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發電結構不改 電費變動將成常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3186/web/ 

◆  聯合報社論/台智光案應回歸法律與專業,勿再政治操作
◆  聯合報黑白集/優雅活著,尊嚴死去
◆  經濟日報社論/發電結構不改 電費變動將成常態





經濟日報社論/發電結構不改 電費變動將成常態


2024-04-01 00:43  經濟日報/ 社論
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凍漲電價,有學者認為實務合憲,但也有學者表示,電價調整將更政治化。記者黃義書/攝影


經濟部3月22日公告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電費平均調漲11%。電費上漲關係民生福祉,立法院在野黨團立即在29日院會提案要求電價凍漲。不過,囿於議事規則,該討論提案最後僅以交付朝野協商收場。社會爭議的電價問題雷聲大雨點小,4月1日全民電費上漲成為定局。

電力是現代經濟活動基石,電價調漲牽連甚廣,是影響政府施政成敗的重要關鍵。這次電價大漲為蔡總統的能源政策畫下遺憾句點。而有悖於「好的開始是成功一半」的智慧,電價引發民怨的後續效應,卻為賴清德政府帶來執政的烏雲。

台電有很多調漲電價理由,但決定電價的核心,仍在政府推動能源政策是否平衡兼顧專業與政治考量。我們遺憾政府過去的能源政策有政治高過理性之嫌。如今檢討電價則可分為作業虧損、訂價審議,以及發電與購電的配比等三個層面討論。

首先,台電過去兩年營運短差嚴重累積虧損竟高達3,826億元。政府為避免台電破產,去年增資1,499億元並用特別預算補貼500億元今年2月又再增資1,001億元政府雖投入台電3,000億元資金,卻無法改變台電的經營本質今年若不漲電價,台電仍要虧損1,887億元

現在縱使電價上漲增加628億元收入,而且政府還要撥補去年「超徵稅收」的1,000億元,台電今年仍會虧損200餘億元面對台電無底洞般的連年虧損,人民要問,明年台電仍會調漲電價嗎

其次,電價決定機制源自第八屆立院通過的電價計算公式,並決議設置「電價費率審議會」。當時立院特別要求,「設漲幅上限,半年調幅不超過3%;全年累計調幅不超過6%。」但令人遺憾的是,第九屆立院修正「電業法」後,電價調整「平順化」僅是「原則性」規定,而電價審議會竟然可以自行調整漲價幅度

擴權的費率審議會八年來決議漲價四次,其中僅有一次為3%,其他分別是8.4%及兩次11%;電價累計漲幅高達37.6%,平均每年漲幅近4%社會懷疑費率審議會凍漲電價11次曾否有政治考量,而其暴衝調漲電價模式只是徒增人民生活困擾

第三,追根究柢台電虧損累累的營運,還是在發電配比與購電成本的缺失。政府無視於減碳的世界潮流,堅持「2025非核家園」,結果造成台電發購電量配比高達81%為火力發電。台電不僅大量排放溫室氣體,發電成本更隨國際能源價格上揚而飆漲。另外,台電以超過自發電力成本的30%購入外部電力,以及原本低廉的核電又不斷被停機,都無助於改善台電的生產成本。除非國際能源價格下跌,我們無法期待會有廉價電力。社會不能理解,政府為何堅持不修正發電配比與外購電價政策,以改善台電的成本結構

台灣物價正蠢蠢欲動,主計總處調查2月份消費者物價上漲年增率達3.08%。預測電價調漲後,今年全年物價上漲率2.03%,雖稍低於央行預測的2.16%,但仍高於先進國家央行2%的監控目標。央行最近調升利率,挑明就是因應電價上漲可能影響物價的「預防性」措施。

這次電費調漲可能是燃起物價上漲狼煙的火種。電費漲價至少對三至四成的 CPI 項目產生衝擊,以及各種消費品乘機漲價,都將激發民眾預期物價上漲心理,形成「自我實現」的通膨螺旋。賴清德政府恐因通膨壓力夢魘,而沒有「執政蜜月期」,未來四年政情將是逆風多過順風。

台電生產體系與國際能源價格過度連動,就不可能會有穩定的電價;扭曲發電配比與高價外購電力,就不可能有合理的生產成本。所以,只要政府能源政策不改弦易轍,電價波動就會嵌入我們的生活,也將成為政府執政績效長期痛點

為因應氣候變遷下的減碳需要,以及化解電價飆漲民怨,希望政府清楚說明未來的能源政策還要「蕭規曹隨」嗎













聯合報黑白集/優雅活著,尊嚴死去


2024-04-01 01:05  聯合報/ 黑白集
台大外文系名譽教授、文學家齊邦媛於28日凌晨辭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百年前出生於東北遼寧,一百年後在台灣告別人生作家齊邦媛留下的,不只是她走過動盪的《巨流河》一書,不只是那些刻骨銘心時代故事,還有她非凡優雅與尊嚴

離開東北輾轉逃亡時只有六歲,抵達台灣時也不過年方廿三,齊邦媛可能是最後一位曾親歷國共戰亂並親筆將之撰寫成書的作家。在動亂的時代,個人命運往往只能隨著洪流浮沉。但齊邦媛努力抵抗卑微,積極發光發熱,用最挺直的脊梁、最不媚俗的姿態保持自己的正直與尊嚴,留給人們一個憧憬及仰望形象

八十歲在養生村寫出震撼各界的《巨流河》,本身就是個傳奇故事,映照出齊邦媛內心強大的熱力,以及她的無畏世俗。或許正因有八十載的醞釀,這部書更顯甘醇透徹。事實上,齊邦媛上半生做的是「文學引介」的工作一方面,她透過英譯把台灣作家的作品推向國際另方面,則將西方經典文學作品譯成中文引進台灣蔡總統稱許她是「台灣文學長河中的粼粼波光」,絕非過譽

齊邦媛曾說,她相信文學可以帶給人們「優雅的力量」。「相信文學」是一種信念,背後的驅力,多少來自早年逃難的狼狽經驗;因此她渴望優雅,也希望人們都可以優雅而尊嚴地活著。是的!優雅活著,尊嚴死去,她用獨特的方式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聯合報社論/台智光案應回歸法律與專業,勿再政治操作


2024-04-01 02:51  聯合報/ 社論
台智光案引發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左)與現任市長蔣萬安(右)戰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議員陳重文涉嫌收賄護航台智光「監視系統網路服務費」一案,演變成柯文哲、蔣萬安前後任市府和國民黨、民眾黨的藍白大戰。柯文哲站上第一線指控「藍綠聯合汙錢」,戰線一路開到郝龍斌市府。不過,此案雖然複雜,卻不難釐清。除陳重文涉賄,其餘到目前都屬專業與施政優先順序之爭柯文哲砲打郝、蔣市府,顯然是刻意卸責及政治操作

關於陳重文涉賄案,已由司法單位調查中。但截至目前為止,郝、柯、蔣三任市府、其他議員都未傳出「聯合汙錢」的貪瀆情事。此案當然應該追查到底,但若無具體事證,不應無限上綱,任意指控。

柯文哲指控「藍綠聯合汙錢」,理由有三:一是郝龍斌市府與台智光簽約廿五年不合理;二是此案核心的市警局監視系統案,在費率相同情況下,預算卻從四億六千萬元,提高到五億五千萬元;三是網路傳輸速率,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全部改成 3M(每秒三百萬位元)」,導致經費大增。

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郝龍斌市府確與台智光簽訂為期廿五年的委外經營(BOT)合約,明定台智光需為北市建置光纖系統,市府不需負擔費用,但市府所屬機關、學校等網路租用服務,由台智光和各機關簽約。於法於理,委外經營案就是官民合作,雙方互利。複數年契約、合約保證,都是常態。僅此判斷就是利益輸送,未免偏執。更何況,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八年,若認此約有問題,何不解約甚至法辦?

至於「速率」與「費率」之爭,亦不難解。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曾畫出重點:問題在費率而不在速率。「3M費率二千二百元」是在柯市府時期訂下。但柯市府從實際需求著眼,堅持採用「部分2M、部分3M」速率,才有「一年四億六千萬元」預算;而蔣市府與業者重新議約,將速率全部提升為3M,才又有「預算增加到一年五億五千萬元」的結果。

因此本案關鍵,就在系統速率有全面提升為3M的必要性。柯市府時,因系統速率混用,監視系統規格亦採「1M、2M混用」形式;蔣市府去年重新議約,鑒於 1M 系統監視器已被市場淘汰、犯罪及交通實際需求,以及議會但書決議等多重因素,在監視器全面更新為 2M 情況下,將系統速率全面升級至3M,預算增加不意外,而這甚至是在柯市府任內就已拍板定案的決策。

柯文哲市長任內,一向誇耀自己「省錢達人」、「控制預算」的成果。然從此案來看,柯文哲的「省錢」卻未必站得住腳。柯市府僅以少量監視器傳輸品質,便確認不需要將速率全部升級為3M、監視器升級為2M,結果造成系統升級無法一次到位,徒增管理與採購複雜度。而犯罪偵防又是「只怕萬一」,不能持僥倖心態,當然系統愈新,偵防效果愈好。柯文哲為了省錢,卻忽略系統建置初衷,已是本末倒置。

柯文哲與議會乃至蔣市府的分歧,無關「誰貪汙」,而是政策目的優先順序不同所致。近日又傳出柯文哲曾在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市府廉政會決議「暫不立案調查台智光案」;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在台智光費率審議會「五分鐘通過七十多案」,其中就包括市警局監視系統案。對台智光砍價的,反而是蔣市府。對照柯文哲加碼指控「多出的九千萬就是回扣」,只能說是荒謬絕倫。

在失去台北市長舞台、總統大選又敗選後,柯文哲隱然已有「聲量危機」。政治口水可以拚聲量,但不論勝敗,可確定的是,正為立院藍白合作所苦的民進黨,應十分樂見此番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