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MeToo別就這樣算了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MeToo別就這樣算了
◆  不分黨派 擊倒無聲高牆
◆  台灣土壤能孕育AI教父?
◆  無恥上位 缺德教育
◆  柯文哲核食立場 到日本就轉彎
◆  核廢水排海 柯P不該討好日方
◆  擺脫行人地獄 先有安全人行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MeToo別就這樣算了


2023-06-10 04:43  聯合報/ 蘇上允/噶瑪蘭青年團團長、大學生(宜縣礁溪)
波波漫畫


我們生活在一個愈來愈多人接受性平教育的社會,然而,這並沒有解決性騷擾的問題。近期一場涉及民進黨的性騷擾風暴引起了廣泛關注。儘管總統蔡英文對此表示歉意,並承諾將以零容忍的態度對待,但這場風暴仍然提醒我們,性騷擾問題深深地存在於社會中,甚至影響到政黨內部運作。

風暴的起因是民進黨前黨工公開指控在工作中曾遭受性騷擾,並指出黨內性騷擾處理機制存在嚴重問題。故事觸動了許多人的心,讓更多有類似經歷的人站出來替自己發聲,形成台灣版#MeToo運動,更引發後續社會對於性騷擾的關注。

要減少性騷繼續發生,首先需要修法延長性騷擾的追訴期。目前,「性騷擾防治法」規定受害人需要在發生性騷擾後半年內提出訴訟,這對許多受害人來說是個巨大壓力,因為他們可能需要時間來處理自己的情緒,並鼓起勇氣來面對性騷擾者。這次站出來的受害人,一開始踢爆導演「輝哥」的陳姓前黨工,事情是在去年九月發生,至今已近九個月了。因此,應該考慮延長追訴期,給予受害人足夠時間做好準備。

其次,需要落實性別平等法的精神,加強對於公司和政黨內部的性騷擾處理機制的監督。如陳姓前黨工所述,當她向上級報告遭性騷時,其訴求被忽視,甚至遭嘲笑和羞辱。這種情況顯然不能被接受,因為它使得受害人在遭受性騷擾後又要承受來自上級的壓力和歧視,也給加害者可以為所欲為的依靠。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可有效處理性騷擾問題,並對受害人提供支援的機制。

這次的台灣版#MeToo事件鬧得滿城風雨,對於各政黨、尤其是民進黨無疑是一次嚴重的政治危機。然而,如果能以此為契機,推動性騷擾法規的改革,並加強對於處理機制的監督,未嘗不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良機。

性騷擾是嚴重且惡質的行為,我們需要更多的教育,更嚴格的法律,以及更有效的處理機制,來保護受害人的權益,並防止性騷發生。就如同「人選之人」中兩位角色所言,「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對抗性騷擾,需要更多的人加入這場戰鬥,不只是受害人,也需要所有人的參與。希望透過這次的風暴,可以引起社會的重視,並促使各界做出必要的改變,建立一個更加公平、安全的社會。










不分黨派 擊倒無聲高牆


2023-06-10 04:43  聯合報/ 洪于媗/國民黨青年團副團長(台北市)
台灣掀起MeToo潮,性騷擾受害者不分男女。圖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國內爆發#MeToo風暴,民進黨內從婦女部(現為性平部)到青年部的性平爭議不斷延燒,更有職場霸凌出現,令人痛心。滿懷熱情的青年,以為能夠實踐自己的理想,對政治充滿抱負,卻遭不法對待,一輩子的創傷無法抹滅。

「世界不是毀在作惡多端,而是毀在冷漠袖手旁觀」,我們總希望能找到能夠接住自己的人,但在政治這個一向以男性為主的場域,往往女性受害者因擔心成為眾矢之的、遭受網軍攻擊謾罵而選擇離開。

長期以來當事者要「說出實話」,一直面臨一堵無聲的高牆。因為政治圈很小,口耳相傳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人,大家不敢以下犯上,害怕錯失機會或不利往後求職,且輿論壓力席捲而來,受害者能承接得住嗎?然而,受害者何錯之有?

「世界有現實,熱血青年有夢。」加入國民黨青年團以來常看見這句話。過去兩三年看見許多熱情的夥伴加入,探討社會議題與政策、走遍台灣大街小巷,促進更多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期待翻轉老舊的國民黨。

政黨需要年輕人加入,才能源源不絕的流動、一棒一棒的傳承。總喜歡在工作當中不斷突破自己,也可以體會「人選之人─造浪者」當中提到的,「政治就像渣男,愛上了就真的離不開」的那種衝勁。

當我們看到民進黨青年部吃案,職場霸凌同事、同儕,即使不同政黨,作為青年、作為女性,都能感同身受,一樣心疼與難過。面對黑暗而醜陋的人性,不分黨派、不分性別,更不分你我,權力也許會吞噬那個善良又希望透過自身力量改變的初心,但我們更要化悲憤為向前的動力,繼續為自己的價值努力進前。











台灣土壤能孕育AI教父?


2023-06-10 05:02  聯合報/ 吳武典/台師大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台北市)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出生於台南,卻成長、成就於美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AI教父黃仁勳旋風式地在台灣掀起一陣「仁來瘋」。黃仁勳出生於台南,卻成長、成就於美國。我們驚羨於這位可與賈伯斯、馬斯克並列的不世奇才之餘,卻也懷疑台灣的土壤能孕育出這樣的人才嗎?這讓我想起了台灣的教改。

三十年來台灣教育改革的目標,消極是要鬆綁減壓,找回孩子學習的樂趣;積極是要提升教育品質,培育人才、厚植國力。然而,孩子的快樂和程度都沒有提升,形成雙重失落。少子化因素,在「廣設高中大學」之下,連同近年推出的一○八課綱,如今已成為台大電資學院院長張耀文所稱的「育才三害」,甚至使台灣科技人才缺口不斷擴大,不禁令人擔心護國神山底下是否隱然出現了土石流!

其實,台灣需要各方面的頂尖人才,而頂尖人才不可能橫空出世,必須奠基在厚實的基礎教育上。

但是,我們的基礎教育夠「基礎」嗎?中小學教育是在打基礎,還是汲汲於升學?至於高端的人才培養,一向有賴大學。但在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學中學化情況下,如今,大學豈敢奢談培養高級人才,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人才和頂尖科技創新人才!在八日的教改論壇記者會中,長庚大學邱韻如副教授便自嘲,她長年在大學教高三物理,現在是在教國三物理啦!而技職教育在升學主義下,淪落為大學預備教育,幾無「自足性」,其培養出來的半吊子技術人員,很難符合業界需求,也因而影響產業競爭力,甚至國家競爭力。

更令人擔心的是學生「品格力」的低落。最近發生的多起詐欺、失德、不倫事件,都跟高級知識分子有關,這是我們所期許的社會菁英嗎?美國故總統羅斯福曾說:「人才無品,其禍甚於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指出,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是道德、倫理、價值觀的挑戰,但這種公民能力有在我們的課程設計中被重視嗎?誠如教改論壇記者會中,竹山高中劉融諭同學所云,當一○八課綱的學習歷程檔案與升學掛鉤,變成「軍備競賽」時,幫助學生自我探索的美意便落空了。難怪台大化學系劉廣定名譽教授感慨地說:教改的結果,使我們的教育變成「缺德」的教育!

因此,台灣未來的人才培育,必須邁向「三要」:

第一、一○八課綱必須重新修訂,強化基礎學科和文化素養。中小學的「基本教育」必須是自足與完整的。它雖有為升學作準備的轉銜功能,但不能本末倒置。通識或核心素養教育,須在此階段扎根。

第二、大學的定位與功能必須重整,擺脫「學位補給站」的窠臼,培養專家,也培養文理兼修的通才,更要培養創新人才。大學要鼓勵創造、創新、創業,全面而系統地培養頂尖的創新人才;期望全面加強多元彈性的資優教育,大膽培養「科學怪傑」、「藝術怪傑」…(不是「怪物」)!

第三、培養「術德兼修」、「敦品、勵學、愛國、愛人」的真人才。頂尖創新人才須有悲天憫人的胸懷,創造創新創業不應導致對人類的傷害和對環境的破壞,AI對未來人類社會的影響必須審慎評估,「有所創造,有所不創造」!













無恥上位 缺德教育


2023-06-10 05:01  聯合報/ 鍾國生/商(台北市)
教改至今已逾廿年,教改論壇召開記者會,直指教育改革問題叢生,民粹跟政治勢力凌駕持續在教育之上,並提出四大改革方向。記者趙宥寧/攝影


教改論壇日昨舉行記者會,指出教改萬言書二十年後,當年訴求的亂象仍存在。

除了近日政壇捲起的性騷案件如滾雪球,一如全球#MeToo運動再現,令人驚嘆這些公眾人物書讀到哪裡去了?學者提到,近來發生大學生和社會菁英疑似失德、不倫事件頻傳,也顯露出理盲濫情的社會病態。還有,像國外龐氏騙局的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詐騙風暴,捲入了不少政治人物、調查員,甚至驚見法務首長與另案詐騙犯嫌合影,助長詐騙而不自知。

以前教育著重德智體群美,無品人才社會難以見容;現在不僅性騷、詐騙,連論文也抄襲,每每是欲爭大位者,「禮義廉,卻無恥」的社會病態令人慨歎。就如學者所指,台灣教改根本是「缺德」教育,發人深省。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上位領導者只醉心民粹與政治勢力,凌駕於教育專業之上。憂心如吾輩者,只能寄望重視品德、廉恥的教育首長能發揮道德勇氣真心教改,重振品德、品格教育。













柯文哲核食立場 到日本就轉彎


2023-06-10 04:58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問鼎二○二四總統大位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近期訪日,公開支持核(福)食。面對釣魚台主權爭議,他說,「台灣漁民不是要爭那塊土地,只是希望能在那裡捕魚。」柯文哲屢創造網路聲量,贏得時下年輕學子們的好感;唯檢視柯向來的問政風格,立場搖擺,見風轉舵。

當年標榜「白色力量」,柯P高舉改革大旗入主北市府,行事備受爭議。有別於時下政治人物的謹言慎行,柯語不驚人死不休,總是天外飛來一筆,顛覆傳統思維,滿足選民脾胃,讓外界耳目一新。最初入主北市府高舉打擊「五大弊案」沸沸揚揚,豈料虎頭蛇尾,雷大雨小,八年市長卸任幾一事無成,選民總是健忘,才讓政客翻雲覆雨,予取予求。

柯文哲日本行的公開發言極具爭議,猶記得二○二一年行政院宣布開放日本福島食品進口,輿情譁然,民眾黨當時曾召開記者會,砲轟民進黨蔡政府竟把「核食」改名為「福食」,是「抽換概念」,民進黨不該強逼國人吞核食。言猶在耳,柯文哲此次訪日,竟以「日本人能吃,台灣人沒有理由不能吃」表態,莫非柯面對核食立場,竟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隨時轉彎,在台灣說一套,面對日本人說的又是另外一套?

至於釣魚台主權爭議,前朝馬英九政府與日本簽訂「台日漁業協議」,海巡署派船護漁,才換來台灣漁民不被日本公務船驅離扣押,漁權豈是平白無故從天而降?其間,涉及台、日、中三方複雜難解的歷史糾葛情結,豈是柯文哲「擱置主權爭議,顧好漁權優先」的簡化思維得以了結?

柯文哲曾經與綠營如膠似漆,水乳交融,度過一段不算短的蜜月期。柯說自己每天都研讀金剛經,其中經偈:「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箇中三昧,柯能不能掌握其精髓?此回問鼎二○二四大位,遊走藍綠兩大陣營搖擺,眼高於頂、自大狂妄;曾經推倒象徵政黨藩籬的藍綠高牆,柯文哲能否成功跨越自己靈魂深處的這道心牆?












核廢水排海 柯P不該討好日方


2023-06-10 04:58  聯合報/ 王武郎/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高雄市)
福島核電廠儲存的核廢水。美聯社 美聯社


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所產生的逾百萬噸核廢水,日本政府決定將在今年夏天開始排入海洋後,引發多國批評,指此不僅將嚴重汙染海洋,更是危害人類健康、禍害子孫的不負責做法。另據德國機構之研究,核廢水排入海洋,透過強勁的洋流,只要五十七天便能擴散大半個太平洋區域。台灣與日本相鄰不遠,對此問題絕對不能漠視。

其實,對核廢水排入海洋的問題,幾乎只要憑常識就能判斷,這是日本自私自利的行為,絕不是如日本政客宣傳所言,核廢水經ALPS(多核種除去設備)裝置處理淨化後將如「純水」般。因為,果真像是「純水」,又何須排入海洋?留在日本豈非更有利?而且,對核廢水的處理,日本科學家早就提出過不排入海的方式,例如:蒸發後排放進大氣,然因要耗費更多的預算或汙染多會留在日本,而沒有成為日本政府的選項。

日本漁民生計與海洋息息相關,近年來經常在有關海域捕獲遭核廢水汙染的魚而感到不安。然更多的日人反對核廢水排入大海,是因為福島核事故發生時,日本當局和福島電廠高層,刻意掩蓋事故危機和處置不當,使日本民眾對政客及電業集團有嚴重的不信任感;且因為日本產業界近來屢傳數據造假被揭露,對日本向來自豪的「科學技術力」也產生質疑。近日柯文哲一番稱讚日本是負責任大國,不擔心核廢水處理問題的言論,顯然是刻意討好日方、信口開河的不負責言行。

本來,對於海洋汙染問題的重視,早已成為政治正確的環境議題,如今卻在跨國政客聯合運作下,有意淡化核廢水排入海洋所造成的危機,這還具體表現在美國國務院曾對此發表的言論,以及韓國日前派遣福島視察團一事上。顯然是有意通過政治操作,將科學問題加以「政治化」來給日本背書。這亦被解讀為,是美國正在強化打造美日韓軍事協作同盟的一環。而近期韓國總統尹錫悅飽受民眾批評和支持度不高的原因,可能與此也有關。

上述意涵,被民進黨及綠營分離主義政客視為是抗中包圍線的強化,故而默認日本將核廢水入海,影響所及是本地親綠的環運界或綠營反核人士對此幾乎失聲。本地社運界若放水福島核廢水進入海洋,是一種雙重標準,既不顧人類社會的長遠利益,也傷害了社運的道德性和正當性。

最後,日本保守政客總是拿人類僅有的原爆經歷,把日本裝扮成為二戰受害者的樣子,藉此遮蓋日本侵略戰爭的歷史和罪行,然經此不負責任的將核廢水排入海洋,造成危害地球與人類的事態,上述矯飾就愈發顯得荒謬不堪了。日本排放核廢水一事,已成為國際間的重大議題,作為東亞地區的民眾,我們不應漠視。












擺脫行人地獄 先有安全人行道


2023-06-10 04:49  聯合報/ 周念焱/大學教師(台中市)
基隆推行人友善空間,又開放76處騎樓可停機車,有議員批評政策矛盾。記者游明煌/攝影


六月八日民意論壇「脫離行人地獄,步行天堂在那?」一文提到行人權益,步行環境的建構是個大問題;步行環境並非僅有路口和斑馬線,而是包括整個城市的街道、騎樓、人行道。

然而,安全的人行道在哪裡?離開了台北市,其他都市、包括筆者居住的台中市,依個人觀察經驗,即使是短短數十公尺的路程,也很難找到安全且暢行無阻的人行道。

騎樓經常被店家占用,經營餐廳的店家大剌剌地裝設廚房,甚至在騎樓邊就放著一大鍋滾燙的熱湯;經營汽機車修理的店家將騎樓當作修理廠,堆滿待修的車輛以及修車工具,行人行走其間險象環生。有些店家甚至用障礙物或圍牆將騎樓封閉,行人在無路可走的狀況下只好繞道而行,進入馬路,路邊又停滿機車,因此只好走在快車道上,與來來往往的汽機車並肩而行。

外媒報導台灣是「行人地獄」,加上最近接二連三發生於路口的車禍,終於喚起了政府的關切。然而,行人地獄般的行走環境絕不僅限於十字路口;行人的用路品質還有環境安全,是大家心中的痛。如果要還給行人安全的人行道與騎樓,勢必會影響到原本霸占路面的店家,或許有關單位擔心取締會引起反彈、影響選票。然而,千千萬萬市民行走的安全,難道不是執政者最應該重視的嗎?

如果真有心致力於民眾行路的安全,不妨派出專人親自在城市中的大街小巷走一走,掃除蠻橫占用騎樓的店家,還給人民安全舒適的行走道路,才有可能讓台灣擺脫行人地獄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