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不當教授第十一個理由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應務實理性 重建企業信心
經濟/政府應務實理性 重建企業信心
2016-07-06 02: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會上周火速通過新版周休二日方案,為了確保全國勞工都能真正享受「周休二日」,新草案明定,周休二日,一日為例假,一日為休息日,休息日出勤,雇主要多發加班費,且未來國定假日將全國統一,意即原本新政府退還勞工的七天國定假將取消。儘管行政院再三強調,本次修法「進步」且有彈性,不過,從勞、資依舊火大,仍可預期,立法院將成為下一個勞、資與各方利益拉鋸的戰場。
過去,行政院鮮少會把一個各方利益尚未調和完畢的法案送到立法院,部會版送到行政院後,也常一調再調。舉例來說,過去,毛內閣催生《長照保險法》草案時,衛福部原設計的第一類有雇主投保人,雇主、個人、政府的三方分攤比例是6:3:1,但是因工商團體不願讓步,最後在時任閣揆毛治國拍板下,調整為5:3:2。
以往的政府在意多方利益調和,原因是怕未來法案送到立法院後會「卡住」,反而耽誤立法期程。如今,新政府展現不同前朝的行事風格,雖難定論孰優孰劣,但是,對於向來追求穩定、可預期的工商業界來說,一個爭議未見收斂的周休二日方案送到立法院,只是徒增立法過程的不確定性。企業經營最怕的,就是不確定性,只要不確定性太高,直接影響的,就是下一步的投資行為。
事實上,最近影響工商業界下一步投資判斷的關鍵指標事件,正迅速累積,除了周休二日方案爭議外,如早前的核一廠一號機重啟問題,與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也都是影響企業投資信心的關鍵指標。一號機問題,牽涉到政府如何務實確保台灣電力供需;空服員罷工,則讓企業看出,政府在勞資衝突中的取向、偏好。
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期,就經常給人「偏向勞工」與「反商」的刻板印象,正如同國民黨政府身上那張長期貼有的「重商」標籤一般。過猶不及,作為一個全民、各產業與勞方、資方共有的政府,在面對各方利益衝突時,還是得想辦法站在各方利益之上,找出對台灣最有利的「平衡解」來。
以剛發生的三起關鍵事件來看,政府仍應盡快謀求「亡羊補牢」之道,否則一旦工商業界接連打了負評,政府日後又怎麼執工商業界之手,共同推展五大創新產業,讓台灣經濟振衰起敝呢?有三件事,政府應當注意。
第一, 在電力問題上,政府迄今還是沒有足夠清楚的短中長期計畫,來說服工商業界,台灣今後的電力是不缺的。眼下政府對外界的電力溝通管道,也相當封閉,僅停留在閣揆林全每周四與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固定會晤的電力資訊會議上。試想,台灣還有不少如工商界、公民團體、環保團體等「用電人」,政府如何在周全的電力政策規劃下,逐一消除各方用電人的疑慮,至關重要。
第二, 行政院將勞資爭議未見縮小的周休二日方案送到立法院後,仍應拿出力求法案過關的企圖心,而不是將燙手山芋往立法院一丟,就任其自生自滅。為此,政府仍應持續對立法院、工商業界及勞工團體做實質溝通,讓未來勞工的工作日與放假方式,能及早確定下來,如有不妥,也不應排斥在立法過程中做修改。
第三,當家原本就不容易,順了姑意,常常也是逆了嫂意。政府在處理勞資衝突等爭議事件時,應同步重視勞方與資方,而不是看社會誰的聲音比較大,或是誰看起來比較像是弱勢,就取巧加入,不僅讓政府推動政策容易自失立場,也讓沒拿到糖果的那一方,心中有怨。任何政策不可各方討好,但只要對整體社會有利的,就應勇於承擔,盡力溝通,務求落實。
聯合/不當教授第十一個理由
2016-07-06 02: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廿多名大學生日前教育部抗議,要求廢除「學習型助理」,
除朝教育部丟雞蛋,高呼「學習臭雞蛋,還給教育部」,
政大社會所學生高若想竟在高教司專委王淑娟頭上捏爆雞蛋,蛋汁流滿王女頭髮(圖)。
聯合報資料照片
本報民意論壇昨日刊出「更多你為何不要當大學教授的理由」,任職政大的作者臚列十大理由。好巧,昨日新聞頭條乃政大學生蛋砸教育部專委事件,輿論譁然,有學者憤而要求政大將自己從校友除名。學界勸人勿當教授,看來可加上第十一條理由了。
青年學生熱血抗爭,民眾縱然看法見仁見智,對年輕人通常多一分包容。但台灣的太陽花學運效應蔓延,有些學生把「革命有理」運用至無限上綱,各種社運無役不與,連和平手段的底線都不放在眼裡,動輒對公務員砸鞋、擲蛋,甚至召人包圍公署……。
這次事件,論目的論手段,能引發多少共鳴?學生身分本已是享受著納稅人付出的一種保護傘,故越來越多擔心失業的學生寧可延畢。校方難謂有義務提供工作,將兼任助理的「勞雇型」納入勞健保,已是對勞權訴求的善意回應。至於「學習型助理」,工作界定既排除勞務,本也是學習歷程的一部分,很多學生視為榮譽紀錄,爭取唯恐不及。這次,當抗爭學生理直氣壯高喊「假學習,真勞動」時,他們許多清貧的同學正在就業市場品嘗迫於生計的殘酷滋味,那麼,何者有資格抱怨「真勞動」?
學生自稱滿腔憤怒,就能合理化蛋洗手段嗎?遭蛋洗的教育部專委,沒有她個人的公平正義要維護嗎?把「正義」口號當作侮辱他人行動的護身符,也難怪民眾覺得這種大學生「高攀不起」!
聯合/國安系統失靈遠比誤射事件嚴重
2016-07-06 02: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海軍金江艦誤射雄三飛彈事發多日,政府迄今的處理,都在究責及誤射程序問題打轉;林全更將調查箭頭指向追究洩密,恐已離題太遠。事實上,真正讓人擔憂的是,當天是「兩岸最接近戰爭的一刻」,攸關台海安危的國安系統卻呈現遲鈍及失靈狀態,這是最不該輕忽的一環。
先回顧一下蔡政府對這件史上最離譜的飛彈誤射事件之因應。七月一日上午八時十五分,金江艦誤朝台灣海峽中線發射雄三飛彈;十分鐘後,在洛杉磯的蔡英文總統及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接獲通報,卻隨即繼續參加號稱「爆桌」的僑宴。四個多小時後,蔡英文才在美國以通訊保密方式越洋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聽取國安會副秘書長陳俊麟的「簡報」。
此一期間,理應為蔡總統「代班人」的副總統陳建仁,正出席高鐵南港車站通車典禮;國防部長馮世寬則在博愛營區接見中華民國軍人之友社理事長李棟樑,皆為儀式性活動。至於陸委會,在兩岸熱線中斷的情況下,宣稱在當天下午「啟動各種溝通聯繫機制」,讓對岸收到相關訊息,盼對方勿錯誤解讀此一事件。至於是什麼管道,收效如何,則顧左右而言他。
令人意外的是,與此國安事件直接相關的參謀總長嚴德發,竟似被排除於處理核心之外;反而是不直接掌管國防、國安、兩岸的閣揆林全,卻忙得焦頭爛額。這顯示,新政府分工仍未上軌道,國安體制一片混亂。
發射飛彈實彈,雖是正常軍事演訓項目,卻也是一等一的國家大事;否則,為何歷任總統均要親赴屏東九鵬基地視導?今天的兩岸關係,幾已退回八年前扁政府的冰凍期,軍方竟還任意由士兵朝台海發射實彈,這當然是總統兼三軍統帥必須親自處理的國家大事。那麼,蔡總統及國安幕僚不在第一時間舉行緊急會議,研商影響與對策,卻選擇先參加僑宴,便顯得誤判形勢。
國家元首出訪遭逢國內外大事,在所難免。二○一○年三月北韓擊沉南韓天安艦,東北亞局勢緊張,當時人在帛琉訪問的前總統馬英九正與媒體茶敘,在第一時間即離席召集隨行的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等與國內相關單位連線,了解詳情並下達指令。二○一三年出訪中南美,適因潭美颱風來襲,決定提前結束洛杉磯過境外交行程返台。無論天安艦事件或潭美颱風,均遠不及誤射飛彈牽動台海安全之嚴重;而兩岸互信正日趨走低,溝通管道阻滯,誤射之日又適逢中共黨慶的敏感期;種種負面因素交錯,如何確保對岸不致誤判、進而衍生軍事衝突?
馬英九當年的反應,曾遭逢綠營譏為「反應過度」,然終究是國家元首對大局必要的盱衡。反觀蔡英文,面對重大國安事件,第一時間不思如何及時向對岸傳遞正確訊息,卻先行通知美方,還選擇全程參與僑宴。如此作法,實讓人錯愕。
蔡總統正出訪國外,自不可能正式召開國安會議;但既然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同行,要立即召開臨時國安高層會議,作出緊急指令,並非難事。但這次,蔡總統一行卻等到事發四小時後才舉行,不僅因應遲緩,也是輕重不分。其中原因,如果只是想到國內的軍紀、究責、陰謀等問題,卻未考慮到對岸反應、台海的安全,則國安人員恐怕太過失職。
再說,就算總統無法抽身,也可以授權留守的副總統、國安會副秘書長緊急開會研判事態走向,並規畫相應建議措施供總統定奪。但從陳建仁及馮世寬當天的行程看,當時的情景似接近「群龍無首」狀態。
蔡總統說飛彈誤射「根本不該發生」,這其實是句空話;真正不該發生的是,國安應變機制竟在關鍵時刻失靈而變成空窗。軍人虐狗,民眾可以沸沸揚揚聲討;但誤射飛彈是重大國安問題,領導階層一失神,可能釀成的大禍,要比中士胡亂按鈕嚴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