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賴政府唱兩岸雙簧 鴿派要克服的障礙
◆ 【專家之眼】美國盟友對川普2.0的憂慮
◆ 【專家之眼】「正名」台灣台語 違反語言平等原則
◆ 【專家之眼】開徵酒稅酒捐是一舉兩得?還是矛盾與幻覺
【專家之眼】美國盟友對川普2.0的憂慮
2024-07-23 07:03 聯合報/ 高永光/考試院前副院長
美國前總統川普。(路透)
川普在7月8日於美國賓州競選演說時受到槍擊,大難不死,聲勢大漲。根據美國著名民調網站「538」(fivethirtyeight.com)7月12日到18日,留在網站首頁110筆以上的民調,只有少數3到4筆調查是拜登領先,其它都是川普領先,甚至有的領先幅度還達到10個百分點。
而特別是原先居於勝選關鍵地位的7個搖擺州,川普被刺後,全部都支持川普。相信這是美國時間7月21日拜登宣布退選的主因。當然,陣前換將,民主黨要贏得總統大位,難度極高,民主黨最主要考量的應該是想阻止共和黨全面控制行政和立法部門(參、眾兩院),形成共和黨的一致性政府。
川普民國一○五年(2016年)的當選總統,現在被稱為川普1.0,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若回到白宮主政,將被稱為川普2.0時代。雖然川普1.0時代和2.0時代,同樣的特色仍然都是充滿「不確定」,但川普2.0的可能出現,讓美國盟友更為「憂慮」。
以台灣為例,川普在遇刺前後好幾次提到台灣,川普1.0的時候,對於出兵防衛台灣直呼「不可能」,台灣極有可能成為美國的「棄子」;遇刺前不久,川普在接受美國新聞彭博社(Bloomberg)的訪問時,他說台灣需要付出更多以得到美國的防衛,台灣媒體普遍翻譯成,台灣要付出更多「保護費」,被少數學者專家譏諷台灣成為被美國保護的「保護國」;尤其行政院長卓榮泰讓人感覺有點「喜孜孜」地回應台灣願意多付出責任,被解讀成願意「交付更多保護費」,讓人民只能覺得「無奈與心酸」!
固然川普沒有真正說什麼 protection money 或其他類似名詞,但至少路透社的報導原文如下:" I know the people very well, respect them greatly. They did take about 100% of our chip business. I think, Taiwan should pay us for defence, " Trump said in interview on June 25 that was published on Tuesday. 川普2.0上述的講話像不像生意人或角頭老大?上段話直譯出來不就是說:「台灣吃掉我們百分之百的芯片生意,我知道台灣人很不錯,我也很尊重他們,不過台灣人為了美國防衛她,她應該多付些(錢)給我們吧!」
其實,台灣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誰叫自己甘願做美國的「過河卒子」?明明可以和中共和平相處,但卻寧可去仇中反中抗中,「多付點錢」給「美國老大」也是應該的吧?
事實上,川普1.0也曾說過要退出北約,現在川普2.0可能要上場,北約才在川普被槍擊後(7月9日到11日)在華府「高高興興」地過75歲慶生派對。但北約組織內的高級幹部專家學者,卻都「憂憂慮慮」提到北約的未來,也都生怕川普「情緒」一下上頭棄北約,尤其是烏克蘭而不顧。因此,每個與會者都在強調北約已經通過要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援助烏克蘭430億美金,而北約所有成員國的國防預算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都要達到各自國家 GDP 的2%。北約也和台灣一樣,面對極可能的川普2.0,趕著向川普示好。相比之下,咱們的行政院長卓榮泰只是表現的更「卑躬屈膝」,雙手奉上一張全民買單的「空白支票」而已?
其實,今年以來各國重要人士,都跑去向可能的川普2.0「拜見請益」,數目多於去看拜登,拜登心情一定極端複雜(也是導致退選之因?)。其實各界也分析,儘管川普情緒一上頭來,有可能變身「綠巨人」、「美國隊長」或者「鋼鐵俠」等等這些美國人心中的「超級英雄」。但是,即使是川普2.0成為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之後的美國總統,他優先要處理的問題還是:減稅、就業問題、財政與國防支出、移民與關稅政策,以及美國金融界憂心忡忡的「高通貨膨脹」。比較之下,可能美國人面對川普2.0比北約、烏克蘭、台灣的「憂鬱症」還要嚴重吧!現在不時「熄滅」的「拜燈」退散了,不管民主黨換誰登場,美國人會不會還是支持想扮演「強人英雄」的川普2.0,走著瞧!
【專家之眼】賴政府唱兩岸雙簧 鴿派要克服的障礙
2024-07-23 07:36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出席第二十一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並致詞。記者胡經周/攝影
過去西方學界對政治系統的研究,把政府決策過程視為神祕黑盒子。現在在台灣,雖然開放政府、行政透明措施喊得大聲,但除了疫情以來關於疫苗採購、沒有公文等各類問題外,賴清德政府的對中政策,也還是讓人覺得諱莫如深。
原因可能在於賴的國安人事,據傳為安美國之心,有前總統蔡英文的影子。那麼,賴政府的國安決策是怎麼做出的?國安隊伍專業團結嗎?決策者跟官僚的協作情況又是如何?外界應會有不少疑問。
比方說,海基會董事長被拔,有人認為部分原因可能包括賴總統想趁機宣示他的兩國路線。但看來不像:由最近陸委會高層兩國變兩岸的改口,乃至於海基會現任領導持續釋放的交流意願,應該可以領會賴政府裡鴿派的努力。而從賴一直以來鬥性堅強的表現來看,很難相信位居其下的海陸兩會相關動作,事前沒獲得賴的允可,因此這是在兩岸議題唱雙簧的機率較高。台灣相對大陸資源少,硬碰硬並非好事,社會對綠營內的鴿派還是抱有任重道遠的期許。
但是不論鷹鴿派,何時軟硬,總是該在知己知彼前提下為之才有意義。最近有官員談起中共三中全會時,短短幾句話,精要研判中共可能將會宣示包括計畫經濟等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左傾政策。
由於中共行事多講求保密,學界理論建構也有不足之處,預測與事實有距離稀鬆平常。然而,不論怎麼轉,一般對現行中共政經體制走向的預測,大概很難會提到計畫經濟。因為這詞在中共研究裡,通常有特定指涉:大約是指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代初,從蘇聯引進的一種由政府扮演全方位角色的經濟體系。在此體系下,全大陸的生產、資源分配以及消費諸方面,都由當時的國家計畫委員會(簡稱計委)規畫,並且將有意義的私部門收歸國有以推動執行。要等到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後,中共開始改革開放,逐步推動價格雙軌制,把商品價格逐步由計劃經濟指標的價格過渡到依照市場供需機制調節的價格,隨著往市場經濟各方面的推進,才使得計畫經濟走入歷史,計委也被逐步改組為現今的國家發改委。中共過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脫離計畫經濟體制,要說未來還會走回頭路,往計畫經濟傾斜,以目前形勢來看,可能性是極低的。
而對中國大陸政治經濟領域研究裡,強調國家扮演重要角色的理論模式並不算少。隨手拈來,就有地方國家統合主義、(地方)發展型國家、新重商主義、尋租發展主義,乃至於最近的黨國資本主義等,這麼多名詞概念可以拿來表述中共經濟更靠向政府情況,但官員卻引了較極端的計畫經濟來談,讓人好奇。
另個例子是最近海基會領導頻頻表態,希望兩岸恢復最低程度的白手套交流。前董事長鄭文燦曾向對岸喊話,希望北京讓海基會派人赴陸關懷台商。值得留意的是,鄭還提出了推動步驟,可見不是只著眼於宣傳效果。他建議可以採取混團方式,透過如學術或民間交流團,安插海基會人員,可先從科長開始,再到副處長、處長登陸。
現在還在台上的副董事長雖補充說明並非一定要照鄭的方法,但維持喊話基調稱「我們這方向已經提出來了,我們希望有雙向的互動」;最近也特別到金門參加兩個活動,重覆賴政府有百分之百善意說法。甚至補了一句「我方不斷主動釋出善意,如果沒有得到回應,久了也會累」,看來還加碼搭配時間不等人的談判策略。
但海基會如果想要善盡鴿派角色、有恢復交流誠意,至少在短期內要表現出言行一致,否則密集發出不同信號,容易事倍功半。會如此說,是該會最近重新開始辦理「大陸台商子女夏令營」,領導特別介紹,課程包括認識南島文化起源等內容云云。
對於多元族群當然應該認識尊重、君子之交也可以和而不同,但該怎麼介紹,是領導自己決定的。一邊想跟對岸交流,一邊卻沒政治敏感度,忽略沒多久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才作了關於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談話,為賴的兩岸政策設下最低門檻:只要堅持中華民族文化,兩岸可以找到和平之路,可以立即化解僵局。海基會領導如此主動講想講的話,卻似乎傳達與對方不同調的態度,容易讓人疑惑是故意的還是沒進入狀況。
不過就算是對大陸不了解,有陸方要的東西,還是有機會接觸的。鴿派想推進恢復交流,應該要注意大陸民意風向怎麼吹,官方需要什麼?估計自己能做多少善意表示。嘴巴講講的善意其實可以省了,兩岸交手那麼多年,沒有哪個是省油的燈,台灣方面至少在人情義理上該作也應先做的,就是趕快把還冰存在金門的大陸漁民遺體送回去,並且公布調查報告。
但這牽涉到不同機構的配合,例如海委會,才剛與日本海上保安廳進行了共同海上訓練,為賴政府的宣傳出了鋒頭,金門事件後續如果真有調查報告,賴政府會怎樣描寫單位責任?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正視,鴿派說得再多,能得到的成果也是有限。
總結言之,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我政府施政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賴政府最近不是僅費口舌作宣傳,甚或一路強硬對抗到底,而是想在兩岸事務上開啟另條路,為交流提出可行步驟,這是值得肯定的方向;但如果真要有影響力,鴿派應該不僅要瞭解兩岸關係,也要有知中的本領,才能比較清楚對方要的是什麼,再加上上層領導的信任配合,發出的訊號也才有機會收到實效。由此看來,綠營的兩岸鴿派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