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863/web/◆ 聯合報社論/閣揆閣員不同調,誰管國土計畫成國土亂畫
◆ 聯合報黑白集/有些話放肚子裡就好
◆ 經濟日報社論/提升軟體產業 再創新發展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提升軟體產業 再創新發展模式
2024-10-07 02:57 經濟日報/ 社論
提升軟體產業,再創新發展模式。Pixabay
Google 前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8月在史丹福大學的一場人工智慧(AI)演講,他原以為是閉門會議,順帶評論了台灣的軟體實力,他認為「台灣硬體產業還可以,但軟體就不行了(Taiwan is a fantastic country whose software is terrible)」。我們常見的回應是:台灣的軟體實力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弱,在 IC 設計產業、資通訊硬體產品裡的韌體及驅動程式仍有突出的表現和國際競爭力。但是更重要的是,隨著地緣政治、淨零排放、高齡少子化等趨勢,台灣需要有更平衡的發展模式;而軟體產業可能是必須加強的環節。
台灣的經濟成長相當仰賴製造業出口所產生的貿易順差,但是地緣政治、淨零排放等因素可能會衝擊貿易順差的成長動力。眾所周知,地緣政治造成國際供應鏈的重組和分流。近年美歐等主要國家重視供應鏈韌性,使得美中科技戰的影響已經外擴,對我國相關領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衝擊,美國在關鍵領域除了強調「美國製造」之外,也對台灣開始採取「去風險化」策略,促成了「Taiwan+1」和新東進的發展趨勢。而且「Taiwan+1」所涉及的產業和供應鏈逐步擴大,已從半導體的先進製程擴大到成熟製程、電子產業重要零組件(如晶圓、主機板),及關鍵領域的終端製造或組裝產業鏈(如 AI 伺服器等)。在這些領域,美國的意圖已經不再是「Plan B」,而是要強化美國本土或近岸的價值鏈。
另一方面,淨零碳排對國際價值鏈的影響可能大於美中科技戰。美中科技戰目前為「選擇性脫鉤」,而台灣產業受影響程度也取決於美方友岸外包之集中度。淨零碳排則無「局外人」,且以漣漪效應方式外擴波及供應鏈。再加上台灣本身的限制條件:綠能、碳權、碳匯相對有限,可能會使一些產業選擇外移。
地緣政治和淨零碳排為中長期趨勢,將持續驅動以市場為中心的區域化短鏈方向發展,因此台商海外發展與台灣本土經濟將局部脫鉤,未來將影響我國的商品貿易順差。在關鍵領域,「吸引台商回流,投資台灣」的政策空間也將受壓縮。
考慮上述趨勢,再加上高齡少子化,台灣未來需要有較多元且少耗費實體資源的成長動力,而具國際市場服務能力和競爭力的軟體產業可能是選項之一。
相對而言,南韓的產業結構早已有多元化的發展,提升了「軟實力」的內涵與國際擴張。早年以定目劇(多時段多場地的表演節目)、韓流服飾、醫美服務等助力發展國際觀光業。近年南韓遊戲、韓流明星和天團、韓劇更積極擴展國際市場,在 Netflix 等國際平台占有一席之地。NAVER 所提供的外語翻譯服務更在疫情期間促成了 Super Junior 3D 混合實境線上演唱會〈Beyond Live〉;130分鐘付費線上直播。這讓我們看到更廣泛和深刻的軟體產業和軟實力。
大約十年前,經濟部的智庫聯手規劃台灣的發展願景。當時提出四大願景角色,其中兩個為「軟性經濟創意者」、「生活型態先驅者」。目前政府部門擬定「綠色成長與民國一三 九年(2050)淨零轉型」方案,便納入了「形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接納了「生活型態先驅者」的內涵。但是多年下來,在「軟性經濟創意者」方面的表現似乎仍停留在我們所熟知的 IC 設計、韌體等領域。
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出版了一份報告「Taiwan's Opportunities in Emerging Industry Supply Chains」。重點之一是建議台灣,在地緣政治氛圍中,加強發展軟體產業,特別是足以讓國際信任的「較安全軟體」(safer software),如 IoT、資安所需的軟體。他們也提到台灣朝此發展的主要障礙,包括人才、國內市場為主的專案模式。因此,他們建議參考愛沙尼亞、以色列等國,加強利用國際合作、政府採購、面向國際等政策組合,發展具有鮮明特色的軟體產業及國際競爭力。
聯合報黑白集/有些話放肚子裡就好
2024-10-07 03:41 聯合報/ 黑白集
中華民國113年國慶晚會昨日登場,賴清德總統致詞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一番言論引起熱議。 記者許正宏/攝影
韓國瑜擔綱國慶活動主辦人,金句連發,炒熱「中華民國生日快樂」氛圍。暌違九年的江蕙以清亮如昔的歌喉獻唱,「要把台灣攬牢牢」,也贏得觀眾熱烈掌聲。唯獨賴總統上台致詞,卻突兀地指導大家,「祝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切勿用『祖國』」,顯得時地不宜,場子頓時冷掉一半。
賴清德未參加最初的唱國歌,只待在休息室內,理由是「維安考量」。後來,他上台致詞十分鐘,隨即離場。此事,引起不少民眾議論。有人認為,他就是不想唱國歌,因為不認同中華民國。有人認為,唱國歌只花兩分鐘,就算有維安考量,既然能致詞,為何不能唱國歌?賴總統如此精算,反而錯失扮演「全民總統」的機會,也讓國慶晚會走味。
賴總統不愛唱國歌也就罷了。讓人不解的是,在慶祝中華民國生日的場合,他卻凸槌談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日,還教誨大家避免使用「祖國」二字。總統,這也太煞風景了吧!你是在鼓勵大家祝賀對岸十一國慶嗎?
再說,「祖國」二字指的是「祖先居住及來自之地」,英文稱為 motherland,強調的是血緣親族,而非政治認同。台灣多數居民,不論閩客、外省,先祖都來自對岸,稱祖國不奇怪,喊中華人民共和國才更像政治表忠吧?
總統先生,有些話放肚子裡就好,說得太淺白,反而失了莊重!
聯合報社論/閣揆閣員不同調,誰管國土計畫成國土亂畫
2024-10-07 03:20 聯合報/ 社論
雖國土計畫法爭議不斷,內政部仍強調明年如期上路。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土計畫法》預計明年上路,但除農民反對、地方反彈,藍綠立委也紛紛呼籲展延,閣揆卓榮泰表示尊重立院討論結果,內政部長劉世芳則唱反調,認為延緩實施,爭議仍未解。其實該法通過八年來,迄今溝通、配套和整合都不足,主因就是內政部和農業部怠惰;尤其當多數縣市儍儍按表操課,民進黨執政的屏東縣老早啟動「農地逃脫術」,大幅削減「農一」良田。試想,如果各地為了應付中央,紛紛效尤,國土計畫恐成國土亂畫。
內政部原規定,各縣市政府在今年六月底前遞交國土功能分區圖,但迄今仍有九縣市尚未提報。中央雖保證,劃為「農一」的土地將享有比目前更多的資源,且五年檢討一次;但內政部每場下鄉說明會,地方總是砲聲隆隆。中南部縣市長更陷入天人交戰,因為土地一旦劃設為「農一」,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土地永遠為農地,農家世世代代為農夫,宛如現代世襲制。
國土計畫專案小組民國一O七年(二○一八年)曾模擬推估,屏東擁有八萬公頃的農地資源,僅次於台南,位居全國第二。時任屏東縣長潘孟安曾抱怨不公,不滿屏東要劃設八萬公頃來負擔糧倉,新北卻只需劃設六千公頃農地。
依照國土法,面積超過廿五公頃、農用比超過八成,應劃為「農一」,用途管制較嚴格。然而,屏東四萬多公頃的良田,最後只保留台糖四千一百公頃土地為「農一」,其餘農地幾皆劃入可從事較多元農業活動的「農二」,形同九成農地變相逃脫,未來甚至有機會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農業部曾要求屏東縣修正,但內政部仍蒙著眼睛核定公告,被質疑難道因為潘孟安是賴清德總統的「換帖兄弟」就放水?
雲林縣目前「農一」土地為六點八萬頃、「農二」為二點六萬公頃。看到屏東縣「農一」大幅縮減為四千多公頃,雲林縣稱將效法屏東,將「農一」減為五,八三六公頃。雲林縣長張麗善直言:「既然屏東做這樣的示範,不跟進就太笨了」。
由於《國土法》衝擊農業縣市選票,廿二位民進黨立委不惜逆風中央,出面呼籲行政院延後二年,待充分溝通後再上路。值得關注的是,民進黨現有卅八席區域立委,近六成區域立委聯名反對,正因選區的壓力太大,逼得他們集體踩煞車。卓榮泰放軟態度,表示願意尊重立院討論結果。但劉世芳當場質疑,就算延緩兩年實施,爭議事項還是存在;她顯然不認同卓揆看法。
劉世芳多次強調國土法將如期上路,民進黨立委的政治大動作請命,形同「倒劉」。原因是,不少綠委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將轉戰縣市長,誰也不願被國土計畫扯後腿。此外,朝野立委也分別提出十三個修法版本,多訴求展延,希望拉住劉世芳。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總統也責成政策會整理相關意見提供給行政院,更下令政院代表列席常會收取常委意見,似不排除「緩議」可能。劉世芳聽不進基層民意,難道也嗅不出高層風向?
國土計畫攸關國土保育、城鄉發展、糧食安全與氣候適應,是否延緩,自當慎重;但關鍵仍在溝通、配套與整合,如果賴政府依舊怠惰,就算展延二年,還是無法上路。尤其像屏東縣大開巧門讓農地翻身,其他縣市當然心領神會躍躍欲試。原本國土重劃的美意被政治塗鴉後,多數縣市都擬比照屏東,只提報國營事業農地充數。國營事業土地被限制開發,反正不會有選民陳抗;縣市長交差了事,中央贏得美名,但良田消滅、糧倉剩空殼,影響深遠,更非後代子孫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