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馬英九未竟的歷史使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3226/web/ 






經濟日報社論/馬英九未竟歷史使命


2024-04-02 03:00  經濟日報/ 社論
前總統馬英九率領「大九學堂」學員,昨天啟程訪問大陸。記者黃仲明/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率領「大九學堂」學員,昨天啟程訪問大陸,除前往深圳、廣州、西安外,還將到訪北京,與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會晤,舉行各方關注的「馬習二會」。

十年前的民國一O四年(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與習近平分別以兩岸最高領導人的身分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會晤,史稱「馬習會」,這是海峽兩岸自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政治分立以來,雙方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象徵兩岸歷史上的最大突破。會中雙方雖就兩岸關係交換意見,但沒有簽署協議或發布共同聲明,從歷史的角度看,這毋寧是錯失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回到當時的形勢與氛圍,習近平剛上任未久,胸懷雄圖大略,對內厲行反腐,持續改革開放;對外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以迅雷手段在南中國海吹填造島,一切均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其最高的政治願景、目標與使命。

很明顯,在習近平追求宏偉的願景、目標與使命中,絕不能少了海峽兩岸終極統一的這一部分,相信這也是習願意以對等規格,與馬舉行「習馬會」的動機與理由

時光匆匆,兩岸關係與形勢與時俱變。中國大陸早已不是當年民國七十年(1981年)人大委員長葉劍英針對台灣提出「葉九條」時候的中國大陸了,也不是民國八十二年(1993年)兩岸在所謂「九二共識」基礎上舉行「辜汪會談」時候的中國大陸了,而是在美國從歐巴馬到川普再到拜登採取各種手段,持續把中國往死裡打,卻顯然無效,甚至反而被中國大陸開始反擊時候的中國大陸了。

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兩岸兩會獲致「九二共識」的默契時,台灣 GDP 相當於大陸 GDP 的45%;中國大陸 GDP 在全球的排名為第十名。時至今日,台灣 GDP 約相當於大陸 GDP 的4.5%;中國大陸 GDP 在全球的排序則升至第二。這為「30年風水輪流轉」提供了一個新注腳。

換一個角度,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G7剛成立時,G7成員的門檻是七大工業國,如今若仍以製造業總產值排序的話,原 G7 中只有四個還能勉強擠入「新的G7」,且「新的G7」的老大早已非美國而是中國了;如果按「購買力平價指數PPP)」計算的 GDP 占全球比重, 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G7 竟然輸給了「金磚組織」。這也為習近平講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提供了一個新注腳。

回到兩岸形勢,在當前美中兩強全球大博弈愈演愈烈的形勢下,愈來愈多的國家,從歐洲、美洲、大洋洲到亞洲,不得不在兩強間十分為難地選邊站,台灣自不例外。令人擔憂且遺憾的是,如今海峽兩岸趨勢甚至可能走向衝突的形勢亦與此有關,英國《經濟學人》甚至指明台灣已是當前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區。

從北京當局或習近平的角度看,兩岸統一形勢正益趨成熟,差別只在於手段,當然,順序無疑還是以和統為優先,但這並非絕對,如何選擇取決於北京當局對國際局勢與兩岸局勢走向的判斷

作為台灣前總統,目前馬英九對於美國當局及台灣當局的影響力,坦白說是有限的或甚至說是無關宏旨的,但他卻可以以台灣前領導人的「民間」身分,在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這樣的身分當然也與「純民間」的身分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微妙,盡在不言中。

與民國一O四年(2015年)的「馬習會」比較,政治性概念或倡議的提出,已無現實意義,但文化性、社會性及經濟性的概念或倡議仍值一試。另外,亦不妨放大格局,跳出兩岸,從包括了香港、澳門在內的「兩岸四地」的框架中去探索一些新的思路亦未嘗不可。

對馬英九而言,台灣執政八年,功過是非自有社會公論及歷史定論,俱往矣。在錯失了民國一O四年(2015年)的寶貴機遇後,能否抓住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的又一個機遇,考驗馬英九的政治能力與決斷。










聯合報黑白集/陳建仁的風涼話


2024-04-02 03:47  聯合報/ 黑白集
2017年出席一場長照活動,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曾勉勵照服員雖低薪但可當做功德,引起各界譁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公教年金改革邁入第七年,立委質詢行政院長陳建仁,指年金打折讓公務人員不願退休。不料,陳建仁竟回答,「這樣好的公務員,應讓他們繼續努力」。這種答案,和當年賴清德說「照服員薪水太低,當做功德」,皆屬「何不食肉糜」等級

陳建仁今年七十二歲,依一般公教標準,七年前就該退休。但他副總統卸任放棄禮遇,改領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的更高待遇;去年他接任行政院長,最近又說卸任後要回中研院。看來,這還真的符合他說「不退休、繼續努力」的標準。

事實是,年改後公教退休年金連年調降,公務員不是「不想退」,而是「不敢退」,擔心退休後入不敷出。反觀陳建仁,副總統月薪近四十萬元,回任特聘研究員月薪四十九萬元。當行政院長,月薪超過三十萬元,卸任再回中研院領五十萬月薪,且不受年齡限制。這是一般公教能奢想的待遇嗎?

年改的影響深遠。公務員的高普考及升等考,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有廿三萬多人報名,十年後僅剩不到十萬人,更發生「報名費入不敷出」怪事。年改前五年,公務員退休比率近三%,年改後僅剩不到二%降幅超過三成。年改對公務體系已產生「夾殺」效果。

身為當年年改召集人,陳建仁「繼續努力說」,看似不食人間煙火,實是卸責,更是事不關己的風涼話。














聯合報社論/美中共管與馬習二會,賴清德的機會之窗


2024-04-02 03:43  聯合報/ 社論
前總統馬英九(左)1日傍晚在深圳會見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右),強調兩岸的和平穩定不只是造福兩岸,對全世界也有巨大意義。記者廖士鋒/攝影


前總統馬英九昨天再度率領青年學子赴中國大陸訪問。這趟「和平之旅」,主要行程包括黃花崗、黃帝陵、馬習二會,以及中山大學、北京大學二場演講。外界關注可能舉行的「馬習二會」,預期有助緩和兩岸緊張關係;民進黨則質疑,北京邀訪的主要目的在對準總統賴清德施壓,企圖影響賴清德的五二○就職氛圍。

北京緊盯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實屬必然;但要說能有多少著力,只怕很難。賴清德會不會像陳水扁那樣,口袋裡有一張對岸「有力人士」傳來的字條,外界不得而知;但即使有,也絕不會是由馬英九代遞紙條。相對的,國人可能更相信,有能力對賴清德五二○演說下指導棋的,大概只有美國,而且無須透過紙條。

事實上,馬英九出訪大陸前夕,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柏格正好訪台特別的是,準副總統蕭美琴剛剛低調訪美,羅森柏格即接著來台,而且是三個月內兩度親訪。一月台灣大選次日,羅森柏格即以美國非官方代表團身分來訪,傳達拜登總統「不支持台獨」以及穩定台海情勢的訊息;如今賴清德就職前,羅森柏格再度來台,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美方對賴清德五二○演說與未來政策立場的關注。

五二○是美中共同關注焦點,雖然兩國立場不同,競爭態勢不變,但都希望賴清德不要製造意外,也都希望共同管控台海局勢。儘管去年習近平在拜習會否認存在攻台時間表,但兩岸情勢確因台灣大選結果而變得危疑不明。諾魯斷交、M503航路事件,以及赴陸禁團令、金廈陸船翻覆事件等,都不斷升高兩岸敵意螺旋。美國雖極力表明挺台,但直到習近平再度申明和平統一蔡政府方才定心

各界更關注的,是務實台獨工作者擔任中華民國總統的就職演說內容。賴清德多次宣稱會「延續蔡英文路線」,但仍不時出格越線。例如,賴清德的「中華民國(憲法)災難」說,即遭蔡英文公開糾正選後,蕭美琴帶著賴清德五二○主軸到美國交卷,但羅森柏格仍須親自來台覈實。至於北京不斷壓縮蔡政府空間,對賴清德尚難直接施壓,只能藉著馬英九的和平之旅釋放和平選項,並透過馬習二會鞏固一中基礎。

但一中卻是民進黨禁忌,賴清德因此視中華民國憲法為災難。九年前的馬習會,馬英九認為是「為下一任總統鋪路」,卻遭當時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指責是在「框限台灣的未來」。蔡英文八年證明,即使鋪好路、搭好橋,不遵守交通規則,還是上不了路,過不了橋;而框限台灣未來的,正是民進黨的兩國論和台獨主張。賴清德想邀習近平共進晚餐,馬習二會則難再為賴清德鋪路。

馬英九再度訪陸,總統府和賴清德並未多言,綠委照舊酸言酸語,行政院長陳建仁更希望馬英九在習近平面前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馬辦反駁,「台灣不是國家,屬於中國(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立馬被綠營扣上叛國罪名。先不說台獨主張違憲、台獨行動叛國,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才把台獨黨綱歸為「歷史文件」,陳建仁卻要馬英九在大陸兜售台灣前途決議文。陳建仁應先問賴清德:為何在美國面前,都「務實的」不說台獨了?

去年馬英九訪陸,民進黨批評更甚;事實上,馬英九在大陸大談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這回馬英九再度訪陸,應能表達台灣民眾的和平願望。美中共管下的賴清德,也許不願踏上馬英九鋪好的路,但五二○覈實在即,兩岸和平的機會之窗,鑰匙在他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