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通盤檢討扣除額 保障租屋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對抗或對話:解讀美中和戰分割畫面
◆  聯合報黑白集/侯院失火
◆  經濟日報社論/通盤檢討扣除額 保障租屋族






經濟日報社論/通盤檢討扣除額 保障租屋族


2023-06-11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委員針對綜合所得稅扣除額提出多項修正案,立院會期接近尾聲仍未審議。聯合報系資料照


立法委員針對綜合所得稅扣除額提出多項修正案,立院會期接近尾聲仍未審議,建議行政院從落實居住正義,因應人口問題的高度,及時改進扣除額制度,以發揮政策性功能。

扣除額制度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標準扣除額(標扣)和列舉扣除額(列扣),兩者之間已經失衡。2018年推行股利所得稅新制,標扣提高至12萬元,造成採列扣的申報戶,由2017年的15%,降至2018年的9%。採標扣平均每戶只扣除17萬元,約為列扣平均每戶扣除34萬元的一半,顯示列扣由高所得者享受的累退現象,對超過九成的納稅人形同虛設。而標扣隨物價上漲自動調高,但列扣則無,有必要針對訂有金額上限的列扣項目,隨物價調高。

其次,特別扣除額(特扣)表面上有七項,但因過去不讓上班族扣除成本、費用,被判為「違憲」,才將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薪扣)改為薪資的成本費用,並非特扣。而為了節省行政成本,減少爭議,2018年「薪扣」提高至20萬元,其實也非減稅。財產交易損失特別扣除額(財扣),性質上屬於財產交易所得的盈虧互抵,也不特別。因此,特扣實際僅有五項,顯然還有增列的空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面對房價高漲,青年弱勢不但買不起,租屋族更因房租連漲13年,租不起成了痛中之痛,又衍生不婚、不生,使少子化問題更趨嚴重,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能人口正往百萬人大關逼近,從政策高度盤點特扣已是當前急務。

目前幼兒學前費用扣除額(幼扣)只有12萬元,對青年的誘因效果不足,建議提高至24萬元。長照特別扣除額(照扣)方面,一年才12萬元,也是微不足道,急需調高到24萬元的水準。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教扣)方面,鑑於私立大學學費是公立大學的兩倍以上,公立大學學生的家庭相對處於經濟優勢,從社會公平應對私立大學的學生提高教扣額度。

至於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儲扣),高達27萬元,享受者為高所得者,是稅制不公的主因之一。從租稅公平及財政收入考量,可以調降儲扣的額度,作為提高照扣、幼扣以及租扣改列特扣的替代財源。

房租支出扣除額(租扣)額度只有12萬,低於房貸利息支出扣除額(貸扣)30萬,顯示政府鼓勵買房,卻歧視最弱勢的租屋族。2020年申請租扣的只有2.39萬戶,占全國租屋戶不到3%,可謂形同虛設,有違公平及中立原則,應當至少提高至24萬元,且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整。更有必要將租扣改列為特扣。

但因租屋黑市,申請租扣反而被房東制裁而租不到。內政部有必要在租賃專法中「強制登錄」租賃或閒置狀態,才能保障租屋弱勢。且因房東繳納的房屋稅、租賃所得稅增加,超過租扣金額提高造成的稅收損失,財政收入不減反增。












聯合報黑白集/侯院失火


2023-06-1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新北市府連續三天針對幼童餵藥案舉行說明會。記者李定宇/攝影


板橋幼兒園疑對幼童餵藥案,在被告獲交保、園長等表示僅餵感冒藥後,案情再墜入雲霧中。新北市長侯友宜幾度道歉,仍安撫不了家長的焦慮和不安。這次不僅是「侯(後)院失火」,更是對「侯侯做代誌」的最嚴酷試煉。

案發近月,仍有諸多謎團。教師受託餵食感冒藥,幾乎是幼兒園的日常,而檢警也迄未查扣能推斷園長、教師涉案的證據,但幼童體內的巴比妥從何而來?除了案情疑點,政治野火也圍繞著各式羅生門竄燒蔓延,讓侯市府疲於奔命。

例如,綠營民代猛攻四月報案未獲市府回應,雖然新北市府說,經清查四月沒有報案紀錄,而五月中接獲報案後就立即處理,並無延誤,但從賴清德、陳建仁到鄭文燦,都刻意路過踢一腳。陳建仁更說中央五度要求處理,新北市則說只有三次,而且是在市府開始處理後,才有來自國教署承辦人員的聯繫。

不過,經歷過「恩恩案」重創,市府團隊仍未上緊發條。其實從幼童體內驗出巴比妥那一刻起,全案即躍升至類似八仙塵爆案等級,包括就醫追蹤、案情調查、家長安撫、幼童安置、身心照護等,早就需要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跨單位支援及調度。甚至,這那裡能等侯到大學演講時才鞠躬道歉?

還在「侯侯做代誌」?侯侯預判,即早做對的代誌,否則就只能繼續吃「老三便當」!













聯合報社論/對抗或對話:解讀美中和戰分割畫面


2023-06-1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中關係目前呈現一個分割畫面:一邊是雙方的戰機、船艦「危險的遭遇」,彼此指責;另一邊則是美國積極派遣特使赴北京,希望重新與中國互動。美聯社


美中之間的關係目前呈現一個分割畫面:一邊是雙方的戰機、船艦「危險的遭遇」,彼此指責;另一邊則是美國積極派遣特使赴北京,希望重新與中國互動,中國大陸也有意邀請美國相關財經部長訪問。看似衝突的兩組關係,事實上並不全然矛盾。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伯恩斯,最近被爆在廣島G7高峰會前密訪北京。拜登在峰會記者會上表示,他預期美中關係即將「解凍」。他的樂觀估計,除來自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中共中央外事委辦公室主任王毅在維也納的會晤,也來自伯恩斯的報告。隨後,美國即派出國務院助卿康達,和白宮國安會資深主任貝莎蘭訪問北京,會見了大陸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

一時間,大家似乎覺得美中真的要冰釋前嫌了,把氣球事件以來的齟齬拋在腦後,迎向正面的互動。然而,美軍與解放軍的機艦近距離遭遇,倏忽又把這個期待推到冰窖中。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三日在香格里拉對話上重申,希望與中方對話。但就在同一天,美艦鍾雲號與加拿大軍艦一同經過台灣海峽,當時在一旁伴航的中國驅逐艦蘇州號,突然以「不安全方式」切入美艦航道,迫使鐘雲號減速以避免碰撞。兩艦最接近的距離僅一三七公尺,美方指控,解放軍行為違反國際水域安全通行的海上規則。

五月廿六日,在南海的國際領空也發生類似情形,一架中國殲十六戰機企圖攔截美國空軍RC-一三五偵察機,直接飛到RC-一三五偵察機機頭前,迫使美軍軍機飛過其尾流。

六月五日,白宮國安會發言人稱,美中兩軍近期發生的事件反映出解放軍「越發咄咄逼人」,這增加了「有人受傷」的錯誤風險,這是美國和中國都「不可接受的事」。不過國務院發言人也緩頰表示,希望繼續同中國保持一種「可預測的關係」,「拜登總統說得很清楚,我們不尋求任何形式的新冷戰,我們的競爭絕不能蔓延為衝突。」

美國兩個官方發言看似不同,實際上是一個態度:由於美中沒有軍事互動管道,導致類似空中與海上的「危險遭遇」,沒有預防管道、處理機制,使得美國更急於要與中共互動;而此刻正值烏克蘭大反攻前夕,美國更要確定中國大陸不能在此刻援助俄羅斯,也要確認解放軍不能在台海生事。

而從北京的角度來看,軍機抵近偵查,美艦過台海,都是過去與美國交涉、抱怨已久的議題,北京也知道不容易解決,此刻需要盡快與美國恢復關係,不只是為了避免軍事衝突,更重要的是要促進經濟復甦。最近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訪問大陸,受到官方破格接待,還有摩根大通的戴蒙、通用汽車的巴拉、星巴克的納拉辛漢也紛赴大陸訪問,北京之所以高調接待企業高管,顯然是為了安撫外資企業,鼓勵他們繼續投資。

除了邀請美國企業界CEO訪問之外,北京還對美國財經首長頻頻發出邀請,包括財政部長葉倫、商務部長雷蒙多、貿易代表戴琪、甚至環境氣候特使凱瑞,大陸除希望穩定外資人心,也企圖經貿先行,分化美國政府,各個擊破。這點美國當然看得出來,日前由白宮拍板定案,決定還是由國務卿布林肯先去。

現在美中關係的確像分割畫面,在高科技與軍事上激烈競爭,但是同時又要對話,確保競爭不會演化為衝突或對抗。看起來,美國與大陸都有意願降低緊張。最近傳出布林肯計畫下周訪問中國,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等高官會談,這也許是個轉機,開啟對話降溫的過程。問題是,美中正在切換畫面,台灣還要停格對抗?