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對新金管會的期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044/web/ 

◆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未上任,吳釗燮已成國安最大破口
◆  聯合報黑白集/NCC人事怎麼喬
◆  經濟日報社論/對新金管會的期許








經濟日報社論/對新金管會的期許


2024-05-06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任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520新政府上任,台灣經濟未來四年發展將正式開啟新的篇章。基於「執政百日決定政權成敗」的政治智慧,社會因此關注新行政團隊在上任前三個月,能否奠定賴總統施政良好根基。觀察內閣財經人事布局,有求其穩者,如財政部、主計總處,有求其發展者,如經濟部與國發會,而較令人詫異的則是原本追求發展,結果卻為解決問題者,如金管會

去年底,賴總統競選時曾宣布六大金融產業政策,包括金融業加強投入公共建設、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與金融科技發展中心、推動永續金融、普惠金融,並強化金融資訊與基礎設施安全不過,到了選任金管會主委時,卻以處理壽險業資本監理如何接軌國際制度為主,形成宣告施政目標與指定人選之間的巨大落差

台灣金融產業曾被社會期許成為國家經濟發展重要支柱;可惜受到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拖累,政府進行長達近十年的金融重建連帶導致金融發展進程受阻。如今世界正進行著第四次工業革命,金融業也掀起 FinTech 浪潮,可是政府不平衡產業發展政策,卻使得金融業產值占GDP比值由民國九十年(2002年)7.9%,滑落至去年的6.47%

台灣金融業為何無法維持高 GDP占比,創造更多高薪白領的就業機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20多年來幾次企圖發展金融產業的宏偉擘劃,受到外在金融風暴衝擊、營業稅結構扭曲、反中政治主張抬頭,以及地緣政治對抗等不利因素影響,早就失去發展成為區域中心的機會。外國及大陸地區銀行在台分行現在只剩下31家,便是台灣金融市場重要性日益低落的明證。

台灣雖已無成為金融中心的機會,但維持金融產業健全以及滿足人民金融交易需求,仍是政府責無旁貸責任台灣金融業至少有六大結構性問題需要改正。這包括保險業的資本提升、金融創新與新創企業的市場導入、產業家族化與公股民營機構的合理管理、違規裁罰的時差與有效性不足、資本市場未入先進國家之林與債券市場發展的遲緩,以及金融產業國際化程度有限等

台灣亟需解決金融問題,顯然不是賴清德競選政見涵蓋的內容,新任金管會主委也尚未提出施政主張。值此新政府上任之際,社會期待新人事新氣象,新的金管會理應提出全面且切中時弊的金融監理及發展政策,充分掌握執政「蜜月期」的政治紅利。

面對經緯萬端的金融問題,建議新的金管會應先以兩項原則,化解產業發展的燃眉之急。第一,嚴守金融監理紀律而不應有針對性的「管制寬恕。以保險業的資本監理為例,政府的資本監管可以有時間的緩衝,但若要調整監理標準,則應充分說明降低要求的合理性。畢竟樹立監理權威,避免政治扭曲監理的公平性是金融監理的最高準則。

第二,積極導入新的「市場與行為」監理模式,合理擴大監理範疇,配合金融創新浪潮,並需特別強調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監理原則。面對 FinTech 興起,「機構監理」的做法早已落伍,其結果只是讓社會暴露在有剝削疑慮的「法外」金融交易環境。以最近引發議論的「山道猴子」金融悲歌為例,政府以沒有「融資公司法」而不將租賃公司納入監理,就是「機構監理」已不符合社會實際需要與期待的明證;只要政府金融監理模式不變,未來類似爭議仍會出現,而金管會的監理威信就持續被斲傷。

金融產業活動涉及多方重大利益,金管會難免會受到不同政治壓力掣肘,甚至可能出現「左右為難」的監理困境。「陽光是最佳的防腐劑」,期待新金管會能以嶄新且公開透明的監理模式,爭取社會而非利益團體認同,全力維護健全、公平且開放的金融競爭環境,並更要以保護弱勢金融消費者的權益為職志。












聯合報黑白集/NCC人事怎麼喬


2024-05-06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說,蔡總統的確有和他當面談NCC人事。記者余承翰/攝影


國民黨擬修法將NCC委員依國會政黨比例提名,民進黨批評此舉違憲。不過,民眾黨立委黃國昌爆料,蔡英文總統三月邀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入府會談時,就提議按政黨比例喬 NCC 人事。黃國昌的爆料,在總統府和柯文哲加入戰局後,已經變成羅生門。

如果黃國昌和柯文哲說法屬實,那就無比諷刺;綠委罵違憲,府裡卻早就在喬比例。當時蔡英文叫柯文哲進府摸頭,國民黨還苦思要不要接受朝野對話,原來是自作多情,蔡英文從頭到尾只鎖定民眾黨進行密室交易。幸好柯文哲擋掉,否則現在就不能為大家劇透了。

不過,看守總統處處把手伸進下任政府,不知置新總統於何地?國安團隊已經全盤交付,赴陸旅遊禁團令跨過五二○,NCC人事也在賴政府上任前先喬好,連大法官可能也要在卸任前為蔡英文趕業績廢死;而所有跨屆決策,都必須由賴清德概括承受

當然,上述皆屬傳聞,總統府嚴正駁斥。不過,蔡英文傳出喬 NCC人事,並不是第一遭,四年前總統府外流的密件,把府院黨喬 NCC 人事的始末揭露得更詳細,總統府雖不斷否認,但後來所有人與事情節發展,卻完全按照外洩劇本走

NCC人事按照政黨比例,是否違憲,尚可討論,但民進黨已不斷用實踐證明政黨比例的迫切需要












聯合報社論/賴政府未上任,吳釗燮已成國安最大破口


2024-05-06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外交部長吳釗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準總統賴清德告訴新內閣閣員,當民意成為後盾,民進黨在國會沒過半就不再是問題。但總統國會雙少數政府還看不到民意後盾,準執政團隊成員已在國會跳針挑釁,是不是問題?

現任外交部長、賴政府內定的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就是例子。近日他在立法院備詢時,答詢內容充滿對立性與羞辱性影射依憲法質詢立委中共同路人;把國會議員對外交事務合理質疑譏諷為「中國欺負我們的時候,立法委員補進來踢一腳」。最後,他更以俗辣叫囂,「你可以去告我藐視國會」收場。這樣幾近歇斯底里表現,已經超越文明底線

吳釗燮是蔡英文總統面前的紅人,蔡政府執政期間,他先是短暫擔任國安會秘書長與總統府秘書長,然後就接任外交部長達六年餘,成為中華民國最具影響力的國安外交官員。如今,他又內定出任五二○後的國安會秘書長;以他立法院答詢的心態視野乖張高調嘴臉,可以斷言:吳釗燮將是中華民國國家安全的最大破口。

不必諱言,台灣外在形勢十分嚴峻,有虎視眈眈的中共、有美中對抗的大環境、有資通訊科技領域的國際合縱連橫、也有國內不同立場人士的戰略判斷。國安會是總統的「大腦」,其功能就是協助國家領導人做冷靜的分析判斷,團結內部力量俾便有效解決外部挑戰。但吳釗燮最擅長的卻是撕裂內部,先在內部區分敵我。吳釗燮當然自認為是正港的「台派」,而那些在野黨立委就是「陪伴中共在後面補踢」的非台派。還沒有開始討論問題,國安高層就在內部區分自己人與非自己人,台灣內部怎麼可能團結?不團結的台灣怎麼可能同心協力應付外部挑戰

外交事務有戰略面、有戰術面、有操作面,吳釗燮任外交部長斷交數暴增,這背後固然有中共挖牆腳的因素,但是戰略、戰術、操作當然也有檢討的空間。如果連國會議員都不能質詢,提個問題就被扣上中共同路人的紅帽子,還盛氣凌人擺出「你去告我」的氣焰,這樣國安官員的水準,怎不令人憂心?

政壇盛傳,吳釗燮是蔡英文向賴清德「力保」的國安會秘書長人選,而這個力保背後,則有「人選少動、局面少變」的美國期待,彷彿吳釗燮是老美信任的人選。「美國信任」未必屬實,但「蔡英文寵信」卻是不假,吳釗燮在立法院趾高氣揚目空一切,原因正在於此。問題是,美國當然希望台海局勢維持現狀,但是台美雙方對於「現狀」的詮釋卻截然不同。如今兩岸之間,地理上沒有海峽中線,時間上共機擾台無日無之,體制上海基海協形同陌路,國際上台灣的空間日益緊縮。表面上,台海雖符合美國期待的「沒事」,但大環境卻對台灣越來越不利。

對上述種種不利發展,以吳釗燮為首的國安外交官員可謂一籌莫展。吳釗燮領導下的外交部最常做三件事,一是越俎代庖扮演陸委會角色,頻頻嗆聲中共;二是在台灣內部區分「台派」與「非台派」,把意見不同人士影射為中共同路人;三是在外交部內獨斷專擅破壞部內公務體制專業文化

吳釗燮在國安外交體系呼風喚雨長達八年,但他自己已然成為國安的最大爭議。他幾乎沒有檢討和自省的能力,對外隨時開駡中共,對內任意影射立委,似乎只想在國安會秘書長的位子上等待下一個外派機會。斯人斯職,斯言斯行,台灣人民除了看「周處除三害」的電影,還能做什麼呢?但賴清德仍然確定沒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