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經濟/中美貨幣大博弈 終於揭開序幕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給我們什麼想像力與領導力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就特赦大巨蛋吧
.經濟日報社論.中美貨幣大博弈 終於揭開序幕





經濟/中美貨幣大博弈 終於揭開序幕


2016-04-21 03: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日前在官網上發布了一條簡短消息,稱2016年4月開始,人行同時發布以美元和SDR(特別提款權)做為報告貨幣的外匯儲備數據。看似輕描淡寫,實則中美兩強的世紀貨幣大博弈正式揭開序幕了。
就像圍棋中的開局,第一手,下在了「四.四」的「星位」,中規中矩,出手平凡,但寓機無限。
人行當日在美元計價數據外,首次公布了以SDR為計價單位的外匯儲備數據。據人行折算,3月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為3.21兆美元,或2.28兆SDR。依此換算,一個SDR約等於1.41美元,這是「當日」美元與SDR之間的匯率。中國此舉無異是提出了一個倡議,任何有關國際金融的數據,今後除了以美元計價的指標外,還將有一個「更具國際意義」的SDR指標了。
這即是中國在中美世紀大博弈中採取的迂迴戰略。要明白這個戰略的意義與作用,得從上個世紀以來的國際金融大背景談起。
在上世紀二戰快要結束之前,1944年,主要國家為了要建構一個和平時期有利於全球經濟發展、消弭衝突再起的機制,乃於美國的布列敦森林市舉行了一場長達20多天的會議,並就全球投資、貿易、經濟社會發展等形成了共識,進而決定設置WTO(世界貿易組織)、IMF(國際貨幣基金)及WB(世界銀行)等組織,但在是否應建立一個國際貨幣議題上,出現了分歧。
爭議發生在美國與英國對於應否建立一個全新國際貨幣的議題上。做為英國代表、上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之一的凱因斯,亟力倡議他提出的國際貨幣概念「bancor」,這是一種與世界主要貨幣及主要商品緊密掛勾聯繫的新貨幣概念。但此議被美國全力封殺,美國堅持美元是最佳國際貨幣,且承諾若各國貨幣釘住美元,即以100%的黃金儲備做為美元的發行準備。最終美元贏了。
但此一承諾大約僅維持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二戰後,國際政經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美元大量發行並外流;美國自忖,若美元持有者皆向美國金融當局要求兌換等值黃金,美國已無力兌現承諾,乃毅然在1971年8月15日宣布美元與黃金脫勾。這一單方面的毀諾,無異使美國擁有了很不負責任地獨占性印鈔權;美國只要不斷開印鈔機,就可以拿這些紙鈔去套取他國的資源,占盡天下之便宜。當年美國財長康納利說得很坦誠:「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你們的麻煩。」這也許是20世紀最經典的話之一。
康納利沒有錯。自此之後,美國貿易,年年逆差,美國的國債也大銷特銷,美國一點問題也沒有,麻煩全在國際各國。
各國當然愈來愈不滿意,卻又無可奈何。曾有一些國家出來挑戰美國的美元霸權,但非失敗即和局。日本1980年代想推動日圓國際化是例子之一,結果並未成功,卻面對了一堆麻煩。2003年,伊拉克元首海珊宣布以歐元或其他方式計算石油買賣,結果是身滅國亡;勉強成功的是歐元,但歐元一路走來,也說不上是真正成功,最多是跟美元平分秋色,危機卻時隱時現。
接下來,就是中國了。中國被美國占便宜,尤其是中國持有大量以美元計價的美國國債;美元一貶,即叫苦不堪。中國又該如何面對呢?長期看,只有一個選擇,先讓人民幣國際化。但中國也很清楚明白,不宜直接挑戰,只能迂迴前進。中國的謀定後動表現在:
一、先讓人民幣通過與他國的互換協議,走上雙邊化。
二、2009年世紀金融海嘯之後,人行行長周小川主張國際社會應發展出一種國際貨幣。但在美國壓力下,這項倡議反應者寡。
三、於是,中國選擇了SDR。這個被IMF認可的SDR,沒有理由不被看成是國際貨幣。中國近來一連串動作,自是此一迂迴戰略的一部分。
所以,人民幣終於跟美元交鋒了,正式揭開了世紀貨幣大博弈的序幕。

聯合/柯文哲就特赦大巨蛋吧


2016-04-21 03:3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巨蛋若走解約途徑,柯文哲會不會以為自己下了刀山,而他其實是一頭栽進油鍋裡。
一、解約金的問題。柯P的如意算盤似是,找到接手的財團,雙方直接換手交錢即可。首先,如果不先完成解約手續,如何能以合法程序開標找出接手人(內定嗎?);而任何財團,難道敢因內定就在未解約前答應出錢?市府若不墊付解約金,又如何能解約?且遠雄自應以市府為拿錢對象,不可能冒與接手人私相授受的風險。也就是,市府應先把錢給遠雄,再從合法出線的接手人收錢。這些過程,爭議極多,變數極大,柯文哲勿玩火自焚。
二、工程問題。一方面是停工迄今的鏽損等問題,二方面是新舊工程接軌的問題,三方面是工程修改的問題(市府必須以要求遠雄的標準,要求接手人完成)。但遠雄說:「我賣給你就成一堆廢鐵,你不會蓋啦!」這句話柯文哲應認真聽。
市議員汪志冰建議柯P,以主張特赦陳水扁的精神,柯市長也可「特赦大巨蛋」,親自提一籃水果去拜訪趙藤雄,商議復工,說不定趙一高興,再捐八億給市府,也解決了世大運的募款問題。柯文哲回稱:「這也是很好的建議啦!」
不要一錯再錯。如果接手人再生風波,或接手後又風波不斷,柯文哲就真的是出了刀山卻栽進油鍋。何況「特赦」亦非絕無可能,大家都聽到了,柯文哲的最新說法是:「遠雄續建大巨蛋,也是可研究的選項之一。」

聯合/蔡英文給我們什麼想像力與領導力


2016-04-21 03:3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家領導人要給國人兩種寄託。一、想像力,就是要建構國家的憧憬。二、領導力,就是要具備足以實現此種憧憬的才能。距五二○已不到三十天,蔡英文給了我們什麼?
先談國家的憧憬。蔡英文稱接受「一九九二年會談歷史事實所達成的共同認知與諒解」,卻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四字,充分呈現其自相矛盾;也因此致使憲政認同不能確立,兩岸關係基礎動搖,國家憧憬亦失憑藉。這種曖昧搖擺的立場,豈能給台獨支持者增加什麼想像力?又豈能給支持中華民國者增加什麼想像力?
九二共識,對內涉及憲政定位,對外涉及兩岸關係。這二者雖非國家政務的全部,卻是最重要的脊樑部分。蔡英文如果連「九二共識」四個字都拿不起、放不下,奢談什麼憧憬?
接受九二共識,應有接受的理由;不接受九二共識,也應有不接受的理由。但若說「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卻不接受九二共識;或主張「維持現狀」,卻不接受九二共識,這皆不成理由。在如此不能自圓其說的架構下,蔡英文給了人們什麼憧憬?給了大家什麼想像力?
再談領導力。蔡英文自兼黨主席,並使政務官不兼黨職,試圖切割行政團隊與民進黨的關聯,以架空民進黨;但這種想要「繞過民進黨」的作法,卻亦顯現她將陷難以有效「領導」民進黨的困境。蔡英文若不能穩固對民進黨的領導,即無以確立憲政認同及兩岸政策,也就不能建立「穩健執政」的國家願景。
自副總統人選至內閣名單,皆可證蔡英文在行政團隊的「去民進黨化/去意識形態化」;《兩國協議監督條例》變成「兩岸」,及一度出現「自動生效條款」,亦可見蔡英文政策轉向的跡影。
但是,肯亞案卻使蔡英文捉襟見肘。由立法院長蘇嘉全帶頭,以「兩國論」來詮釋事態,綠委的「制裁說」、「仇中論」此起彼落。蔡英文在臉書稱「中國大陸」,蘇嘉全及綠委則爭相攻擊「中國」。由此可見。蔡英文雖全力塑造行政團隊的「低調」風格,但民進黨在立法院及黨這兩塊的「高調」自走砲所在多有。僅是把監督條例由「兩國」改稱「兩岸」,顯不能齊一民進黨的口徑。
九二共識的僵局,其實只是民進黨及綠營內鬥的外溢效應。如今,蔡英文若說:台灣的民意真正反對九二共識,或真正瞭解九二共識在兩岸各自的「原則」與「善意」,或真正願意承擔九二共識一旦破局後可能發生的不可估量的後果;無論是以上的哪一種主張,她皆必須提出足以說服國人的論證。這也許正是呂秀蓮建議蔡英文應為五二○演說辦公聽會的道理。
蔡政府以主張凍獨的童振源為行政院發言人,以「現在仍支持ECFA」的陳添枝為國發會主委,又以李大維及張小月兩名藍軍為外交和兩岸前哨,此皆顯示她無意全然背離「九二共識」的兩岸架構。但她之所以又與「九二共識」若即若離,則是因她在面對散彈四射的民進黨及綠營內部時左支右絀,沒有一言九鼎的領導力。
若與二○○○年的陳水扁相較,民進黨在選前即發表《台灣前途決議文》,並以「四不一沒有」開局;但今日的蔡英文,卻沒有能力使民進黨及綠營為她打開「九二共識」的僵局。今後,這個以「不挑釁/無意外」為著眼而建立的行政團隊,與民進黨在立法院及黨內的自走砲,如何各自扮演「黑臉/白臉」的競合關係,就成了蔡英文政治操作上的最大考驗。
蔡英文必須能夠領導民進黨,否則就難領導「這個國家」(蔡英文避稱中華民國的慣用詞)。一個對中華民國扛不起又丟不掉的蔡英文,必無可能建構可大可久的國家憧憬。因此,蔡英文可給國人的最大想像力,應是她必須表現出能夠引領民進黨轉型的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