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需要務實的經貿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三張選票,決定「變更好」或「變更糟」
◆  聯合報黑白集/國際認證的危險人物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需要務實的經貿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需要務實的經貿政策


2024-01-13 01:08  經濟日報/ 社論
對於即將新任台灣總統與政府,期盼能脫離意識形態的經濟治理模式,及早擬定務實的經貿政策,引導台灣在大國角力下找到生存甚至壯大之道。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庫


激烈的競選活動告一段落,今天就會開票決定下任總統,在競選交鋒中,台灣產業在全球化變動中,該如何定位,三言兩語不易說清楚,很少被候選人討論,但是國際經貿政策何去何從,是台灣命脈所在,是下一任政府必須面對的嚴肅課題,可惜的是,在競選氛圍下,只見意識形態鬥爭,卻不見實質經貿政策討論

前台大校長管中閔教授在蔡英文總統元旦談話後的臉書發文,反諷蔡總統所提「世界認識的台灣」,卻成為國際媒體《經濟學人》筆下「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他更從兩岸經貿數據的變化,評論歷屆三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的政策。他舉出的進出口數據,顯見民進黨兩位總統執政時期,台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進口成長速度較高,反而馬英九政府時期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增速相對較緩。媒體則據此引證民進黨政府一方面在政治口號喊著抗中,但另一方面,在經濟上卻持續依賴大陸。

其實在過去數十年的全球化發展下,供應鏈分工愈來愈細緻,已將國際貿易常用比較利益原則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因為美國與中國大陸間的貿易、科技衝突,在美國川普、拜登兩任政府的主導下,利用關稅與其他貿易管制措施,試圖壓制中國大陸的經貿與科技發展。

但在全球化的供應鏈分工模式下,美國難以單獨對中國大陸進行壓制措施,因此聯合供應鏈中的「友好國家或民主同盟對中國大陸進行壓制。在過去數年間,美國一方面由從官方推出了實體清單高科技管制等措施,另一方面也從非官方的美系品牌客戶,提出「中國加一等供應鏈轉移要求

美國更利用新冠疫情期間供應鏈缺料等理由推出建置境內供應鏈相關政策,美其名為打造「韌性供應鏈」,實質卻是要藉此強化自身產業競爭力,將其他國家具比較利益優勢供應鏈以各種名義搬到美國境內

台灣也因此被冠上「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之名,藉此要求台積電等業者前往設廠,其他各國也紛紛起而效尤,包括先進國家如德國、日本,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如東歐、東南亞、南亞等國,都提出相關政策企圖。張忠謀提出「全球化已死」的說法,也反應此一國際局勢

但從管教授所舉出的數據實證,全球化並未死,只是面臨供應鏈分工改變。以兩岸為例,即便兩岸有諸多政治糾葛,不但有民進黨政府的抗中,還有美國政府的「脫鉤」或「去風險」,但兩岸的經貿往來還是無法斷絕,甚至難以減緩。

即使下游製造商轉移到其他東南亞、東歐或中南美國家進行生產,或是部分移回台灣,但上游原材料零組件仍然來自中國大陸部分終端產品市場還在中國大陸。改變的或許是因著供應鏈分工而改變的貿易內涵與組成物,但不會終止兩岸或其他國家的貿易行為

所以目前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國具比較利益優勢的產業,在國際政治角力下,被大國給逼得前往當地設廠,藉此滿足大國強化本國產業競爭力強化經濟體質等政策目標。重點是,在此波大國角力下,我國的經貿產業政策為何?我們要如何保護產業競爭力不被削弱?下一波重點產業為何?甚至如何在列強虎視耽耽下,進一步提升台灣經濟與產業體質

對於即將新任台灣總統與政府,期盼能脫離意識形態經濟治理模式及早擬定務實經貿政策,引導台灣在大國角力下找到生存甚至壯大之道。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柯林頓勝選口號是:「It's the economy,stupid」(笨蛋!問題在經濟)。目前台灣正面臨險惡大國競局,借用柯林頓的口號,可謂問題在務實國家經貿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國際認證的危險人物


2024-01-13 04:57  聯合報/ 黑白集
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將賴清德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並列為「美國的危險朋友」。(美聯社)


全球最大政治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發表年度風險報告,把賴清德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並列,說他們是美國「三個危險朋友」。請注意,喊危險的不是中共,也不是國民黨或民眾黨;賴清德令人擔心的台獨傾向,讓他成了「國際認證」的危險人物

美國到底多麼把賴清德當「朋友」,我們不清楚;但光「危險」二字,就讓人退避三舍。孔子說,好朋友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其中顯不包括「友危險。因此,還沒等他當選,美國就宣布要派出高階代表團來台,目的是「清晰溝通美國立場。若是侯友宜或柯文哲當選,美代表團應該可放一百個心。

澤倫斯基是引爆俄烏戰爭的關鍵人物,美國為了援助烏克蘭,已投注了一千一百多億美元軍火和物資但戰爭還看不到盡頭。內唐亞胡為了轉移內部對他的不滿對加薩狂轟猛炸,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美國因力挺以色列,而遭到國際譴責

美國目前應付俄烏和以巴兩個戰場,已經一個頭兩個大,如果賴清德上台又在台海引發爭端,美國必將疲於奔命,台灣人民則是災厄臨頭。也因此,這個「危險朋友」光靠蕭美琴和蔡英文管束還不夠,美方得親自面訓才行。這真的有夠糗,為了賴清德,台灣總統竟要接受美方「管控」。













聯合報社論/三張選票,決定「變更好」或「變更糟」


2024-01-13 05:03  聯合報/ 社論
賴清德萬里老家引發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天舉行總統及立委選舉,無論誰當選總統,或哪一黨成為國會多數,都將迎來重大改變。這些改變,不僅決定誰執政、誰在野,也決定國家未來四年乃至更長遠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幸運的話,台灣會走向和平與繁榮不幸的話,則將淪為空轉及民主法治倒退甚至災難臨頭

綜觀選戰最後階段議題交鋒,包括賴清德的「賴皮寮風波」,長期被質疑的「高端案」,事過境遷但仍令人憤怒的「拔管案」,以及民進黨立委候選人羅致政被揭發的「深偽影音疑雲」,國防部「把衛星當飛彈」事件等,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是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黑暗總縮影

這個縮影總結而言,就是濫用國家機器及扭曲民主;蔡政府仗著完全執政將公權力剝削到極致。賴皮寮風波,見證的是民進黨「拆別人的房子毫不手軟,對自己的違建有百種藉口」;「高端案」則是假防疫之名行官商勾結之實;「拔管案」是政治黑手伸入大學校園破壞大學自主鴨霸狂妄無所顧忌

羅致政的影音疑雲,一則暴露了他個人私錄和蔡總統及院長對話的扭曲心機,二則暴露了蔡政府為了勝選操控司法隱瞞真相操作。對比之下,檢調利用反滲透法》大辦村里長,則是假藉「境外介選」之名行司法干預之實。選前四天的「衛星當飛彈事件國防部淪為介選工具,台灣努力多年的「軍隊國家化」,頓時化為泡影國家安全成了民進黨操弄恐懼工具。這類例子,八年來不計其數。

人民期待的改變,遠不止如此。在蔡政府挾外自重、出口轉內銷的國策下,台灣加入新冷戰行列選邊站,不僅外交屢遭挫敗,連「護國神山」台積電都被迫到美國設廠,任美方予取予求兩岸關係每況愈下,台海成了全球緊張衝突熱區之一國防支出大量增加,年輕人的兵役役期也得延長

蔡政府自誇的經濟成就,實際上是建立在人民實質所得不進反退、貧富差距加大,及房價節節高升的浮洲上。民進黨一向標榜的「公平正義」,結果卻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新世代不想生,人口來到負成長的「死亡交叉」。諷刺的是,這些錯誤政策受害者,都是過去最忠實支持民進黨年輕族群

賴清德把自己形塑成蔡英文的「接班人」,表態他將延續蔡英文的政策;實際上,情況可能更糟。經濟上,在吃盡「反中紅利」後,已呈現明顯衰退;在國家安全層面,賴清德的台獨意識形態更難掌控兩岸關係勢將更加緊張

此次選舉,在「三腳督」對峙下,情勢更顯混沌。立委方面,「三黨不過半」的機率極高,若再加上一個少數總統,下屆政府如何組成充滿變數。因此,若要讓改變成真,並達成正向改變,每一張選票都不能浪費。

廿四年來,民進黨兩次執政,計十六年。陳水扁的八年,執意組成「少數政府」,造成行政與立法對立亂象。蔡政府八年執政,行政立法一把抓則造成國家機器黨私化政治黑手無所不在。要遏止貪瀆橫行,要防止民主倒退,每位選民都要精準把握改變可能

如果民意要求的是改變,選舉結果即可促成改變改變政治風氣與鞏固民主價值,不是任何政黨的專利;然而,當國家發展執政者的錯誤而停滯或倒退,人民就應該集中選票迫使違背民意政策錯誤執政者交出權力。這樣的改變,不僅是為了國家的未來,也是告誡執政者:如果做得不好,人民有權力也有能力讓他們徹底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