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縱論/賴應表明對「中華民族」立場
◆ 大屋頂下/用一中各表支撐一華同表 棄地動山搖 惜和平發展
◆ 烏克蘭入北約能止戰?
◆ 星期透視/NCC新委員 別吃了新聞自由
◆ 互惠互信 重啟兩岸旅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賴應表明對「中華民族」立場
2024-04-28 01:10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台灣準總統賴清德。(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結束他的訪陸之行,看來「台灣問題」不是他此行的重點。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俄烏戰爭當然比「台灣問題」更具急迫性。有過去阿富汗撤軍的「失敗者」形象,拜登不能讓外交成為他競選連任的包袱。因此,布林肯的任務就是促請中共勿為俄軍添柴加薪。
另一方面,中美近期密集高層對話,可能已為準總統賴清德五二○的就職,產生了「預防外交」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馬習二會」讓金廈漁船事件爆發後的兩岸緊張情勢,暫時緩和下來。因此,美國應關注「馬習二會」的後續效應,或許這才是影響今後兩岸關係變化的一個關鍵因素。
中共藉由「馬習二會」釋出的一個重要訊息是:北京將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思考兩岸問題。統一勢在必行,但採「非和平手段」,並不符合中華民族的發展利益。中共現階段的對台工作,仍以加強兩岸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為主。
中共對賴清德的五二○講話不抱期待,因為賴未經美國授意,不可能就「統獨」問題表態;但賴就任後,兩岸就有可能進入一場「促統和反統的鬥爭」,美國想必也難以置身事外。習近平在會見馬英九一行時說,「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言下之意,實現兩岸統一,不僅要「安內」,也必須「攘外」。
例如,中共關注日益強化的台美軍事合作關係。就在布林肯訪陸的前夕,美國眾院通過了《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國安緊急補充撥款法案》,其中涉及軍援台灣的部分,包括軍事融資和提供對台軍事服務等項目的經費。
此外,中共認為美國已把台灣以「準同盟」的身分,納入美國圍堵中共的印太戰略之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日前提醒美國必須正視「習近平掌控台灣的決心」,並建議美國運用其擁有「國際盟友」的優勢來加以反制。
中共擔心美國上述的對台言行,已對民進黨政府釋出錯誤訊息,會讓兩岸關係漸行漸遠,甚至鼓勵台灣走「分裂主義」的道路,如此一來,兩岸和平統一就遙遙無期了!
「台灣問題」對中美而言,長期以來都是一項「不可承受之重」。美國認為台灣的生存,攸關其價值與地緣政治利益;中共則堅持,這是涉及「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問題,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針對「台灣問題」,我認為布林肯會覺得此行多說無益,因為彼此不會有任何交集之處。
但習近平不會容忍「台灣問題」久拖不久。為了避免外力干預兩岸統一,中共目前採取的策略是「圍點打援」:即孤立台灣,集中力量阻止外力對台灣提供的外交支援;在軍事上加強「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以阻止外力影響中共軍事圍台的計畫。
賴清德日前在民進黨中執會上,首度提及「由兩岸執政黨負責任的展開良性對話」。我認為在民進黨不放棄《台獨黨綱》、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情況下,要期待民、共有對話的可能性,無異是緣木求魚。
賴清德的當務之急是表明對「中華民族」的立場,在「兩岸一家親」的氛圍下累積互信,建立民共對話的政治基礎。此外,賴政府應擺脫「唯美」馬首是瞻的角色,思考如何在中美長期戰略競爭的過程中,創造台灣戰略自主的空間。
星期透視/NCC新委員 別吃了新聞自由
2024-04-28 01:02 聯合報/ 游梓翔(作者為世新大學傳播博士學程教授)
波波漫畫
四位 NCC 委員任期將屆,傳出執政黨的內定人選引發爭議,除了未與在野黨協商,其中一位學者被發現數年前曾發表題為〈新聞自由是什麼,能吃嗎〉的評論,而原本傳出內定為主委的另一位學者,竟被綠媒爆料,他因民進黨「黨內杯葛」還沒提名就遭撤換,罪名是過去的發言在「黨政軍條款」上出現「鬆動」。
NCC 影響台灣的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甚鉅,委員提名必須慎重。從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的角度,對於像〈新聞自由是什麼,能吃嗎〉這樣的文章,或是民進黨用「黨政軍條款鬆動」拉下內定學者,不該只當成是單純的政治攻防或內鬥,需要嚴肅討論。
首先,該文章出自傳播學者,聳動標題很難不給人貶低新聞自由的印象。但其實文裡寫的是「如果沒有真正的新聞自由,你確定電視上所報導的美食真的能吃嗎」?能下出〈新聞自由是什麼,能吃嗎〉標題,是標準的「標題誤導」。下標的媒體,或是學者事後並未阻止,讓該文流傳,都有違反新聞倫理的責任。
標題雖然誤導,但該文立場鮮明,批評中天「為韓國瑜造勢」,說中天政論節目主持人「像極了特定陣營的啦啦隊」,文章還指控旺中老闆介入新聞,甚至直接引用未經證實的西方媒體報導送出紅帽子,邏輯就是因為你「親中」,所以你的新聞自由就要受限。過去最愛宣傳「爭取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的不就是民進黨?怎麼遇到了中天,因為言論是民進黨不愛聽的兩岸融合、友善大陸,民進黨就要把中天的新聞自由給「吃掉」?
更可惡的是「雙重標準」。主張新聞客觀專業平衡的傳播學者,都難以認同台灣新聞台各個立場鮮明。不過若你指控中天有立場、受資方影響,怎能對台灣有線電視新聞區塊綠油油一片視而不見?評論者難道看不到在選戰期間或是圍毆政敵時,偏綠電視台的不公有多嚴重?如果只有綠的能有「新聞自由」,豈不成了「只有綠的百分之四十能擁有百分之百的新聞自由」,我們能接受這樣的 NCC 嗎?
相比起來,美國 FCC 有個前主席叫裴伊,可比 NCC 主委要強太多。他是川普任命的 FCC 主席,面對川普因為 NBC 的報導對他不利,威脅要撤 NBC 的照。在川普的壓力下,裴伊直言,FCC 不能因為電視台的「言論內容」而撤照,他說「我相信第一修正案」,意思是他會捍衛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如果真要用不能當候選人「啦啦隊」的台灣標準,美國福斯電視台早該為之前的狂挺川普而被撤照 N 次。
於是,當聽到內定傳出要當主委的學者,竟然被民進黨用「在黨政軍條款上鬆動」而撤換,你只能佩服民進黨的幽默了。民進黨是認為自己「黨政軍退出媒體」做得很好?民進黨派系擁(湧)媒體自重、甚至還發生派系爭搶媒體經營的事情,顯然「黨政軍條款」的「黨」不包括民進黨在內。所以其擔心的「鬆動」,難道是怕這位學者可能對藍白陣營鬆動,還是擔心他會擋不住壓力,讓中天回來?
我們需要能真正捍衛新聞自由,或至少是不會用「雙重標準」,動輒想對電視台的言論內容做「顏色檢查」的 NCC 委員。新聞自由是什麼,能吃嗎?作為台灣民主的重要價值,用「能不能吃」來討論新聞自由實在不倫不類,但如果真有人想吃掉我們的新聞自由,在野黨當然應該代表多數民意挺身捍衛。
大屋頂下/用一中各表支撐一華同表 棄地動山搖 惜和平發展
2024-04-28 01:10 聯合報/黃年
馬習二會4月10日在北京登場,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和前總統馬英九(左)重演世紀之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為什麼會走到今日僵局?
主要原因是中共及台獨一向都要消滅中華民國,亦即均持「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但是,皆又發現中華民國是維繫兩岸關係的基礎架構,因此又都搬弄「既要消滅中華民國,又要維繫中華民國」的矛盾操作。
民進黨的「務實台獨」,就是「既要/又要」,也就是「借殼台獨/內殺型台獨/夢遊式台獨」。一方面既要借殼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憲法,另一方面則又用「國家重建/社會改造/洗滌人心/轉型正義」來異化、掏空中華民國,這正是賴清德最近發表的政治宣言。
習近平邀約馬習二會,接納馬英九表達「一中各表」,用以軟化兩岸政治歧異,且以「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想要挽救已瀕解構的兩岸人文認同。
回應習近平的呼籲,陸委會說,「所謂炎黃子孫只是一個古代傳說,不必套在現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可徵民進黨可能仍將採行「誰跟你是中國人?」的路徑,欲從歷史文化根源上徹底斬斷兩岸關係,看似不甘輕易掉進「中華民族」的「陷阱」。
這就是兩岸的僵局。中共若不能更明銳地支持「一中各表」,用以維繫中華民國的架構,而想改以中華民族來作為兩岸關係的主要支撐,這恐怕是浮沙建塔。而民進黨若不能經「一中各表」的路徑,用以鞏固中華民國的地位(可以反對九二共識四個字,但仍可操作一中各表),反欲以「誰跟你是中國人?」來完全否定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淵源,這也必將是一路走到黑。
因此,化解兩岸僵局的根本,仍在雙方互以「一中各表」來共同維繫原真的中華民國。原真的中華民國,是源自「中國五千年傳統/辛亥革命」的中華民國;而不是「中國東亞化/台灣南島化」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必須能以「一中各表」支撐起原真中華民國,始有可能維持住「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中共否定中華民國,或民進黨借殼台獨,沒有了中華民國,也就沒有了中華民族。
其實,在胡錦濤主政及王毅擔任國台辦主任的階段,中共的兩岸政策就是以「九二共識/求同存異」為主軸。當年,中共說的「求同存異」,就是馬英九所說「一中各表」的同義詞。
胡錦濤與布希電話時表示,將以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與台灣展開對話,這可視為二○○八年中共因應馬英九上任的開局宣示。當時,王毅表示:「當然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我們雙方認知會有不同,但我們可以求同存異,所以求同存異是九二共識的精髓所在。」(求同存異就是一中各表)。胡錦濤又說,「一個中國符合兩岸現行規定」(一中兩憲,此即憲法說)。
至習近平就任,基本上仍延續前述路線。最重要的舉措,是宣布國台辦主任及陸委會主委以政府正式官銜互稱。由於國台辦及陸委會是雙方憲法體制中代表全政府的對應窗口,這也就有了「治權互不否認」的意味。何況,國台辦及陸委會既是憲法體制的政府機構,承認其治權地位,自然也會涉及主權的意涵。至於二○一五年的馬習會,連餐費都各自分攤,更是「一中各表」的表徵。
如果後來蔡英文邁上了馬習會搭的這座橋,「一中各表」的路徑就有發展下去的可能。
二○一六年,蔡英文上任,否定九二共識。次年新華社宣布「一中各表」為禁忌語,中共政策開始轉向。揆其用心,是想一方面用反對台獨來封死台獨,另一方面再以收回「一中各表」來封死民進黨可能運用中華民國的出口。至二○一九年元月二日習近平對台談話,又將「中國統一/九二共識/一國兩制」混為一談,再加上香港反送中事件,九二共識遂由「體現求同存異的九二共識」,異化為「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今日僵局遂告形成。
對中共來說,這是從想要得寸進尺,(又打台獨,又封一中各表),落到今天的丟寸失尺(台獨沒打成,又失一中各表)。
如今,由於內外約束,「地動山搖」已告失敗,換來「和平發展」的轉折。平白丟掉了「一中各表」的務實槓桿,改用「中華民族同表」其實是退而求其次。這應是中共刻骨銘心的教訓。如果兩岸不能地動山搖而要和平發展,中共應再回到胡錦濤及王毅搭檔的那個「求同存異/一中各表」的時代去看看。
至於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各表」下,可以表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不能說到「台灣與中國互不相屬」及「誰跟你是中國人?」的地步。
民進黨的「務實台獨/借殼上市」,是要將中華民國「去中國化/去中華民族化」。唯倘若不喜歡「中華民族」這個名詞,但九十七%的台灣人皆是漢族卻是 DNA,不是古代傳說,因此想從否定「同文同種/同根同源」來斬斷兩岸關係,必是剪不斷理還亂。若想以「台獨新興民族論」來對抗十四億人的「中華民族論」,更是台灣最脆弱與最危險的選擇。
台灣不可能也不必否定兩岸的民族淵源,台灣所堅持者是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政治體制與生活方式。台灣應對十四億炎黃子孫說:中華民國的存在,正是要為中華民族護持這筆自由民主的資產,這也是中華民國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重要最珍貴的參與、貢獻及祝福。因為,如果最終沒有自由民主,中華民族不算復興,更不會偉大。
賴清德倘能如此認識「中華民族同表」,即知: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中華民國愈在中華民族的價值引領上發生燈塔效應,中華民國在兩岸間就愈有力量。反之,愈想切斷中華民族,中華民國就愈凶險。
馬習二會顯然已將兩岸問題的重心,由政治體制的歧異轉移到中華民族的認同上。若由柔軟面來看,中華民族一途是習近平遞出的橄欖枝,意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若從尖銳面來看,也可視為習近平是在逼問賴清德「說清楚你們民進黨究竟是不是中國人?」這就成了暗藏凶機的哀的美敦書。
賴清德究竟要接橄欖枝或最後通牒,一念之間。
「中華民族同表」(兩岸同表同屬一個民族)是兩岸最底線,但這條底線必須要有「一中各表」(兩岸各表同屬一個國家)的政治支撐,因此應當珍惜馬習二會留住了「一中各表」。
兩岸新局應以「一中各表」來支撐「一華同表」,也用「一華同表」來支撐「一中各表」。
烏克蘭入北約能止戰?
2024-04-28 01:04 聯合報/ 馮建三/政大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法新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走訪北京,要求中國大陸停止支持俄羅斯軍工業,「否則準備制裁部分中國銀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也說,假使大陸希望友好西方,「必須停止…幫俄國。」
這兩位先生的辭令,也許僅是不得不提出的外交訴求,北京是否同意,無法知道。二人嚴以責人,寬以待己,倒是頗有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味道。或者,假使採比爛原則,任何人或企業或國家協助俄作戰固然不合道德,美國與北約說謊或誤認而挑釁、設圈套或教唆而激起莫斯科愚蠢反應,遂生俄烏戰爭,難道這不是更不道德嗎?
何況,就連《外交事務》這份經常捍衛西方外交政策的刊物,不是也在本月十六日有專文嗎?在〈本來可以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會談:一頁失敗的外交密史提供未來談判的教訓〉這篇文章中,兩位作者說,歷經一個半月以上的多次實體或線上會談,至二○二二年四月,也就是俄烏交火還不到兩個月,雙方都很積極,甚至可能已在安排普亭與澤倫斯基見面。烏方談判代表之一在去年十一月於烏克蘭國內新聞訪談時,表示「俄羅斯直到最後一刻都希望…我們(將)採取中立。這對他們來說,最重要,如同芬蘭,在冷戰期間一樣採取中立,我們並承諾不加入北約,他們就準備結束戰爭。」
但雙方協定涉及他國要給予兩國安全保證,特別是烏克蘭,更需要美英法乃至大陸等國家確認,若再遭入侵,這些國家保證會迅速馳援,予以制止。這就是說,俄烏固然達成初步協定,但若沒有他國願意通過外交途徑,給予保證,協定無從達成。於是,可能因為俄羅斯軍事未占上風,但更可能是因為英美先後出面制止,無意以外交斡旋結束戰爭,於是失去兩年前就讓戰爭落幕的機會。
當時,杭士基稱之為美國攻擊犬的英國,由首相強生在四月九日成為開戰後第一位前往基輔的國家領袖,他當面對澤倫斯基說,不能信任普亭。繼之,廿五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也到基輔,他說要「弱化俄羅斯」。這難道不是圖窮匕現?西方老說俄羅斯有領土野心,先烏克蘭後他國,現在俄羅斯不要領土,要與烏克蘭和平相處,英美卻率北約之先,不肯授以援手,沒有試著玉成其事,難道不是透露要以烏克蘭弱化俄羅斯的不良居心嗎?
北約理當跟進中立國愛爾蘭教授Geoffrey Roberts的用心。他雖然在俄烏動武同一年,就著有論文主張俄羅斯的軍事行動符合國際法,也知道莫斯科占上風多時,戰爭拖愈久對烏克蘭更不利,雙方也會有更多死傷。但他不忘結束戰爭是第一要務,因此在本月十八日撰文,建議普亭以政治家風範,讓烏克蘭加入北約,理由是俄羅斯已因北約的弄假成真,取得烏東四州作為緩衝。俄國不宜也不需要多取,而北約的集體決策可以減少烏克蘭復仇的念頭,他認為,這比任何安全保障,來得都更穩定。
互惠互信 重啟兩岸旅遊
2024-04-28 00:50 聯合報/ 賴瑟珍/台灣旅遊交流協會執委會主委(台北市)
習近平一席話,市場解讀認為兩岸旅遊政策可望改變,兩岸觀光鬆綁露出曙光,激勵觀光股、航運股的表現。新華社
四月十日於北京舉辦的馬習二會為冰封已久的兩岸關係帶來一股暖流,廿四日國台辦更進一步提出,將採積極推動包括旅遊在內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但也明白表示,台灣沒有解除禁團令,只有清除這些障礙,才能為兩岸旅遊人員往來創造有利條件。
細數兩岸交流的進程,兩岸旅遊雙向開放並非一蹴可幾,也從未是對等的方式推展。民國七十六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兩岸交流先由民間開始,隨著國人訪陸人次逐年升高,民國八十年由雙方官方授權中介機構「海基會」與「海協會」協商與對話因應日益繁多兩岸事務,兩岸往來尚須透過第三地轉機。民國八十一年開放國人前往大陸旅遊,民國九十年在陳水扁總統主政下開放金馬小三通,民國九十一年開放第二類(商務考察)、第三類(取海外永久居留權)陸客來台、民國九十五年再通過兩岸春節包機,兩岸大三通(通郵、通商、通航)得以醞釀。至民國九十七年馬英九總統執政,也促成通航、通郵並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民國一百年再通過陸客自由行並開放陸生來台就讀,顯示兩岸交流是不須在對等的前提下,水到渠成。
目前恢復兩岸交流的膠著點,大陸稱我方未解除禁團令,而我方則是堅持一定要「對等開放」。旅遊本身就是化解僵局、增加互惠、產業共榮的途徑。目前兩岸政府雖然互信不足,但只要雙方方向一致,從小碎步慢慢展開,積累善意,終可化解僵局、水到渠成!
建議我方政府為表示誠摯歡迎陸客來台,先鬆綁大陸人士來台考察、參展、學術、藝文交流等專案申請要件,讓兩岸專業交流回復至疫情前的常態化,以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七點二大地震,對大陸表達希望至花蓮慰問並提供援助,只要不談及政治,雙方以互助的態度可呈現兩岸情。
其次,金、馬、澎居民與大陸的地緣血緣關係,對小三通充滿熱切期盼,陸方如能正面回應表達對金馬澎離島的關心,開放小三通使其成為大三通的基礎。兩岸一來一往間展現的善意,當可創造有利恢復全面交流的條件。
大陸已遞出橄欖枝,新政府如何接,全民都在關注,期盼新政府莫放手這個機會,希望賴總統善加利用「旅遊」作為緊繃的兩岸關係的潤滑劑,台灣方面如取消禁團令相信大陸也不致於打臉自己,陸客來台觀光應可期待。兩岸人民有來有往,台灣將不再是兵凶戰危的地方,也讓國際觀光客不再卻步到訪台灣,這將是台灣觀光業之福、萬民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