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湯唯的信與馬英九的字

.太陽花學運若在美國 衝白宮恐會吃子彈
.少年弒母 天下父母都打顫
.古金水 田徑場上永不放棄
.高教南向政策 別搞去中國化
.聯合筆記/湯唯的信與馬英九的字
.老師投書:尊重、保護與期待… 別忘了制服正面意義
.服儀自主權/不愛穿裙子的 就脫掉吧




聯合筆記/湯唯的信與馬英九的字


2016-05-26 02:29 聯合報 張立

馬英九總統於卸任前夕,用毛筆字寫下他執政八年最想對國人講的話。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楊湘鈞/攝影

如果無意間收到一封手寫的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最近一部賣座不錯、由湯唯主演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藉著一本書,讓身在洛杉磯及澳門的男女主角,在陰錯陽差的美麗誤會下,搭上了線。因為書信的交流,兩人從原本極盡惡毒的詞彙交鋒,到後來卻彼此依賴;即使從未謀面,甚至對背景、名字都一無所知。
手寫的書信,牽起兩人情緣,字雖不美,卻深刻讀到對方的心;若是line或臉書,只會換來一張貼圖,永遠不會有這樣的溫度。
前總統馬英九最近有三次用毛筆寫字而上了新聞;一次是他在卸任前一周,用毛筆批准翁啟惠辭呈;二是在卸任前兩天,應聯合報之邀,寫下就任八年的感想;第三,在臉書粉絲頁自嘲錯認鹿茸,罰寫三遍:「鹿茸是指中藥單方中,雄鹿還沒有骨化長滿絨毛的幼角」。
馬英九這三件事,網路引發熱議,焦點集中在他的毛筆字。大陸網友驚豔馬娟秀字跡,還戲稱要開個書法班,一定生意興隆。如果這些都換成電腦打字的公文書,有誰想看?
現代人普遍用電腦取代了筆,學校已經沒有書法課,老師以PPT取代寫黑板,學生用電子檔交報告,連以前在課堂偷傳字條的小把戲,都已被即時通取代;辦公室當然更是全面e化,連公文簽字都省了。
坊間最近掀起一股鋼筆風,有愛好者成立社團,分享關於鋼筆的知識、展現不同類型鋼筆寫出的字體。這群以文會友的鋼筆愛好者不少是年輕人,沒因電腦而忘記了筆,一樣是從手寫字創造出人心的交流。
湯唯在片裡有一句廣為流傳的金句,說著「信是千里之外的一雙眼睛,它能看見你的心,不管是危險的念頭,還是下流的欲望」。一筆一畫的手寫字,有時是疲累下的潦草,有時是憤怒後的零亂,讓接收者有著更深刻的感受。
宋朝詞人李清照在思念夫婿趙明誠時寫的《一剪梅》,「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那時的她,多麼希望收到遠方的書信;以字寄情的愛情篇章,淒美又震懾人心。
湯唯、馬英九、李清照字裡行間都有故事,有空時不妨提起筆,寫封信寄給自己,看看落筆時是怎麼的心情。

太陽花學運若在美國 衝白宮恐會吃子彈

2016-05-26 02:29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台南市)

圖為二○一四年三月廿三日太陽花學運學生攻占行政院,打破窗戶進入景象。 
本報資料照片

「政治正確」的另一面是「政治不正確」。林全以太陽花學運分子衝進行政院為「政治事件」,而撤銷原由國民黨執政時行政院的「刑事訴訟」提告,理由是「太陽花學運是深化台灣民主的里程碑」,意味原提告是打擊民主,政治不正確;當然,撤銷便是「政治正確」。
就算那是「政治事件」,行政院裏有許多政治性檔案及施政發展規畫,民眾衝到裏面翻箱倒櫃,這豈不也是「政治事件」?故而制止和提告正是「政治正確」;凡太陽花學運分子衝進行政院的,皆屬「政治不正確」。
當年警備總部所做的事,憑藉的便是「政治正確」,乃鎮壓「政治不正確」分子。民進黨政府同樣先確定何謂「政治正確」,在這面旗幟下保護對她的擁護者;警總人員為政府工作而違法,上級替他們撐腰,那不是很合理嗎?準民進黨邏輯,何來「白色恐怖」之說?
不論政治體制是獨裁或民主,不論是過去或現在,以暴力衝進政府行政機關是絕不被允許的,民主如美國,太陽花學運的行為若出現在華盛頓,群眾衝進白宮、五角大廈,挨警棍還是輕待,有可能嚴重到吃子彈。
「政治」何謂「正確」?如果掌權者說了算數,連為政治效命的法律都不需要,其獨裁程度是王權思想的進階版。王權還有王法,警總執行的是戒嚴法,林全憑的是什麼「法」?
紅衛兵的口號是「革命無罪,造反有理」,民進黨說太陽花學運是「公民不服從運動」,那就是「革命」;衝進行政院是「造反」,前者「無罪」,後者「有理」,所以撤銷刑事訴訟。民進黨「轉型正義」是要清算國民黨的「不正義」,「文化大革命」則要「破四舊」,兩者多麼相似!
不滿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掛帥,反對者認為,他們也可以效太陽花學運作為,找個政治理由占領行政院,理由俯拾皆是,如對「九二共識」的不承認,對沖之鳥由「礁」變「島」。不過,有這種想法的可得當心,民進黨既認為自己政治正確,反對者便是政治不正確,正確是否的解釋權在民進黨手裏,它便是新的「警總」,鎮壓、逮捕,不用法律理由,而是政治理由。
民進黨執政第四天,林全任行政院院長上班第一天,便做了這件事,示警意味濃厚。民主、正義、是非、此後都得服膺它所定義下的「政治正確」。蔡英文只需說陳水扁貪腐是政治事件,便可不管陳水扁是否認罪、認錯,而將他特赦;馬英九用官司纏住他,有罪無罪或有理無理都不需要,因為那是「政治事件」。
對太陽花學運分子衝進行政院而提出司法告訴的行政院前院長江宜樺,昨天投書聯合報,對於林全撤銷刑事訴訟十分不滿,文曰:「可以看出蔡政府多麼想回報太陽花運動對民進黨重返執政的貢獻,也多麼想繼續爭取激進勢力將來的支持。…」當激進勢力被視為「政治正確」而被優遇、保護,這個勢力就是蔡政府的禁衛軍,誰惹他誰倒楣。
馬英九下台了,民意滿意度忽然竄升了將近十趴,有人開始在懷念馬英九了嗎?若是,大權在握的蔡政府得當心,馬英九卸任可能才是他歷史定位的開始。有道是「在那裏跌倒,從那裏站起來」,馬英九不會站起來了;不過,蔡英文倒有可能在那裏站起來,在那裏跌倒。

老師投書:尊重、保護與期待… 別忘了制服正面意義


2016-05-26 02:29 聯合報 楊芳梅/高職輔導教師(雲縣西螺)

新聞報導,教育部修訂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但學生的認知和我對法令的理解,好像不一樣。
首先,修法規定「學校不得將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這句話不等同於「學生可以穿便服來學校」。
第二,學生服裝儀容規定,應以舉辦校內公聽會、說明會或全校性調查問卷廣納學生及家長意見,循民主參與程序訂定,以創造開明、信任之校園文化。這句話是告訴大家,服裝儀容怎麼穿,要開會大家討論決定,不是學生想穿什麼就穿什麼!至於家長意見,各位同學想也知道,你的家長會希望你穿什麼!
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好事,但是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所處的位置,做出合乎身分的行為。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軍人或警察說不要穿制服,要穿自己的衣服,不會影響執行勤務…可以嗎?我們允許嗎?也許你也會進一步想,為什麼需要民眾允許?或是有人也會認為,如果不穿制服就不要當軍警。
我們對學生這個身分也是有期待和要求的。
穿制服的意義很多,除了尊重及彰顯學生身分外,制服也代表各校文化象徵。制服更有其他重要意義,試舉二例說明之。
一是身分辨識。如果不穿制服,教官站校門口可以確認誰是學生嗎?最近社會紛擾造成校園安全意識提升,高中職學生身材長相成熟,很難從外觀去辨認誰是學生,要如何要求教職員工記住學生面孔?
二是對弱勢學生另類的尊重與保護。對部分弱勢或貧困學生而言,最乾淨整齊、最保暖的衣服就是制服。假如開放穿便服到校,學校變成服裝伸展台或展示台,這對弱勢孩子的自尊心沒有影響嗎?
教育部修法是希望學校、家長和學生共同討論出適宜的服裝儀容規定,而不是開放讓學生穿便服。而且合宜的穿著也是做人做事的指標,相信各位同學參加大學推甄時不會穿短褲去面試。
最後,請學生和家長都認真思考,如何在學生身分與簡便舒適的服裝儀容找出平衡點,才是教育部修法的精神!

延伸閱讀

相對論/台灣高中職應廢除學生制服強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