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5日 星期四

經濟/台灣邁向觀光大國不能只靠陸客

.聯合報社論..五二○演說的四種可能
.聯合報黑白集.如果警察敢……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邁向觀光大國不能只靠陸客




經濟/台灣邁向觀光大國不能只靠陸客


2016-05-05 01: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當前正值台灣政壇的權力交替時期,旅遊業界盛傳,中國大陸決定延續總統大選前限縮陸客來台人數方針,全力對台施壓,使陸客來台議題再度浮上檯面。陸客來不來,對台灣觀光旅遊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各界解讀的方式雖不同,但從陸客來台人數、消費金額就可清楚得知,陸客確實攸關觀光旅遊業興衰。
自2008年7月政府正式開放陸客來台觀光以來,海外來台旅客總數在陸客加持下飛速成長,從385萬人一路攀升至2015年的1,044萬人。其中,陸客占比從不到一成暴增至超過四成。若進一步比較來台旅客每人每日平均消費金額,2014年陸客花費計241.98美元,高於全體旅客的221.76美元,除日本外,美國、新加坡、韓國、香港等中高收入國家旅客的消費力均無法與之抗衡,顯見陸客來台創造的商機,明顯高於他國旅客。
只是,陸客來台購物費用占總消費支出比雖達53.1%,遠高於全體旅客的33.9%,卻主要惠及販售珠寶、玉器、名特產等少數業者,旅館、餐飲、運輸等業者多未能同等獲益,因而常發出不平之鳴,以致於各界對開放陸客來台政策是否適宜時有爭論。
隨著中國大陸於3月20日~6月30日啟動首波限縮令的傳聞甚囂塵上(此一期間只開放16.6萬個名額,與去年同期來台的111萬人落差甚大),部分旅遊業者坦言自3月起已陸續開始讓員工放無薪假,甚至擔心若新任總統520就職演說令兩岸關係愈趨緊張,則7月15日、10月15日中國恐將再實施為期三個月的第2波、第3波陸客來台限縮令,讓開放額度腰斬至8.3萬多人、4萬多人。同時,繼團客來台面臨配額限制轉嚴之後,允許陸客赴台自由行的城市也恐將從47個劇減至四個,重創台灣觀光旅遊業。
就此情勢看來,新政府將兩岸政策的姿態放軟,似乎是減輕觀光旅遊業受創程度的最佳方式。不過,即便能暫時安度政權更迭所帶來的危機,在來台旅客重遊比率從2006年的55%走低至2010~2014年的三成上下,與近三年人數占比最高的大陸旅客重遊率僅約一成來看,台灣觀光旅遊產業的未來發展仍難樂觀。
世界經濟論壇(WEF)編製的2015年觀光旅遊競爭力指數(TTCI)指出,台灣在141國中排名第32,顯示台灣已在國際觀光旅遊市場上闖出名號。只是單就亞洲地區而言,台灣排名不僅遠遠落後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國,亦不敵馬來西亞、韓國,顯示台灣尚有頗大的改進空間。
進一步探究,台灣在有利環境(Enabling Environment)、觀光旅遊政策及有利條件(T&T Policy and Enabling Conditions)、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自然和文化資源(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等四大構面的排名分別為19、29、45、37,前二項較TTCI總排名出色,有必要繼續保持與強化,而師法鄰近排名領先的新加坡、日本等,應是不錯的選擇;後二者排名較為落後,雖是台灣先天條件不足與後天失調所造成,但除了自然資源非人力所能輕易改變外,基礎建設與文化資源若能大量投入、急起直追,要扭轉劣勢並非不可能的事。因此,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在於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台灣觀光旅遊業的未來。
不可諱言,陸客來台確實為台灣觀光旅遊業帶來莫大的成長動能。但隨著開放陸客來台時間日長,好奇與特殊情懷的磁吸力已逐漸流失,在山水風光不比中國,且文化風俗相近的情況下,實在難以激起陸客重遊台灣的意願,突顯出前述觀光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為。況且,若努力有成,台灣將不只是陸客海外自由行的絕佳選擇,亦能讓其他國際旅客愛上來台旅遊及提高重遊率。屆時,台灣觀光旅遊業就可揮別陸資一條龍的夢魘,更將真正朝觀光大國的方向邁進。

聯合/如果警察敢……


2016-05-05 01:2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日前一則警察取締違規停車事件裡,違規者對開單的警員咆哮,「我的職等可以管你整個局」。聞者皆嘆「好大的官威」。該名僑委會科長後來被記二支申誡,但很多網友仍不平,有人嘆如果二者角色調換,耍官威的是警察,不被重重懲處才怪!
「警察難為」,確實如此。最近另有女毒犯遭臨檢而倒車逃逸事件,不幸撞死路邊女童,現場警員流淚自責「沒保護好民眾」。前警大教授葉毓蘭說,法院一再踰越比例原則對員警執法處以有罪判決,包括開槍射擊拒捕嫌犯的員警被判有罪定案,甚至連毒犯拒捕肇逃而自撞摔死,都歸責於警員執法過當。基層員警因此學到教訓,「畫地自限,怯於積極執法」。
葉毓蘭此文引發輿論「都是法院害的?」之討論。台灣的公權力一路下滑,警察作為執法第一線人員,夙夜不可懈,卻被要求以「人民保母」形象優先,民眾大小事都要照顧,甚至夾在政治勢力間左右為難。太陽花學運的中正一分局遭群眾包圍,分局長方仰寧被民代指「違法違憲」;如今連處理違規停車,還要被小小科長頤指氣使。警察執行公權力的威嚴何在?
毒犯逃逸而開車撞死女童事件中,葉毓蘭感慨警察只能持警棍敲車門,以及跑步追車。想想此等景象,執法權威之低落,可笑復可悲。但警察「敢」做些什麼?真把警察當「保母」使喚的民眾,應想想社會需要何種執法人員。

聯合/五二○演說的四種可能


2016-05-05 01:2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的五二○演說,和北京官方對演說的首次回應,皆備受關注。若排列組合,有四種可能性:
一、蔡英文說出「九二共識」四字,並用求同存異表達對「核心意涵」的接納。北京亦以共同維持九二共識相回應。這是最佳的組合,表示雙方可在九二共識的共同基礎上開局,進行磨合。
二、蔡不提九二共識,北京也不再提九二共識。又可分兩種可能:一、蔡用類似「四不一沒有」的說法接納了核心意涵,只是沒說九二共識四字;北京則接受了蔡的替代詞彙(如改稱「九二函電」?),不再以九二共識相逼。二、蔡顯示了絕無說出九二共識四字的可能,北京則知難而退,不再自陷九二共識僵局。如此,雙方即可能另覓共同政治基礎,或形成「九二共識」與「九二函電」相容並稱的態勢。
三、蔡接納了九二共識,但北京未說。這種可能性概率最低。
四、蔡沒說九二共識,但北京的首次回應則再申堅持九二共識。這將是最嚴峻的情勢,表示雙方在九二共識的對峙將在五二○後繼續下去,不知伊於胡底。
一月十六日總統大選揭曉夜,蔡英文的當選談話未提九二共識,而北京國台辦的首次回應則立即重申九二共識。後來,九二共識又經北京兩會及歐習會強調,因此,九二共識在五二○後是否仍然存在,當然至關重大。
一般認為,蔡提九二共識的可能性低,但北京繼續堅持九二共識的可能性高。這正是兩岸懸念之所在。
五二○演說一旦出現前述第四種情況,即「蔡英文不說/北京繼續說九二共識」,勢將是不堪設想的局面。此即意味:五二○後,九二共識的折衝仍將沒完沒了。
宋楚瑜告訴蔡英文:「兩岸關係是一切的根源。」這句話可再加一註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根源。」
蔡英文諱言「馬規蔡隨」,但從世局、兩岸及台灣內部言,馬英九的憲法論述及兩岸政策卻是蔡英文難以翻轉的國家生存戰略。由於兩岸情勢的消長,台獨已無可能實現,若不持守「一中各表」的中華民國憲法,即無以因應兩岸關係之消長。所以,蔡英文不必認為馬英九「框限」了她;其實,她應視馬英九為她開出了道路。而馬英九的憲法論述及兩岸政策只消歸納成八個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在蔡英文的拼圖裡,好像只要有TPP,沒有RCEP亦無所謂;只要有新南向政策,毀了ECFA亦無不可。但是,台灣若少了中國大陸這塊拼圖,絕無可能完成全球化。事實上,兩岸關係絕不只是經濟關係而已;兩岸一旦交惡,必將抽動台灣的每一條神經,包括政治內鬥、外交烽火、社會撕裂,也極可能傷及TPP及南向政策。所以說,兩岸關係是一切的根源。
九二共識則是兩岸關係的根源。有謂「一髮千鈞」,九二共識就是一髮,這一髮懸繫了整個兩岸關係,而兩岸關係則是台灣一切政經變數的根源。當蔡英文拿著剪刀作勢要剪斷一髮之時,必須給所有台灣人、給民進黨和給她自己說出一個理由。
若蔡英文說,她鐵了心就是要搞台獨,就是要搞一邊一國;那麼,她就應當甩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她若說「維持現狀」「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則有何理由否定「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蔡英文要陷於自相矛盾嗎?何況北京多次說:「可用她自己的方式表述」、「只要說出自己憲法規定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即可」,這不就是「一中各表」?
倘能把九二共識的「原則」與「善意」一一說清楚,除了深綠極獨之外,不信多數台灣人會反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蔡英文的五二○演說,應該不是只說給鐵桿台獨聽的吧?
請蔡準總統慎思:若五二○不說,但北京繼續說,俟被迫須找第二個說出「九二共識」的節點,那就更困難、更痛苦、代價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