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經濟日報社論/日企重視股東權益改革 值得借鏡
◆ 聯合報社論/缺水又缺電,王美花還在那裡打哈哈
◆ 聯合報黑白集/別再來個陳時中!
經濟日報社論/日企重視股東權益改革 值得借鏡
2024-04-20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股市逼近歷史新高,東京證交所居功厥偉。圖為東京證交所。路透
日本企業正進行著重視股東經營的管理革命。比較為國人所知的是,東京證交所從去年3月起要求上市公司重視「資本與股價」之改革下,被點名的股價淨值比(PBR)小於1企業,紛紛購回公司股票,或者增加股息配發以拉抬股價。東京證交所新政明顯提高外資對於日股的評價,在外資的支持下,日經指數突破4萬點,創史上最高紀錄。
東京證交所的政策成功也傳到國內,台灣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不久前發言,鼓勵台灣上市公司檢視自身股價淨值比。然而東京證交所的改革,不只是針對 PBR 小於1的企業,所帶來的影響也不只是企業增發股息與回購股票而已。
東京證交所正在塑造一種重視股東權益的股市文化。上市企業除了法定繳交的年度財報外,證交所也要求企業,要繳交提高企業價值(股價)的公開說明書,此說明書雖然沒有強制,但是因為今年初起東京證交所每半年就公開一次說明書繳交統計,在日本傳統「集體主義」的影響下,企業很難不配合。
日本企業傳統上重視永續經營,不在意股價高低,但在東京證交所要求的說明書中,企業必須向投資大眾說明,如何持續性提高公司價值(股價)。東京證交所高層也在媒體中,不斷放話 PBR 小於1,亦即是公司股票總值低於清算價值,成為「上場失格」(無資格上市)狀態。雖然東京證交所沒有強制下市這些企業,但是透過媒體放話與日本「恥感文化」的運用,已經成功的施壓 PBR 小於1的企業。
東京證交所政策後,日本的資本市場也隨之做出有實際殺傷力的反應。日本三大銀行之一三菱 UFJ 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宣告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以後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連續三年低於8%,又 PBR 小於1企業,公司董事長不得續任。包含三菱 UFJ 資產管理在內的法人投信,在日股掌握總額高達 90兆日圓的資金,這些法人的資金運用方針,將深深影響日股走向。
因此日企若是股價長期低迷,不僅在市場成為笑柄,甚至未來有可能在股東會時,被法人投資者以經營無能為名,替換掉董事長。過去日本的投資法人不會單純以股價為名干預企業經營,但是東京證交所已經豎立了門檻,法人正好藉此來要求更好的投資報酬率。
日企為了維持股價,除了回購股票與提高配息以外,提高企業知名度,培養長期持有股票的穩定股東也很重要。日本股市約有3,900家企業,並非每家企業都會引起投資者的注意,且法人投資者一般對於市值小於300億日圓的中小企業是缺乏投資興趣,因此日本中小企業正努力透過各種股東關係(IR)手法,來增加散戶投資人的支持。
東京證交所要求企業重視股東權益的改革,其結果不只是日股大漲,也使得日企 IR 部門急求人才,爭相給股東更好的企業經營說明。相較之下,國內能想到投資人資訊說明,大概就是中大型企業針對法人的法說會。依照台灣目前 IR 運作模式,散戶們相對上就成為資訊弱勢族群。
然而如同研究顯示,當民國ㄧO九年(2020年)疫情爆發封城初期,美國股市出現熔斷式崩盤,沒有短期投資績效壓力,勇於入場撿便宜的散戶,反而成為維持市場安定的重要力量。然而台股中散戶多是短進短出的投機性操作,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散戶沒有法人般的資訊優勢(例如擁有研究部門)。
日本現在重視 IR 的風潮,散戶更方便獲得企業經營資訊,也因此有機會成為穩定市場的力量。東京證交所的改革,除了讓日股大漲,也讓 IR 服務更活潑,增加日後股市遭逢系統性風暴時的韌性。希望台灣證交所對於東京證交所的改革成功,不是只有口頭上羨慕,也能拿出一點真功夫出來。
聯合報黑白集/別再來個陳時中!
2024-04-20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名譽教授邱泰源接掌衛福部,宣示要讓健保永續。記者余承翰/攝影
衛福部長人選揭曉,不是賴清德的「恩師」陳志鴻,而是甫卸任的民進黨前不分區立委邱泰源。陳時中交棒時,邱泰源曾在接替名單上,卻敗在薛瑞元手下。這回他總算把薛瑞元擠掉,說明仇恨值深重的「陳時中班底」,該全員撤退了。
很少有部會像陳時中團隊如此令人反感。他卸任後,繼任者依舊顢頇高傲,像是同一醬缸泡出來的氣味,讓人退避三舍。薛瑞元去職還不夠,頤指氣使的王必勝,僚氣十足的吳秀梅,都該調整職位,衛福部才可能恢復「民本」精神。
邱泰源出線時,外界出現兩種正反極端的評價。正面的一端,稱許他「善於溝通協調」,醫師公會讚說他出任部長是「眾望所歸」。反對的一端評價卻截然相反,身障聯盟指責他不體恤身障人士,醫療工會聯合會則批評他「拒絕溝通對話」。由此看來,邱泰源的「善於溝通」,是否僅限「對上」而非對下,當然讓人憂心。
不可諱言,醫界門戶之見極深,科別和師承也各有天地。在陳時中的北醫牙科當道時,其他名門醫科主流即頗不以為然;加上他行事專斷,當然激起漫天民怨。邱泰源接下衛福部後,不僅要用專業贏回醫界信任,更重要的,是讓民眾看見其誠信未泯。畢竟,衛福部設立的目的在為民服務;若換來換去都是陳時中者流,那還有什麼好談?
聯合報社論/缺水又缺電,王美花還在那裡打哈哈
2024-04-20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石門水庫水位跌破最低量尺226公尺後破220公尺,水庫岩石裸露,一陣大雨水位及蓄水量止跌回升。記者曾增勳/攝影
才四月天,全台廿一座水庫已有十四座蓄水量不足四成,石門水庫僅剩廿四%,水情吃緊遠超過三年前的百年大旱。電力方面,備轉容量率夜間連亮紅燈,台電甚至要用三倍的價格向工業大戶「買電」,才勉強度過停電驚魂夜。「水電雙缺」危機今年撲面而來,經濟部長王美花卻仍滿口瞎說稱供電沒問題,也否認有任何限水限電計畫,她要粉飾太平到幾時?
經濟部職司經濟及產業發展,更是主管水電能源及相關基礎設施的機關。近幾年來,外界看到的,卻是經濟部的無能及偏差,不僅產業發展的「五缺」問題愈發嚴重,經濟比重上也出現一味倚賴「台積電獨大」的畸形結構。台積電在國際間發光發熱固是好事,但國內產業結構失衡,基礎設施布建落後,民生經濟遭到輕忽而房價高漲,都助長貧富不均,形成發展的腫瘤及病態。
蔡政府對此卻毫無自覺,藉著台積電的強大及國外建廠一味沾沾自喜;在政治掛帥的思維下,經濟部長更自貶為聽命執行者。正因為如此,過去台電一家公司即可順利執行的供電任務,如今變成由經濟部插手承擔。而由於執行的是錯誤能源政策,在經濟部介入主導下,更顯扭曲。供水問題也如出一轍,政府將大量用水優先提供工業使用,農民連年被迫休耕,僅領取少許補貼度日。蔡政府治下,心中似乎只有大資本家。
蔡英文的能源轉型政策,帶給台灣最明顯的「轉型」成果是:從過去的白天缺電,變成現在的晚上缺電。問題很明顯,就是基載電力不足,風光電力太不可靠。發生四一五瀕於大停電的驚魂夜後,王美花竟還大言不慚,說「不是電力不足」,是地震導致四個機組跳脫。對於桃園地區連三天無預警停電八次,她則稱是「電纜線太長」、「又有雷雨」導致設備故障。王美花的本事,是把全台供電脆弱的問題,模糊化為地區性的個案問題。殊不知,所有碎片拼湊起來,都指向同一答案:政府無能!
事實上,台電從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開始就推動「配電系統強韌計畫」,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又推動「配電系統五年升級計畫」,投入資金超過五千億元,但各地跳電頻率卻是有增無減。尤其,經濟部四月才大幅調漲電價,月中就發生備轉容量率僅剩二.八%的險境,王美花「絕無缺電」的保證還有誰會相信?更不堪的是,四一五當夜,台電還用了每度十二元的天價向用電大戶「買電」。試想,賣電的公司,搞到要高價買電來填補,卻抵死不承認電力不足。一個政府要有多愚頑,才能承認自己錯了?
再看全台的水情。目前石門水庫已經乾涸見底,即使做過幾波人工造雨,蓄水量也僅剩廿四%。更嚴重的是,供應竹科用水的寶山及寶二水庫,蓄水量分別只剩廿二%和卅二%。目前,不少竹科廠商已經出動水車向外「買水」,以備不時之需。試想,若連工業用水都如此緊張,我們還有足夠的水供農民灌溉耕種嗎?那麼,接下來是不是要繼續要求農民休耕,以便把水留給工業使用?而那些連年休耕的農地,和大量被移作「種電」之用的林地埤塘,都不怕變成台灣環境生態崩壞之禍源嗎?
任期僅剩一個月的王美花,可以繼續在那裡打哈哈,假裝什麼問題都不存在。但五二○即將上任的賴清德總統和新經濟部長郭智輝,能假裝他們將承接的是形勢大好的完美遺產,而不是水電供應不繼、經濟失衡、環境失控的爛攤嗎?晶圓廠拚命蓋沒關係,但政府至少得告訴人民,水和電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