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川普的軍經戰略 管制中國投資與全球布防(廿六)
◆ 【專家之眼】《哪吒2》激起的陸民瘋看動畫
◆ 【專家之眼】拜託!真假並非重點,關鍵是當事者反應
◆ 【專家之眼】美國務院更新美台關係現況 台灣看不清楚(廿一)
◆ 【專家之眼】台積電難吞英特爾這個燙手山芋
◆ 【專家之眼】玄同,李安擁有一般導演所沒有的這個能力
◆ 【專家之眼】美歐關係大翻轉
【專家之眼】《哪吒2》激起的陸民瘋看動畫
2025-02-23 06:06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哪吒2在中國大陸的票房超過「超人總動員」,成為影史票房前五的動畫電影。(取自IMDb)
媒體報導,中國大陸出品的電影動畫《哪吒之魔童鬧海》(哪吒2),最近賣座如滾雪球般快速上升,短短21天就創下全球史上電影動畫賣座最高紀錄。對此,中國人感到十分驕傲,有人欣慰地說,總算不必被動地看外國人自中國取材的動畫如《功夫熊貓》、《花木蘭》等,畢竟自己人更清楚自己人的喜好。
《哪吒2》的轟動,似乎證明了,中國不僅已是經濟與體育強國,文化也開始躋身世界頂尖之列。出色的成績,激起了民族主義的高漲,大陸民眾爭先恐後進戲院,儼然興起了全民看電影運動。媒體還報導各省份的票房,地區之間互相較勁,宛如省際的拚看動畫比賽。
這不禁令人想起十幾年前台灣的「國片復興」熱,民眾自發地興起看國片運動。典型的代表如《賽德克巴萊》,以史詩級手法演繹霧社事件。儘管從國際的觀點看,未必十分特殊,但對台灣觀眾而言,本土導演竟能把原住民的故事拍得如同好萊塢巨片一樣震撼,自然覺得既新鮮又感動。看兩遍乃至五、六遍以上的,大有人在。差不多從彼時起,開始流行包場,既幫忙衝票房,又等於另類補助。此片上下兩集加起來超過新台幣8億元的空前票房紀錄,至今仍是國片的天花板。
《哪吒2》的技術之精進,不輸好萊塢,內容則是耳熟能詳的神話人物,給本土民眾帶來親切又新奇的刺激,多少與《賽》片有異曲同工之妙。聽說,大陸也是各單位瘋狂包場,還有人大量購票卻只看一場甚至不進場。天文數字的票房紀錄當中,難免存在灌水嫌疑。
不過,要說《哪吒2》的轟動全是靠人為操作,也未免過於誇張。就算刻意炒作的成份多,好歹也必須有值得炒作的品質。就像愛用國貨的概念一樣,假如國貨太爛,再愛國也不會想買。
根據大陸的動態票房統計網站顯示,至2月22日18時止,《哪吒2》的全球總票房突破了人民幣133.5億元,其中海外票房卻僅有1.11億元,還占不到1%。原來,賣座的輝煌紀錄都是在大陸國內創造的,根本談不上國際化,離所謂攻占全球,還早得很。當年《賽》片的海外票房,大約也只有新台幣1,000萬元,內熱而外冷,二者相當類似。
《哪吒2》現象至少證明,大陸人口之多,只要有心,光是其國內市場,就有辦法讓電影票房衝到全球第一了。換句話說,大陸具備足夠的本錢,耗費巨資拍大場面給自己人看,像《長津湖》、《戰狼》都是為本土量身訂作的大型動作、戰爭片,儘管海外票房差強人意,照樣賺得盆滿缽滿。
可是台灣卻沒有這樣的本錢。電影是高成本又高風險的產業,若缺乏足夠的資金,就拍不出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可是投資幾億製作的影片,又很難期待只靠國內市場回收。像《賽》片那樣全民總動員,賣座幾乎就等於成本了。
對台灣電影界而言,最有希望的突破點莫過於中國大陸市場。可惜因為意識形態的限制,多半看得到拿不到。如果這種困境無法解套,未來影視人才外流,恐怕只會越來越多。
【專家之眼】川普的軍經戰略 管制中國投資與全球布防
2025-02-23 07:00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川普總統於本周末前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備忘錄,具體指控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有系統地透過企業投資,以便能獲取尖端科技、智財內容,以及增添渠等的戰略籌碼。(路透)
川普總統於本周末前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America First Investment Policy)備忘錄,具體指控中國和其他外國對手有系統地透過企業投資,以便能獲取尖端科技、智財內容,以及增添渠等的戰略籌碼。「外國對手」,包含了中國大陸及港澳、古巴、伊朗、北韓、俄羅斯,以及委內瑞拉。
如今由川普總統所勵行的軍經與外交戰略,既要能取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絕對優勢,以遏阻戰爭的擴大;同時,更要藉由雙邊談判的強力壓迫,方能以不對稱的經濟體量充分獲取主導,從利益分配到生產供應鏈的宰制。
一方面,這是省思自百年來的強權消長與美國發展,意圖擴大經濟生產與軍事實力,尤其是海外關鍵據點的經營,從北極海到兩洋之間的通道;除了取得突破的巴拿馬運河之外,新近主張是美國還必須控制蘇伊士運河,以確保印太戰略的完整。
如此一來,就連淨空加薩走廊的難民,也取得國際政治的裁斷基礎,足以規避因而侵犯到巴勒斯坦人的傳統領域,與違犯基本人權的全球譴責。
再一方面,基於美、蘇核武競賽的歷史解讀,川普一舉推翻了由拜登總統所建構、擴大的核導彈布防;他改口要促成核武裁減,以阻止核武國家再次發生軍備競賽。川普總統的限核談判國家,名單則在美、蘇兩強之外,還要包括伊朗、中國大陸與北韓。
回顧冷戰結束之際,藉由世貿組織的入會談判與其後才爆發的網路商務,讓美國在領導多邊機制走向的話語權、軍事科技轉民用的尖端投資,卻因著一次次的金融危機與漫無止境的海外作戰,從第一次伊拉克戰爭到九一一事件之後於中東各國的戰役,猛然間竟讓國債負擔與美國的民生製造,逐漸落到中段班國家的水準。
因此之故,川普就任迄今的言詞暗示,像在三個月內就要與習主席見面,以及親赴海外參與盛會的幾場演講;以至於有如今不顧歐盟國家的選舉需要與社會感受,迅速結束俄烏戰爭的震撼彈。表面看似的毫無章法,實則在聲東擊西、誘敵深入,以便能兜攏美國輿情跟盟邦的定然追隨。
畢竟,如同散兵游勇一般,歐洲跟美洲國家的新世代領導,其實了無歷史反省與團結對外的可能。反觀,川普既有積累自過去十年來的總教訓,與幾任美國總統的戰略勾勒;與美國民意的關切,無論從阿富汗倉皇撤軍的恥辱,或在烏克蘭戰爭耗費過多卻了無實質利益,遑論如何終戰的恐慌。
此番捲土重來的川普,其實一路在打順手牌,可算是順天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