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藉口違憲 阻國會改革
◆ 振興國會功能 挽救憲政生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媽祖可否成為2050淨零碳排領航人
◆ 習可送馬的禮物和說帖
◆ 可笑可悲!米酵菌酸竟成抗中工具
◆ 別劫貧濟富 電價審議應擺脫政治黑手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媽祖可否成為2050淨零碳排領航人
2024-04-02 05:35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每年的媽祖遶境自前期準備到回鑾及後續開爐儀式間近三週的活動,相當熱鬧也仍維持傳統的放鞭炮、燒金紙、焚香等儀式。郭瓊瑩/攝
媽祖遶境經常綿延三百至四百公里,沿線所經鄉鎮之市井生活城鄉風貌亦同時與之共振,若能借力使力亦同時宣導環境保護、生態復育與地方創生,深信以媽祖信仰魅力與感染力應可帶來新的領航方針。郭瓊瑩/攝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係媽祖誕辰,台灣兩大媽祖遶境白沙屯拱天宮與大甲鎮瀾宮的年度活動已啟動。今年白沙屯活動為三月十八日到廿六日;大甲為四月五日到十四日,這些行程均需經真誠的傳統宗教儀式擲筊來決定。
台灣的媽祖遶境活動已被 UNESCO(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指認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的國家重要無形資產,也是全球三大宗教活動之一。遶境活動宛若西方的朝聖之旅,在九天八夜之活動中,參與者要步行三百到四百公里,依媽祖指示路徑有別,而參與者年齡層亦極廣,年輕者想體驗參與宗教熱忱情境,而年長者則純為宗教信仰,此亦顯現媽祖信仰與遶境具有帶動群眾追求祥和平安之共同願景與磁吸力。
近年更有很多國際觀光客或信徒,尤其是年輕人也會加入活動。白沙屯自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三千人迄今已有十八萬人報名,於三月十八日凌晨起駕;而大甲的活動更是全國盛事,報名者早超過卅萬人,沿途自主加入者已拓及兩百萬人。這樣的全國式宗教活動與虔誠地步行或分段參與,每人花費平均近九千元,一次活動下來包括其周邊經濟產值則高達卅至五十億,足見宗教力量之厚實力與影響力。
曾拜訪過白沙屯拱天宮主委,也談及這麼廣闊有影響力的全民自主性活動,除了宗教信仰,信眾參與者在過程中也著實獲得心靈慰藉與療癒,也為沿線地方帶來龐大經濟商機外,是否得以有更大更高視野的社會文化與環境教育影響力得以同步拓展?
訝異於今日之廟方董事會,也另設有基金會,更有外語宣傳解說的年輕服務志工團。事實上主事者也早意識到此「國際無形遺產」之重要性與指標性。為此,相關活動間之「綠色生活引導」也不斷地一一宣導,包括自備環保餐具、必要的帳篷、睡袋,沿途有志工清潔環境…只是放鞭炮、燒金紙等仍是信眾以及遶境之必要儀式,承傳近三百年似乎仍不可免。
幾次座談交流中,包括幾位目前在台推動淨零低碳、碳足跡計算之專家學者,亦建議是否在以基本必要的宗教傳承文化行進儀式中,讓沿線鄉鎮一百多間廟宇周邊之環境,也能有一群志工信眾同步為其改善實質環境,包括植樹綠化、城鄉風貌優化,也帶動促銷在地食材等。甚而因住宿及沿線各種生活需求,倡議無塑料用具,而設計師亦可研發如新冠疫情期間有許多具創意的臨時可組裝的 shelter(簡易帳篷)可以提供信眾租借。
如果每年有五十億商機,其中少部分提供作為遶境區域範圍內之國土鄉鎮環境改造綠化、增益碳匯基盤,相信以大眾對「媽祖」信仰的定力,還有「國際無形文化遺產」的品牌,似乎可以再擲筊請示媽祖:「可否擔任台灣淨零標竿倡議與實踐的領航人?」相信以媽祖保護國土之慈悲心,應該可顯靈的!
別藉口違憲 阻國會改革
2024-04-02 05:45 聯合報/ 紀俊臣/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新北市)
自今年一月全國大選後,朝野政黨間即有國會改革的呼籲;尤其藍白一大一小政黨,更是喊得震天價響,白的且把國會改革視為藍白合作的前提。國會究竟有那些問題需要改革?立法院現制係典型的一院制國會,就其功能的運作,或有下列的問題值得檢討和策進:
首先,國會議員人數多寡問題。自民進黨主張立委人數減半成真以後,有學者主張人數太少,允宜酌予增加。唯就現有一一三位委員,其中區域委員七十三人、全國不分區卅四人,由單一選區兩票制產生,總體觀察應可稱順利。當前修憲機制門檻高,不僅酌加的修憲可能性極低,亦且看不出有調整的必要性。
其次,國會功能強化或復振問題。立法院既現為一院制的國會,且是傾向半總統制憲政體制下的國會,其功能的強化抑或復振,可分為二層面說明:
一為涉及憲法規制事項,在憲法修改不易下,就只好暫擱一旁;例如,總統提名行政院長,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後始得任命部分,在修憲前實無復振國會該項「人事同意權」的可能性。
二為總統列席國會作國情報告,並接受立法委員詢答部分。在野黨主張一問一答,此或稱即問即答,形同「質詢」;但執政黨則主張國情報告後,最多作綜合說明;易言之,即是不同意立法委員質詢總統,認為此舉恐有違憲之虞。就此爭議,在司法院大法官憲法判決尚未啟動前,似將成為懸案。因之,在野黨似可與執政黨協商,在綜合說明或答覆部分,須能就「一人一問、一問一事、事事回答」,以進行協商。
進一步言之,再談國會調查權問題。國會具有調查權,係民主法治國家的憲政主義基本構成要件,當年制憲係將立法院、監察院和國民大會均視為民主國家的國會,然國會調查權歸屬監察院行使。唯經多次修憲後,獨尊立法院為國會,立法院如行使調查權,與監察院現行之調查權,性質已完全不同;前者為立法機關的立法調查權,後者為準司法機關的準司法調查權。因之,對於司法院大法官過往的解釋,似可透過修改「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之立法方式來釋疑;如尚有疑問,即聲請憲法法庭對該適用法規之爭議進行判決以為定奪,相信國會調查權問題終可塵埃落定。
對於最近在野黨提出電價凍漲議案,執政黨以事有爭議提出協商,因協商期長達一個月,以致在野的「體恤民生」不得達成。在野黨解套最可能的適法方式,是提出「議程暫行動議」;即暫時停止既定議事規則的適用,通過後再行表決是否凍漲案。蓋該凍漲案並非修正法律案,應不涉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之三讀限制。
近日在野黨所提出的國會功能強化案,除因憲法已有明確性規定,勢難修改者外,殆多為「校正回歸」的國會功能必要作為。就如施政總質詢時,當院會主席(院長)點名已登記質詢者,其卻不在場即視為棄權、不得再質詢,本係制度的設計,而過去竟以「宣布採休息」來等候的慣例,絕不宜再視為「慣例」常態而不謀改進。
此外,執政黨動輒指在野黨之改革提案係「違憲」。憲法所規制的「委託事項」,係一種最起碼的制度設計,而絕非是一成不變的定海神針。憲法規定後,法律有更進一步保障人權、維護人性尊嚴的規制,何可視為違憲?姑且以「健康權」而言,憲法並未有健康權為基本人權之明文規定,但在法律已有諸多保障措施下,豈可視為違憲?當今對於健康權,各界皆視為當然;除大法官曾應用憲法第廿二條空白條款予以肯認外,尚有的理論就是憲政主義的本質而已。
是以,對於違憲與否,朝野應回歸憲政本質以論曲直,實不宜以「違憲」論阻擋國會的功能強化或復振。
振興國會功能 挽救憲政生機
2024-04-02 05:45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跟隨國民黨、民眾黨相繼提出國會改革法案之後,民進黨三月廿九日也公布黨版的國會改革法案,但已全面限縮、並背離民進黨八年多前所承諾之國會改革主張。
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八月十六日,蔡英文在高雄一場後援會成立大會上表示,「民進黨不會因為有機會執政就排斥國會的制衡。國會對行政部門的監督力量,一定要有力而專業,讓行政立法的民主制衡關係,能夠相輔相成。國會應該是總統的鏡子,在野黨也不該被看成執政黨的敵人」,又說「未來蔡英文當總統,絕不害怕國會監督,因為我不會是一個獨斷獨行的總統,也不會是一個拒絕民意的總統,更不會是一個維護一黨之私的總統」。
如今八年已過,她上面所說「絕不害怕國會監督,不會是獨斷獨行、拒絕民意、維護一黨之私的總統」的話,全面顛倒,全部自打耳光。
又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十二月八日,蔡英文在臉書上表示「如果立法院不能透過制度性的變革,真正落實人民的國會、開放的國會、專業的國會,改革停滯、效率不彰的情況依然會一再上演」。但這八年多來,民進黨占據多數的立法院,並沒有落實這些主張,以致淪為國會改革的絆腳石,甚至是政治紛擾、社會爭議的來源!
至於國民黨、民眾黨所提增修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有關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立法院行使人事同意權,得邀各界人士參與審查;人事審查公聽會,被提名人作虛偽不實陳述應予裁罰;備詢人若拒絕答覆、拒不提供資料、作虛偽不實陳述、答非所問甚至無故缺席,應課以虛偽作證或藐視國會等刑責,以及充實國會行使調查權機能等項目之法案,固有助於國會功能之提升,但仍未捉到改善國會弊端之核心。
立法院是合議制憲政機關,一天不開會,就無從行使憲法及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所規定之各項職權,因此,光修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是沒用的。
筆者認為,國會功能要振衰起敝,除了強化、增修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有關總統國情報告、立法院人事同意權、調查權及增訂藐視國會罪等規定外,更應在議事時間上,依憲法第六十八條,明確規定每年二月一日、九月一日即行開議。又立法院的會期不該只有八個月,而應與其他憲政機關上班時間一樣,才能有充分時間處理預算案和眾多法律案。在未修正憲法以前,可先依憲法第六十八條「必要時得延長之」規定,加開立法院會議,才能議決已拖延四個多月的「中央政府附屬國營事業單位及非營利基金」高達六兆二千餘億元等預算。
另在議事程序上,也不要把時間耗在各自表述的國是論壇,及政黨包辦協商預算與法案上,而應落實預算法第五十三條所規定的辯論程序,以及民進黨所主張的議案協商網路直播、程序委員會不擋案;委員會為審查中心,保留條文逾三分之一即重付審查之程序。
八年來,蔡英文和民進黨背離國會改革初衷,全面敗壞了國會審議預決算、制定法律、行使人事同意權之功能。今日要振興國會功能,藍白兩黨不可畫地自限,必須迅速果斷的推動憲法及國會改革相關法案,才能挽救瀕危的憲政生機!
習可送馬的禮物和說帖
2024-04-02 05:35 聯合報/ 鄭紹成/中國文化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台北市)
馬英九在四月一日正式啟程赴陸訪問,事前消息見報後,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希望馬能在習近平面前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譏諷馬英九「愚人行程,應做到謹言慎行,說對的話、做對的事」。
首先,馬已是中華民國卸任元首,有何地位、以何角色在習面前做政治性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馬一向堅持和熱愛中華民國,就兩次訪陸行程安排,馬對「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的彰顯,陸方早也心知肚明、不加戳破。馬不論是去年造訪南京中山陵,以及此次廣東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中山先生故鄉和中山大學,馬已將黨、國和國父的元素濃烈加入。
其次,馬從去年的返鄉祭祖到今年的祭黃帝陵,根源「齊家治國平天下」觀念,由個人、家族上擴至民族,既然同是中華民族,「兩岸一家人」或「兩家一家親」的口號就成多餘。馬聰明的將政治上「一個中國」,衍生另一「中華民族」表述。以其卸任總統角色,承認「九二共識」已不具政治影響力,但繫「中華民族」血濃於水的民族「一中」觀念,或許更有助於兩岸爾後的和平共處。
第三,青年是國家棟梁、未來希望,馬英九兩次率領「大九學堂」年輕人赴陸參訪,正是重視青年也寄希望於青年的實際行動。回顧黃花崗烈士中最著名的林覺民,以其世家子弟和慶應大學學歷本有大好前程,卻投身革命,廿四歲即壯烈犧牲。未來兩岸青年只有頻繁交流和互相了解,方能化干戈為玉帛,攜手打造兩岸共同美好未來。一月赴穗,黃花崗烈士墓園正在進行十多年來未見的整修,廣州中山紀念堂也同步整修,是否陸方先做規畫未知,但這些民國元素不就是無法抹滅的中華民國存在之歷史證據?
第四,以中國重視「老朋友」的傳統,各方推論馬習必在北京二會,習見馬是必然,不見馬會成更大新聞。馬現係「一介平民」,習仍是大國領袖,習跟馬談「統一」政治議題不切實際;習見馬把酒話桑麻則浪費寶貴時間。習若非聰明人則難登大位,因此,習若把見馬當作緩和兩岸關係、兩岸心靈契合的絕佳契機,不講「一國兩制」,只提「兩岸融合發展」,方是聰明的習近平能拉攏台灣人心最佳說帖。當然,台灣期盼的開放陸客、陸生來台,ECFA 終止與否等議題,習可以做為馬到訪的禮物,當更益未來兩岸「心靈契合」而非「身心靈分離」。
兩岸局勢不緊張,AIT 主席羅森伯格不會再度來台,美軍綠扁帽也不會來台協訓國軍。馬英九「溫良恭儉讓」,執政黨擔心馬不說對的話、不做對的事,誠屬過慮。馬習二會,台灣更應擔心的是習見馬,當面會說什麼?事後又做什麼?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馬習二位誰是愚人?就看二會結果分曉。
可笑可悲!米酵菌酸竟成抗中工具
2024-04-02 05:35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寶林茶室集體中毒事件,是首次在國內爆發的「米酵菌酸」中毒重大食安事件。衛福部至今仍束手無策,不知毒素哪裡來,更尚未能公告處置指引,實令人詬病。
根據美國國家毒物中心的資料,「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的毒素,是在澱粉食品發酵過程中,受唐菖蒲伯克氏菌汙染而大量增殖後的代謝產物,因無臭無味很難讓人警覺。食用汙染了毒素的食品後,由於毒素主要攻擊肝、腎、腦等器官的細胞,因此可能會引起精神萎靡、頭暈、頭痛、嗜睡、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導致肝、腎衰竭、昏迷,死亡率為四十%至一百%。
據國外的文獻資料得知,最適合唐菖蒲伯克氏菌滋生繁殖的溫度為攝氏廿二至卅度、中性酸鹼值環境中才能快速增殖,並產生「米酵菌酸」毒素。該毒素在高溫下穩定,烹煮時不會被破壞,因此常造成致命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據知這次從病人體內檢測到的「米酵菌酸」,為唐菖蒲伯克氏菌的椰毒亞型才會產生,目前已知這種菌只在中國、印尼、莫三比克發現過,台灣環境中的唐菖蒲伯克氏菌並不會分泌該毒素。日前中研院某研究人員指出,該菌只在少數幾個國家發生過疫情,中國大陸是近年來發生案例最多的國家。某桃園前議員藉此「建議不要亂吃大陸食材」。其實台灣只要從非洲、東南亞進口水果或其他農產品,就有機會引進這種細菌和其產生的毒素。政客將「米酵菌酸」當成抗中工具,實在可笑可悲。
國內既已證實出現「米酵菌酸」中毒案例,衛福部應速召集各地方衛生單位,集思廣益制訂澱粉類等食品之食材來源、保存溫度、烹調使用等之標準流程,並納入餐飲業管理項目中,將「米酵菌酸」列為常規檢驗對象。再則建立該毒素中毒之快速診斷技術及標準治療方法,亡羊補牢並防範未然。
但衛福部不思改善餐廳食材管理辦法,避免中毒事件重演,衛福部王次長卻在受訪時表示,由於毒素名稱有一「米」字,易為民眾誤解,將召開專家會議改名;可將「米酵菌酸」英文名 Bongkrekic Acid 音譯為「邦克拉克酸」、「波克拉克酸」,或是用台灣少見的農作物「椰黍菌酸」為名。
王次長是否知道 Bongkrek 源自爪哇語「擠壓」的意思?在當地製作椰子天貝食品過程中,將發酵的椰肉、椰渣壓碎脫水。而印尼語「Bongkrek」意指膨脹、發酵。Bongkrekic Acid 就是指製造椰子天貝,發酵過程中被唐菖蒲伯克氏菌汙染產生的有機酸。衛福部想將「米酵菌酸」用英文音譯,不倫不類,沒有意義。
如果說「米酵菌酸」有米字是汙名化台灣米,那麼世衛組織當時建議使用「新冠病毒-19」時,綠委、綠媒大剌剌稱「武漢病毒」,不是故意汙名化嗎?又見衛福部兩套標準,是否在轉移處置不力的焦點呢?
當國內爆發「米酵菌酸」中毒重大死亡食安事件時,綠營猶如遇到台中市政府稽查瘦肉精事件翻版,大肆抨擊雙北市政府,不先考慮食安只求政治利益的甩鍋譏諷言論,令人厭惡。請問蔡總統、賴準總統,你們在哪?怎麼都怗怗不出聲呢?
別劫貧濟富 電價審議應擺脫政治黑手
2024-04-02 05:35 聯合報/ 蕭代基/中研院經濟所兼任研究員 潘翰聲/台灣樹人會理事長
儘管各黨領袖私下都深知,我國電價長期偏離國際正常水準,但在檯面上電價調漲總是演成黨派惡鬥。國民黨馬英九總統兩次調漲,都被當時在野的民進黨攻擊得體無完膚;這次民進黨在總統交接期調漲電價,在野黨也利用國會過半優勢,提案凍漲來收割選票。如此冤冤相報,導致我國電價難以反映真實成本,總在全世界倒數三、五名,浪費珍貴進口能源、傷害產業競爭力,也破壞地球環境,由稅收鉅額補貼高耗電產業及家戶,更是劫貧濟富的社會不正義。
學界和環保界主張讓電價回歸真實成本,設置獨立的審議機構,台電工會也曾支持打破電價黑箱,以免民眾質疑國營事業無論盈虧都有年終獎金。但七年前《電業法》全盤大修時,第四十九條卻空白授權經濟部完全掌控電價。實際運作也違反立法院決議,審議會的政府代表應在三分之一以下,目前十七名委員中,官員過半高達九席。雖排除三年內接政府標案的學者,但民間團體三席皆是要求低電價的利益團體,欠缺環境保護和青年等公益與未來世代的代表。
這次電價調漲完全體現政治逐利過程,各方都在制度內外索求補貼,包括應該重視社會責任的大學和醫院也爭相刮肉,更加凸顯設置獨立的公用事業管制機關及擺脫政治黑手之必要性。
公用事業具有自然獨占的特徵,自來水、電力、天然氣等民生與經濟的基礎必需產品,平均成本隨著規模愈大而遞減,有必要地區獨占經營才有效率,此特許事業需受嚴格管制。由於技術進步,發電端與配售端的電業可以自由化,但中間的輸電系統仍維持自然獨占特徵。獨立的公用事業管制機關,為公共利益與社會整體效率把關,不該有利益團體代表,只能由專業人士來嚴審其收入(主要是價格)與支出(資本投資、營管支出),根據成本加上正常利潤率來定價,這類特許事業通常有膨脹投資支出的誘因,以增加利潤。
但台灣長出完全相反的奇異版本,經濟部和國營事業委員會以所謂「政策任務」,永遠壓低價格,民代也假借照顧民眾來捍衛既得利益。代價是欠缺維護管理的正常支出和必要的長期資本投資,不僅導致台電輸配線電網韌性不足,也使得自來水系統管線更新工程進度緩慢,水源地欠缺保護,充斥汙染水質的農園,造成高漏水率和低水質。
民粹的巨嬰社會,既要求高品質的水電供應,卻不想支付正常國際水準的應有價格,又看不出政府補貼價格正在擴大社會貧富差距。逆天的價格機制,造成普遍的制度性浪費,卻錯誤歸咎於個人道德,節能和節水產業空有技術無法發展,讓整體經濟與環境步向集體慢性死亡。
國會中的朝野三黨應該在電價議題上停戰休兵,放掉政治黑手,建立專業且獨立的公用事業委員會,莫再讓國家空轉。誰能把握核心價值,積極與民眾溝通,領導社會轉型,才能贏得中間選票的關鍵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