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面對全球挑戰應有的堅韌與創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改變台灣的那些事─民間版
◆  聯合報黑白集/一路上,沒有人民
◆  經濟日報社論/面對全球挑戰應有的堅韌與創新





經濟日報社論/面對全球挑戰應有的堅韌與創新


2024-01-06 01:13  經濟日報/ 社論
揮別波折的2023,充滿挑戰的2024隨即而來。 聯合報資料照片


揮別波折的民國一一二年(2023),充滿挑戰的民國一一三年(2024)隨即而來!如何面對各方看法不一的台灣政經新局,是多數產業界關心的課題。尤其未來所面對的全球產經形勢更加地嚴峻,有挑戰也有大機會。

全球產經形勢包括
一,地緣政治衝突強度加大:美中對抗持續且強度更大,各種聯盟出現更增強對峙的態勢,也改變了產業及科技發展格局;烏俄及以哈戰爭持續,不僅影響東西方聯盟之間的角力,同時牽動能源供給及原物料價格。

二,超高齡社會的來臨:高齡人口數量和比例快速增加,加重扶養負擔;全球勞動力平均年齡上升,已開發國家勞動力短缺,各行業缺工問題浮現;鄉村人口外移,致使城市居住空間更加擁擠,舊式城市規劃不敷使用;少數金字塔頂端階層財富累積快速,掌握全球大多數的資產。

三,極端氣候影響:極端氣候造成各國許多生命與財產的損失,無以計數的人民流離失所。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在名為「1.5°C全球暖化報告提出警告,全球必須致力守住1.5°C以下的氣溫提升為目標,否則可能引起不可逆轉的氣候變化,屆時將為全球產業與維生系統帶來全面災害,碳排淨零行動成為全球的共識,相關的政策與管制也不斷出籠

四,數位科技帶來的創新與破壞:如人工智慧、大數據、混合實境、物聯網等,這些數位科技對於人類生活帶來全面、巨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聯合國開發計畫署指出:「數位科技所帶來的變革潛力如此之大,甚至可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數位科技的出現,也可能破壞既有的經濟系統、造成大量失業人口的問題,尤其是高度常規的、重複的工作型態,愈有可能被新興的科技所取代,而勞動被取代的結果,可能進一步鬆動既有的勞資關係、社會福利供給結構,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尤其數位科技更可能危害到個人隱私,產生各種倫理風險,必須未雨綢繆。

不過,以上的課題雖然棘手,但我們有信心台灣產業可以在既有的基礎上迎接挑戰。回顧以往台灣產業篳路藍縷所創造的成就,我們應該引以為傲。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不足,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台灣在政治、產業經濟與社會文化等方面,都有著令世人肯定與驚艷的成就。

台灣是「華人民主政治先驅者:雖然處於資源稀缺災害頻仍島國環境,但嚴峻的形勢化育台灣人民嚮往民主自由性格,及樂於與世界為友的特色。

台灣是「人類數位文明貢獻者,資訊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融合歐、美、日各國的技術精華,進而以先進製造技術與完整的產業鏈而獨步全球。

台灣是「全球科技資源的整合者,中堅企業及隱形冠軍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以代工形式在各產業國際大廠的均勢關係上,展現了高度的智慧。

台灣是「東亞與世界文化大熔爐,在南島語族的基礎上,承襲了中華(故宮、儒釋道、飲食、語文…)、西歐、美國與日本(建築、基建、農林、語文…)文化的洗禮,加以近年東南亞與香港新住民的持續融合,佐以印度大乘佛教與西方基督、天主教會的多元發展,形塑了台灣豐厚生活型態與精神文明

這些成就體現出台灣人民及產業在複雜多變的全球總體環境中不畏困難,勇敢克服挑戰的創新精神與堅強韌性。雖然未來的路途仍充滿荊棘與挑戰,但只要持續發揮創新和強固韌性,相信台灣產業可以化挑戰為契機,應對未來複雜多變的全球總體環境,拓展更多的市場商機。













聯合報黑白集/一路上,沒有人民


2024-01-06 03:58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競選總部昨天推出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及蕭美琴三人合體拍攝的「在路上」競選廣告。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賴蕭配推出競選短片「在路上」,民進黨自認大受歡迎,觀看者迅即破表。但觀看者不等於支持者,也有人指該片抄襲金穗獎最佳學生動畫片「路上」,呈現手法與對白類似。導演宣稱,這就是公路電影手法,也利用了先進的 LED 虛擬攝影棚。

一支宣傳片就能讓民進黨振臂歡呼,可見它選情悶了多久。不談抄襲,這個短片最大問題是,整個情境只有開車的兩三人,完全沒有人民。不論在公路上,或山間、海邊、魚塭,四野皆空無一人。蔡總統的交棒傳承,眼裡只有汽車鑰匙沒有任何百姓,彷彿總統不是人民選出的。

導演說了,選擇公路電影呈現方式,是因為蔡英文年輕時就喜歡開車。這有道理,但蔡、賴長期不睦,兩人的對話總讓人感到假假的。國家掌舵者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全體人民都是他的乘員。但在這支短片中,不僅車上沒有乘客,連車外也都杳無人跡,是個空盪盪世界。一個國家,難道有總統就夠了?或者,他們的世界裡不習慣有民眾插足?

影片釋出後,立馬引來許多網民的 KUSO 版。例如,陳佩琪出現在後座,要求蔡英文換手給柯文哲開一下。也有災難版本,在蔡英文交棒下車後,賴清德隨即駛入山溝

癥結在,蔡、賴享受駕駛快感時,百姓被拋在腦後。同樣「在路上」,民眾得自己步行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改變台灣的那些事-民間版


2024-01-06 04:09  聯合報/ 社論
高雄市獲1265億元前瞻建設補助,將近台北市7倍,引起各界討論。圖為獲前瞻計畫補助,將進行全面改建的高雄前鎮漁港。記者劉學聖/攝影


蔡總統在新北輔選造勢,談到她執政八年做了「三件改變台灣的事」。一是推動前瞻建設,讓台灣的競爭力躍升為全球第六名;二是推出各項福利照顧人民,也堅守財政紀律,八年還債九千億元,成為最會還債的政府;三是守護台灣民主,深受世界肯定,外資八年來台投資達二.三兆元創新高。畫面聽似美好,但台灣若真的變得那麼光明,為何人民卻普遍無感,而「下架民進黨」會成為多數民眾的期待?

先梳理一下蔡英文自陳的「政績」,究竟表相與真相是否吻合。第一,根據瑞士洛桑學院的競爭力評比,台灣最厲害的強項在「企業效能」,居全球第四;但經濟表現和基礎建設都是「弱項」,分居第廿名與第十二名。可見,台灣競爭力提升與前瞻建設無直接關係。事實上,前瞻八千億經費形同蔡政府的「法外荷包」,成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利器,更製造了不少蚊子館和垃圾建設。

第二,蔡政府自稱「最會還債」,從另一面向看,它也是最會鑽營預算巧門的政府。蔡英文執政八年,假前瞻、防疫、國防等名目編列的「特別預算」,高達二.四兆元。她任內還債九千億,看似很負責;但卻另借貸兩兆多,這是債留子孫。連「事實查核中心」都打臉這點,稱目前中央債務未償餘額高達五.八兆元持續攀高

第三,關於台灣民主受到世界肯定,外資來台投資創下新高,這是個面目模糊故事。事實是,這八年大幅增加外資主要配合蔡總統能源政策來台投資風光兩電外商。其中,僅風電就有一兆元來自歐盟國家投資,尤以丹麥、荷蘭、德國等國最多,另有若干日商投資太陽能產業。但也有像德國萊茵能源這樣,插旗不到一年,即宣布退出的企業。雖有這麼多外資投入風電光電很大比例資金是來自向本地銀行貸款;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的綠能發電仍遠遠低於目標值,且價格居高不下。這樣外資創新高」的實況,其實憂多於喜

從民間和社會的觀點看,我們也要指出幾點蔡政府執政徹底改變台灣的事。第一,國家機器黨私化:蔡總統不僅將整個政府當成民進黨的工具來用,包括司法檢調都自甘扮演其犬馬,資源分配看「顏色」發放,政與黨界線完全模糊怡然自得。整個行政部門,幾乎就是個「超級文宣部」,只想洗腦民眾

第二,官箴敗壞和貪腐橫行:政務官屢傳外遇不倫依舊升官,施政無能或屢丟邦交國仍昂然在位毫無愧色,毫無紀律,亦無廉恥。另一方面,則以「扶植本土產業」之名,讓民進黨派系人士大搖大擺進駐,伺機撈取肥水。這種淪落,絕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轉。

第三,各種決策流於短期化因應不求徹底解決:從貧富不均、少子化、年輕世代低薪等社會議題,到電力供應不足、房價高漲、投資不振等經濟問題,蔡政府幾乎一律採取補貼字訣因應,把問題留給後人。如此一來,只會使問題日益惡化今年是龍年,但元旦龍寶寶是史上最少,蔡政府「國家一起養」的政策明顯打了水漂。

第四,放棄公義與治安任憑黑道詐騙橫行:近年黑道插旗娛樂事業或升級為詐團,乃至與宮廟八家將結合吸收年輕人入會;與此同時,卻屢見高官、民代成為詐團的座上賓。如此「官黑一體」,台灣還有未來嗎?

蔡英文以其官版改變台灣的三件事自豪但從民間角度看,國家機器黨私化、官箴敗壞、治安沉淪、青年無望,才是令人憂心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