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政治變局 台灣經貿須調整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6036/web/ 

◆  聯合報社論/拜登退選後,民主黨能克服遲緩症候群嗎?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台語與台灣國語
◆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政治變局 台灣經貿須調整







經濟日報社論/美國政治變局 台灣經貿須調整


2024-07-23 01:59  經濟日報/ 社論
華府從政50年,拜登時年81,心智體能大不如前,邁入老態。(美聯社)


今年第60屆美國總統大選,可說最具戲劇性。原先挑戰者川普官司纏身,參選資格廣受質疑,之後與拜登辯論後聲勢上漲;在經歷暗殺事件後被塑造成英雄,勝選機會不斷增加,不料拜登突然退選,選情重新洗牌。

年齡過高一直是拜登的最大罩門,辯論的疲弱表現,以及暗殺事件後,拜登民調低迷,要求其退選聲浪大增。連民主黨黨內也大多不支持拜登續任,深怕受總統選情不佳波及,連帶失去參議院多數,也無力翻轉眾議院目前少數劣勢,形成共和黨全面執政局面。

原先堅稱只有上帝才能說服他退選的拜登,迫於形勢宣布不再競選連任,成為自民國五十七年(1968年)以來首度不競選連任的總統。目前民主黨接替拜登的人選未定,但最遲也必須在8月19日民主黨大會決定,未來選情會更加複雜。

預計雙方陣營均會調整競選策略,逐漸回歸政策面。川普火力全開,批評拜登是有史以來表現最差的總統,在其失當的外交政策下,上任初期草率由阿富汗撤軍,導致阿富汗變天,反而成為美國掣肘。美國迄今投入大量金援,卻仍無力終止俄烏戰爭;另外以巴衝突也未能解決。

而在經濟政策上,川普強烈批評美國長期面臨高通膨下,目前物價居高不下,對於中產階級形成沉重負擔。川普也指責防堵中國措施未落實,美國貿易失衡情況也未改善,未來必須以「對外加稅,對內減稅」的方式,才能解決經濟困境,美國才能再次偉大。

未來拜登繼任者雖然在人格特質上,可以展現與拜登的差異,但在政策上卻很難和拜登切割,必須全力為拜登政策背書。民主黨不認同川普對全球加徵關稅,也反對川普不與盟國建構經貿協議,並與世界所有國家對抗的貿易保護主義。但兩黨只是程度上的差別,民主黨會繼續實施選擇性的經貿限制措施,以維護美國利益,美國仍會傾向貿易保護。另外民主黨也強力批評川普上任後,將會執行由美國保守派提出限縮聯準會功能,總統大幅擴權,破壞美國現有體制的「2025計畫」。

雖然目前選情仍然混沌不明,但可以預期在雙方高度動員下,差距將會較民國一O九年(2020年)小,勝選一方也不能完全摒棄對方的政見,台灣必須做好因應準備。

美國兩黨仍會以避免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穩定台海和平為最高目標,要求雙方自制,台灣也必須在此框架上,避免擦槍走火。而對於兩岸一旦發生衝突,美國目前僅止於提供軍事援助,而非軍事介入層次的承諾。雖然民主黨不會如同川普揚言要求台灣繳交保護費,但要求台灣購買更多軍事裝備的立場不會改變,對台灣會形成另類的保護成本。

川普曾公開指出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市場,必須增加課稅,未來若入主白宮,針對半導體經貿措施可能接踵而來。即使民主黨勝選,在考量川普廣大支持下,也會調整拜登的政策。例如對於台灣半導體在美國的投資,可能會有更高的需求;另外對於美國長期對中國大陸的進出口管制,以及投資審查,也會要求台灣全力配合,台灣高科技產業必須加速融入美國的供應鏈體系。對於與中國大陸仍有密切產業分工的台灣,如何槓桿平衡,也是一大考驗。

綜合而言,現階段台灣的經貿政策,並未充分納入國際局勢變化因素。當美國經貿政策面臨轉折,台灣貿易與投資由中國大陸向美國傾斜之際,更應加速盤點三方競合關係。例如賴政府目前全力推動以半導體為首的五大信賴產業,台灣是否具有優勢?或是與美、中,及國際的差距為何?以及在美國全力圍堵中國之下,台灣如何維持供應鏈既有利基,並補足技術缺口,都應有詳細規劃。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台語與台灣國語


2024-07-23 01:52  聯合報/ 黑白集
教育部近日配合修正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將行之有年的「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擬更名為「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圖/本報系資料庫


教育部決定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改成「台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詞義冗贅不通引發議論。這顯示,民進黨的「福佬沙文主義」再內捲,才需用到兩個「台」字。網民譏諷,這是「乞丐趕廟公」。

民進黨正名的理由是,日據時代就稱台灣人講的福佬話為「台語」,「閩南語」則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才有。又說「台語」經多年演變,已與大陸「閩南語」明顯不同。但這兩個理由,都似是而非。

台語源自閩南語,兩者差異有限。全球各地說閩南語的人,包括星馬在內,都能溝通無礙。日本把殖民下的台灣人語言概稱為「台灣話」,本是赤裸裸的歧視,怎反變成改名依據?立論如此混亂,也難怪有「台派」人士把大陸人講閩南語,說成「中國人學台灣話」,根本是指鹿為馬了。

美國主要語言是英語,但美國人絕不會自稱英語是「美國美語」。硬把閩南語改成「台灣台語」,看似自大,其實自卑。民進黨寧可以日本殖民為師,也不願自己的語言和中國扯上關係,這樣的正名太可笑,文化能用政治抹掉嗎?

要論「真正的台灣人」,應回溯到原住民,原住民語才是正港台語。賴清德在民進黨全代會全程用「台灣台語」致詞,顯示他要推的不止是正名,而是讓「台灣台語」成為「台灣國語」-台灣國的國語吧!













聯合報社論/拜登退選後,民主黨能克服遲緩症候群嗎?


2024-07-23 01:54 聯合報/ 社論
歐巴馬被視為勸退拜登的主要力量,他發表長文肯定拜登,但未提是否支持賀錦麗。(美聯社)


距上月總統辯論表現欠佳遭逼退已近一個月,美國總統拜登終於宣布退選;對此決定,民主黨應該大大鬆一口氣。然而,拜登推薦其副總統賀錦麗接棒參選,黨內顯仍未有共識;至少,前總統歐巴馬在讚揚拜登退選所展現的愛國大義時,隻字未提賀錦麗。這也意味,民主黨要如何提出一個能深得人心的候選人,一舉擊敗自信勝券在握的川普,仍是個深不可測的挑戰。

從任何角度看,拜登退選都是一個痛苦無奈而必要的決定。就拜登本人的情況看,他因年邁而不時恍神的表現,全世界民眾都看在眼裡,已無法遮掩。再選下去,除了難獲美國選民支持,也將影響各國對美國領導地位的信任。就民主黨而言,距離十一月的大選僅剩四個月,如何在短短時間內從渾沌情勢中找出有能力一戰的接替人選,並不是容易的事。問題是,如果拜登不退,金主都紛紛縮手,那麼連民主黨參眾議員的選情都將被拖下水而一敗塗地。這些主客觀因素,都是拜登最後棄選的主因。

這個決定,就像當年國民黨「換柱」一樣,來得太遲。拜登應對失神的問題,已不止一兩年。如果他在年初或更早就表達卸任意願,並積極協助黨內尋覓接棒人選;那麼,民主黨便有機會從容進行初選,進而部署年底的選戰。如今不僅時間極為緊迫,黨內又缺乏明顯易見的強棒可以立即補上,若還要經過一番黨內廝殺產生人選,恐怕又演成在幫川普提供免費彈藥。拜登直接指名由賀錦麗接手,目的應也是希望減少初選紛爭,並確保自己四年的治國「績業」會受到尊重。

然而,民主黨內對於是否由賀錦麗代表參選,仍未定於一尊。在此之前,一些美國媒體對賀錦麗的政治成熟度有所質疑,認為她在一些場合的表現不夠莊重老練,對領導美國似乎尚無充足準備在被政壇點名的看好人選中,則有加州州長紐森、密西根州州長魏美桂、肯塔基州州長貝希爾等人,評價在伯仲之間至於被外界看好並在民調中高過川普的歐巴馬夫人蜜雪兒,則迄無參選意願

如此一來,民主黨是否會在時間緊迫下,倉促接受賀錦麗為新的總統候選人,則可能性大增。在第一時間,美媒 CNN 稱賀錦麗的民調和川普呈勢均力敵,川普僅微幅領先;其他媒體則稱,賀錦麗落後的幅度比拜登小。然而,川普則以其一貫的自大腔調譏稱,說賀錦麗比拜登「更好對付」。

廿一世紀的美國,竟由一個狂妄、一個失神的老人家輪流主導政局達十多年,殘酷反射出美國民主政治的衰頹。但更值得關注的嚴肅議題則是:當共和黨不斷走向偏鋒,民主黨卻變得遲緩軟弱無法有效反擊,甚至無法及早產生足以接替拜登的人選。最明顯的例子是,美國大學生原是民主黨票倉,但當以色列在加薩的暴行引發學生群起示威時,校方和警方卻因拜登政府向以色列示好,而對學生採取粗暴鎮壓。如此一來,民主黨所代表的進步和自由主義堡壘形象,也就因向現實稱臣而黯淡了

更糟的是,川普無論私德或政治表現都劣跡斑斑,完全不符美國國家利益;但除共和黨或民主黨沒有人能挑戰他,連美國司法制度都軟趴趴地任他耍賴。如果接下來的四年由川普再度執政,其狂妄必將變本加厲,除踐踏國際政治及經濟秩序,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勢必備受質疑和貶抑。但美國民主體制似乎只能坐視其發生,而無力阻止,這才是最可悲之處。拜登急流勇退,能否喚起民主黨振作,是接下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