程序(如:範疇界定)能夠明確化,避免過程中,甚至事後,因著不同人主張應將特定項目納入環評項目,導致程序的反覆,甚至不必要的繁瑣,要否不然,目前實務的運作實有違反法明確與法安定的要求。
對於環評法修正草案,確實應該予以讚許,也期待能夠一解目前在環評運作中所面對的諸多問題,更要佩服主事者的勇於任事。期待我國的環評制度能夠從原本步履蹣跚的拼裝車,搖身一變,成為可長可久、電力滿載的電動車,讓台灣的環境保護深化於每一個主管機關、每一個開發業者,以及每一個國民的思維與生活之中。

大學各有特色 如何能排序?


2017-10-14 04:15 聯合報  劉源俊/東吳大學名譽教授(台北市)

QS 2017年「全球大學學科領域排名」,台大、清大分居全球27、30名,還贏過美國哥倫比亞等名校。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十多年來,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好些大學被THE、QS與ARWU「三大排名」弄得終年緊張兮兮。
探究這三種排名設計的指標,不難發現它們都注重學術聲譽、論文發表與引用、國際化程度等,其實只適用於研究型大學。三種排序,除了最前約二十名外,互有前後—這容易理解,因為用不同指標與加權模式計算出來的「分數」,當然不同。
研究型大學既然相拚作研究,以研究成果評比高下,倒也無妨。但與其排名,不如評等;又與其按直線量尺,不如按對數量尺評等。單就研究成果論,則全世界的五、六萬所大學中,第一等大學約莫二十所──它們在各種排名下均名列前茅;第二等約兩百所;第三等約兩千所;第四等約兩萬所;其餘不必列等。目前台灣地區諸大學中,只有台大屬於第二等,其餘多所屬第三等。同屬第二等的大學,中國大陸約七所,香港有四所,新加坡有兩所,日本、韓國各約三所。
我國《大學法》第一條揭櫫大學的五項宗旨—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這五項宗旨應為所有台灣地區大學共同努力以赴的目標,但並非指每一所大學都要「五項全能」,著重點當取決於該所大學的設立旨意、背景與環境。大學應各自發展特色,多元而共濟。一所大學若只重視其中之一、二項,是過於狹隘;若重視三項,當屬正常;若兼重四項,是為優秀;至若五項皆取,則勢難兼顧,不如割愛。
世界上的大學各有各的屬性,固有菁英型、普通型、技術型之別;又各有各的傳統、聲譽、生態與教育方式。一所大學的良窳,的確不能遽加定論。
高等教育評鑑的目的當在區別大學的屬性,發掘其特色,以便利學子的選擇;又在品評大學的績效,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
但評鑑的標準見仁見智。有的大學重教學,有的重研究;有的大學重專業,有的重通識;有的大學重學識,有的重德性;有的大學「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有的「教育而得天下之英才」;有的大學貢獻多投入也多,有的投入少而貢獻受肯定。到底哪一所是好校?在特色不同的類別裡,其實各有好校。
查《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歷年對美國大學本科作分類排序,係分為「全國性大學」、「博雅學院」、「區域性大學」與「區域性學院」四大類。
我國國情不同於美國,高教發展的景況更迥異其他地區。如何分類評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不可造次。去年起有《遠見雜誌》竟遽然引進前述應只適用於世界研究型大學排名的指標,稍加修改,施用於台灣上百所大學,加以排名並公諸於世。
其中可議處甚多:首先,無視各大學屬性與辦學宗旨不同的事實。其次,該雜誌的人力、經驗與嚴謹度顯然仍待加強。進一步言,則在井底將幾十隻青蛙按高矮排序,到底有何意義?
商業機構的著眼點不外是為商業利益。但如果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對台灣高等教育的發展引起不良的影響,就必須三思而後行!

仰住戶鼻息...一名保全之死後 只盼能有尊嚴


2017-10-14 04:07 聯合報  簡石庚/保全人員(高雄市)

新北市汐止區發生住戶持刀砍殺保全命案,大樓保全習姓男子遭住戶黃姓男子持刀砍殺,經送醫搶救不治,黃行凶後躲回住處,被警方破門逮捕。警方查扣3把可疑的水果刀,採驗其中1把有血跡反應,將比對被害人DNA。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李奕昕/攝影



近日新北市一件大樓住戶毆打總幹事及一件住戶砍死保全人員的慘劇,筆者看到此事故頗有感觸。
目前從事保全工作者愈來愈多,但保全人員在社會的地位較卑微也較弱勢,很多人看不起保全,總認為保全工作較沒有前途可言。保全人員一旦被公司派遣進駐任何駐點就是受雇者;尤其是大樓就必須百分百聽命於住戶或管委會的掌控與監督,猶須看人臉色、仰住戶鼻息。值勤時更需卑躬屈膝、寒喧問暖,不可得罪住戶,還要處理大樓社區大小事情,壓力不可謂不大。遇到好的住戶對保全人員可能還會給予一些尊重,遇到不好的住戶就可能動輒責問怪罪或處處刁難、投訴保全人員不盡職,讓保全人員難堪,甚至發生類似此事件的毆打砍人事件。
保全與客戶業務的簽約是責任制,所以保全人員的工作性質就是不分晝夜,一年當中不管什麼日子或是刮風下雨,甚至颱風等不可抗力因素都必須出勤,承受莫大壓力與風險,講白一點,此時誰管你保全人員的生死。而最悲哀的是保全人員的薪資可說是各行業中最弱最低薪的一族,工時又長,除了固定的微薄薪資外,沒有什麼加給、加薪、加班優惠或其他任何福利可言。但眾多的保全人員卻仍毫無怨言或陳抗,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盡忠職守。
目前保全人員大多為一時無法找到更理想工作的年輕人,及一些退休退役閒不下來或生活上仍有壓力的中高年齡者居多。雖然薪水不高,或許職業也較為低層,但他們也是如同其他行業一樣,正正當當地靠自己勞力在賺取每一分錢。試想:一個機關團體或大樓社區沒有保全人員的維安守護是潛藏無限危機的,由此可見保全人員的重要性。
請大樓社區住戶、社會民眾給保全人員一點尊嚴、一些尊重,甚或是一些鼓勵掌聲;尤盼政府對保全人員的薪資、工作環境、工作條件能夠重視並加以改善。

重陽敬老金 不是施捨


2017-10-14 04:00 聯合報  胡坤仲/退休老人(南投市)

重陽將至,各地開始發送敬老金。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周遭朋友日前都領到重陽敬老金,縣府六十五歲以上的一千元,市公所七十歲以上的三百元。老人們高興不已,他們是里長親自送到手上,當面說恭喜,祝健康長壽的。我們這里卻是盼阿盼,沒有動靜。打電話去問。里長說重陽節都還沒到,急什麼?
終於在國慶後從里廣播得知兩件事一起辦。一是流感預防注射,一是領敬老金。時間是早上八點到十點,過時不候。
準八點到集會所,已有不少人在排隊了。有人不注射只領敬老金,誰知里長只回一句話:再等等,里幹事還沒來。原來是里幹事發的。預防注射也沒有量體溫,只是拿著健保卡給登記、刷卡,然後一位醫生口頭問有沒有咳嗽、喉痛,針就打下去了。
直到八點半過後,里幹事才現身,隊伍已大排長龍。里長要大家排好隊,把印章、身分證準備好,按順序核章、給錢。原先規定要帶身分證和印章,現場卻是駕照、健保卡都可以,也可以代領,更有人插隊。
拿到錢,有一種「被施捨」的感覺,完全沒有「敬老」的意味,令人感嘆。而沒及時來領的,大概又在你家門縫塞張紙,通知你哪一天到集會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