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對抗下 留意貿易結構轉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9634/web/ 

◆  聯合報社論/一直在撕裂,蔡英文好意思喊「全民合」
◆  聯合報黑白集/姚立明的垃圾鍊金術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對抗下 留意貿易結構轉變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對抗下 留意貿易結構轉變


2023-11-09 05:33  經濟日報/ 社論
美中貿易戰示意圖。路透社


美中貿易戰已持續五年,在美中互課懲罰性關稅,以及美國對中國大陸制裁下,使得美中貿易關係弱化。特別是不少在中國大陸生產並以美國為出口市場的企業,縮減在大陸生產線,甚至外移到東亞及墨西哥;因而使得美國由中國大陸進口值及比重均下滑,美國對大陸貿易逆差減少。但由東亞各國及墨西哥的進口金額及比重均大幅增加,美國對這些國家貿易逆差也迅速攀升,使得美國整體貿易逆差不降反升

以台灣為例,對美國出口由美中貿易戰開始民國一O七年(2018年)的395億美元,增加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751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也由64億美元,增加至296億美元,台灣在美進口市場占有率也由1.8%,增加至2.8%

而為了要防止中國大陸產品,以「洗產地」的方式迂迴由東亞國家出口到美國,以規避懲罰性關稅或反傾銷稅,美國也加強查察新三角貿易下的產品分工型態,以落實執行原產地規定

受美中貿易戰與疫情影響,台商布局從中國大陸逐漸分散到其他國家;在客戶要求下至東南亞、印度、墨西哥等地建立備援基地部分高階產品則選擇回流台灣。以往台灣將原料出口至中國大陸,加工生產後再出口至歐美市場;現今多元布局下,中國大陸占台灣中間財出口的比重,從民國一O九年(2020年)33.2%減少至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的28.0%,而由台灣出口至東協、印度及墨西哥的占比則有小幅成長。此雖導致兩岸分工關係弱化,但也降低台灣對大陸依賴,並增加台灣與上述國家的經貿鏈結

美中貿易戰也改變中國大陸貿易結構,隨著外資將產線逐漸移出,使中國大陸對部分中間財進口需求下滑,例如手機組裝業轉移到越南、印度等,使中國大陸在民國一七年~一一一年(2018~2022年)對手機及電子零件進口減少超過七成;成衣業外移到東南亞,則使中國大陸紡織原料的進口減少近兩成。此外,中國國內生產持續替代進口下,亦造成對國外進口需求減少。例如在中國大陸全力發展電動車產業下,其電池已居全球領先地位自給比例提高,使得中國大陸電池汽車零組件進口明顯下滑

另外,當企業將生產據點由中國大陸移往東亞及墨西哥,由於這些國家生產鏈尚不完整,許多中間零組件及材料無法就地供應,仍依賴由大陸輸入中間財,加工後再銷往美國。美中直接貿易雖然弱化,但東亞及墨西哥由中國大陸進口中間財卻大增,形成另一種型態的三角貿易關係。美國非但沒擺脫對中依賴,還使得這些國家更依賴中國大陸,風險並沒有降低,甚至還有以「假性脫鉤」來形容此現象

無論是何種程度的脫鉤,重點是只要美國對大陸制裁不減,由投資所帶動貿易結構轉變仍會持續。包括台灣的東亞諸國、印度及墨西哥,成為新一波外人投資的亮點。

以台灣為例,在美中貿易戰初期吸引不少由大陸出走的台商,而後由於在基礎建設出現瓶頸,再加上兩岸關係不穩,而影響到台灣吸引外資動能。如何確保透明法規制度完善基礎建設與配套措施,以及充沛人才來源,才能支撐外資需求,為台灣未來競逐外資成功的重要關鍵。

當中國大陸由「世界工廠」的角色淡出,對於主要是替國際品牌代工,以加工貿易模式的台商衝擊顯著。雖兩岸經貿連結弱化,可以降低台灣對大陸的依賴,但大陸市場還是無法被取代。過去台灣由於欠缺品牌企業支撐,對於開拓大陸內需市場成效有限;即使少數經營有成的品牌,但也有一些不敵大環境而面臨困難,甚至退出中國市場。未來如何協助台商轉型調整,可以深耕大陸內需市場,也必須有所規劃。











聯合報黑白集/姚立明的垃圾鍊金術


2023-11-09 02:47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左)今天在競選總部舉行組織架構公布記者會,競選總部主任委員由前柯文哲台北市長競選總幹事姚立明(右)擔任。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灣政治的分合錯綜,在這次大選締造了一波高峰。賴清德宣布,當年曾任柯文哲競選總幹事的姚立明將出任其主委,並說「他會幫我打敗柯文哲」。有趣的是,人們隨即翻出姚立明曾罵「民進黨是垃圾黨」的往事;大家等著看,姚立明如何把垃圾變成黃金。

姚立明出身新黨,曾參加反貪倒扁紅衫軍,後加入「紅黨」。民國一O三年(二○一四年)他曾幫柯文哲選上市長,但兩人撕破臉;後來他投效姚文智陣營,但抗柯失利,如今他又跑來幫賴清德「打柯」。這種幾年一換的變身術,紅、白、綠通吃,政治史上罕見。

三年多前,姚立明在綠媒大罵民進黨是「垃圾黨」,說「垃圾不分藍綠」,還嗆民進黨乾脆讓出政權,搞得綠營尷尬極了。這次賴清德請他出任競總主委,連綠委都覺得是險招。人們倒要看,姚立明如何把垃圾鍊成金

和姚立明恰成對照的,則是前立委邱毅。邱毅曾參加過新黨、親民黨、國民黨,如今無黨籍。邱毅曾批評柯文哲的網軍是「我見過最卑劣垃圾的一群」,柯文哲也反譏他「像中共提名的」;但最近,邱毅竟在高雄幫柯文哲站台。兩相比較,姚立明的「跨度」比邱毅大,但兩人口才辛辣度則有得拚。

當台灣政治走到瓶頸,五顏六色政治傭兵就會出現,並不稀奇。人們好奇的是,垃圾真能鍊出黃金嗎?














聯合報社論/一直在撕裂,蔡英文好意思喊「全民合」


2023-11-09 02:54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右)邀請蔡英文總統(左)一起開箱北市競選總部,兩人一起逛全新設計的競總,主題依照賴清德所熱愛的棒球為設計主軸,蔡總統在球棒上簽名並置於競總內,頗有執政接棒之意。記者許正宏/攝影


這次大選,蔡總統一直保持低調,最近才在賴清德新北的造勢大會上與他同台。致詞時,她批評「藍白合」討論的是權位分配和利益結合,民眾應投給賴清德追求的「全民合」,讓綠營國會過半,以確保有尊嚴的和平。這番話,其實是吹口哨壯膽。蔡英文應知道,過半民意希望下架民進黨,主因正是她任內種種偏執行徑讓大家忍無可忍;賴清德支持度無法拉升,她是禍首。

蔡總統能把「全民合」喊得那麼流暢,以為創出一個大頭大腦的詞,就能把「藍白合」的正當性打扁,未免太天真。蔡英文可能忘了,民進黨上一次高呼「全民政府」的口號,已是廿多年前的事。當時陳水扁剛締造首次政黨輪替,又遇上「朝小野大」,因此對民意多少還有些顧忌,對在野黨也保持形式上的尊重,還特別邀請唐飛組閣。但也就那麼短短五個月的海市蜃樓,民進黨就頭也不回地把「全民」丟進了垃圾桶。

亦即,如果民進黨這些年來心裡對「全民」還有一絲記掛,蔡政府七年半的執政,就不會處處留下偏執、貪瀆、徇私、壟斷的足跡,把人民當成韭菜來收割。然後,直到大選當前而民怨滔天,蔡總統又突然把「全民」二字從垃圾桶裡找回來,努力叫賣「全民合」。試問,此時此刻,人民會埋單嗎?

蔡政府執政的七年半,如果還有一點「全民意識」,政府用人就應該選擇賢良,唯才是用不分黨派,極力追求國家的長遠發展。但蔡總統任內的人事,卻是官威和僚氣薰天的惡官當道,滿腦子奉守的是黨的利益和黨的顏面教條,從不把人民放在心上。在蔡政府任內,最受器重的內閣官員不是財經或文教部門,而是作威作福農業和衛福部官員,只因他們的黨性和鬥性最強。這種用人哲學,絕非一個正常演出的政府,當然更不可能體現「全民」關懷。

不僅如此,蔡政府執政期間,許多民眾因莫名的瑣事遭到「查水表」,因表達異議而遭到綠營豢養的網軍惡意圍剿;許多媒體因親綠而取得新的頻道,另有些媒體則因批評政府而遭下架。一個容不下異議的政權,卻自誇具有全民」的視野和襟懷,誰會相信?

蔡政府的不寬容,更表現在它對人民及共同價值的撕裂。我們的教科書,假「本土」之名行「去中」之實,不斷地限縮下一代的歷史認知與現實視野,「福佬人」被迫視自己的祖籍為敵國。乃至最近,多所大學中文系被迫關閉停招。蔡總統誇稱,自己提升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問題是,這是以犧牲兩岸和平與國民情感為代價,提升的卻是台灣捲入戰爭的機率;這種「殘民以逞」的心態,對人民與和平有任何珍惜嗎?

經過蔡政府執政七年半,台灣社會幾乎失去了所有的中間地帶與黏著劑。所有人民,被武斷地標籤成不同的顏色,以前是藍綠或橘黃,現在即使有人想變色為白,仍逃不過民進黨的追殺。台灣原本活躍的各種民間社運團體,在蔡政府的收編、壓制及滲透下,如今一片靜寂,再也發不出聲音。原本多元而有活力的社會,經過民進黨的政治「馴化」,或利用政府業配的間接控制,社團漸漸失去了主體性,異議漸漸變得喑啞。這時候,聽到蔡英文荒腔唱出「全民合」的假音,人們不會覺得好笑嗎?

沒錯,「全民」二字是被民進黨遺忘太久的東西,此時被蔡總統撿回來用,正好喚起大家對蔡政府撕裂台灣的種種印象。綠色執政若要發生「全民合」,除非全民都被迫成為民進黨的信徒,才有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