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賴清德現在該想和該做的事\星期透視/陸文攻武嚇 針對賴更針對美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立憲主義死亡 民主災難
◆  大屋頂下/解讀總統就職演說(上) 如果童子賢任行政院長(明日續)
◆  星期透視/陸文攻武嚇 針對賴更針對美
◆  名家縱論/賴清德現在該想和該做的事
◆  「朕即天下」亂了套
◆  放下台獨神主牌 兩岸和平之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賴清德現在該想和該做的事


2024-05-26 00:37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波波漫畫


上星期一,攀上權力頂峰的賴清德,發表一篇讓全台和國際惴惴不安的演講,強調台灣和中國互不隸屬,也矢言面對來自中國各種威脅滲透,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

這和多數台灣民眾期望新政府能集中心力,解決當下嚴重的經濟社會問題背道而馳,也不符他上任前強調將優先解決「朝野有共識」的議題。挑釁中國被國內外有識之士認為非最急之務,卻成為他的起手式,原因不難理解。

賴從台南崛起,善用硬頸和咄咄逼人話語強硬回擊批評者,很多選民埋單,「賴神」之名一路加持他人設。

民眾更熟知的是他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市長任內,宣布議長李全教賄選官司未釐清前不進議會,並說自己是「衝撞體制」的人。儘管因開惡例,背離民主法治,被監院彈劾,他卻拒絕認錯,還嗆廢監察院。

其實解碼「衝撞體制」,就是不尊重體制,就是「我比體制大」。

很多政治人物都想擴張權力,想當強人。但是強勢嗆辣,短線可掀波,長線不持久。有強人之心,無強人之力,讓人引以為憂。土耳其的厄多安,印度的莫迪,儘管爭議不斷,終究還是過半數上台的實力人物;韓國的尹錫悅沒有過半當選,卻一意孤行,國會選舉大敗淪為跛鴨。

賴清德是典型的暴衝人物,一旦判斷錯誤,不僅個人嘗苦果,還可能陷國家於險境。嘴巴說務實,行動卻莽撞。容易造成信任危機,五二○演說就是一例,股市下跌有人護盤,國家墜崖有誰相救?

狼性的政治人物,總是迷信「狹路相逢勇者勝」,不信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自認政治正確,就可以合理化手段。其實,馬斯克說過:政治正確,是覺醒思想的病毒。自以為是尤其如此。連勝文嗆「大明王朝」,郭台銘批「朽木為官,禽獸食祿」,曾帶來巨大聲量,柯文哲更不在話下,即使蔡英文也以辣台妹自豪。然而他們只說嗆話,不會不考慮政治現實和大局。

蔡英文執政八年,擅用政治傳播學者 Josse 的「反角色」理論,即政治表演舞台能用「反敘事」等非典型社群戰術設定「反角色」,把自己塑造成挑戰者,反抗巨大的參與者如中共,反而能創造政治人物的舞台,贏得眾人矚目,吸引忠實支持者。賴言必稱蔡規賴隨,但為什麼大家都存疑?

賴清德過去很少提到團結和集體行動,最喜歡的兩個字是「勇氣」,無論承諾推勞保年改提及「做對的事要有勇氣」;在民進黨「民主大聯盟」演講提到「政治工作者要有接受新觀念的勇氣」。甚至「在路上」競選影片中,蔡英文對賴清德說,「你比我想像的還要凶」。其實,這句話是有用意的。

日經新聞社論指出,賴清德可能很快就會發現中國並不是他最要擔心的,更迫切的問題是台灣經濟正朝著「錯誤方向」發展。認為台灣經濟政策正在遠離年輕人,房價又加劇社會不平等,這種背景下賴只能跛腳執政。日經新聞說得沒錯,社會上有很多人被生活逼迫到無法想像的地步,只是執政者蒙了眼睛。

希望賴清德少點政治,用真正的勇氣做對的事,重新納入多元包容、擴大溝通與追求和平三箭,作為新政府創新方向。還是可逆轉評價,只看為與不為。

馬克宏就任時曾以「當政治不再是使命,而是一種職業時,政客就變得比公務員更自私」自我惕勵,政治如果只是一種職業,離人民期望會愈來愈遠,甚至如紀伯倫說的「走得太遠,就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賴清德要怎麼選擇呢? 













星期透視/陸文攻武嚇 針對賴更針對美


2024-05-26 00:38  聯合報/ 張五岳(作者為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五二○賴總統演說後,北京升高對台文攻武嚇雖屬預期,但動用央視連續兩天在新聞聯播以五分鐘播報,暨透過人民日報與新華社發表高規格的「評論員」級別文章批判,這種高強度的文攻武嚇的確讓外界感到意外。自然也關注北京對台日後可能的作為,是否會引發新一波台海危機。

雖然各界對於賴總統五二○演說是否能重啟兩岸對話協商不抱期待,但一般認為美中高層對話管道暢通,美台互信互動良好,加上馬習二會提供北京對台政策新的行動指南,與台灣立法院朝小野大制約行政權。這四道安全閥,雖然不論賴總統五二○演說如何,北京升高壓力自屬必然,縱使升高壓力台海風險可控亦屬必然。因為北京不升高壓力,對內難以交代,對外難以宣示,對台難以威懾與軟硬區隔對待。

北京此次在五二○後採取高強度的文攻武嚇,不僅是針對賴總統五二○演說表達不滿與威懾,更是針對美國在大選前可能採取的「挺台、抗中」防微杜漸。

不少人將賴總統五二○演說與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總統的演說對比,並就此檢視兩岸政策是否「蔡規賴隨」?這種比較恐待商榷,首先,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的美中關係跟當前迥異。其次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蔡總統就職前中共從未直接點名批判過。再則,縱有外界期待的「蔡規賴隨」,也應以蔡總統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五二○就職演說,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雙十國慶演說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作為基準。若以蔡總統第二任期的兩岸主張作為「蔡規賴隨」,則北京的不滿與升高壓力其實都屬預期內。但北京此次文攻武嚇力度較預期高,除了針對賴總統,更多是針對美國與美台關係。

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美中開啟大國全面博弈,暨兩岸中斷談判,就北京而言台灣淪為美、中博弈最為關鍵敏感核心議題自屬必然。中共「二十大」正式把反「外部勢力」放在「台獨」之前。今年一月十三日賴總統當選,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埃及立即高調並在往後密集批判,而外交部發言人措辭強烈的密集批判,也遠甚於國台辦發言人。

今年五二○就職演說後,同樣的,王毅與外交部批判密集與力度也遠比國台辦凸顯。絕大部分屬於外交部批判,縱軍演也明確指出針對「五二○謀獨挑釁懲戒」與「外部勢力嚴厲警告」。北京認為五二○演說美國必然知曉,卻仍縱容賴總統明確宣示互不隸屬定位。如果北京不迅速與大幅對台升高壓力,從最近美國對二七五八號決議案的密集談話,未來隨大選白熱化,民主與共和兩黨基於選票極大化的考量,競相大打「挺台以抗中」,則必然對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增添可能的風險與變數。

展望五二○後的兩岸關係,雖兩岸官方談判協商仍難開展,但兩岸的民間交流則可望逐步恢復。在文攻武嚇後,北京對台外交、經貿、法律施壓仍有可能。但六月十五日海峽論壇前後,兩岸關係也可抓住此一機遇,務實推動符合人民期待的交流。面對當前兩岸政治分歧,須確保台海和平為首要;要確保和平除了避免誤判,應以推動人民雙向交流為優先。












大屋頂下/解讀總統就職演說(上) 如果童子賢任行政院長(明日續)


2024-05-26 00:42  聯合報/黃年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如果童子賢是現任行政院長,賴清德的總統就職演說會不會寫成現在這個樣子?且兩岸的政治氛圍會不會惡劣到現在這種地步?

本文不僅在評述一個賴清德沒有如願的人事選擇,更在藉由這段插曲來評論賴清德在國政方向上的錯亂。

種種跡證顯示,童子賢是賴清德心目中的行政院長「首選」。童子賢自己透露,在賴清德當選總統的「隔幾天後」兩人會面,聊的是「施政百日或一年內需要關注的重要議題」;談了十五分鐘後,賴清德突然話鋒一轉說:「剛才這幾個議題,能不能就請你來親自執行?」

賴清德要請童子賢出任行政院長,絕非在那十五分鐘決定的;且賴清德青睞童子賢,也應非只看上童的能源構想與經濟專業。

童子賢與民進黨及賴清德累積了長期的互動,童並正式冠名出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的副董事長(董事長為黨主席賴清德),且又深入參與了「國家希望工程」的總統選舉政見白皮書策畫,甚至在賴當選後「隔幾天」就約童見面討論「施政百日及一年內的重要議題」,千錘百鍊,才終於決定邀請童子賢出任閣揆。

因此,賴將童做為「首選」閣揆,是經過相當深刻的親炙及思考始作出的選擇。賴希望政局有所改變,但他自己渾身貼滿標籤,已不可能引領改變,因此想借童子賢作槓桿為大局帶來改變,而那種改變也應是賴清德「首選」的政治憧憬。

童子賢,文質彬彬。一般人只注意到他在能源思考上顛覆了民進黨的現行政策,但未必知道他的涵泳藍綠哲理思維與人文情懷。童公開表示,他是儒家信徒,尤其是孟子的信徒。因此,看童子賢,不能只將他看成能源政策的一個流派而已。

賴清德決定邀請童出任閣揆,當然也不僅是對童的能源思考有所感應,而應當是對「整個童子賢」有所期望,因此寄託以「整個國政」的重任。童子賢是一個「系統」,國政也是一個「系統」。

賴清德用童子賢,應當是想要給大家一個耳目一新、脫胎換骨的印象:今後「整個系統」都不一樣了!

倘若童子賢出任閣揆,經濟議題必然躍登社會關懷的焦點,經濟取向亦必成為就職演說的濃墨重彩,影響所及,則講辭中的兩岸視角與世界視角,就絕不會像如今這樣通篇竟然明目張膽地不啻以「台灣烏克蘭化」為主軸。因為,「童子賢」與「台灣烏克蘭化」不在同一「系統」。

但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這篇就職演說,充溢著「台灣烏克蘭化」、「兩國互不隸屬論」、「台獨自白書」的氣味,殺氣騰騰,完全不見「童子賢」的色調。

這就出現了幾個重大的疑問:一、賴清德任用童子賢出任閣揆的意念,與「台灣烏克蘭化」有無相互矛盾之處?二、如果童子賢出任閣揆,賴清德仍會強調「台灣烏克蘭化」嗎?三、如果童子賢出任閣揆,他會支持「台灣烏克蘭化」嗎?

答案是:如果任童子賢為閣揆是對的,則「台灣烏克蘭化」必是錯的;如果「台灣烏克蘭化」是對的,則任童子賢為閣揆就是錯的。

如今呈現的事實是:童子賢未出任閣揆,賴清德則發表了一篇不啻以「台灣烏克蘭化」為主軸的就職演說。

於是,台灣的整個政治氛圍亦告丕變。原本賴清德可能寄望的那種以童子賢為「首選」的政治風采,如今竟陷於「台灣烏克蘭化」的最惡劣選擇。

這一段賴想請童出任閣揆的插曲,幸好未出現最壞的結果,那就是:賴任童,命童在「台灣烏克蘭化」下推動經濟;或童接受賴的任命,在「台灣烏克蘭化」下推動經濟。對賴童二人來說,這才是最大的悲劇。

就職演說顯示,賴清德的致命問題,是在他對「台灣烏克蘭化」的堅強意志。因此,賴的問題不在是否用童組閣,而在必須檢討「台灣烏克蘭化」的政策。

童子賢未接受組閣的邀請,應當也是對「台灣烏克蘭化」有所顧忌。一個「烏克蘭化的台灣」,被貼上「全球最危險地方」的標籤,眼看著連台積電都留不住,這教童子賢如何施展他在那十五分鐘所談的「系統性」抱負?

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到「世界」四十一次,「台灣烏克蘭化」基本上就是一種地緣政治世界觀,亦即所謂「國安人士」所說的「要在世界上架台灣」。這當然是爭取國際的奧援,其實亦將受到強權(美國)的挾持。因為,「在世界上架台灣」,勢將演成「在地緣政治的炭爐上火烤台灣」。

台灣的終極追求,絕非成為烏克蘭。因為,烏克蘭因內部政治的納粹化而引爆了內戰,又因外力的挾持而墜入代理人戰爭的地獄,這絕非台灣的追求。

台灣的追求,如賴清德在就職演說所說,應在實現「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但「台灣烏克蘭化」與這個頂層追求是背道而馳的。

因為,台灣烏克蘭化,是以軍事對峙為主題,亦以國際介入為寄託。但是,兩岸問題的本質畢竟在政治,兩岸問題更無論如何必須經由兩岸自己的競合來解決。

因此,台灣對兩岸關係的頂層追求,不僅在不爆發戰爭而已,而在必須建立能夠維持常態和平的競合架構。但是,台灣烏克蘭化,或因國際的約束而使兩岸一時未爆發戰爭,卻必是不斷累積十四億人對台灣的仇恨,台灣將長期籠罩在兩岸戰爭與內部撕裂的陰影下,那恐怕是比戰爭還可怕的永無寧日的政治凌遲(趙春山教授的說法是,「讓台灣活得痛苦」),更絕無可能走向賴清德所寄望的「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

童子賢幸而未蹚這渾水。因為,台灣的政經大局絕非僅靠調升核能占比就能挽回得了的,更重要的是台灣必須明智地「去烏克蘭化」,這是「整體國政系統」的首要前提。

賴清德想任童子賢為首選閣揆,原本可能懷有一種「典範轉移/系統轉移」的政治憧憬。倘係如此,那種政治憧憬應是較童子賢這個載體更高的概念。因此,即使沒有童子賢,賴清德仍應懷持那樣的「首選憧憬」。

沒有童子賢,賴清德自己何不就做童子賢?沒有童子賢,賴清德自己仍應調整核能占比,更仍應致力引領台灣跳脫「烏克蘭化」的「世界地緣政治烤肉架」。

本文對人物的模式化描述,或許渲染誇大了童子賢的角色,但用意在映現出賴清德的昏瞶與錯亂。

賴清德無妨以「如果童子賢是行政院長」,重新給自己構思一篇虛擬的就職演說,將國家內外全局再深思熟慮一遍。














立憲主義死亡 民主災難


2024-05-26 00:42  聯合報/ 陳韋佑/法學研究科博士生(新竹市)
民眾在青島東路的抗議現場,高舉「拒絕國會擴權、守護台灣民主」標語。記者黃義書/攝影


擁有民主正當性的權力,在人民成為主權者的時代,是最強的權力。那麼,如果有複數權力都取得了人民的授權呢?現今,就是各自握有直接民主正當性的「立法權-議會」與「行政權-總統」互相鬥爭,或說前者輸給後者的時代。

在近代立憲主義開始時,直接代表人民主權的議會擁有唯一的民主正當性。在理想的憲政中,國會是國政的中心,行政權只是貫徹其意旨。立法權要控制行政權,國家機構該是聽命於議會。然而,隨著「行政國家」崛起,立法權-議會的地位逐漸低落,行政權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在有些國家,行政權透過將其最高首長與直接民主主義相結合,取得了能對抗甚至勝過立法權-議會的正當性基礎。現在的雙首長制或總統制,同時也是行政權向立法權-議會奪權成功的結果。

一戰後的德國,取代帝政的是後人稱為威瑪共和國的體制。威瑪憲法是當時最先進的民主憲法。在這部憲法典之下,威瑪共和有著以不分性別與財產多寡所有成年國民皆具有投票權的普通選舉所產生的國會,並採行議院內閣制。但威瑪憲法卻同時設有全民直選產生大總統,且擁有緊急大權。國會與大總統都各自擁有直接民主正當性。威瑪共和政治混亂,人民對各黨派都失去信心,納粹就因此崛起。

在威瑪共和後期,大總統濫用緊急權,大總統內閣取代議院內閣。當時高歌「民族革命」的意識形態理論家們巧妙地玩弄概念,將「議會」與「民主主義」之間的關聯切斷,並且將「獨裁」與「民主主義」結合。法學家卡爾‧施密特就曾主張並不是只有「議會制民主主義」才是民主,獨裁也可以是民主的。而且,「獨裁民主主義」比「議會制民主主義」更符合政治性事物的本質。之後,納粹獨裁體制正式確立。

日前筆者打開了網路上立法院前集會的直播,看到一國內知名學者站上講台向台下公民發表激昂演說。據他之見,與境外勢力沆瀣一氣的在野黨正利用立法權發動政變,是立法權向行政權發動的政變;不過無須過於擔憂,因為總統能透過行政權捍衛民主。

這位學者之言,與威瑪共和崩壞期民族革命意識形態理論家民主獨裁理論不謀而合。切斷民主主義與議會的連接,否認立法權-國會仍具有民主正當性,不再有資格代表人民。在「立法權政變」的現在,真正能代表人民的只有擁有/獨占直接民主正當性的行政權-總統。議會民主主義的正當性被否認,卡爾‧施密特的理論,如今似乎正化為現實。

在這種理論的盡頭,是立憲民主主義的死亡。如今在立院前高喊「守護台灣民主」的公民們,當然也是民主主義展現。然而,這種行政權與街頭運動結合並將國會視為民主公敵民主主義,或許會將台灣帶向威瑪共和的末期。國會的腐敗令人民失望,然而,人民若因此唾棄議會制民主主義,將希望與正義全部寄託於行政權,恐怕會親手把「民主已死」口號化為現實。身為憲法學徒,對現況感到憂心。呼籲在國會前奮鬥的公民們,切勿忘記行政權本身正是最大的利維坦行政權正是最為需要被警戒與懷疑國家權力忘卻立憲主義民主主義,會是莫大的災難。

















「朕即天下」亂了套


2024-05-26 00:36  聯合報/ 溫琪玲/護理師(桃園市)


國會亂象有感
立院打得真火爆,學猴爬牆上來鬧。
給你權利你不鳥,癱瘓國會最重要。

官員備詢態度傲,當場回嗆叫啥叫。
林北拿來當口號,讀書讀到哪去了?

看到人影張手抱,說是抱誰不知道。
粗暴不堪欺人老,搶了文件人就跑。

多數時要聽你嗷,少數時要聽你拗。
民主素養歪哥倒,拿表決卡不害臊?

斯文掃地國際笑,丟臉丟到天地遙。
朕即天下亂了套,作秀做到臉丟掉。













放下台獨神主牌 兩岸和平之道


2024-05-26 00:35  聯合報/ 謝宗達/退休人員(基隆市)


在五二○的就職演說中,賴總統暢所欲言兩岸互不隸屬等新兩國論,對岸旋即發布圍台軍演,更激化兩岸對立。如今該如何善了?考驗賴政府的政治智慧。或許陳水扁四不一沒有的政治宣示,暫時擱置兩岸爭議,是較務實的策略之一。

俄國發動軍事行動攻擊烏克蘭,國際社會尤其北約國家,基於地緣政治安全,大多支持烏克蘭抗俄;而大多數國家認同一個中國原則,台灣邦交國僅為少數,處境艱辛,賴政府應務實面對國際社會的政治現實。

新政府伊始,立院各項法案朝野對立不斷,凸顯少數執政的困局;而國內從國債高舉,到虧損數千億元的台電,除由政府補助外,同時高漲的電價,更促使民生物價日益惡化。如何妥善規畫能源政策,亦是賴政府須面對的內政難題。

古諺「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賴個人對台獨政治理念的堅持固然令人敬佩,但身為國家領導人,誓言為全民總統,更應放下小我、放下台獨神主牌。對庶民而言,真正期盼的僅是三餐溫飽而已。美學者葛來儀曾建議賴總統,以黨主席身分宣布放棄台獨黨綱,開啟兩岸和平交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