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131/web/◆ 聯合報社論/人民不是羊群,官員更不可有趕羊心態
◆ 聯合報黑白集/天有二日,民主奇蹟?
◆ 經濟日報社論/碳費三子法須更周延細緻
經濟日報社論/碳費三子法須更周延細緻
2024-05-08 03:12 經濟日報/ 社論
在業界期盼下,環境部終於預告碳費三子法的草案。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在業界期盼下,環境部終於預告碳費三子法的草案。此次草案的內容可概略歸納三大重點。首先,基於對歐盟標準的參考,草案內容包括對高碳洩漏風險行業的明確界定,尤其指出水泥和鋼鐵業。台灣的產業結構與國際市場密切相連,若無適當政策保障,高額的碳費易使得這些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喪失競爭力,進而加劇碳洩漏問題。因此,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環境部能在碳費制度上對於高碳洩漏風險產業設計配套措施,以接軌國際避免嚴重損及我國產業競爭力,值得我們給予正面的肯定。
其次,草案仿效歐盟的碳交易機制,為高碳洩漏風險企業設定了「碳洩漏風險係數」,分為三階段施行:0.2、0.4及0.6。乍看之下似乎會覺得0.2(兩折)是極大的優惠,實則不然。以歐盟為例,歐盟係以總量管制與碳交易(EU ETS)作為其碳定價機制,並以標竿值計算免費核配額,在排放源實際排放量多於免費核配額時,才需付費至碳交易市場取得排放權抵減其超額排放量,與我國碳費機制(每噸都課徵)有著根本上的不同,在費率上直接比較並無意義;需將排碳源的排放數據套用其總量管制與碳交易規範後再進行比較,才能真實反應差異。依估算,我國部分鋼鐵業倘設於歐盟,不只不用支出碳成本,甚至可透過出售未用完的免費核配額,取得投入低碳技術研發升級與轉型所需之資金,這也呼應碳定價機制促成產業轉型之目的。由此可見,環境部即便給本土高碳洩漏風險企業繳納兩折的碳費,仍將對我國產業造成影響,致使競爭力可能不足以與歐盟企業匹敵,更不用說未來碳費可能快速提升至0.4甚至0.6的壓力,以及因商業轉嫁成本所帶給下游產業的巨大衝擊。
再者,目前草案依據指定目標的不同將優惠費率區分為兩級,產業須提出自主減量計畫,承諾並規劃達成指定目標才可享優惠費率。而較嚴格的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對於鋼鐵或水泥這樣的難減產業來說,在當前技術範圍內幾乎無法達成。例如,對鋼鐵業要求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前需減量25.2%,換言之需要年減4.2%,這一目標甚至是目前國際先進鋼鐵公司(如日本製鐵和 JFE 鋼鐵)提出之減碳目標的兩倍以上,顯見要達成此目標的困難程度。基本原則應是設計更為優惠的費率提供誘因,以促使產業挑戰更艱鉅的減碳目標。
在環境部預告三子法的草案之前,準總統賴清德在視察中鋼的行程中已展現新內閣對關鍵傳統產業的堅定支持。他公開強調政府必須實施碳費配套措施,以平衡企業的生存與環保責任。鋼鐵業不僅提供10萬工作機會,亦涉及逾7,000家企業,年產值達1兆元,顯示其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及其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台灣的碳定價策略是全球獨特,首先採取碳費制,未來才可能過渡至碳稅政策。現行的討論焦點是著重在碳費的徵收,而完全不談徵收後碳費基金之用途,這對所有碳排放大戶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碳費的徵收可能對產業供應鏈甚至產品終端造成顯著地影響,也連帶讓社會上瀰漫著碳通膨的陰影。此外,碳費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對勞動市場產生負面效果,高碳費可能迫使企業為降低成本而裁員或遇缺不補,這都需要環境部與勞動部跨部會的更進一步評估。
綜合上述,產業徵收碳費的政策,雖從環境保護的角度是必要的,但考慮到經濟和社會的廣泛影響,此政策需要更周全和細膩的規劃。建議政府在制定碳費子法配套時,應考慮產業間的差異和轉型的挑戰,並提供充分支持以實現淨零轉型,確保台灣在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中持續永續發展。
聯合報黑白集/天有二日,民主奇蹟?
2024-05-08 02:57 聯合報/ 黑白集
經濟部長王美花將出任台新金控獨立董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王美花下台前先找到金主供養,引人注目。更讓人眼球放大的是,準經長郭智輝搶先登板出擊。這位「郭董」,熱心接見風電業者陳情,還赴新竹聽半導體業者發牢騷。準經長關懷昔日同業不遺餘力,讓艱難掙扎的中小企業好生羨慕。
等不及要樹威的,還有準數位部長黃彥男。他的幕僚搶先下令,早一步調整正副首長簡介,並修改官網,把唐鳳頭銜改成「時任部長」。外界揣測,他刻意與唐鳳切割;事實上,他也和鳳姐一樣重排場。雖號稱資安專家,卻仍未聞阻止詐騙橫行有何對策。
綠營自己人交接,卻出現「天有二日」異象。賴朝新官急著上任,蔡朝舊人則把持不放。陸委會下令恢復赴陸禁團令,等下台的官代決未來政務,只因蔡朝國安團隊要「繼續執政」。賴清德承諾延續蔡英文路線,因此才有蔡總統發布新國安人事,乃至暗喬下任 NCC 主委的「政治不倫」。
賴神體認「天有二日」,他選擇維安團隊透露弦外之音。一反慣例,三巨頭都非國安特勤出身,負責外出勤務的外衛室主任還「以警替軍」。歷任總統都用自己人掌握國安局,賴總統例外。他和國安情治系統的距離,勾勒出兩個權力重心。
古人有云:日並出,無道之臣為君爭功德。只怕日頭赤炎炎,官爺爭權更激烈,沒人關心百姓死活。
聯合報社論/人民不是羊群,官員更不可有趕羊心態
2024-05-08 02:57 聯合報/ 社論
準總統賴清德引用天主教宗方濟各的話說,「好牧人(善牧)要有羊群的味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準總統賴清德出席新內閣策勵營時,勉勵閣員善用權力服務人民,「牧羊人應有羊群的味道」。意即,只要施政符合民意,切合民心,民進黨在國會席次未過半就不再是問題。官員應將權力用於服務百姓,這是正確的觀念,我們也期待新政府戮力以赴。但「牧羊人」這個概念卻值得商榷:人民不是羊群,官員更不宜自認為牧羊人,以為可以像牧羊一樣把民眾趕來趕去。
賴清德的「牧羊人說」,是引述教宗方濟各的說法,闡明只有服務人民的時候,才是真正權力的展現,因此牧羊人要有羊群的味道。賴清德藉此強調「服務」之重要,堪稱用心。然而,宗教中談神職人員與信徒間的關係,用「牧人與羊」為喻有其傳統脈絡;但在民主政治中,將官員和選民的關係作相同比喻,則顯得不倫。畢竟,人民不是羊,更不宜用集體放牧的思維來對待。
古代中國也有過不少關於「牧民」的討論,談到管理人民的哲學。例如,賈誼《過秦論》說,「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再如孟子問牧民之道,孔伋答「先利之」,還說教人民以仁義就是最大利益。另有一說:「牧民之道,在乎仁愛」。這些論述,都是封建年代的思維,但其中不乏深刻至理。如今我們生在民主時代,把百姓當羊群放牧的「牧民」思想,顯已過時。此際,賴清德還要求閣員「有羊群的味道」,固苦口婆心,未免老套。更糟的是,有些人卻連這點都做不到。
且看這幾天執政黨的表現,就一再出現「殘暴牧羊人」的凶惡嘴臉。最令人驚愕的例子,是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因不滿「國會改革法案」與在野黨時生口角,竟稱四○三花蓮地震是「老天有眼,要救台灣民主」,因而使當日表決未過。如此怪力亂神的荒誕言論,不僅違反科學,又毫無對災民的悲憫,對全台人民震災的驚恐也一無感應,甚至還透露「幸災樂禍」之心。把無法預測的地震,形容成「老天有眼」幫了民進黨一把,柯建銘這麼扭曲冷酷的心態,別說他身上沒有任何「羊群的味道」,其言論已近乎「殘民以逞」,還配當牧羊人嗎?
同樣暴走的牧羊人,還有即將出任國安會秘書長的吳釗燮。他以外長身分在立院接受質詢,卻不斷暴跳怒吼,甚至八嗆藍委徐巧芯「快告我藐視國會」。面對中央民意代表,吳釗燮充滿敵意,他還會在乎人民在想什麼嗎?不僅如此,徐巧芯後再就我國與捷克將合作援助烏克蘭的計畫提出質詢,因握有相關文件,吳釗燮立即宣稱外交部將提告徐巧芯「洩密罪」。如果立委連這種事都不能質詢,要如何監督?這位頻頻暴衝的國安大員,別說眼裡沒羊群,根本就是戰狼一隻。
從服務人民的觀點,賴清德提醒閣員身上要「有羊群的味道」,是一項溫馨的叮嚀,也希望新政府所有官員都能銘記在心。但我們要提醒的是,「牧羊人」一詞是個過時的概念,並不符合現代民主政治的治理精神。以「牧羊人」自居的官員,可能自視高人一等,將民眾視為需要管教、鞭策的次等動物;這樣的關係,絕不符合民主政治的平等精神。更讓人反感的,則是「羊群」這樣的概念;彷彿官員可以任意把人民成群地趕來趕去,不必尊重他們的個人意志。
上次賴清德談到就職後要改造社會、洗滌人心,這次他又談到牧羊人的責任,兩者都帶有宗教氣味,也讓人隱隱不安。說到底,官員對人民要盡的是「善良管理人」責任,千萬勿以為自己對羊群有生殺予奪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